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82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82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效果,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总结婴幼儿急性腹泻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中,检测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腺病毒、轮状病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其它病原菌,其中轮状病毒比例最高为40.24%(33/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应加强病原微生物项目的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患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

Analysisof82casesofclinicalinvestigation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sininfantswithacutediarrheaandpreventivemeasure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testresults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sininfantswithacutediarrheaandactivelyexplorerelate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Eighty-twoinfantswithacutediarrhea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May2017toMay2018wereselectedassubjects.Thestoolsampleswerecollectedforclinicaldetection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s,andthecausesofacutediarrheaininfantsandyoungchildrenweresummarized.RESULTS:Amongthe82infantswithacutediarrheainthisgroup,thepathogenicmicroorganismsdetectedincludedEscherichiacoli,adenovirus,rotavirus,Salmonella,Shigellaandotherpathogens,amongwhichtheproportionofrotaviruswasthehighest.Forthe40.24%(33/82),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acutediarrheaininfantsandyoungchildren,theexamination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sshouldbestrengthenedtoprovidea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diagnosis,treatmentandpreventionofclinicaldiseases,andprovideahealthyandgrowingenvironmentforchildren.

Keywords:Infantsandyoungchildren;acutediarrheapathogenicmicroorganisms;clinicalexamination

前言:急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与病原菌入侵存在较大的联系。婴幼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小儿急性腹泻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引发小儿急性腹泻的因素较多,感染性腹泻是重要的组成成分,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性腹泻及细菌性腹泻,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毒包括人杯状病毒、人轮状病毒、人腺病毒等,使得小儿急性腹泻发生几率较大。通常情况下,细菌性腹泻发生率低于病毒性腹泻,但由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具有高致病性,仍然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便频繁、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等,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出现患儿生长受限、水电解质失衡等症状,严重时将导致患儿死亡。加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有利于帮助医师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23±0.45)岁,年龄≤5个月患儿34例,5个月~1岁患儿21例,1~2岁患儿27例。入院时全部患儿均表现出大便频率增多、食欲下降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符合婴幼儿急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营养不良、心肺功能障碍、早产儿等。本组82例患儿临床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意义。

1.2方法

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入院后均取新鲜大便,采用一次性吸管采集3ml大便标本,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检验室进行检验操作。在本次实验中,大便标本培养所涉及到的培养基为蛋白冻水、SS琼脂等。同时,采用API鉴定试剂及Vitek-32试剂进行鉴别,通过玻璃凝集法检测大便中的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检测试剂为伊利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盒,对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分析。

2.结果

本组82例急性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比例最高为40.24%(33/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患儿患病期间食欲不振、大便频率增加,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婴幼儿出现腹泻的因素较多,与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婴幼儿表达受限,误诊和漏诊事件增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患儿病死率升高[1]。因此,患儿入院后,应及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充分了解患儿感染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婴幼儿年龄≤5个月时,机体中含有大量的IgA(分泌性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IgA含量逐渐降低,出现病原菌感染的几率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急性腹泻疾病的发生[2]。另外,82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最多,为33株(40.24%),患儿小肠细胞绒毛被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胞浆内繁殖,细胞搬运机制受到破坏,对水分、盐、葡萄糖吸收造成障碍而引起腹泻。由于病毒引起的腹泻传统途径较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使得病毒性感染腹泻发生率较高[3]。

综上所述,婴幼儿作为特殊的群体,需要给予最大的保护力度,确保其健康成长。针对婴幼儿急性腹泻疾病,需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对水源及食品严格管理,食具需定期消毒;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适宜的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IgA,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急性腹泻具有流行性和传播性,医院、托儿机构应注意消毒隔离,一旦发现腹泻患儿必须隔离治疗,以防疾病传播。

参考文献:

[1]魏艳静.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0):127-127,128.

[2]侯云珍,郭升玲.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探讨[J].医药与保健,2014,22(7):17-17,20.

[3]吴鹰军,何静.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23-24.

标签:;  ;  ;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82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