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论文_王新富,李波,向佐朋,唐果,刘月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斑岩铜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岩,铜矿,论文。

斑岩铜矿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富,李波,向佐朋,唐果,刘月东[1](2019)在《滇西北羊拉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岩-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型铜矿床广泛分布在环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叁大成矿域,为世界提供接近80%的Cu及其他伴生金属元素,是世界上Cu最为重要的来源(Sun et al., 2015; Li et al., 2018)。我国西南“叁江”多金属成矿带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区带(李文昌等, 2010;王保弟等, 2018),产出有玉龙、普朗等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陈喜连等, 2016;陈玲等, 2018)。羊拉铜矿床为“叁江”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之一,处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Cu资源远景储量达120万吨;在深部找矿勘探中发现了矿化花岗斑岩(图1),预(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杨鱼帆,徐磊[2](2019)在《甘肃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位于肃北县公婆泉,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段公婆泉-月牙山地体窑洞努如-公婆泉岛弧带。自发现以来已探明Cu金属量20万吨,Fe储量约90万吨,为一中型Cu多金属矿床。前人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含矿斑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等开展了研究工作(江思宏等,2002;于明杰和毛启贵,2014;郭小宝等,2015)。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该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公婆泉群(SG),含矿地层主要是公婆泉下亚(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陈奇,王长明,杜斌,贺知成,祝佳萱[3](2019)在《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氧逸度特征与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其成矿斑岩岩浆的氧化程度对斑岩矿床的成矿潜力和成矿规模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常认为,较高氧化程度的岩浆是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氧化性岩浆能将金属元素和硫从地幔携带到地壳浅部。岩浆氧逸度作为表征岩浆结晶分异时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控制硫的饱和度,对斑岩矿床中多种金属成矿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Hattori and Keith, 2001;Sillitoe,2010)。锆石在中酸性岩浆中数量多,抗风化及蚀变能力强,因而通过对锆石中Ce4+/Ce3+比值、Ce(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李昌昊,申萍[4](2019)在《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矿成矿规模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规模取决于许多因素。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位于中亚成矿域西部,该成矿带内矿床规模差异巨大,并且是中亚成矿域内唯一具有两个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带。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内成矿岩体的全岩微量元素和锆石Hf-O同位素组成变化显着,表明无论是不同成矿带还是同一成矿带内不同的斑岩铜矿,它们的岩浆过程均有所差异。尽管如此,北巴尔喀什和西准噶尔成矿亚带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岩体间仍然存在3个显着差异,即构造背景差异、地壳厚度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张雪冰[5](2019)在《东天山铜沟斑岩-脉型铜矿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沟斑岩-脉型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北部博格达造山带西缘,矿化以铜为主,并伴有锌矿化。在地理位置上,铜沟脉型矿化与斑岩型矿化相距1.5km。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七角井组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是铜多金属矿体主要赋矿岩石。铜沟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化主要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产于花岗闪长岩体顶部及七角井组地层接触带部位。矿体围岩普遍发育钾化、绢英岩化以及青磐岩化蚀变。根据矿物组合与矿脉穿切关系,我们将斑岩型(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姜笑文,吴松,郑有业[6](2019)在《西藏驱龙斑岩铜矿熔体包裹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熔体包裹体(又称岩浆包裹体)是指在岩浆系统中,各种矿物在结晶生长过程中捕获于晶体的生长缺陷之中的微量熔体组分,随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玻璃质,或结晶析出子矿物、金属相和流体相(夏林圻, 2002)。处于封闭系统中的熔体包裹体可以保留岩浆被捕获时的温度、压力及化学组成等信息,为恢复原始岩浆的成分、反演岩浆演化过程、证实岩浆同化和混合作用的存在提供直接有效的证据,被广泛用于深部岩浆过程、矿物成因研究,流体出溶与成矿、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研究等(赵令浩等, 2013)。斑岩铜矿床通常被认为是由异常富含金属和(或)硫的岩浆形成的(Zhang et al., 2017)。驱龙作为中国(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陆一敢,肖益林,何国朝,叶吉文[7](2019)在《西藏得明顶斑岩钼(铜)矿成矿作用与流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范围内斑岩铜多金属矿床大多数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目前已建立了基于弧环境的经典成矿模型(Richards, 2009; Sillitoe, 2002),以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安第斯大陆边缘弧的斑岩铜矿带为代表。而产在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斑岩铜多金属矿床在成矿环境、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方面均有别于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如我国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芮宗瑶等,2004;侯增谦和杨志明,2012;唐菊兴等,2017)。过去的十几年,多个超大型斑岩型矿床的发现使得(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李建平,陈华勇[8](2019)在《斑岩铜矿中高温蚀变实验研究与成矿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铜矿作为Cu、Au和Mo的重要来源,是岩浆热液系统演化的典型产物,其一般发育有一套相似的蚀变分带,由核部向外和向上依次发育有钾化带、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泥化带,该分带模式在空间上呈同心圈层结构。其中钾化蚀变带形成温度普遍较高并且靠近致矿岩体,表明是岩浆热液演化的直接产物。此外,全球范围内许多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主体均位于钾化带内,两者具有紧密的时空联系,因此对高温蚀变带元素变化规律和迁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增进对整个斑岩体系演化过程的认识。本研(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张红,凌明星,赵燕[9](2019)在《锆石和磷灰石对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多数斑岩矿床发育在陆缘弧和大洋岛弧上,尤其以环太平洋带最为着名,而我国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则多数发育于陆内成矿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中往往经历多期次的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导致成矿过程的原始信息很难准确提取。锆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可以在热液蚀变过程中保持稳定,因此综合利用锆石的U-Pb年龄、Hf-O同位素、Ce4+/Ce3+和磷灰石中REE富集程度、原位Sr同位素和F、Cl含量及其变化等特征,可以为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中的岩浆演化、热液活动、氧逸度变化和成矿物质来源提供重要信(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夏小平,梁华英,张万峰,崔泽贤[10](2019)在《大型离子探针测试名义无水矿物的水含量——藏东新生代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锆石的初步测试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离子质谱被广泛应用于名义上无水矿物的水含量分析(De Hoog et al., 2014; Hauri et al., 2004; Koga et al., 2003; Saal et al., 2008; Turner et al., 2015)。但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采用小型的离子探针如Camecaims3f-7f系列仪器完成的。因为水在真空中极难去除,只有极高的高真空条件下才能将水的背景值降低到10 ppm以下。这些仪器腔体小,容易获得5×10-10 mbar以下的高真空,这对于水含量的测试非常重要。大型离子探(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斑岩铜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位于肃北县公婆泉,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段公婆泉-月牙山地体窑洞努如-公婆泉岛弧带。自发现以来已探明Cu金属量20万吨,Fe储量约90万吨,为一中型Cu多金属矿床。前人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含矿斑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等开展了研究工作(江思宏等,2002;于明杰和毛启贵,2014;郭小宝等,2015)。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该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公婆泉群(SG),含矿地层主要是公婆泉下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岩铜矿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富,李波,向佐朋,唐果,刘月东.滇西北羊拉铜矿床含矿斑岩成岩-成矿作用[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杨鱼帆,徐磊.甘肃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陈奇,王长明,杜斌,贺知成,祝佳萱.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氧逸度特征与成矿[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李昌昊,申萍.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矿成矿规模控制因素[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张雪冰.东天山铜沟斑岩-脉型铜矿床研究进展[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姜笑文,吴松,郑有业.西藏驱龙斑岩铜矿熔体包裹体特征[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7].陆一敢,肖益林,何国朝,叶吉文.西藏得明顶斑岩钼(铜)矿成矿作用与流体特征[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8].李建平,陈华勇.斑岩铜矿中高温蚀变实验研究与成矿指示意义[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9].张红,凌明星,赵燕.锆石和磷灰石对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指示意义[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夏小平,梁华英,张万峰,崔泽贤.大型离子探针测试名义无水矿物的水含量——藏东新生代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锆石的初步测试结果[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永平铜矿钻孔ZK019于1067m裂隙断面...斑岩铜矿花岗质岩浆形成过程(...斑岩铜矿形成过程及金属的来源...斑岩铜矿“闪长岩模式”蚀变图...典型斑岩铜矿成矿系统蚀变分带...典型斑岩铜矿成矿系统(据Sil...

标签:;  ;  ;  

斑岩铜矿论文_王新富,李波,向佐朋,唐果,刘月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