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感染论文_邓坤仪,吴少珍,李丽莲,彭建明,刘秀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复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手足,病原学,溃疡性,血细胞,儿童,流行病学,广州市。

重复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邓坤仪,吴少珍,李丽莲,彭建明,刘秀文[1](2019)在《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细胞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细胞参数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患儿390例,其中一次感染儿童122例,重复感染儿童26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1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参数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组的WBC计数,NEUT%,RDW-CV均高于对照组,而RBC计数、Hb浓度、HCT、MCV、MCH、MCHC、PLT计数、LYM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感染手足口病例组与重复感染病例组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组的贫血率高于对照组的贫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重复感染病例组的贫血率与一次感染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手足口病男女患儿的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重复感染与一次感染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患儿组的贫血率高于对照组,要及时纠正儿童的贫血现象,降低该类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徐芳,檀平,刘涛,汤文平,陈胜华[2](2019)在《池州市2014~2018年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池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池州市2014~2018年期间手足口病病例个案数据,建立重复感染病例定义,筛选出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重复感染229人次,重复感染率为2.02%(229/11 334)。重复感染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以≥3岁的幼托儿童为主。报告重复感染病例数最多的为贵池区,城市重复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χ~(2 )=10.61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居住地是重复感染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手足口病存在重复感染,小年龄组,即小于3岁和农村是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应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安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彦杰[3](2019)在《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广州市手足口病患儿,筛查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对其感染情况予以描述流行病学法分析。结果 2015年1月~2018年3月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1 561例,2017年发病率最高,与2015年、2016年相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间隔时间中位数为18.54个月,年龄主要分布在0~3岁,其发病率为85.72%高于超过3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14.28%,男性高于女性(P<0.05);其感染病毒依然为CoxA16、EV71。结论广州市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距离前次感染时间主要是在2年时间内,各医院及防控中心需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有效监测重复感染的病原学。(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朱梦,姚慧媛,宋丹丹,马婉婉,吴家兵[4](2019)在《安徽省2008-2017年恙虫病流行特征与重复感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安徽省2008-2017年恙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安徽省恙虫病病例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8-2017年安徽省恙虫病整体发病呈上升趋势(X~2=3 522. 49,P <0. 001),2016年发病率最高为3. 98/10万;病例明显集中在9月份~11月份,属于典型的"秋冬型",10月达到高峰,具有"10月高发"现象;病例主要集中在40~79岁年龄段,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 64%,60~69岁年龄段累计病例数最多,发病以农民为主。结论近年来,安徽省恙虫病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对重点地区恙虫病的日常监测工作和恙虫病病原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恙虫病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薛庆凡,邢璐,程果[5](2018)在《临床护理措施对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探究分析其对该疾病重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预防护理措施的4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应用常规护理的4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重复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1例患儿发生重复感染(2.13%),对照组中15例发生重复感染(31.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为(89.59±28.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27.4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重复感染的发生情况,利于患儿预后。(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李秋虹,李沐,李洪军,陈立新,杨艳娜[6](2018)在《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单次和重复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通州区手足口病单次和重复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整理通州区2008年1月-2017年7月手足口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单次和重复感染病例的叁间分布、临床类型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2008年1月-2017年7月通州区报告手足口病30 090例,重复感染率为4.91%。单次感染和重复感染发病高峰均在5~7月。重复感染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04d,84%的重复感染发生在30个月以内。重复感染好发年龄为1~3岁,重复感染者首次感染时散居儿童占63.11%。重复感染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64∶1。重症、轻症病例重复感染率分别为9.86%和4.88%。EV71感染者的重复感染率高于CoxA 16感染者。结论通州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高发人群为低龄、男性儿童,首发为重症或EV71感染更易发生重复感染。应加强社区、家庭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手足口病健康宣教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3期)

吴建霞[7](2018)在《一对一护理模式在预防溃疡性结肠炎重复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对一护理模式在溃疡性结肠炎(UC)重复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对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重复感染情况、护理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重复感染率(2.63%)低于对照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IL-8、CRP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IL-6、IL-8、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护理前增加,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11%)大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护理可提高UC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免疫机制,增强免疫能力,预防重复感染,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张丽,尹利萍[8](2018)在《应用消毒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重复感染患者的效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应用消毒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重复感染患者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多重耐药菌重复感染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消毒隔离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为13.6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4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合理措施应用于多重耐药菌重复感染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14期)

党露希,王灿,鲍武波,陈洁[9](2018)在《中国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国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为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线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得到文献共计196篇。根据关于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进行数据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对研究年限、发表年限、样本量、重复病例判断标准、重复感染次数、纬度和年平均温度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索异质性,Egger线性回归法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对剔除文献前后合并效应值的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合并率为2.25%(95%CI=1.59%~3.18%),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9.87,P=0.000)。研究中不存在发表偏倚(t=1.983,P=0.057)。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健可信。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研究年限、重复病例判断标准、纬度和年均温度等因素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结论中国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地区差异较大,重复感染合并率的异质性来源将是进一步探索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8年03期)

王祥[10](2017)在《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免疫机制和H7N9禽流感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容易在人群中引起流行或暴发,对人类的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危胁,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5000万人感染,其中约50万人死亡。由于流感病毒突变率和重组率较高,很容易出现耐药毒株,因此应对流感病毒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为疫苗接种。在现有的疫苗研究中,通常采用单次大剂量流感病毒攻击感染来评估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然而在自然感染过程中,个体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反复多次低剂量接触流感病毒后获得感染。在这个过程中,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不清楚。为了研究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机制,并为流感研究提供更接近自然感染的动物模型,我们首次构建了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系统研究了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后小鼠的病理变化和免疫反应。在本研究中,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别通过鼻腔吸入感染不同剂量的A/PR8流感病毒和PBS,低剂量重复感染组每隔24h感染一次,共感染叁次。通过对小鼠的体重变化、生存率、肺部病毒滴度和病理损伤的检测,发现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在动物体内引起的损伤比单次大剂量感染造成的损伤严重,表现为重复低剂量感染组小鼠体重丢失严重、生存率低、小鼠肺部病毒滴度高并且肺组织损伤严重。我们检测了流感病毒初次感染后第7天小鼠体内的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和CD8+T细胞反应,发现重复低剂量感染组小鼠体内的抗体产生较单次大剂量感染组小鼠弱,而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激活水平在各小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此外,我们进一步检测了流感病毒初次感染后第7天肺部炎症小体NLRP3相关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情况,以探讨该动物感染模型的致病机理,发现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组动物体内的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较高。所以我们推测重复低剂量感染组小鼠体内可能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反应,从而造成了小鼠体内损伤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灭活叁价流感疫苗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流感病毒单次大剂量的攻击感染,但是不能保护小鼠抵御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攻击感染,提示该动物模型在流感药物或疫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首次建立了流感病毒感染动物的新模型,并探讨了流感病毒重复感染过程中小鼠的病理变化和免疫反应。该动物模型为流感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更真实、有效的评价平台,并为研究流感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提供技术支撑。2013年春天,上海、安徽等地相继出现新型H7N9禽流感感染疫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H7N9流感疫情自2013年出现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虽然H7N9流感病毒还没有进化出人传人的能力,但是禽传人的事例时有发生。人类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轻则表现出普通感冒的症状,重则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016-2017年冬春之际,我国出现了第5次H7N9爆发高峰,这次疫情比之前更为严重,表现为发病时间早和发病率高,并且此次H7N9病毒出现了耐药性突变和毒力增加的现象。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两个月内全国感染H7N9发病数为298例,死亡为99例。目前各类H7N9疫苗的研发都在进行,灭活H7N9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在动物模型中试验效果良好,有些己经处于临床一期研宄。但是,这些传统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使得生产成本较高,并且传统疫苗免疫原性较弱,需要免疫佐剂辅助;另一方面这些疫苗的稳定性不好,保存条件要求高,保存不当会引起疫苗失效。因此新型H7N9疫苗的研发显得极为重要。病毒载体在疫苗研发和肿瘤治疗研究中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病毒载体,目前己有多个病毒载体药物被临床批准。在本研究中,我们用表达H7N9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腺病毒AdC68-H7HA作为新型疫苗,检测了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并对其免疫保护机制进行探索。即首先将HA基因从野生型H7N9流感病毒通过反转录方法扩增获得,然后将HA基因克隆至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68的E1区,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AdC68-H7HA。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后转染至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拯救,进而对重组腺病毒AdC68-H7HA进行扩增纯化,检测目的蛋白H7N9血凝素HA的表达。此外,为了对比评价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构建了H7N9 DNA疫苗pCAGGS-H7HA。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评价了DNA疫苗单独免疫、腺病毒疫苗单独免疫以及DNA疫苗初免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策略。将AdC68-H7HA(5×1010vp)、pCAGGS-H7HA(5μg)、pCAGGS-H7HA(50μg)和AdC68-empty(5×1010vp)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四组小鼠,其中一组PCAGGS-H7HA(50μg)在两周后用AdC68-H7HA(5×1010vp)加强免疫,作为Prime-boost组。免疫后检测小鼠体内的抗体产生情况、H7特异性的CD8+T细胞的激活情况。然后通过攻毒实验来确定重组腺病毒疫苗以及DNA疫苗能否保护小鼠抵御致死H7N9剂量的攻击感染,并且通过血清被动转移试验和CD8+T细胞清除来探讨重组腺病毒疫苗的保护机制。为了进一步评价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我们用重组腺病毒疫苗对豚鼠进行了免疫接种,发现可以在豚鼠体内诱导较高的体液免疫反应。总之,通过本项研究,我们发现重组腺病毒疫苗以及DNA疫苗初免腺病毒加强免疫能有效激活小鼠及豚鼠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可以保护小鼠不受致死剂量的H7N9流感病毒的攻击感染。(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重复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池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池州市2014~2018年期间手足口病病例个案数据,建立重复感染病例定义,筛选出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重复感染229人次,重复感染率为2.02%(229/11 334)。重复感染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以≥3岁的幼托儿童为主。报告重复感染病例数最多的为贵池区,城市重复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χ~(2 )=10.61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居住地是重复感染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手足口病存在重复感染,小年龄组,即小于3岁和农村是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应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生的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复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邓坤仪,吴少珍,李丽莲,彭建明,刘秀文.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细胞参数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2].徐芳,檀平,刘涛,汤文平,陈胜华.池州市2014~2018年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9

[3].王彦杰.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4].朱梦,姚慧媛,宋丹丹,马婉婉,吴家兵.安徽省2008-2017年恙虫病流行特征与重复感染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5].薛庆凡,邢璐,程果.临床护理措施对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预防[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6].李秋虹,李沐,李洪军,陈立新,杨艳娜.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单次和重复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

[7].吴建霞.一对一护理模式在预防溃疡性结肠炎重复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

[8].张丽,尹利萍.应用消毒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重复感染患者的效果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9].党露希,王灿,鲍武波,陈洁.中国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

[10].王祥.流感病毒低剂量重复感染免疫机制和H7N9禽流感疫苗研究[D].苏州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当λ=10,重复感染情况下感染率的...当λ=1,重复感染情况下感染率的...—2011年马鞍山市手足病发病人数与...当λ=1,非重复感染情况下感染率...—2011年马鞍山市手足口病重复感平均感染时间的变化

标签:;  ;  ;  ;  ;  ;  ;  

重复感染论文_邓坤仪,吴少珍,李丽莲,彭建明,刘秀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