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效、节能、便捷等优点,因此可以有效缓解居民出行的压力。但是部分修建在高架、地下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客流较大、人员难以疏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要严格把控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类安全风险点,其中人因风险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人因风险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因风险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时有发生,且呈递增趋势。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人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营的决策、控制的主体,人作为运营安全中最积极、最活跃、最主动的影响因素,也是最难以把握控制的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的事故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高达70%以上,其所造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可见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运营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所以,人为因素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隐患,控制人为差错的发生,也就成为了提高运营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
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人为因素,主要指乘客;一种是内部人为因素,主要指从事轨道交通相关的工作人员。
(一)外部人为因素
(1)携带危险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放射性等危险品上车,但仍有许多乘客缺乏安全意识、私自携带这些危险品。在客流较大的情况下,车站安检人员无法对所有乘客的包裹做到有效识别,从而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2)从站台上跳下来。有的乘客因为个人生活原因,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进而选择卧轨行为结束生命,如果车站巡视人员疏于职守,很容易造成惨剧的发生。(3)乘客私自下路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乘客误将贵重物品调入轨道,趁巡视人员不注意私自下路轨拾物;更有甚者,有的乘客存在侥幸心理,直接从轨道中间走到站台另一侧,以便节省时间。这些错误的行为,都会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4)其他因素。乘客在车站打架斗殴、头晕昏倒或者被车门夹住,都将引发客流拥堵,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既危害到乘客自身的安全,又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运营的质量。
(二)内部人为因素
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需要多个系统、多个部门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对于行车组织工作来讲,重要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行车调度员和综合监控调度员。(1)行车调度员。行车调度员负责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营,责任重大。列车早晚点、运行中发生各种故障,行调都要根据相应的处置流程,统筹全局。行调由于业务能力欠缺、安全风险意识不足、遇突发情况应急能力太差、心理素质欠缺、下发调度命令错误等,都将影响行车安全,有时还会扩大现有行车问题,导致更大的安全风险。(2)综合监控调度员。综合监控调度员负责对所有的行车设备、各类监控图像进行监控,如列车故障、车站设备房间火灾报警、区间通风系统工作情况、正线接触轨(或接触网)带电异常等。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刻通知相关专业前去排查,确认情况属实后,及时上报相关领导。而综合监控调度员由于指令传达不及时、传达信息错误、甚至夜间睡岗造成事故发生等误操作,都是极大的风险点。
二、降低人因风险的措施
(一)做好内外部人员的安全管控工作
1.外部人员
近些年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部分是由于广大乘客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所致。如站内发生火险,广大乘客会产生恐慌,不顾应急疏散标识,一哄而散,造成客流拥堵甚至人员踩踏事故。因此,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政府及有关企业部门应利用现代化媒介,如电视、广播、手机、宣传海报等手段,大力推广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居民交通安全意识。
2.内部人员
员工个体是地铁运行系统中最基本的载体,受自身、群体、组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最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体类型。多年地铁运营事故数据的统计也表明,员工个体失误行为是造成地铁人因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员工的健康状态、年龄、习惯、经济情况、家庭情况、心情、性情、气质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等特征分析,提高其应急情况下团队的反应、协调能力,是显著增加地铁安全、防范地铁人因事故的基础工作。
(1)调节员工的心理状态
第一,根据员工个人的个性心理,比如动机、气质和性格等特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此调动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并使之成为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二,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调节个人情绪,提高注意力。面对不安全因素或环境时,能正确对待并克服可能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第三,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心态。如,定期组织员工座谈,及时发现员工的心理变化,排除其心理障碍,克服不良心理,使员工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在工作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把可能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动机消灭在萌芽阶段,进而减少工作失误,避免事故的发生。第四,在工作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时刻提醒一线工作人员提高注意力,防止因疏忽或者心理懈怠等不安全因素引发的事故。
(2)锻炼员工的反应能力
当事故发生时,一线员工的临场反应能力通过对整个事故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在平常的工作、教育培训、应急演练中,着重于强化员工的安全行为倾向,这样就促使员工自觉而觉的养成安全行为的好习惯。其主要手段有:加大对安全行为及不安全行为的奖惩力度;通过培训、承诺、口号、演练等多样化的方式,努力的将员工在有意识下作出的不安全行为,转变为无意识的安全行为。特别是加强员工应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在事故发生时及早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
(3)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
对员工采取理论培训、实地学习等各种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认知水平,使员工熟知并且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安全管理职责,使之能够准确感知作业环境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掌握如何辨别和排除各种危险源的方法和措施。此外,还应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不安全行为,通过长期的安全行为强化,促使其养成安全行为作业的习惯。
(二)做好交通运营隐患的预防排查工作
首先,政府联合企业应构建一个关于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深刻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其次,有关部门应通过学习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地方运营特点,及时制定出多项紧急救援机制;最后,应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处理制度,奖惩明确,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提升相关设备水平
以某地铁为例,目前该地铁有1,2,3,6四条线正式运营,每条线路的信号系统都不尽相同,列车的运行模式也多种多样,如CBTC-AM、CBTC-CM、点式ATP、自动站间闭塞等。企业有关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设备技术维护标准,来满足日常的运营条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按照标准处理。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而轨道交通技术的更新也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针对人因风险,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有效、合理的运营安全管理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骥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设备因素的风险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任文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6(09)
[3]马伶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耦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