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化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原子,微分,分子,函数,子实,共轭。
极化势论文文献综述
宋成[1](2019)在《电场中氦原子的波函数及氦原子的极化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氦原子是一种惰性原子,较难跟其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液氦在制冷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广泛的应用到制冷机、医院的核磁共振仪,高能物理实验等等。而液氦表面上的二维电子态也有重要应用价值,并基于此提出了液氦上的量子计算以及基于液氦的新型的量子器件。在了这些应用中,往往我们需要加入垂直于液氦表面的均匀电场。然而加入的电场会怎么影响液氦中的氦原子以及液氦上方的蒸气氦原子呢,这就引入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即计算出电场作用下氦原子的波函数,并得出电子与氦原子的相互作用势,即电场引起的极化势。这对研究电子与氦原子的散射,液氦势垒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16期)
胡晓青,王旸[2](2016)在《离子极化势对钙原子共面对称(e,2e)反应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扭曲波波恩近似方法(DWBA)研究了共面对称条件下钙原子的电子碰撞电离反应((e,2e)反应),在DWBA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原子极化势和离子极化势对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采用发展的DWBA方法,我们研究了出射电子能量从6.75 e V到29.25 e V范围内电子与钙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电离叁重微分截面.通过与已有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离子极化势对钙原子的共面对称(e,2e)反应散射微分截面有较大的影响,很好的描述了碰撞电离微分截面的结构效应,特别是在散射角度较小时(≦60o),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非常一致.(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程金阁,魏连甲[3](2013)在《反质子原子核极化势计算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SIC-Xα的计算方法,对于Rydberg电子态的交换参数采用自洽场模型,较为严谨的计算核极化用以修正C.J.Batty光学模型势下的能级跃迁,其结果比历史上的其它方法要精确得多,为反粒子原子及奇异原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王晓飞,胡秋波,李新忠,孙金锋[4](2012)在《激光场中极化势对电子-氦原子散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含有极化势的静电屏蔽势和单纯的静电屏蔽势这两种原子势模型,应用第二玻恩近似(SBA)理论,分别对激光场中电子-氰原子散射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含有极化势的静电屏蔽势给出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表明极化势在激光辅助电子-原子散射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小炼,冯灏,孙卫国,樊群超,王斌[5](2011)在《运用球高斯分布极化势研究低能电子与H_2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动量迁移散射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最近改进的球高斯分布(distributed spherical Gaussian,DSG)极化势模型,在振动密耦合框架下和基于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静电势、交换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低能电子与H2分子碰撞振动激发的动量迁移散射截面(momentumtransfer cross section,MTCS).通过包含18个振动波函数、5个分波和16个分子对称性,得到了0<E≤10eV时收敛性很好的ν=0→ν′=0,1,2,3等几个振动跃迁通道和总的MTCS,并与其他实验和理论得到的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帮美[6](2010)在《含有环形原子实极化势的量子力学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氢离子和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实是一个球对称的结构,当价电子靠近原子实运动时,原子实在价电子的场中被极化,产生偶极子,吸引电子,所以原子实对价电子的作用势为,这里考虑到原子实的Coulomb势部分被屏蔽,这里0 <η≤1。但实际问题往往要偏离原子实极化模型,所以研究一些可以严格求解的原子实极化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形原子实作用势是指在原子实作用势上再加上一个环形平方反比势,该模型是在讨论类似于苯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最近,国内外有许多物理工作者从各个方面讨论了环形振子的量子力学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一种环形原子实极化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解复杂原子分子体系的波函数和能级的Nikiforov-Uvarov方法(简称N-U方法),然后将含有环形原子实极化势的Schr?dinger方程在球坐标系中进行变量分离,以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理论为基础,利用特殊函数和N-U方法求解了Schr?dinger方程对应的角向方程和径向方程,获得了用超球多项式表示的角向波函数、用合流超几何函数表示的径向波函数和精确的能谱方程。在标量势与矢量势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求解Dirac方程,获得了上述环形原子实极化势条件下的角向波函数、径向波函数和精确的能谱方程。并且对求解Schr?dinger方程和求解Dirac方程的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事实上,从数学的角度,本文通过采用N-U方法,比较严格的求解了上述环形原子实极化势条件下的定态Schr?dinger方程和Dirac方程。(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0-03-01)
元丽华,王旭,安张辉,马军[7](2005)在《抛物量子阱中束缚极化子的极化势和结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Lee-Low-P ines(LLP)方法,用变分法计算了无限深抛物量子阱中同时考虑与体纵光学声子和界面纵光学声子相互作用的束缚极化子的极化势和结合能。数值计算得出:阱宽较大时极化势很小,阱宽较小时极化势较大,所以对于较窄的抛物阱必须考虑极化势。对于给定阱宽的抛物阱,随着远离阱中心极化势迅速减小,当到达阱的界面附近极化势又开始增大。阱宽较小时,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随着阱宽L的增大而急剧减小;阱宽较大时,结合能减小的非常缓慢,最后接近体材料中的叁维值。(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冯灏,孙卫国[8](2004)在《运用球高斯分布极化势计算低能电子与氮分子的振动共振激发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计算了电子与氮分子的球高斯分布极化势 ,并将其应用于氮分子的振动激发散射中 ,计算了共振区的微分散射截面 ,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并优于其它的理论结果。(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曹晨忠,林原斌[9](2004)在《共轭烯烃的共轭极化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共轭极化出发 ,以共轭极化过程的双极态静电能的平均值与非极态静电能的差值作为共轭极化势(CPP) .用共轭极化势与共轭烯烃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相关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得到的前线轨道能量与其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进行相关 ,得到前者与后者相近的结果 .进一步以有效极化效应PEI(ef)来定量烷基极化效应对共轭烯烃双极态的稳定作用 ,并以CPP和PEI(ef)两个变量与共轭烯烃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相关 ,得到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定量方程 :ν =1.174 6 +5 .0 187CPP - 0 .4 32 0 4PEI(ef) ,R =0 .9995 ,s =0 .0 4 0 3,F =10 85 3.2 8,n =2 3研究结果还表明 ,依靠增加取代基数量的方法来降低紫外吸收能量不及增加共轭链的长度有效 .(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胡小颖[10](2004)在《极化势在(e,2e)反应动力学过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电子碰撞电离的(e,2e)过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原子的外壳层,(尤其是简单靶),由于内壳层的电离截面非常小,所以对内壳层的研究并不多。对于氖,氩以及氙的内壳层电离动力学研究表明,同外壳层电离相比,内壳层电离显现了许多有趣的特征。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处理电子-原子碰撞叁体相互作用问题的畸变波玻恩近似方法(DWBA),为计算原子(e,2e)反应的叁重微分截面提供了理论标准。最近,在共面非对称条件下,对于氩原子 2p 和 3s 壳层(e,2e)电离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WBA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无论是在叁重微分截面(TDCS)的形状还是大小上同实验测量存在很大的差别。DWBA 的计算得到的双峰比值明显小于实验值;DWBA 计算表明关于动量转移± k 方向是对称的,但实验结果显然并非如此;理论计算不能揭示实验中双峰的某些复杂结构。它们之间的差别表明必须有一个新的动力学机制来解释实验现象。要想详细描述电子-原子碰撞体系就需要对整个电子-靶系统有一个准确的表述,其中电子-靶系统包含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有静态、交换和极化相互作用。DWBA 方法的畸变势中已经包含了静态和交换相互作用,理论同实验的差别表明仅仅包含这些畸变效应已经不足以解释实验现象。因此,我们对 DWBA 方法进行了修正,将极化相互作用加入到 DWBA 的畸变势中,来验证极化势在反 i<WP=86>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应中的作用。 我们在计算 TDCS 的过程中引入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极化势。首先,我们在近核区域通过密度泛函方法引入极化势,在远核区域采用绝热近似条件下的极化势。再次,通过光学势V~引入极化相互作用,非处理反应通道的效应被包含在复的极化势W 中。我们在动量空间计算极化势W ,然后将其转化到坐标空间中,重新求解畸变波和氩原子的 TDCS.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表明极化势对计算氩原子内壳层 TDCS 的影响。为验证我们的模型,我们计算了共面非对称条件下氩原子 2p 和 3s 壳层的 TDCS,理论计算结果同实验以及标准的 DWBA 理论进行了比较。 我们计算了共面高非对称条件下氩原子 2p 壳层的 TDCS,入射能量为8256eV和5720eV,出射慢电子能量为7eV和10eV,快电子极化角分别为θf= 1.5o和θf= 0.5o。慢电子极化角从0o到360o可变,我们的动力学条件与Stefani et al 和Taouil et al 实验条件相同。 因为氩原子 2p 轨道束缚能与出射慢电子能量的比值非常大(25:1,35:1),通过计算我们能够推断出慢电子同核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利用修正后的DWBA 方法得到的双峰比值明显比 DWBA 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验值,这就证明了在计算截面过程中极化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DCS 的结果表明我们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极化势修正的结果之间差别很小,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极化势模型是正确的。 在共面非对称条件下我们还计算了低能下氩原子 3s 轨道的 TDCS,入射电子能量均为 113.5eV,出射慢电子能量分别是 10eV 和 5eV。我们利用 DWBA 和MDWBA 得到的计算结果以及 madison 等人的理论计算结果同实验相比符合的都不好。对于低能条件下惰性气体的电离而言,极化势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但通过比较发现,对于 3s 壳层电离来说交换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中尽管 ii<WP=87>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们对交换势进行了正确的处理,这样的一级计算仍然不能满足计算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准确描述低能下的电离过程,我们必须将高一级的效应考虑到计算中来。 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对于氩原子 2p 壳层而言,极化势是相当重要的,对于 3s 壳层极化作用虽然没有 2p 壳层那么明显,但也是比较重要的。因此,要想准确计算氩原子内壳层电子碰撞电离的反应截面就必需将极化作用考虑进来。计算中我们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极化势,对于目前的计算两者都是比较简单、合理的近似,这也表明在散射过程中包含极化势是非常切实可行的。2. 在计算 3s 壳层电子碰撞电离截面时,交换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尽管 DWBA方法中考虑的交换作用提高了理论与实验的符合程度,但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3. 通过计算我们还发现出射两电子之间的碰后相互作用非常弱,所以在目前的计算中我们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尽管目前的工作极大的提高了 DWBA 的计算结果,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在理论计算中缺少实验中双峰的某些复杂结构。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计算中采用了单组态 Hartree-Fock波函数,没有包含多组态相互作用,并且计算中忽略了高一级的电子-电子之间的关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致力于将这些效应考虑到计算过程中来,更好的改进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11-01)
极化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扭曲波波恩近似方法(DWBA)研究了共面对称条件下钙原子的电子碰撞电离反应((e,2e)反应),在DWBA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原子极化势和离子极化势对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采用发展的DWBA方法,我们研究了出射电子能量从6.75 e V到29.25 e V范围内电子与钙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电离叁重微分截面.通过与已有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离子极化势对钙原子的共面对称(e,2e)反应散射微分截面有较大的影响,很好的描述了碰撞电离微分截面的结构效应,特别是在散射角度较小时(≦60o),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非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化势论文参考文献
[1].宋成.电场中氦原子的波函数及氦原子的极化势[J].电子测试.2019
[2].胡晓青,王旸.离子极化势对钙原子共面对称(e,2e)反应影响的数值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
[3].程金阁,魏连甲.反质子原子核极化势计算的新途径[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4].王晓飞,胡秋波,李新忠,孙金锋.激光场中极化势对电子-氦原子散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2
[5].王小炼,冯灏,孙卫国,樊群超,王斌.运用球高斯分布极化势研究低能电子与H_2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动量迁移散射截面[J].物理学报.2011
[6].王帮美.含有环形原子实极化势的量子力学解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0
[7].元丽华,王旭,安张辉,马军.抛物量子阱中束缚极化子的极化势和结合能[J].发光学报.2005
[8].冯灏,孙卫国.运用球高斯分布极化势计算低能电子与氮分子的振动共振激发散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9].曹晨忠,林原斌.共轭烯烃的共轭极化势[J].化学物理学报.2004
[10].胡小颖.极化势在(e,2e)反应动力学过程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