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缓释微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方,盐酸,头孢,质量控制,垂盆草,卡托普利,芦丁。
复方缓释微丸论文文献综述
程侯连,杜学勤,王增仙,甄会贤,田燕元[1](2019)在《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含量及稳定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中醋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并对其质量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色谱柱为C_(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醋氯芬酸的质量浓度在2.0~2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0.30%;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浓度在10~12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39%,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微丸的性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杂质含量少。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自制缓释微丸制剂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宦立娟,郑春丽,樊丽雅,刘建平,朱家壁[2](2015)在《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以空白丸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Eudragit NE30D、EudragitL100-55等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制备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结果: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在肠液中缓慢释放12 h,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30 min溶出85%以上。结论:优选出的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李武营,樊轻亚,游国叶[3](2014)在《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卡托普利脉冲微丸及氢氯噻嗪缓释微丸,考察制剂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时控爆破系统原理,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通过调节脉冲微丸溶胀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用量及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及熟化处理时间等因素,考查微丸释放度影响因素。结果脉冲微丸以L-HPC为溶胀层,Surelease为控释层,分别增重为16.20%和22.84%;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为水分散体固含物量的5.52%,体外释放时滞约为5h;缓释微丸以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缓释层增重为10%,致孔剂乳糖用量为1.5%(聚合物的1.5%);后处理时间为12h;两主药体外释放过程均接近一级。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复方脉冲缓释微丸符合脉冲释放制剂要求,外观光滑圆整,衣膜致密,工艺操作简便、可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裴燕芳,潘金火,严国俊[4](2014)在《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整体”释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整体"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桨法测定复方垂盆草普通微丸和缓释微丸的释放度,温度(37±0.1)℃,转速为100 r/min。以复方垂盆草制剂理论完全溶出供试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为参照,运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多元校正方法 (Kalman滤波)计算各样品溶液的物质组的相对计量值,并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根据此方法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质量浓度在0.055 7~0.557 2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精密度测定RSD分别为2.10%、1.22%、0.56%,稳定性测定的RSD分别为2.05%、3.52%、3.85%。从释放曲线得出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达到了缓释的目的,其释放特征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用多元校正方法对物质组进行计量估计,为描述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释放动力学特征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02期)
陈丹丹[5](2013)在《复方苏润江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优选秋水仙、番泻叶、巴旦仁最佳提取工艺;2.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番泻叶提取物中番泻苷B含量影响;3.研究处方物料性质为制备复方苏润江缓释微丸提供依据;4.复方苏润江微丸制备工艺研究;5.采用水分散体技术,制备复方苏润江缓释微丸及初步探讨体外释放机理。方法:1.以秋水仙碱、番泻苷B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选各自提取工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正交试验,以油脂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巴旦仁油的提取工艺;2.以番泻苷B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时不同温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及喷速对番泻叶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3.采用HPLC法、超声法测定秋水仙碱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性剂处理浸膏粉,绘制浸膏粉吸湿曲线,筛选改性剂。4.以圆整度和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微丸处方因素进行优化,采用Box-behnken实验优选微丸制备工艺。5.选用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法,以秋水仙碱体外释累计放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影响体外体外释放度的各种因素,并对体外释放度数据进行模型拟合,考察体外释药机制。结果:1.秋水仙最佳提取工艺为:最粗粉70%乙醇8倍量,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番泻叶最佳提取工艺为:45%乙醇10倍量,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min;巴旦仁超临界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h。2.番泻叶最佳干燥工艺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55℃、喷速16ml·min~(-1);3.混合浸膏粉中,秋水仙碱溶解度为30.5424μg·mL~(-1),油水分配系数为0.5155。通过比较吸湿曲线可知硬脂酸与乳糖改性效果较好。4.成丸优化处方:复方苏润江浸膏粉与辅料1:2.5,MCC与乳糖2:1,黏合剂为水。最佳工艺条件:挤出转速:27.15Hz,滚圆转速:39.46Hz,滚圆时间:5.62min。5.Eudragit NE30D包衣增重约为4.5%,加入3%的PVP作为致孔剂,40%滑石粉时,可满足缓释的要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一级释药方程、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相关系数r>0.99。结论:1.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科学,稳定,可行。2.相比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更适合番泻叶提取物的干燥。3.秋水仙碱油水分配系数:酸性溶液中高于碱性溶液中的;改性剂可显着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4.运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苏润江微丸,收率较高,质量较好,适合包衣工艺的研究。5.复方苏润江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王晶蕊,王晗,贾莉娟,沈瑶,陈云婷[6](2012)在《复方白头翁缓释微丸质量标准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复方白头翁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白头翁、黄连、黄柏及秦皮;采用HPLC法测定微丸中白头翁皂苷B_4含量。结果:TLC法可检出白头翁、黄连、黄柏及秦皮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白头翁皂苷B_4含量在1.06~10.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1.5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2年05期)
孙珊珊,王慧云,陈晨[7](2010)在《芦丁复方缓释微丸制作工艺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煎煮法提取芦丁粗品,又采用沸水重结晶法对芦丁粗品进行精制,得到以芦丁作为原料药,进行芦丁缓释微丸的制备。(本文来源于《旅行医学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林执绚[8](2010)在《复方罗红霉素缓释微丸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挤出滚圆法中对罗红霉素素丸和盐酸氨溴索素丸收率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表明,挤出转速、滚圆速度、滚圆时间这叁个因素对微丸的收率有较大的影响,调整好这叁个因素可得到收率高、圆整度均好的微丸。(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0年14期)
谢薇,何书英,杨鹏辉,张霞,丁峰[9](2009)在《复方维生素B_6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胶囊中维生素B6和叶酸的含量。结果: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由微丸A、B、C灌装而成,其中微丸A、B采用粉末上药法制备,最佳工艺为:主机转速200~350 r.min-1、喷浆泵速20~40 r.min-1、供粉速度40~60 r.min-1、喷雾压力0.1~0.3 MPa;微丸C采用溶液上药法制备,最佳工艺为:流化温度40~60℃、雾化压力0.1~0.3 MPa、蠕动泵速10~20 mL.min-1、沸腾负压0.2~0.5 MPa。测得所制备胶囊中维生素B6和叶酸分别在74.20~593.6 mg.L-1(r=0.999 9)和1.022~8.162 mg.L-1(r=0.999 8)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RSD=0.44%)和98.38%(RSD=0.87%)(n=3)。3批样品中维生素B6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9.68%、98.53%和98.98%,叶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8.54%、98.63%和99.04%。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09年12期)
夏登宁,贺英菊,闫根全,莫靖欣[10](2007)在《相似因子法评价不同因素对复方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在体外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复方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在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可能影响体外释放的各因素进行考察,用相似因子法对释放曲线进行比较。结果包衣增重、致孔剂的种类和用量、包衣液固体聚合物的浓度、微丸抗黏用头孢氨苄粉末的用量对药物在体外的释放有较大影响,其他各因素对释放的影响不大。结论相似因子能很好地评价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复方缓释微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以空白丸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Eudragit NE30D、EudragitL100-55等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制备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结果: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在肠液中缓慢释放12 h,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30 min溶出85%以上。结论:优选出的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缓释微丸论文参考文献
[1].程侯连,杜学勤,王增仙,甄会贤,田燕元.HPLC法测定复方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含量及稳定性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2].宦立娟,郑春丽,樊丽雅,刘建平,朱家壁.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
[3].李武营,樊轻亚,游国叶.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4].裴燕芳,潘金火,严国俊.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整体”释放特征研究[J].中成药.2014
[5].陈丹丹.复方苏润江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
[6].王晶蕊,王晗,贾莉娟,沈瑶,陈云婷.复方白头翁缓释微丸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药师.2012
[7].孙珊珊,王慧云,陈晨.芦丁复方缓释微丸制作工艺概述[J].旅行医学科学.2010
[8].林执绚.复方罗红霉素缓释微丸的制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9].谢薇,何书英,杨鹏辉,张霞,丁峰.复方维生素B_6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药学进展.2009
[10].夏登宁,贺英菊,闫根全,莫靖欣.相似因子法评价不同因素对复方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在体外释放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