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论文_李军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鲍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乡人,现代文明,仁义,文化,百年孤独,位移,修辞。

小鲍庄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辉[1](2019)在《从《小鲍庄》的批评位移看媒介对经典的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代文学经典价值的发现与阐释,都要经过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媒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传媒影响下,文学批评不仅指认经典,而且会改写经典的生成方式,推动文学作品放弃旧观念,走向文学经典的核心位置。《小鲍庄》发表后,传统文学批评把它纳入"反思文学"范畴,但在"寻根文学"兴起后,文学批评的重点转向小说的传统文化,将其纳入"寻根文学"批评领域,重塑了作家的认同。以媒介为中心,多种合力使作品在文学史中的位置发生了移动,从而居于"寻根文学"的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林佳海[2](2019)在《王安忆小说《小鲍庄》中的变异修辞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异修辞是突破常规创造性使用语言的修辞活动,它建构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凸显了修辞艺术。《小鲍庄》作为王安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多次运用了变异修辞的言语手段。在语音变异上体现为摹声变异、谐音变异和韵律变异;在词汇变异上体现为同素连用变异、简单线性变异、语域变异和色彩变异;在语法变异上体现为词性变异、词语搭配变异和矛盾表达变异。这些不同层面的变异修辞提高了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修辞艺术。(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倪楠[3](2019)在《浅析《小鲍庄》的文化寻根》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鲍庄》展示了王安忆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追寻,本文将从人物塑造角度分析王安忆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仁义"精神的追寻和理解。(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5期)

杨心怡[4](2019)在《论《小鲍庄》中的“外乡人”形象——以现代文明的呼唤者小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鲍庄》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表面看来是为了寻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之根",实则运用了反讽的形式写出了人们对原始文明的反叛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本文则通过处于小鲍庄边缘位置的"外乡人"小翠的角度来探索村庄背后现代文明的萌生与发展。小翠是从地缘位置上划分的"外乡人",透过"外乡人"小翠本身蕴涵的内在性格,以及她在小鲍庄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窥探出其背后隐现着的现代文明的发展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心怡[5](2018)在《论《小鲍庄》中的“外乡人”形象——以现代文明的摸索者鲍仁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鲍庄》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表面看来是为了寻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之根",实则运用反讽的形式,写出人们对原始文明的反叛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鲍仁文在生活中被小鲍庄里的人看作是"精神上的外乡人",透过这"外乡人"本身蕴涵的内在性格,以及他在小鲍庄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窥探出其背后隐现着的现代文明的发展特征。(本文来源于《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段琪[6](2018)在《论《小鲍庄》的“仁义”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仁义"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分析小鲍庄中儒家传统"仁义"的呈现,看作者如何慎重地审视和反思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心理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明的重要价值,体现了寻根作家自觉地文化追求。(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孙滢韬[7](2018)在《探讨生死——《生死场》与《小鲍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论文选取萧红的《生死场》和王安忆的《小鲍庄》两部经典进行比较。基于生死,纵向探寻乡村生活的内核,现当代文学中乡土叙事的精神内涵,领悟乡村的愚昧与人情相交的村落文化,感怀民族心理的沉重与忧伤。(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1期)

胡威[8](2018)在《造人与造神的内心冲突——对《小鲍庄》的一种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鲍庄》作为"寻根小说"代表作之一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拟从"造人"与"造神"的作家内在心理冲突及与文本中的矛盾表现出发,探讨在文化寻根大潮中失落的"人的形象",提出新时期小说思潮研究中的人本精神缺失现象。(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04期)

栗子然[9](2018)在《民族文学的建构——《百年孤独》对《小鲍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鲍庄》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是富有本土色彩的民族文学,前者明显受到了后者的影响。《百年孤独》在虚构族群聚居空间、书写民族传统信仰、引入民俗文化意象叁个方面影响了《小鲍庄》,这种影响源于两位作家具有相似的创作语境和文化反思立场。(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3期)

姜又琳[10](2017)在《《小鲍庄》的原型符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主要围绕"洪水""树"等原型以及"毁灭与再生"的神话结构对《小鲍庄》进行重读和分析,并通过对小说文本中"仁义"符码的解读,探究王安忆如何理解和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根,指出作者在时代巨变时对面临转型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探索和思考,而这一问题同样映照着当下与未来。(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小鲍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异修辞是突破常规创造性使用语言的修辞活动,它建构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凸显了修辞艺术。《小鲍庄》作为王安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多次运用了变异修辞的言语手段。在语音变异上体现为摹声变异、谐音变异和韵律变异;在词汇变异上体现为同素连用变异、简单线性变异、语域变异和色彩变异;在语法变异上体现为词性变异、词语搭配变异和矛盾表达变异。这些不同层面的变异修辞提高了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修辞艺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鲍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辉.从《小鲍庄》的批评位移看媒介对经典的重塑[J].中州学刊.2019

[2].林佳海.王安忆小说《小鲍庄》中的变异修辞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倪楠.浅析《小鲍庄》的文化寻根[J].大众文艺.2019

[4].杨心怡.论《小鲍庄》中的“外乡人”形象——以现代文明的呼唤者小翠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5].杨心怡.论《小鲍庄》中的“外乡人”形象——以现代文明的摸索者鲍仁文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6].段琪.论《小鲍庄》的“仁义”主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7].孙滢韬.探讨生死——《生死场》与《小鲍庄》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8

[8].胡威.造人与造神的内心冲突——对《小鲍庄》的一种新解读[J].芒种.2018

[9].栗子然.民族文学的建构——《百年孤独》对《小鲍庄》的影响研究[J].名作欣赏.2018

[10].姜又琳.《小鲍庄》的原型符码解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王安忆--图1王安忆--图2市·县(市)·区概况附:江苏省行政区划简表...市·县(市)·区概况附:江苏省行政区划简表...市·县(市)·区概况附:江苏省行政区划简表...市·县(市)·区概况附:江苏省行政区划简表...

标签:;  ;  ;  ;  ;  ;  ;  

小鲍庄论文_李军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