集热系统论文_袁喜鹏,白珍,周李庆,拉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太阳能,热效率,抛物面,强度,工质,定日,氨水。

集热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袁喜鹏,白珍,周李庆,拉琼[1](2019)在《互补供暖系统集热器面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吉林省吉林市某新型城镇化小区供暖为研究对象,以节能、降低成本和供热性能等为综合考量指标,对影响互补供暖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集热器面积进行优化。研究表明:从增加太阳能供暖时间和提升系统供热性能角度考虑,集热器面积越大越好;但从经济性角度考虑,集热器面积的增加将使初投资随之增加。采用动态计算费用年值法,综合考虑初投资、年维修及耗电费用、年运行费用等因素,结合TRNSYS对太阳能保证率的模拟结果,得到互补供暖系统最优集热器面积为2 340m~2,比设计值3 119 m~2减少779m~2。(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5期)

张维蔚,巴旭阳,薛奇成,高虹,史志国[2](2019)在《基于能量分析和分析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动力学耦合的方法,建立槽式太阳能真空管接收器的叁维流动、传热模型,分析影响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因素。为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9.4%。模拟结果显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环形区域压力对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影响最显着,间隙尺寸的影响次之,传热流体质量流速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3](2019)在《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各项组成设备或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均会受到目标空间的限制。针对给定的安装场地和空间,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阵列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算法,以期通过进一步标准化文中所述算法,为太阳能集热器阵列设计的软件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8期)

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4](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叁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车国栋,龚俊,鄢志彬[5](2019)在《槽式太阳能集热支架导孔的快速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槽式太阳能集热支架的快速检测系统(槽式太阳能支架是一种结构独特和高精度的大型零部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检测系统使用将视觉检测和叁自由度机械臂结合的方式对支架导孔进行移动检测。采用D-H坐标变换法对系统进行标定,提高末端执行器定位精度;使用Roberts算子从采集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理论加工轮廓和实际加工的轮廓特征,然后,通过图像坐标计算获得孔中心位置偏差和最大边界偏差来分析孔的加工精度。该系统将为高精度和结构独特的大型零部件检测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陈红兵,姚华宁,龚雨桐,张晓坤,李思琦[6](2019)在《新型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搭建了新型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实验台,测试了该集热系统的热电性能。此外,建立了该集热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该集热系统的测量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在相近的测试条件下,对新型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和传统圆形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的热电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近的测试条件下,与传统圆形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相比,新型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的日平均热效率和日平均电效率分别提升了16.8%和3.5%,总集热量和总发电量分别提升了78.4%和35.5%。(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8期)

周强强,李鹏程,高才[7](2019)在《辐照强度对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系统热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一种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solar heating-radiative cooling,SHRC)复合系统,结合典型气象年数据,研究了太阳辐照强度变化对系统热效率η和总热损失系数U_L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HRC复合系统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辐照强度下的系统热效率,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97%;在此基础上对6个不同典型气候类型代表城市的全年太阳能集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得热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堪培拉(4 048.73 MJ/m~2)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纽约(2 791.34 MJ/m~2)。研究结果有利于综合评估和比较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全年SHRC复合系统热性能,进一步对系统性能较差的季节或地区提出了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马玄,章代红,代彦军,李显,黄官正[8](2019)在《基于菲涅尔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聚光系统的新型吸收器集热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与菲涅尔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聚光系统匹配的新型吸收器,在吸收器上方固定CPC,以增加其集热效率。首先理论上分析聚光系统的光学效率以及吸收器的集热效率和效率;然后通过实验测定导热油在吸收器不同进口温度和流量下的集热性能。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集热效率和归一化温度T~*的线性关系,获得整个聚光集热系统的光学效率η_0。最后通过效率确定吸收器在不同流量下的最佳运行温度T_(opt)在流量580 L/h时约为145℃,在流量400 L/h时约为142℃。(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毛琨[9](2019)在《一种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效率测试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槽式集热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简单、快捷测试较大温度范围内集热器集热效率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辉,孙振锋,王强[10](2019)在《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在北方农村地区的运行特点,文章以石家庄某农户所用的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为对象,对该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天,不同天气条件下房间温度可以保持在18~22℃;夜间,房间温度可以保持在15~18℃。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在北方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9年07期)

集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光学-动力学耦合的方法,建立槽式太阳能真空管接收器的叁维流动、传热模型,分析影响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因素。为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9.4%。模拟结果显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环形区域压力对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影响最显着,间隙尺寸的影响次之,传热流体质量流速的影响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热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袁喜鹏,白珍,周李庆,拉琼.互补供暖系统集热器面积优化[J].工业技术创新.2019

[2].张维蔚,巴旭阳,薛奇成,高虹,史志国.基于能量分析和分析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优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3].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J].太阳能.2019

[4].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5].车国栋,龚俊,鄢志彬.槽式太阳能集热支架导孔的快速检测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6].陈红兵,姚华宁,龚雨桐,张晓坤,李思琦.新型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集热系统的性能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

[7].周强强,李鹏程,高才.辐照强度对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系统热性能影响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马玄,章代红,代彦军,李显,黄官正.基于菲涅尔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聚光系统的新型吸收器集热性能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9].毛琨.一种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效率测试方法探析[J].能源与节能.2019

[10].王建辉,孙振锋,王强.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实验分析[J].供热制冷.2019

论文知识图

多焦点双轴跟踪点聚焦菲涅尔透镜聚光...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测试系...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测试系...热水温度及系统COP与污水配比系数W的...线性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LFR)...太阳辐射强度仿真模型

标签:;  ;  ;  ;  ;  ;  ;  

集热系统论文_袁喜鹏,白珍,周李庆,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