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水稻XA21激酶,嵌合受体,水稻转基因
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勇,毛碧增,李建明,陈卫良,何祖华[1](2004)在《油菜素内酯(BR)超敏感嵌合受体的构建和水稻转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超敏感受体激酶基因Sud1与水稻抗病受体激酶基因Xa21经体外点突变后构建了带SUD1LRR-JM结构域与XA21激酶域(kinase)的合成受体(chimera)基因SNRG1,同时构建了SUD1LRR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SNRGmL和XA21kinase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SNRGmK.应用基因枪(particlebombardment)转化技术成功将SNRG1,SNRGmL和SNRGmK导入粳稻模式品种台北309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并由此获得了再生植株和细胞株.经PCR、Northernblot分子检测和表型观察证实外源基因已经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防卫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SNRG1可能已在体内微量的BR作用下,激发了水稻的防卫反应.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XA21激酶的抗性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李大勇[2](2003)在《油菜素内酯(BR)超敏感嵌合受体的构建和水稻转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和动物中,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RLKs)介导了各种各样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在动物细胞中,酪氨酸受体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受体激酶的作用机理在许多报告中已被详细阐明:配体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受体的相应的功能区,使受体发生双聚作用,引起受体的磷酸化,从而激发其下游的一系列信号的传导。然而,对于植物来说,有关RLKs的相应研究只在最近几年才有一些突破性的工作。虽然在植物的基因组里可以推测到许多植物受体激酶基因的阅读框,但这些受体是怎样进行信号传导还不是很清楚。 在这些植物受体激酶中,最大的一类是富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e repeats,LRRs)的受体激酶(LRR-RLKS)。在拟南芥中至少含有200多个编码这一类激酶的基因。这类LRR-RLKS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途径,包括分生组织的生长调控,抗病性,激素信号传递,组织发育等。虽然在遗传学上已得到了一些证据,但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证明配体的存在,尚存在许多困难。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体系是拟南芥CLAVATA1-CLAVATA3的互作,基于分子遗传和生物化学的证据,CLAVATA3(推测为含96个氨基酸的细胞外蛋白)被认为是LRR-RLK(CLAVATA1)的配体。此外,遗传学研究表明类固醇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配体的受体(BRI1)也是一个LRR-RLK。所以,LRR-RLK可能是以蛋白质或者小分子作为配体的。 为了知道BRI1是否在BR的识别过程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并籍此构建一个人工抗病受体基因的激发和信号控制系统。He等把BRI1的LRR-JM结构域(domain)与Xa2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重组构建了一个嵌合受体的信号传导系统NRG1。当用油菜素内酯处理水稻细胞株时,这个嵌合受体可以引发与XA21相同的植物防卫反应,包括活性氧迸发,防卫基因的激发,细胞死亡等。这个系统有力证明了BRI1在BR的识别过程中的直接作用。而且这个系统将可以使我们构建新的抗病基因,并发现新的植物受体激酶的配体。 为了构建一个更敏感的BR激发的信号传导系统,利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超敏感受体激酶基因Sudl与经体外点突变的水稻抗病受体激酶2003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因 XaZI构建了一个带 SUD LRR*M结构域与 XAZI激酶域伙inase)的合成受体 (chimera)基因SNRG],同时构建了 SUDI LRR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MGmL和XAZIkinase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 SNRGmK。应用基因枪…article bombardment)转化技术成功将MGI,SNRGmL和 SNRGmK导入粳稻模式品种台北 309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并由此获得了再生植株和细胞株。经 PCR、Northern blot分子检测和表型观察证实外源基因已经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防卫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 SNRG可能己在体内微量的BR作用下,激发了水稻的防卫反应。为进一步的 XAZI激酶的抗性激发研究奠定了基五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5-01)
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植物和动物中,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RLKs)介导了各种各样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在动物细胞中,酪氨酸受体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受体激酶的作用机理在许多报告中已被详细阐明:配体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受体的相应的功能区,使受体发生双聚作用,引起受体的磷酸化,从而激发其下游的一系列信号的传导。然而,对于植物来说,有关RLKs的相应研究只在最近几年才有一些突破性的工作。虽然在植物的基因组里可以推测到许多植物受体激酶基因的阅读框,但这些受体是怎样进行信号传导还不是很清楚。 在这些植物受体激酶中,最大的一类是富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e repeats,LRRs)的受体激酶(LRR-RLKS)。在拟南芥中至少含有200多个编码这一类激酶的基因。这类LRR-RLKS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途径,包括分生组织的生长调控,抗病性,激素信号传递,组织发育等。虽然在遗传学上已得到了一些证据,但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证明配体的存在,尚存在许多困难。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体系是拟南芥CLAVATA1-CLAVATA3的互作,基于分子遗传和生物化学的证据,CLAVATA3(推测为含96个氨基酸的细胞外蛋白)被认为是LRR-RLK(CLAVATA1)的配体。此外,遗传学研究表明类固醇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配体的受体(BRI1)也是一个LRR-RLK。所以,LRR-RLK可能是以蛋白质或者小分子作为配体的。 为了知道BRI1是否在BR的识别过程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并籍此构建一个人工抗病受体基因的激发和信号控制系统。He等把BRI1的LRR-JM结构域(domain)与Xa2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重组构建了一个嵌合受体的信号传导系统NRG1。当用油菜素内酯处理水稻细胞株时,这个嵌合受体可以引发与XA21相同的植物防卫反应,包括活性氧迸发,防卫基因的激发,细胞死亡等。这个系统有力证明了BRI1在BR的识别过程中的直接作用。而且这个系统将可以使我们构建新的抗病基因,并发现新的植物受体激酶的配体。 为了构建一个更敏感的BR激发的信号传导系统,利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超敏感受体激酶基因Sudl与经体外点突变的水稻抗病受体激酶2003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因 XaZI构建了一个带 SUD LRR*M结构域与 XAZI激酶域伙inase)的合成受体 (chimera)基因SNRG],同时构建了 SUDI LRR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MGmL和XAZIkinase突变体对照受体基因 SNRGmK。应用基因枪…article bombardment)转化技术成功将MGI,SNRGmL和 SNRGmK导入粳稻模式品种台北 309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并由此获得了再生植株和细胞株。经 PCR、Northern blot分子检测和表型观察证实外源基因已经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防卫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 SNRG可能己在体内微量的BR作用下,激发了水稻的防卫反应。为进一步的 XAZI激酶的抗性激发研究奠定了基五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大勇,毛碧增,李建明,陈卫良,何祖华.油菜素内酯(BR)超敏感嵌合受体的构建和水稻转基因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
[2].李大勇.油菜素内酯(BR)超敏感嵌合受体的构建和水稻转基因表达[D].浙江大学.2003
标签:油菜素内酯超敏感受体; 水稻XA21激酶; 嵌合受体; 水稻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