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肌样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综合征,蛋白,细胞,微血管,内皮,干细胞,血清。
肌样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17)在《BMP-2/Smad调控PMVECs肌样分化在HPS肺微血管异常扩张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种慢性肝病的晚期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为难治性低氧血症。据临床资料统计,肝肺综合征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病率为4-29%。目前,HPS的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未完全阐明,且临床转化治疗还需进一步开展。其中,血管异常扩张、动静脉分流、氧合功能障碍是HPS的主要病理表现,这些变化通常引起肺血管重建,从而加速肺部病理的恶化进程。肺微血管异常扩张的病理机制是HPS中的研究热点,在我们团队的前期研究中发现,血管的异常扩张可能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的异常增殖有关,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发现HPS病人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后,肺微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表明肺微血管存在收缩反应,而在正常情况下,肺微血管是不具备这一特性的,血管的异常扩张无法完全用PMVECs的异常增殖来进行解释,因此可能存在其他的病理机制。在前期实验,采用HPS大鼠血清对PMVECs进行刺激培养,随后发现PMVECs中肌性相关蛋白SM-α-actin、calponin、SM-MHC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这些结果提示PMVECs在HPS血清病理条件下发生了肌样分化,因此具有收缩特性。在先前的研究报道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BMP-2)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其在PMVECs肌样分化中的作用还不太明确。因此本研究拟证实HPS血清通过上调BMP-2/Smad信号通路引起PMVECs发生肌样分化。方法1.构建HPS大鼠模型并制备血清,培养大鼠原代PMVECs;检测HPS大鼠血清对PMVECs肌样分化的影响本课题的HPS大鼠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hronic bile duct ligation,CBDL)进行构建,模型构建28天之后,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随后取肺组织和肝组织进行HE染色,最后收集并制备正常血清和HPS血清备用。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组织化学法进行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鉴定。将第3代PMVECs在含5%HPS血清的内皮培养基中培养0h、24h、48h和72h后,观察PMVECs形态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肌性相关蛋白SM-a-actin,caplonin,SM-MHC的表达变化。2.检测HPS大鼠血清对PMVECs中BMP-2/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将PMVECs分为正常血清组(C组)和HPS血清组(HPS组),分别采用含5%正常血清或5%HPS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PMVECs 24 h、48 h和72h,各个时间点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MVECs中BMP-2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PMVECs中BMP-2下游关键蛋白Smad1/5及P-Smad1/5蛋白水平。3.检测人重组蛋白Noggin对HPS血清介导PMVECs肌样分化的影响。采用BMP-2抑制剂人重组蛋白Noggin预处理,检测在不同血清刺激培养72h后,PMVECs中Smad1/5及P-Smad1/5蛋白水平的变化。并检测肌性相关蛋白SM-a-actin,caplonin,SM-MHC表达的变化。4.检测Smurf-1依耐性Smad1/5蛋白降解对HPS血清调控PMVECs中BMP-2/Smad通路活性的影响将PMVECs分为正常血清组(C组)和HPS血清组(HPS组),分别采用含5%正常血清或5%HPS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PMVECs 24 h、48 h和72h,各个时间点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MVECs中Smurf-1蛋白表达变化。之后,采用si RNA下调PMVECs中Smurf-1的表达水平,分别检测不同血清刺激培养72h后,PMVECs中Smad1/5及P-Smad1/5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PMVECs后,分别检测在不同血清刺激培养72h后,PMVECs中Smad1/5及P-Smad1/5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1.HPS大鼠血清促进PMVECs的肌样分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组培养PMVECs多呈现为梭形。而HPS组培养PMVECs多呈现为呈长梭形,与C组形态相差巨大。在HPS血清刺激之前,PMVECs内未检测SM-α-actin、calponin、SM-MHC等蛋白表达,而HPS血清刺激24h、48h、72h后,PMVECs内SM-α-actin、calponin、SM-MHC蛋白表达增加(P<0.05),呈时间依耐性。2.HPS大鼠血清激活PMVECs中BMP-2/Smad信号通路相比C组,HPS组PMVECs内BMP-2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呈时间依耐性;同时,BMP-2下游关键分子Smad1/5及P-Smad1/5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5),呈时间依耐性;3.人重组蛋白Noggin部分抑制HPS血清介导PMVECs肌样分化的进程人重组蛋白Noggin能显着抑制HPS血清介导BMP-2/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并抑制PMVECs中肌性蛋白SM-α-actin、calponin的表达(P<0.05),但对SM-MHC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4.HPS血清抑制Smurf-1介导的Smad1/5降解,促进BMP-2/Smad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相比C组中各时间点,HPS组PMVECs内Smurf-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呈时间依耐性;在HPS血清刺激下,si RNA-Smurf-1和MG132能进一步抑制PMVECs内Smad1/5的降解,促进BMP-2/Smad的活化。结论本研究表明HPS大鼠血清诱导的PMVECs内BMP-2及其m RNA表达增强,而其下游的Smad1/5异常激活与HPS血清诱导的Smurf-1下调有关。采用人重组蛋白Noggin抑制BMP-2/Smad的活化,能部分逆转PMVECs的肌样分化进程。(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曾子洋[2](2016)在《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调节人LFs肌样分化及增殖、迁移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患者所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常伴随有门肺高压和肺内血管扩张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肺微血管扩张和再生所导致的气体交换异常是HPS特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HPS常见于肝硬化患者终末期,目前常用动脉血气、增强对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扫描和肺血管造影来确诊是否HPS患者肺部存在特征性的肺血管异常。临床上除肝移植外,现无有效治疗肝肺综合征的方法,因此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导致高死亡率。前期研究发现:肺血管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PVR)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病理生理进程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非肌性血管部位出现平滑肌样细胞、肌性血管中膜和外膜增厚、内膜斑块形成,致使肺PVR发生;肺动脉平滑肌大量增殖,并从血管中层迁移至血管内膜,使整个肺微血管扩张和重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是成纤维细胞的特殊分化类型,其超微结构特征介于成纤维细胞和PASMCs之间,是属于PASMCs样细胞中的一种。既往研究认为PASMCs从中膜迁移到内膜大量增殖,其细胞表型也由高分化的收缩型转换为未分化的合成型,PVR的病理变化是血管内膜PASMCs大量堆积所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膜成纤维细胞、成纤维母细胞在低氧等刺激因素作用下,活化形成MFs,因此我们推测活化的MFs可能迁移至内膜并大量增殖,直接参与PVR内膜大量堆积PASMCs的形成。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关于肝肺综合征患血清对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迁移及表型转换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其结果是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可促进PASMCs向合成表型的转换,并增强其增殖、迁移能力。由此推测:HPS血清中的细胞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后达到肺脏,刺激血管外膜LFs(Lungfibroblast.LFs),使LFs增殖迁移和发生肌样分化,最终导致肺血管的病理性重建和HPS的发生发展。本课题通过体外培养成人LFs,模拟生理条件下HPS患者血清对人LFs肌样分化,增殖及迁移变化的影响,探索LFs在HPS患者血管重建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HPS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研究内容:1、培养及鉴定人肺原代LFs,原代LFs培养3-4天后传代,运用光镜、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收集,按照入选标准筛选合格的HP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并且按要求抽取少量外周血液提取血清。3、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免疫组化检测细胞SM-α-actin的表达情况。4、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Western blot检测其SM-MHC和SM-α-actin蛋白的变化情况。5、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用3H-Td R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L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研究结果:1、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人LFs,细胞呈长梭形和针状形态为主,贴壁生长,细胞间界限清楚,立体折光率高,彼此间连接成网状。通过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LFs。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收集,-80度冻存待用。3、免疫组化法结果,与正常血清处理组比较,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组培养细胞呈长梭形,核呈杆状或椭圆状,细胞胞浆有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积。正常者的血清刺激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单层贴壁生长,状如梭形或叁角形,胞核清晰,胞浆丰富,SM-α-actin免疫化学染色胞内未见明显的棕黄色沉淀。4、western bolt检测显示:实验组SM-α-actin、SM-MHC蛋白表达上调,尤其在48h(T2)和72h(T3)时间点,肝肺综合征血清刺激SM-α-actin、SM-MH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呈时间依赖的递增趋势(P<0.05),而正常血清组无明显变化。5、3H-Td R检测和transwell检测,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实验中,HPS血清使人肺2代LF的迁移、增殖能力增强,尤其是在48h和72h。结论:1、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促进人LFs体外发生肌样分化。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促进人LFs增殖、迁移能力增加。(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王芝[3](2013)在《PMVECs肌样分化及其调控通路TGF-β1/Smad在HPS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肝硬化中发病率高达15%,也是引起肝移植围手术期移植肝无功能及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对于HPS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肺内微血管扩张和分流的形成,加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vaso constriction,HPV)受损和高动力循环的存在,导致HPS的发生发展。HPS主要表现为肺内微血管异常扩张、气体交换障碍、动脉血氧合作用异常,其中以肺微血管扩张为主要病理改变,扩张的微血管导致血红蛋白氧合困难产生难治性低氧血症和低氧肺血管重建(肺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肺动脉壁增厚)而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肺微血管主要构成细胞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endothelial cells,PMVECs),目前的研究认为肺微血管的扩张主要是由于PMVECs的异常增殖引起,该病理改变不具有可复性,而在对HPS病人行肝移植术后发现,肺微血管存在一定的收缩,该现象无法单纯用PMVECs增殖解释;同时在我们的前期实验中发现在HPS大鼠血清诱导的部分PMVECs内检测出肌性蛋白MPH、SM-α-actin、 calponin的表达,提示PMVECs发生肌样化改变。转化生子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Smad蛋白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Smad7在促进肌性分化中起着重要并且必要的作用,另外TGF-β1/Smad中上调Smad7和下调Smad3表达均对成纤维细胞样分化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理由,我们推测:慢性肝病导致多种细胞因子释放,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肺脏,作用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引起PMVECs发生肌样分化,进一步加重肺内微血管扩张,导致HPS的发生发展,这就是本研究立题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构建HPS大鼠模型,制备HPS血清,培养原代PMVECs,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等实验方法检测HPS大鼠血清培养的PMVECs内细胞分化情况及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变化,探讨HPS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实验分叁部分1.构建HPS大鼠模型,制备血清采用慢性胆总管结扎(CBDL)构建HPS大鼠模型,2周后行病理切片及血气分析,成功后制备血清。2. PMVECs的原代培养及其肌样分化的检测正常大鼠(2月龄),取肺边缘组织行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PMVECs。PMVECs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HPS干预组(HPS组),37%二氧化碳孵育箱中培养24、48和72h(T1、T2、T3)后,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肌性蛋白表达探索PMVECs肌样分化。3. 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以及mRNA表达的检测C组和HPS组PMVECs在3个时相点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GF-β1mRNA、Smad3mRNA及其蛋白表达,及采用免疫荧光对Smad3蛋白细胞内定位。结果:1. HPS大鼠血清对PMVECs肌样分化的影响1)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组培养细胞状如梭形或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大小均匀,胞核清晰,呈卵圆形,胞浆丰富。HPS组培养细胞呈长梭形排列,核呈杆状或椭圆状。2) C组PMVECs内未见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Cardiac myosinheavy chain,SM-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α-actin,SM-α-actin)、肌钙蛋白(calponin)蛋白表达;HPS组PMVECs内SM-MHC SM-α-actin、calponin蛋白表达阳性;与Tl时比较,T2、T3时HPS组PMVECs内SM-MHC、SM-α-actin、calponi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HPS组PMVECs内SM-MHC、SM-α-actin、calponin蛋白表达增加(P<0.05)。2. 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以及mRNA表达的检测1)与C组比较,HPS组PMVECs内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Tl时比较,T2、T3时HPS组PMVECs内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HPS组PMVECs内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5)。2) C组与HPS组PMVECs内Smad3mRNA及其蛋白表达大致相同。3) C组PMVECs内见绿色荧光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而HPS组PMVECs内绿色荧光则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1.在HPS大鼠血清的刺激下,PMVEC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以及细胞内肌性蛋白表达上调,提示HPS大鼠血清可通过相关途径导致PMVECs发生肌样分化。2. HPS大鼠血清诱导的PMVECs内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强,而Smad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定位出现核转移,提示TGF-β1/Smad信号途径参与PMVECs肌样分化的调节,在HPS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3-05-01)
郑奇军,蔡振杰,易定华,俞世强,王亚云[4](2003)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肌样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经 5 氮杂胞苷诱导 ,在体外定向肌样分化的情况。方法 取兔胫骨骨髓 ,分离并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 ,用 5 氮杂胞苷 ( 10 μmol/L)定向诱导 ,分别在培养的第 7、14、2 1、2 8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的肌球蛋白重链 ,取未经 5 氮杂胞苷诱导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经 5 氮杂胞苷诱导 ,在其培养的第 2 1、2 8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中的肌球蛋白重链呈阳性 ,而在其培养的第 7、14天以及对照组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中的肌球蛋白重链呈阴性。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是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 5 氮杂胞苷的定向诱导下 ,可以肌样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肌样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患者所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常伴随有门肺高压和肺内血管扩张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肺微血管扩张和再生所导致的气体交换异常是HPS特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HPS常见于肝硬化患者终末期,目前常用动脉血气、增强对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扫描和肺血管造影来确诊是否HPS患者肺部存在特征性的肺血管异常。临床上除肝移植外,现无有效治疗肝肺综合征的方法,因此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导致高死亡率。前期研究发现:肺血管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PVR)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病理生理进程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非肌性血管部位出现平滑肌样细胞、肌性血管中膜和外膜增厚、内膜斑块形成,致使肺PVR发生;肺动脉平滑肌大量增殖,并从血管中层迁移至血管内膜,使整个肺微血管扩张和重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是成纤维细胞的特殊分化类型,其超微结构特征介于成纤维细胞和PASMCs之间,是属于PASMCs样细胞中的一种。既往研究认为PASMCs从中膜迁移到内膜大量增殖,其细胞表型也由高分化的收缩型转换为未分化的合成型,PVR的病理变化是血管内膜PASMCs大量堆积所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膜成纤维细胞、成纤维母细胞在低氧等刺激因素作用下,活化形成MFs,因此我们推测活化的MFs可能迁移至内膜并大量增殖,直接参与PVR内膜大量堆积PASMCs的形成。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关于肝肺综合征患血清对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迁移及表型转换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其结果是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可促进PASMCs向合成表型的转换,并增强其增殖、迁移能力。由此推测:HPS血清中的细胞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后达到肺脏,刺激血管外膜LFs(Lungfibroblast.LFs),使LFs增殖迁移和发生肌样分化,最终导致肺血管的病理性重建和HPS的发生发展。本课题通过体外培养成人LFs,模拟生理条件下HPS患者血清对人LFs肌样分化,增殖及迁移变化的影响,探索LFs在HPS患者血管重建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HPS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研究内容:1、培养及鉴定人肺原代LFs,原代LFs培养3-4天后传代,运用光镜、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收集,按照入选标准筛选合格的HP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并且按要求抽取少量外周血液提取血清。3、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免疫组化检测细胞SM-α-actin的表达情况。4、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Western blot检测其SM-MHC和SM-α-actin蛋白的变化情况。5、分别用正常和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刺激人LFs,用3H-Td R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L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研究结果:1、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人LFs,细胞呈长梭形和针状形态为主,贴壁生长,细胞间界限清楚,立体折光率高,彼此间连接成网状。通过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LFs。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收集,-80度冻存待用。3、免疫组化法结果,与正常血清处理组比较,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组培养细胞呈长梭形,核呈杆状或椭圆状,细胞胞浆有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积。正常者的血清刺激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单层贴壁生长,状如梭形或叁角形,胞核清晰,胞浆丰富,SM-α-actin免疫化学染色胞内未见明显的棕黄色沉淀。4、western bolt检测显示:实验组SM-α-actin、SM-MHC蛋白表达上调,尤其在48h(T2)和72h(T3)时间点,肝肺综合征血清刺激SM-α-actin、SM-MH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呈时间依赖的递增趋势(P<0.05),而正常血清组无明显变化。5、3H-Td R检测和transwell检测,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实验中,HPS血清使人肺2代LF的迁移、增殖能力增强,尤其是在48h和72h。结论:1、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促进人LFs体外发生肌样分化。2、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促进人LFs增殖、迁移能力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肌样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BMP-2/Smad调控PMVECs肌样分化在HPS肺微血管异常扩张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2].曾子洋.肝肺综合征患者血清调节人LFs肌样分化及增殖、迁移作用的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6
[3].王芝.PMVECs肌样分化及其调控通路TGF-β1/Smad在HPS中的作用[D].第叁军医大学.2013
[4].郑奇军,蔡振杰,易定华,俞世强,王亚云.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肌样分化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