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对于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已成为设计师们的责任,其中雨水花园是一种常用的建设手法,其优越的生态性能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试点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也愈加关注,在小区设计上增加雨水花园、屋顶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技术,为小区雨水回收利用开启“弹性”模式,告别传统“看海”模式。本文将重点对雨水花园的应用及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景观;雨水花园
1.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概述
1.1海绵城市理念
当前,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比喻成海绵体,当面临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显示出良好的“弹性”。而在面临下雨天气时,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将有效地利用雨水,有利于地块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生态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面污染源、减少雨洪资源的损失、减少旱涝灾害以及增加雨水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这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具体指标及核心技术的关键。
1.2雨水花园技术
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水花园的建设就是在凹形的绿地中种植较为低矮类的植物,使之形成一大景观特点。其原理是收集来自于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使之净化,并可以将雨水暂时蓄积起来,之后再慢慢的渗入土壤,从而减少地表净流量。雨水花园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生态性、可持续性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园林中雨水花园的规划建设
2.1雨水花园的选址
2.1.1雨水花园建设前,首先要对拟规划建设的场地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析。例如对土壤采样,进行性质分析实验,避免将雨水花园建设于土壤渗透性差、土质松软、保水量低的场地上,以免发生长时间的积水,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1.2要想保障雨水花园能够发挥其应用的功能,所以场地应该规划为有一定的储水量,可以容纳短时骤增的雨水量。开工建设前,根据该地区相关室外排水技术规范计算场地内的雨水径流量,在项目低洼地带、易积水区设置雨水花园。例如道路、广场等空间,以便于发挥对雨水的控制与利用作用。
2.1.3雨水花园除了前期的建设以外,还需要考虑日后的维护管理。例如为保护大树根系保证其生长需求,雨水花园应远离高大乔木根系;场地高差系数不宜过大,建议不大于7%,减少人为施加土方量;控制周边污染源,保障雨水水质中等,降低对雨水花园内种植物的影响。
2.2雨水花园的规模
确定好雨水花园的建设场地后,接下来就应当确定雨水花园的规模大小,可以采用量化分析法进行测算。依据水量平衡分析法,对规划场地的地面雨水径流量、汇流量、蓄水量、下渗量等运用数学科学算法,推演出所需雨水花园的表面积。依据多次流量模拟测试实验,确定雨水花园的积蓄和下渗能力,以及应对暴雨强度测评系数,保证项目用地的水文条件各要素值动态平衡,指导雨水花园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2.2雨水花园的结构
雨水花园依靠植物和土壤的渗透作用,达到净化初期雨水污染、降低短时雨水径流量以及收集地面汇流雨水的效果。一般其结构主要分为蓄水层、覆盖层、植被与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砾石层等五部分。第一,蓄水层主要为滞留和过滤雨水,同时将雨中的沉淀物留在该层。第二,覆盖层主要为提高土壤渗透作用和净化雨水,防止水土流失。第三,植被与种植土层主要为过滤与净化雨水,选择多年生植物,可短时间耐水涝。第四,人工填料层主要为渗水,其厚度应根据地块的降雨特性、服务面积确定,多为0.5~1.2m。第五,砾石层主要为排除多余的雨水,由穿孔管排入城市管道中。
2.3植物配植方法
植物是构成雨水花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保证其能营造出功能、景观兼具的雨水花园。在雨水花园的生长环境上,设计师们要考虑的是,植养区域的不同,被水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通常意义上,种植区域可以分为三块:边缘区、缓冲区、蓄水区。这三个地方,各自的耐旱与耐淹程度差别非常大。一般来说,在边缘区,要大量地使用耐旱的植物;在缓冲区,要植入那些既有耐旱能力,又有抗雨水冲刷能力的;在蓄水区,要植养那些抗淹、抗污、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同时,也要有一定抗旱能力以应对非雨季的干旱发生。
对于雨水花园植物的配置设计形式,一种是自然式,排放这些植物时,尽量显得自然,除去那些生硬的人工痕迹。另一种是规则式,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进行有序的排放。这种手法便很考验设计师的审美,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雨水花园融入城市整体风格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搭配上,要充分考虑其季相、花期、形态、质地和色彩,同时还要兼顾草、乔、灌的复层种植,来增强雨水花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雨水花园的植物也要注意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对防渗漏和不防渗漏两种不同处理的建筑物,要配植不同的植物,以免产生不利影响。
3.重庆园博园上海园雨水花园建设简要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中的上海园位于重庆园博园中心荟萃区西侧龙井湖畔,面积约600m2,上海园是应用雨水花园的典型例子。通过雨水收集池的设计,将收集的雨水循环利用在动态的喷泉与溪流景观设计,同时对园内绿化进行浇灌,并对路面进行清洗,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利用。
3.2设计过程
3.2.1雨水收集计算
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重庆年均降雨量、降雨次数以及降雨强度等数据,对雨水进行收集计算,包括年均可利用雨水量、雨水收集池溶剂、一次降雨可知己收集下垫面雨水量、雨水收集后使用等。
3.2.2植物选择
根据生态学基础和水体净化原理,运用湿地植物,构成旱时有景、水绿交融的雨水花园景观。把溪流从高至低分为沉淀区、过滤区、净化区3个区域,并针对各个区域的功能配置不同的植物品种,雨水经过初期处理后流入雨水收集池。
3.2.3创造功能与美感兼具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中心雨亭:上海园内中心雨亭的设计方法是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屋面圆孔传送至中心喷泉,最后汇入中心雨亭下方的雨水收集池,达到雨水收集利用的目的。
旱溪:为了形成旱溪景观,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岩石,增强场地记忆,重新塑造地形。堆石依山势而下,把雨水收集与溪流景观有机结合。6个大小不一的自然水池层层跌落,成功地减缓了暴雨流苏,变缓后的水流在小溪中潺潺流淌。
水雾营造:通过雨水的回收利用,将收集的雨水灌溉周边的植物,营造出了水雾的景观效果。
上海园设计中在雨水的处理过程从低碳节能的角度出发,把利用水资源的关注体现在以雨水收集及循环利用的主题上,以将艺术性和功效性相结合,创造出有艺术美感的园林景观,营造功能与美感兼具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并将雨水回收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展现出雨水利用景观化的最大化效益和能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雨水花园有着成本低、景观效果明显等特点,符合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设计已不再停留在图纸上的空谈,对于场地生态发展的尊重、对于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将具体落实在每个设计,雨水花园就是最好的应用案例。但是在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怎样快速提高雨水花园的效率等问题,所以从事景观工作的工程师们应不断研究与创新,使雨水花园技术得以推广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10).
[2]俞萍.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规划与运维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5(11).
[3]蒋静雯.探讨关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建设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
[4]于金平,张龙香,吴斌,等.雨水花园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