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覃一玲(广西贺州昭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昭平5468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231-02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只接受常规临床支持治疗,经两个月治疗后对两个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心绞痛红花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疗效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故临床对于UAP的有效治疗备受重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明显,而在冠心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的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笔者通过应用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在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联合治疗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诊断和分型标准[1],其中女性58例,男性62例;年龄介于44~69岁之间,平均年龄(58.5士5.5)岁;其中高血脂症者29例,糖尿病者32例,合并高血压病者39例,;心绞痛病程1~15年。患者每组各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症状,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存在和年龄,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心绞痛,确立诊断。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不包括非冠心病性心绞痛;(3)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酶学改变;(4)没有出血倾向。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都给予常规支持治疗:低脂或糖尿病饮食、吸氧、低盐、卧床休息;口服药给予每天1次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辛伐他汀40mg,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给予降糖、降压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支持治疗的前提下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联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日2次。其他对症治疗用药相同。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10天进行疗效比较,在1个月后进行随访。对照组只给予临床常规的支持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之前和之后的临床症状,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每日记录心绞痛发作前后的心电图,观察ST段的变化;检查患者治疗之前、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按2002年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用药后心绞痛症状无改善,基本与治疗前相同;(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为大致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为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2]。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软件SPSS12.0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使用方差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见表4。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和治疗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5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n(%)]

和对照组比较,**P<0.01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和对照治疗后比较,*P<0.05;和治疗前比较,#P<0.05。

表4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讨论

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基本病理生理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激活、聚集,进而促进了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发生进一步的狭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加重[3]。此疾病非常容易发展成为心源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病情重,变化快,所以及时、迅速有效的处理对治疗该病是极为重要[4]。

红花注射液是采用红花制成的中药注射液,红花具有增强非特异防御能力,如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刺激免疫抗体形成等[5],近年来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其主要有效成分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等,本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机制为:(1)红花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6];(2)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3)缓解血管的痉挛及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兴奋血管平滑肌。红花黄色素可增加纤溶酶的活性,促使己形成之纤维蛋白原溶解进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该药能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趋化,抑制形成微血栓。除此外,对动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改善毛细血管的病理性高渗透性,进而改善缺血的心肌之血流动力学;该药能够减少心肌细胞之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加强心肌细胞对缺氧耐受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而对缺血心肌细胞具较强的保护作用[7]。

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药学技术研制而成的高效、速效的新型中药滴丸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冰片、三七,具有服用方便,用量小,疗效高、作用迅速、罕见胃肠刺激等优点[8]。其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是临床治疗心绞痛、冠心病、胸闷的常用中药方,具有散血瘀、加强血液的疏通作用。按照现代药理学研究报告,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两大类:脂溶之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水溶性之酚酸类化合物[9]。脂溶性成分为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异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亚甲基丹参醌、新隐丹参酮及二氢丹参酮等,功能是活血化瘀止痛。水溶性丹参素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提高组织摄氧能力、清除自由基、加快红细胞电泳率及减少纤溶酶原抑制物与激活物的合成与释放等功能[10]。

本研究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改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指标;并能减少纤维蛋白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有效地降低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达到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之目的,可能基于以上原理。所有病例无出血、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的表现。

总之,本研究通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31.7%、16.7%、48.3%)明显比观察组(55.0%、36.7%、91.7%)低。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的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并且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109-4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73

[3]陈灏珠.心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4.

[4]龚立三,汤益坤.辛伐他汀与曲关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298-1300.

[5]杜金哲,金鸣.红花抗心肌缺血研究进展.中草药杂志,2001,35(5):473.

[6]宋培光.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05,9(9):707-708.

[7]郑为超,陈铎葆,张雷,等.红花黄色素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国药理学通报,2005,21(8):978.

[8]罗晓健,毕开顺,周书余,等.复方丹参片的研究概况[J].中成药,2001,23(5):371-374.

[9]徐金和,罗拂贤,赵志立,等.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中草药,2004,25(1):3031.

[10]张恒元,朱艳霞.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2008,16(15):666-667.

标签:;  ;  ;  

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