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光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断层,量子,稀疏,可调,器件,钼酸。
发光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严雪俊,严俊,方飚,陶金波,盛嘉伟[1](2019)在《钻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温敏特性及其鉴定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液氮温度(约77 K)至室温渐变的样品测试温度,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405 nm激发光源的光致发光(PL)光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分别对典型的经后期高温高压或辐照处理的天然钻石、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和化学气相沉积合成钻石进行光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源或检测环境温度下,钻石的UV-Vis-NIR吸收光谱与PL光谱中具有指向性的特征吸收与已有文献报道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钻石的指纹及其经优化处理的特征吸收较多出现明显的温敏特性,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吸收峰的强度逐渐降低,部分吸收峰消失。钻石吸收光谱中的温敏特征吸收可为其检测、筛选提供指向性依据,同时对开拓新的钻石功能化应用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娜,黄郑霞,石朗杰,饶丰[2](2019)在《白色LED中芯片和荧光粉发光光谱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直接从白色LED光谱中分解出Ga N芯片和荧光粉光谱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光谱仪实测恒流恒温时蓝色LED光谱分布,然后研究选择拟合GaN芯片光谱模型所需数据的条件,再根据所选择的蓝色光谱数据,拟合出芯片的光谱分布,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荧光粉光谱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步长1nm,测量精度为3%的光谱仪,测得相对光谱0.4以上的光谱数据拟合芯片光谱,与实测数据相比,拟合方均根误差约0.03。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分解出色温5 000 K以上白色LED中芯片和荧光粉的光谱分布。(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5)
[3](2019)在《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实现稀土敏化钙钛矿量子点的全光谱长余辉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与组装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创新国际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以及副研究员郑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计划等支持下,博士生宫仲亮等提出一种独特的基于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_3,X=Cl,Br,I)高效长余辉光转换的策略(图1),实现了可见波段全光谱的高效长余辉发光调控。该团队将发蓝紫(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3期)
代亚洲[4](2019)在《白光LED用新型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节能环保并能满足全球照明需求等优点,新一代照明技术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White-light emitting diode)已经逐渐取代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照明用的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在常见的几种类型W-LED中,因为具有高的发光效率,较低的成本,简单的结构并且光谱设计灵活性高等优点,发光材料转换的W-LED(pc-WLED)已占据了主流市场。但目前用于制造W-LED的发光材料也有不少的缺点,比如显色指数低,色温较高,发光不稳定等,因此研究各种新型的W-LED用发光材料变得越加重要。本文主要是以常规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材料,并探究了其不同的光谱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掺杂不同稀土离子的NaLaMgWO_6:Dy~(3+)、NaLaMgWO_6:Er~(3+)、NaLaMgWO_6:Sm~(3+)、NaLaMgWO_6:Pr~(3+)等钨酸盐发光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各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结构,光致发光性质和荧光衰减曲线等性质。对于NaLaMgWO_6:Dy~(3+)发光材料,在UV(290nm)和n-UV(388nm)激发时,NaLaMgWO_6:Dy~(3+)表现出典型的Dy~(3+)的发射特征,其叁组峰分别对应于Dy~(3+)的~4F_(9/2)→~6H_J(J=15/2,13/2,11/2)跃迁,其中由于超灵敏电偶极跃迁~4F_(9/2)→~6H_(13/2)(575nm)的发射强度最强而导致材料呈黄光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441,0.475)。所得结果表明,NaLaMgWO_6:Dy~(3+)发光材料可以成为潜在的黄色发光材料,可用于W-LED。NaLaMgWO_6:Er~(3+)在用近紫外光(379nm)激发时表现出绿光发射,其中~4S_(3/2)→~4I_(15/2)跃迁(544nm)发光强度最强。通过利用碱金属离子取代的方法可以用来优化NaLaMgWO_6:Er~(3+)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这项工作对于开发用于白色发光二极管的新型绿色发光材料有一定的帮助。研究了NaLaMgWO_6基质中Sm~(3+)的光谱性质,包括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色度坐标和内部量子效率等。在用UV(290nm)和n-UV(406nm)激发后,NaLaMgWO_6:Sm~(3+)呈现对应于Sm~(3+)的~4G_(5/2)→~6H_J(J=5/2,7/2,9/2和11/2)跃迁的红色发射,其中跃迁~4G_(5/2)→~6H_(9/2)(645nm)具有最强的发射强度。Sm~(3+)的~4G_(5/2)→~6H_(9/2)跃迁的荧光寿命非常短(<1ms)并且随着Sm~(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研究表明,NaLaMgWO_6:Sm~(3+)发光材料是可用于W-LED的潜在红色组分。对于NaLaMgWO_6:Pr~(3+)发光材料,其激发光谱由与基质有关的激发带(250-350nm)和Pr~(3+)的一些f-f(440-500nm)跃迁带组成,其中后者可与商业蓝光LED芯片良好匹配。在用紫外光(?268nm)和蓝光(?451nm)激发时,所制备的发光材料显示来自Pr~(3+)的~3P_0态跃迁的红色发射,其中~3P_0→~3F_2(?654nm)的跃迁发光强度最强,我们将发光材料(YAG:Ce~(3+)+NaLaMgWO_6:Pr~(3+))和商用蓝光LED芯片组合制成白光LED器件,初步探索了NaLaMgWO_6:Pr~(3+)红色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领域的潜在应用。2、利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新型Ce~(3+)单掺和Ce~(3+),Tb~(3+)共掺杂Ba_3P_4O_(13)发光材料[Ba_3P_4O_(13):Ce~(3+),Ba_3P_4O_(13):Ce~(3+),Tb~(3+)]。详细研究了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过程。Ba_3P_4O_(13):Ce~(3+)发光材料在紫外激发时产生了谱带范围为300-400nm的宽带发射。研究了Ce~(3+)在材料中的最佳掺杂浓度,确定了Ce~(3+)→Ce~(3+)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证明了Ce~(3+)→Tb~(3+)能量传递现象存在于Ba_3P_4O_(13):Ce~(3+),Tb~(3+)黄绿色发光材料中。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Ce~(3+)→Tb~(3+)能量传递的效率和机制。3、通过高温固相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Dy~(3+)单掺杂和Ce~(3+),Dy~(3+)共掺杂KBaY(BO_3)_2:Ce~(3+),Dy~(3+)发光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相结构,光致发光性质和在W-LED的潜在应用。通过比较所制备发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验证了Ce~(3+)对Dy~(3+)发光的敏化作用。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Ce~(3+)→Dy~(3+)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效率和机理。通过调节Ce~(3+)、Dy~(3+)适当的掺杂浓度,实现了KBaY(BO_3)_2:Ce~(3+),Dy~(3+)发光材料在n-UV激发下的白光发射。基于KBaY(BO_3)_2:Ce~(3+),Dy~(3+)发光材料和n-UV(?365nm)LED芯片成功制造了白光LED器件并研究了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KBaY(BO_3)_2:Ce~(3+),Dy~(3+)发光材料在W-LED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春燕[5](2019)在《不同形态结构稀土钼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它基质材料相比,微纳米稀土发光材料不仅粒径处于微纳米级,而且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谱线尖锐、色彩艳丽、色纯度高。同时,稀土离子吸收能力强,自发跃迁概率小,可发射出从紫外到近红外各种波段的光,在航天、医疗、显示、照明、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众多合成方法中,水热/溶剂热合成法有着显着的优点,例如:原料成本较低、产品产率高、物相较均匀、结晶度良好、能耗相对较低、适用范围比较广、对环境污染少等。因此,本文采取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均一、结晶性良好的棒状纳米稀土发光材料。此外,还利用模板法合成了空心球状稀土钼酸盐材料,并对其物相、结构、形貌、形成过程、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叁部分: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均一、分散良好的3-氨基苯酚-甲醛树脂(APF)微球,以APF为模板,尿素为沉淀剂,在APF球上均匀地包覆一层Gd(OH)CO_3形成前驱体。然后再通过水热过程,将得到的前驱体转化成尺寸均一、结晶性良好的APF@NaGd(MoO_4)_2。最后,煅烧去除模板,得到NaGd(MoO_4)_2空心球,并详细研究了NaGd(MoO_4)_2空心球的形貌、物相以及组成。同时,以类似的实验方法,制备出了稀土掺杂的NaGd(MoO_4)_2:Tb~(3+)、NaGd(MoO_4)_2:Eu~(3+)、NaGd(MoO_4)_2:Er~(3+)、NaGd(MoO_4)_2:Yb~(3+)/Er~(3+)和NaGd(MoO_4)_2:Yb~(3+)/Ho~(3+)等下转换及上转换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探究。在La(NO_3)_3和柠檬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_2MoO_4溶液,调节pH为4,然后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尺寸均一、分散良好的棒状NaLa(MoO_4)_2,并研究了pH值、水热时间和温度以及柠檬酸钠用量对其形貌的影响。同时,对Tb~(3+)掺杂的NaLa(MoO_4)_2:Tb~(3+)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最佳掺杂浓度进行了研究。以丙叁醇、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了棒状结构的NaBi(MoO_4)_2材料。最后,对获得的样品进行煅烧,并对溶剂热和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形貌、物相及组成进行了研究。此外,将稀土离子Er~(3+)、Yb~(3+)/Er~(3+)、Yb~(3+)/Ho~(3+)和Yb~(3+)/Tm~(3+)掺杂到NaBi(MoO_4)_2样品中,对溶剂热和不同煅烧温度后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探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景景,李启越,贺小伟[6](2019)在《基于通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的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 BLT)是一种高灵敏非侵入式光学分子成像模态,但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传输的复杂性及表面测量信息的有限性,对BLT光源重建算法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迭代收缩阈值(general iterative shrinkage and threshold,GIST)的BLT重建算法,采用非凸平滑剪切绝对偏差(smoothly clipped absolute deviation, SCAD)惩罚项,并通过迭代求解对非凸惩罚项有解析解的邻近算子问题来获得优化结果.此外,重建中也结合了多光谱测量和收缩可行域策略以降低逆问题的不适定性.为评估该算法的光源定位及多光源辨识能力,本文设计了多组仿真和物理仿体实验,并将GIST与几个典型稀疏重建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GIST算法在不同光源深度和间隔距离的实验中在中心定位误差方面有较大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闫冰[7](2019)在《GaAsBi半导体带边电子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作为半导体电子结构表征的有力手段,因其非接触、高灵敏而被广泛运用于禁带宽度、带边能级和带尾态等特性的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仪的PL光谱方法充分利用了FTIR光谱仪多通道、高通量优势,由此显着提高PL光谱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谱分辨率,从而为半导体的微弱电子跃迁信号的获取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GaAsBi半导体因其显着Bi致带隙收缩、低温度敏感性以及俄歇复合受抑制等特性,在红外光电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获得广泛国际关注。为提高Bi的有效等电位掺入,GaAsBi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温度通常比GaAs的低,这就会引入缺陷和杂质相关的局域能级/带尾态,从而限制了稀Bi半导体的光电特性及其器件应用。因此,澄清GaAsBi的局域能级/带尾态对其电子结构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材料的机理认识还是光电特性的工程应用,都极为重要。本工作针对不同Bi组分的GaAsBi带边电子能态问题,在实验室的FTIR-PL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解决极弱激发功率密度条件下材料带尾态电子跃迁PL光谱的低SNR技术难题,优化光谱质量,藉此开展不同组分GaAsBi带边PL特性的激发功率、磁场强度以及温度的依赖关系探究。具体工作和取得主要进展表现在以下叁方面:(i)针对弱激发功率密度PL的低SNR对GaAs_(1-x)Bi_x带尾缺陷能级研究的限制,对两个GaAs_(1-x)Bi_x外延膜开展变光斑尺寸PL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激发功率保持不变时,光斑尺寸的增加导致PL能量的红移,其原因在于等效激发功率密度的降低;而当保持激发功率密度不变,PL线型不依赖于光斑尺寸,但光斑尺寸增加显着提高了PL的SNR,有利于光谱的定量拟合分析。(ii)利用多变条件PL研究GaAs_(1-x)Bi_x带边电子能级。变激发功率PL实验分析发现,(1)不同激发下均表现出非对称性的PL光谱包含叁个跃迁过程,特征峰均随功率增大而蓝移;(2)在较低功率区间,叁个特征峰的积分强度随激发功率呈线性关系,由此排除PL特征来自自由激子复合的可能;(3)半高宽随功率的演化规律表明PL随激发功率增大的蓝移来自于载流子的填充效应而非施主-受主对复合;(4)另外发现Bi组分对GaAs_(1-x)Bi_x的带尾态态密度具有调控作用。通过液氦磁光-PL实验,发现PL线型不随磁场变化,由此排除导带参与的可能。通过以上分析澄清了不同文献报道的Bi致带隙收缩率显着偏差的疑虑。另外,利用变温PL研究GaAs_(1-x)Bi_x的温度演化,证实Bi对半导体温度敏感性的影响;GaAs_(1-x)Bi_x变温透射测试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iii)开展GaAs_(1-x)Bi_x作为InAs QDs应变层时QDs的PL光谱演化探索,初步结果表明,InAs QDs的PL光谱随GaAs_(1-x)Bi_x的SBL/SRL的Bi组分/厚度的增加所产生的红移/蓝移是由于应变和势垒高度共同影响造成。(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魏功祥,王钊,王丹,贾自文,刘人瑞[8](2019)在《燃烧法合成光谱可调SrMgAl_(10)O_(17):Eu~(2+),Mn~(2+)荧光粉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燃烧法在600℃的马沸炉中制备了发光光谱可调的SrMgAl_(10)O_(17)∶Eu~(2+),Mn~(2+)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低温燃烧法合成的SrMgAl_(10)O_(17)∶Eu~(2+),Mn~(2+)荧光粉晶相单一,结晶度高; PL测试结果表明:紫外LED芯片可以有效地激发SrMgAl_(10)O_(17)∶Eu~(2+), Mn~(2+)荧光粉,其发射光谱中观测到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60 nm和513 nm。当改变荧光粉中Eu~(2+)和Mn~(2+)的掺杂比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蓝色转变为蓝绿色最终转变为绿色。通过计算掺杂荧光粉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临界距离,我们得出SrMgAl_(10)O_(17)∶Eu~(2+), Mn~(2+)荧光粉的能量传递机制是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的。本文制备的SrMgAl_(10)O_(17)∶Eu~(2+), Mn~(2+)可用于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光谱可调白光LED用荧光粉。(本文来源于《中国照明电器》期刊2019年03期)
余景景,相文彬[9](2019)在《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的光源形状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表面光强测量值重建内部光源分布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为研究常用光传输模型对BLT重建光源形状的影响,该文在相同的模拟测量值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辐射传输方程的叁阶简化球谐近似(third-order simplified spherical harmonics,SP3)模型和扩散近似(diffusion approxima-tion,DA)模型对光源形状的拟合能力。此外,为了减小重建问题的不适定性,重建中结合了多光谱测量数据和稀疏正则化方法。数字鼠模型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P3模型的多光谱BLT重建方法,在不同深度下的不同尺寸的单、双光源重建中均可以更为准确地重建光源的中心位置和形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许万里,吴志军[10](2019)在《光谱角度特性良好的迭层暖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sN_3:Bphen/Al/HAT-CN为电荷生成单元,制备了光谱高度稳定的高效暖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正面出射时,暖白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45.4cd/A、28.5lm/W;当工作电流密度从10mA/cm~2增加到30mA/cm~2时,器件色坐标几乎不变;相对色温由3 135K变至3 147K,均在暖白光范围内,这可有效避免照明器件的蓝光伤害.当观察角度由0增加到60°时,器件光谱峰值波长没有明显移动,色坐标变化为(0.02,0.03),且光强分布接近理想的朗伯特体,呈现出良好的角度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发光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直接从白色LED光谱中分解出Ga N芯片和荧光粉光谱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光谱仪实测恒流恒温时蓝色LED光谱分布,然后研究选择拟合GaN芯片光谱模型所需数据的条件,再根据所选择的蓝色光谱数据,拟合出芯片的光谱分布,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荧光粉光谱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步长1nm,测量精度为3%的光谱仪,测得相对光谱0.4以上的光谱数据拟合芯片光谱,与实测数据相比,拟合方均根误差约0.03。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分解出色温5 000 K以上白色LED中芯片和荧光粉的光谱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光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严雪俊,严俊,方飚,陶金波,盛嘉伟.钻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温敏特性及其鉴定指示意义[J].光学学报.2019
[2].刘娜,黄郑霞,石朗杰,饶丰.白色LED中芯片和荧光粉发光光谱的分解[C].2019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3]..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实现稀土敏化钙钛矿量子点的全光谱长余辉发光[J].稀土.2019
[4].代亚洲.白光LED用新型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
[5].陈春燕.不同形态结构稀土钼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余景景,李启越,贺小伟.基于通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的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
[7].闫冰.GaAsBi半导体带边电子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8].魏功祥,王钊,王丹,贾自文,刘人瑞.燃烧法合成光谱可调SrMgAl_(10)O_(17):Eu~(2+),Mn~(2+)荧光粉及发光性能[J].中国照明电器.2019
[9].余景景,相文彬.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的光源形状重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许万里,吴志军.光谱角度特性良好的迭层暖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J].光子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