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荫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函数,成分,马铃薯,晋中市,毛茛,表型。
耐荫性论文文献综述
龚万灼,杜成章,龙珏臣,王萍,陈红[1](2019)在《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碘苯甲酸(TIBA)是一种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具有抑制顶端生长的作用。为分析套作模式中,喷施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幼苗期生长和倒伏的调控效应,本研究设置50,100,150,200和250 mg·kg~(-1)的TIBA浓度处理,以清水和无遮荫为对照处理,调查大豆形态、干物质和倒伏性状。结果表明:与无荫蔽对照相比,荫蔽下大豆株高增加,茎粗、节数、分枝数、SPAD、干物质则显着降低,倒伏率显着增加。喷施TIBA后,大豆株高显着降低,茎粗、节数无改变,分枝数增加,叶面积下降,叶片SPAD无变化,干物质下降,大豆倒伏率显着降低。套作模式下大豆幼苗期TIBA喷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 mg·kg~(-1),且适宜浓度与品种自身耐荫能力有关,强耐荫品种南豆12适宜浓度为50 mg·kg~(-1),而荫蔽敏感型大豆XBM为100 mg·kg~(-1)。浓度高于150 mg·kg~(-1)处理虽然更有利于降低株高、减少倒伏,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偏低,不利于培育壮苗。(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勋,张娇,沈昱辰,谢德斌,李宏利[2](2019)在《基于光合系统参数建立马铃薯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便捷的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并发掘耐荫种质,以3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实验材料,测定块茎膨大期遮荫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及收获后块茎单株产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根据耐荫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马铃薯耐荫性相关的13个单项光合指标转换为6个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7.51%。以此计算各种质的隶属函数值,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最终获得所用材料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5个马铃薯分为4类,其中Eshu10和Lishu6分别为耐荫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马铃薯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060+0.106Gs+0.214q P+0.143NPQ。同时,用该评价体系鉴定为耐荫性强的品种(系)在遮荫后其产量和/或淀粉含量等指标减幅均低于耐荫性弱的种质,表明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价和预测马铃薯种质的耐荫性。(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银月,詹和明,代希茜,单丹丹,王铁军[3](2019)在《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 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鲁月梅[4](2018)在《耐荫性地被在园林中的应用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绿化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而在许多的园林中,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因此在树荫下要考虑植物的生存能力,就需要优先选择耐荫性地被来进行园林的地被配置,从而创建出美观且实用的园林景观。(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20期)
张立军,孙旭刚,李盛有,宋书宏,王文斌[5](2018)在《国内外大豆种质耐荫性综合评价及相关鉴定指标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大豆耐荫胁迫评价方法,筛选鉴定大豆耐荫性状指标,建立科学可靠的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考种测量株高(X_1)、主茎节数(X_2)、节间长度(X_3)、分枝数(X_4)、单株荚数(X_5)、单株生物量(X_6)、单株产量(X_7)、表观收获指数(X_8)及百粒重(X_9),对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并根据耐荫性数学评价模型确定合理高效的耐荫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进行聚类分析,将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按照耐荫性的强弱划分强耐荫、中度耐荫和弱耐荫3种类型,筛选出14个强耐荫型大豆种质;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024+0.148X_2-0.094X_3-0.088X_5+0.408X_7+0.236X_9(R~2=0.997),并筛选出5个鉴定指标,分别是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综合聚类和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强耐荫型大豆种质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具有较多的主茎节数,较短的节间长度和较高的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京伟,张晓飞,崇晓泽,董彦娜,刘冬云[6](2018)在《泽兰的耐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泽兰的耐荫性,用黑色遮荫网进行不同遮荫处理(遮光率为30%、50%、70%、90%,以全光照为对照),对不同遮荫条件下泽兰的生长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光合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度的增加,泽兰的叶面积、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全光照相比,遮荫处理的泽兰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减小;泽兰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各遮荫处理下均为"单峰型";不同遮荫处理下,泽兰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呈正相关;随遮荫度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均明显降低。由此可知,泽兰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在50%遮荫处理下生长较好,遮荫度过大,会抑制该植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高娟,王志红,卫永太[7](2018)在《晋中市引种5种园林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晋中市的气候特点,在公园林下空地引种美国薄荷、马蔺、崂峪苔草、紫花地丁和丛生福禄考5种地被植物,在光照环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对其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进行测定,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适合在公园中推广的耐荫地被植物为紫花地丁和崂峪苔草。(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刘忆文[8](2018)在《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区绿地覆盖率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高层建筑物的遮挡,使得城市绿地多处于建筑群之中,因此林下绿化成为当今绿化的热门方向。具有耐荫性的地被植物凭借其适应能力突出、观赏价值高、培育栽植容易等特性,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因乔木生长高大而出现的大面积林下空间,构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满足景观效果,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所以对植物进行耐荫性研究,对城市美化,合理利用林下空间进行植物造景有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4种地被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堪察加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对4种植物进行不同的遮荫处理(遮光率为:30%、50%、70%和90%,以全光照为对照),经过4个月遮荫处理后,4种地被植物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数、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遮荫强度对植物的物候期及形态特征产生影响。4种植物在不同遮荫处理下进入初花期的时间延迟,且花期天数延长,开花量减少,荆芥和黄芩在90%遮荫处理下不开花。4种地被植物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高增量均随着遮荫度上升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荆芥和毛茛在5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堪察加景天和黄芩分别在70%和3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种地被植物的比叶重均随遮荫强度的增长而逐渐变小,在遮荫度为90%时数值最小。(2)不同遮荫强度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产生影响。伴随遮荫强度不断上升,4种地被植物的叶片含水量逐渐上升。叶片含水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9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相对电导率均随着遮荫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其中荆芥、毛茛、黄芩均在3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堪察加景天在50%遮荫处理下最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荆芥和堪察加景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毛茛和黄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光合日变化产生影响。荆芥和堪察加景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毛茛和黄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而4种地被植物的胞间CO_2浓度变化曲线均与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成负相关。(4)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参数产生影响。在不同遮荫度下的4种地被植物测定出的光响应曲线均表现为抛物线型。进一步分析得出,随着遮荫度的上升,4种地被植物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表光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逐渐下降。且在90%遮荫处理下的数值均小于全光照条件下。(5)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影响。4种地被植物的Fv/Fm、Fv/Fo值变化趋势相同,均是随着遮荫度的上升而先增加后减小。荆芥和堪察加景天在50%遮荫处理下Fv/Fm、Fv/Fo值最大,毛茛在30%遮荫处理下Fv/Fm、Fv/Fo值达到最大,黄芩在70%遮荫处理下Fv/Fm、Fv/Fo值达到最大。同时,4种植物在90%遮荫处理下的Fv/Fm、Fv/Fo值均明显小于全光照条件下。(6)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参数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荆芥可以在遮光率为30%~5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毛茛可以在遮光率为30%~7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堪察加景天可以在遮光率为50%~7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黄芩可以在遮光率为30%~7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进一步说明,这4种地被植物均可在疏林下种植应用,并能够达到景观效果。但遮荫强度过大则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致死现象。(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9)
张娇[9](2018)在《主食化马铃薯育种亲本的筛选及耐荫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主粮,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因此,马铃薯的选育目标除了传统的高产以外,还要求有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和营养成分。西南山区是我国第二大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在该区的栽培方式主要是与玉米套作,套作中高位玉米对低位马铃薯有荫蔽作用,尤其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受到的荫蔽作用最强,最敏感。因此筛选出符合主粮化要求,同时在弱光下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材料对西南地区马铃薯的育种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98个马铃薯材料的遗传背景,并于马铃薯初花期调查了这198个马铃薯材料田间农艺性状和光合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结合SSR分子标记和各性状评价对198个材料进行比较和筛选。在此基础上,从中筛选35个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自然光照为对照,以块茎膨大期到收获期进行77%遮光试验为处理,测定各材料光合性能和抗性相关物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和相关品质性状。根据其光合性能,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35个马铃薯材料的耐荫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利用33对SSR引物对198份马铃薯资源材料进行多态性扩增,33对马铃薯引物共检测出159个多态性谱带,每对引物获得1—11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4.8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1964—0.9791之间,平均为0.6696,说明了在本文33对SSR引物对198份马铃薯材料有很好的区分性。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9—0.96之间,平均为0.68,表明这198份马铃薯材料的遗传背景还较窄。以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将198份材料聚为五大类群,根据群体结构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将198份材料分为4大亚群。⑵根据198份马铃薯材料的各性状评价,产量中选取第一大类加第二大类的第一亚类中的第一亚亚类的共26个材料,包括丽薯6号、粉深洋芋、华渝5号等在内。光合速率方面选取了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中的第一亚类中的第一亚亚类中包括青薯2号、中薯2号、凉薯6号等在内的26个材料。而干率和蛋白质含量都分别选择了第一大类的材料,包括S03-2744、S14A53-13和德薯3号在内的7个干率较高的材料和包括B2、K103和鄂薯10号在内的30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干率中的第一大类材料干率在26%以上。按以上四个相关指标筛选的材料,去除重复的材料,最后共选出了71个在以上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较好的材料。⑶通过综合评价法将13个单项指标综合为6个综合指标对马铃薯耐荫性大小进行评价,并根据聚类分析对35个马铃薯材料进行了分类,从耐荫性强到耐荫性弱分为四个类别,根据评价结果,选出了35个材料中耐荫性最好的材料鄂薯10号和耐荫性最差的材料丽薯6号。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以综合值D值为因变量,其他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得出逐步回归方程Y=0.060+0.106Gs+0.214qP+0.143NPQ。利用逐步回归建立的数学模型只需3个指标就可以快速便捷的预测马铃薯耐荫性的大小。综上结果,本文筛选到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高干或高蛋白等营养价值的材料,为马铃薯主食化专用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基于光合系统参数建立了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耐荫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简单高效地预测马铃薯材料的耐荫性强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沈彦会,蔡静如,刘建华,许建新[10](2018)在《华南地区五种蕨类植物耐荫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南地区5种耐荫性蕨类植物,华南毛蕨、乌毛蕨、蜈蚣蕨、线羽凤尾蕨和普通针毛蕨为研究对象,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这5类蕨类植物在全光照及透光率分别为25.00%、6.25%和1.56%下,其株高、冠幅、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不断增加,普通针毛蕨和蜈蚣蕨的叶片数减少,冠幅降低;线羽凤尾蕨和华南毛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则随着透光率减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它3种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着透光率减少而呈阶梯状增加的趋势。5种参试蕨光补偿点呈先下降后上升,线羽凤尾蕨在透光率6.25%环境下光补偿点达到最低,华南毛蕨在透光率1.56%环境下达到最低,其它3种蕨类的光补偿点均在透光率25.00%时达到最低。但最大净光合速率变化差异较大,其中蜈蚣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到参试蕨的最高值为8.33μmol·m~(2)·s~(1),乌毛蕨其次为7.85μmol·m~(2)·s~(1),其余3种蕨的最大光合速率均在5.50μmol·m~(2)·s~(1)以下。通过计算比较各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PPI)和耐荫临界值(STT),评价了5种蕨类植物的耐荫性,普通针毛蕨和线羽凤尾蕨为耐荫蕨,华南毛蕨次之,乌毛蕨和蜈蚣蕨具有一定耐荫性;耐荫性强弱排序为普通针毛蕨>线羽凤尾蕨>华南毛蕨>乌毛蕨>蜈蚣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6期)
耐荫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构建便捷的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并发掘耐荫种质,以3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实验材料,测定块茎膨大期遮荫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及收获后块茎单株产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根据耐荫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马铃薯耐荫性相关的13个单项光合指标转换为6个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7.51%。以此计算各种质的隶属函数值,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最终获得所用材料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5个马铃薯分为4类,其中Eshu10和Lishu6分别为耐荫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马铃薯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060+0.106Gs+0.214q P+0.143NPQ。同时,用该评价体系鉴定为耐荫性强的品种(系)在遮荫后其产量和/或淀粉含量等指标减幅均低于耐荫性弱的种质,表明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价和预测马铃薯种质的耐荫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荫性论文参考文献
[1].龚万灼,杜成章,龙珏臣,王萍,陈红.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9
[2].刘勋,张娇,沈昱辰,谢德斌,李宏利.基于光合系统参数建立马铃薯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J].植物学报.2019
[3].赵银月,詹和明,代希茜,单丹丹,王铁军.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4].鲁月梅.耐荫性地被在园林中的应用配置[J].花卉.2018
[5].张立军,孙旭刚,李盛有,宋书宏,王文斌.国内外大豆种质耐荫性综合评价及相关鉴定指标的筛选[J].大豆科学.2018
[6].王京伟,张晓飞,崇晓泽,董彦娜,刘冬云.泽兰的耐荫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8
[7].高娟,王志红,卫永太.晋中市引种5种园林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8
[8].刘忆文.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9].张娇.主食化马铃薯育种亲本的筛选及耐荫性评价体系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8
[10].沈彦会,蔡静如,刘建华,许建新.华南地区五种蕨类植物耐荫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