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酶论文_张金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制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花叶,黄瓜,基因组,诱导,番茄,芜菁。

复制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迪[1](2019)在《本氏烟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表达ORMV-126KDa复制酶植物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花叶病毒(Oil-Seed Mosaic Virus,ORMV)是一种典型的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能侵染油菜、拟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该RNA病毒编码4种蛋白质,分别为126kDa复制酶蛋白、183kDa复制酶蛋白、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其中126kDa复制酶蛋白可以在体外特异性地结合21nt的小RNA,进而影响靶mRNA的表达及功能。本研究在拟南芥和本氏烟中过量表达ORMV-126kDa复制酶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对植物体内小RNA的富集作用及该蛋白对小RNA功能和代谢的影响打下基础。本实验以野生型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和激素浓度对烟草离体再生分化的影响、不同AgNO_3浓度及不同结冷胶浓度对生芽的影响和不同NAA浓度对生根的影响,对本氏烟草离体再生体系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草甘膦(Basta)的筛选浓度、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对烟草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本氏烟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1 2 6 k D a复制酶蛋白在本氏烟中的可诱导表达体系。同时,对之前实验室获得的可诱导表达ORMV-126kDa的拟南芥株系进行了维护、繁殖、纯系筛选和表型的初步观察,发现了与发育相关的两个不同表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前期获得T1代转基因拟南芥继续筛选繁殖,获得SUC2-126kDa双抗纯系拟南芥植株5个,35S-126kDa双抗纯系拟南芥植株4个。并获得有表型的两个纯系植株。2.以野生型本氏烟草为实验材料,建立了高效的再生体系。选取40 d苗龄无菌烟草叶片为外植体,诱导烟草叶片形成愈伤的激素最佳组合为6-BA 4 mg/L、NAA 0.2mg/L,3 mg/L的AgNO_3和9 g/L的结冷胶更有利于促进生芽,0.001 mg/L NAA促进生根。3.在建立烟草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优化遗传转化体系。与大部分文献不同,本研究发现,25℃预培养2 d后,在18℃共培养3 d的瞬时转化效率最高。4.目前,已获得10个PCR阳性的烟草卡那霉素抗性株(含激活元件);获得4个PCR阳性的烟草Basta抗性株(含响应元件)。(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5-01)

卢金达,廖乾生,杜志游[2](2017)在《突变和重组可克服异源复制酶在病毒复制中的功能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源复制酶的组合无法有效地支持重组病毒的复制是雀麦花叶病毒科病毒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用雀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典型成员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TAV)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复制酶的异源组合对重组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农杆菌浸润,将CMV RNA1(C1)和TAV RNA2(T2)进行异源组合,并将此与CMV RNA3(C3)或TAV RNA3(T3)混合侵染本生烟。接种后10 d,C1T2C3和C1T2T3接种的植物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毒症状,通过Northern杂交,在系统叶中仅检测到微弱的病毒特异条带,这说明C1T2的异源组合无法高效地支持病毒的复制和侵染。当C1T2C3转接3代之后,接种的本氏烟植株表现明显的病毒症状,且病毒RNA的积累水平显着增加。病毒基因组RNA的测序结果显示,C1第1 390位、T2第1 695位发生点突变,而且C3的3'末端融合了T2的完整3'UTR序列。以上结果表明,通过病毒的突变或/和重组可有效提高异源复制酶对重组病毒的复制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黄学娟[3](2017)在《油菜花叶病毒(ORMV)126kDa复制酶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可诱导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毒危害农作物的形势十分严重,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不仅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经济也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如何防治植物病毒病害早已是科学家们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发现,植物本身具有能够抵抗植物病毒的防御机制,即RNA干扰机制。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分子介导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植物体内的小RNA在植物对抗病毒的RNA干扰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来自于非蛋白编码RNA的前体。小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mRNA结合起负调控的作用,利用sRNA抗植物病毒是近年来所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病毒为了有效侵染植物,就必须抑制植物体内RNAi机制。因此,植物病毒同时也能够编码蛋白在RNAi的不同步骤起到抑制作用,这类蛋白被称为基因沉默抑制因子。油菜花叶病毒ORMV作为危害油菜等作物生产的病毒之一,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ORMV基因结构中的复制酶基因表达的126kDa蛋白是一种基因沉默抑制因子。126kDa复制酶蛋白在体外(in vitro)可结合21nt左右的小RNA,油菜花叶病毒的侵染不仅能引起21nt小RNA的积累,还对该类小RNA的底物mRNA的表达产生了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复制酶蛋白在体内(in vivo)对21nt小RNA的结合富集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复制酶蛋白对植物内源转录本的影响,以及其如何通过影响小RNA进而影响小RNA底物mRNA的表达,我们尝试在植物中过量表达该蛋白。但是前期的实验没有获得持续过量地表达该蛋白的植物,这可能是因为过量表达该蛋白对植物有害。本研究利用植物的可诱导表达技术,在拟南芥中有条件地表达126kDa复制酶蛋白,进而研究ORMV 126kDa复制酶蛋白对植物内源小RNA代谢与功能的影响。这些内源小RNA与植物对病毒侵染的应答有着紧密联系,所以研究这些富集的小RNA类别及作用机制也有助于抗病育种的进一步发展。Silwet-L77是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植物的转化。本研究发现,SilwetL77的加入也可以显着地提高大肠杆菌的转化效率。同时,我们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浓度(OD600值)及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28℃培养E.coli至OD600值为0.55-0.6之间时制备感受态细胞,利用9%的DMSO做为冷冻保护剂冷冻保存感受态细胞,转化时加入15~20ppm的Silwet-L77,可以获得最高的转化效率。总之,进一步优化了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以及转化方法。(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7-03-01)

张芬,蔡年俊,羊健,李静,陈剑平[4](2017)在《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复制酶基因在病株体内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是引起我国小麦花叶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片段(RNA1-2)组成。本研究根据发表的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了CWMV复制酶基因的部分片段(nt102~1101),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然后导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重组的复制酶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用于病株体内CWMV复制酶蛋白的检测。检测分析显示在病株体内,CWMV基因组RNA1可直接充当其复制酶基因的mRNA;在感染的细胞中,其复制酶组分主要是RNA1 ORF1编码的蛋白,分子量约153 kDa,且特异性地定位于膜结构上。(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卢金达[5](2016)在《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制酶组分的异源组合对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产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TAV)同属于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us),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这两种病毒基因组都是由3条正义单链RNA构成,其中基因组RNA1和RNA2分别编码1a蛋白和2a蛋白,组成病毒复制复合体(Replication complex,RC),参与病毒的合成与复制。RNA2的亚基因组RNA4A编码一种多功能2b蛋白,它是病毒的致病决定因子,同时也是RNA沉默抑制子。在自然界中,不同种植物病毒往往能够复合侵染植物,导致植物产生更加严重的病毒症状,甚至有可能产生重组病毒,这也是病毒进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黄瓜花叶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基因组之间的交换,形成基因组假重组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探索调控亚基因组RNA4A合成的CMV 1a蛋白功能结构域,以及异源复制酶对于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RNA在寄主内复制的影响。通过CMV和TAV病毒基因组RNA的交换,发现TAV RNA1与CMV RNA2的异源组合,不能有效合成亚基因组RNA4A。荧光观察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异源复制复合体TAV 1a/CMV 2a只有合成少量亚基因组RNA4A。我们猜测CMV 1a蛋白在识别和合成CMV亚基因组RNA4A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a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解旋酶结构域和甲基转移酶结构域。将CMV 1a与TAV 1a的完整或部分蛋白功能结构域进行互换,都无法有效的合成亚基因组RNA4A。利用基于T-DNA的病毒基因表达方法,分析CMV和TAV基因组RNA的互换对病毒在本氏烟植物体内复制的影响。我们利用CMV和TAV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的寡聚核苷酸探针对植物叶片组织中病毒RNA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在本氏烟中,共浸润接种CMV RNA1、RNA3和TAV RNA2,在接种14天后的植物系统叶中,发现有重组体RNA3和RNA4。这说明,异源复制酶CMV 1a/TAV 2a能够合成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RNA,进而系统性侵染植物。经过测序确定,基因组RNA的序列中发生不同的碱基突变,重组体RNA3有完整的CMV RNA3的碱基序列,并在其3’末端融合TAV RNA2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将重组体RNA3进行侵染性克隆构建,并与异源复制酶CMV 1a/TAV 2a共同瞬时表达,Northern Blot结果表明,异源复制酶能够有效的合成重组体RNA3。综上所述,CMV亚基因组RNA4A的复制需要完整的CMV 1a蛋白结构域的支持;而且共浸润接种CMV RNA1和RNA3与TAV RNA2,导致在基因组RNA的序列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突变并且产生一种重组体RNA3,并在异源复制酶CMV 1a/TAV 2a的调控下能够有效的复制。C1T2C3组成的病毒基因假重组体在叁生烟植物中转接叁次后,也能够检测到重组体RNA。(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6-11-01)

梁超琼,孟嫣,罗来鑫,刘鹏飞,李健强[6](2015)在《基于复制酶基因序列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系统进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江苏、浙江、湖南和北京等四个地区的葫芦、西瓜、黄瓜、西葫芦和甜瓜上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129kD和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分别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供试CGMMV分离物CGMMV-No.1、CGMMV-No.2、CGMMV-No.3、CGMMV-No.4和CGMMVNo.5的129kD和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4%和99.74%,其中CGMMV-No.1、CGMMVNo.3和CGMMV-No.4的相似性较高,叁者的129kD和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5%和99.94%,而CGMMV-No.2的129kD和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序列与其余四个参比序列的相似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9.16%~99.27%和99.04%~99.18%;供试样品在基于129kD和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中均被分为6个类群,CGMMV-No.1、CGMMV-No.3、CGMMV-No.4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中国山东分离物(Accession No.KJ754195)聚为一支,CGMMV-No.5与中国辽宁分离物(Accession No.EF611826)聚为一支,而浙江的CGMMV-No.2西瓜分离物在129kD蛋白复制酶基因系统发育树中与韩国西瓜分离物(Accession No.AF417242)聚为一支,其在57kD蛋白复制酶基因系统发育树中独立成群。本研究中供试CGMMV分离物的129kD和57kD蛋白均无显着疏水性,也无高度卷曲螺旋部位,ProtParam预测显示仅CGMMV-No.4的129kD蛋白为稳定蛋白,其余均为不稳定蛋白,CGMMV-No.1、CGMMV-No.2、CGMMV-No.3和CGMMV-No.5的129kD蛋白分别有6个、6个、2个和4个可能的跨膜结构区域,CGMMV-No.2、CGMMV-No.4和CGMMV-No.5的57kD蛋白分别有13个、13个和5个可能的跨膜结构域,供试样品129kD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分别有2个、4个、4个、4个和4个,57kD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分别有2个、5个、2个、5个和2个,其129kD和57kD蛋白的紊乱区、球蛋白区、磷酸化位点以及B细胞抗原表位位点均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供试CGMMV分离物复制酶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种内稳定且保守,种间差异明显;CGMMVNo.1、CGMMV-No.3、CGMMV-No.4和CGMMV-No.5与中国山东、辽宁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具有相同的侵染来源,而CGMMV-No.2与韩国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性高的供试样品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类;供试CGMMV分离物129kD和57kD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不具规律性。(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崔灿,徐进,张永亮,王献兵,韩成贵[7](2014)在《BBSV sat-RNA与复制酶结合能力对其复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RNA(sat-RNA)是已知的通过依赖辅助病毒复制的最小的侵染物,利用本实验的材料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及其变异体BBSV-m294,sat-RNA体外转录物与BBSV的共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5个sat-RNA自发突变体(mutant satellite RNA,M sat-RNA)菌只能依赖BBSV m294的复制,而不依赖野生型BBSV进行复制。为了找到sat-RNA依赖辅助病毒复制的关键区,以BBSV sat-RNA为模板,构建出了不同的骨架重组及点突变体。设计特异探针Northern Blot验证其复制能力。得到BBSV sat-RNA复制关键区为510~615nt,并且由该区域的位点共同决定作用。此外,477~480位点处的茎环结构无论对于野生型还是突变型sat-RNA的均为正常复制所必须。为深入研究wt BBSV和BBSV-m294对于wt sat-RNA和mutant sat-RNA的复制能力的不同,通过原核表达并且纯化了wt BBSV和BBSV-m294删除p23重迭区的复制酶大亚基P82C蛋白,通过EMSA结合实验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wt BBSV的复制酶蛋白结合wt sat-RNA的能力强于结合mutant sat-RNA的能力。并且,BBSV-m294结合wt sat-RNA与mutant sat-RNA的能力几乎一致。以上结果表明,BBSV对于不同sat-RNA的复制差异与复制酶蛋白对其识别能力的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30)

王国鲁[8](2014)在《烟草丛顶病毒复制酶的移码翻译调控和基因组复制的定量研究系统的初创》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丛顶病由幽影病毒属(Umbravirus)成员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 TBTV)及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的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 TVDV)复合侵染引起。TBTV的基因组是一条(+)ssRNA,由4152个核苷酸组成;推测编码4个蛋白。ORF1编码35kD的蛋白,ORF1的C端与ORF2的N端有8个密码子的重迭,ORF2编码63kD的蛋白。通过同源比对推测ORF2蛋白可能是通过-1位的移码翻译机制得到表达,存在形式为ORF1/ORF2的融合蛋白。本论文首先完成了ORF2移码翻译表达机制的定性。PCR扩增TBTV的ORF1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HISTEV中,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TBTV ORF1蛋白。利用切胶纯化的ORF1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并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1:243000)。经抗原亲和纯化从抗血清中得到特异性和灵敏度俱佳的ORF1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显示,TBTV ORF1多克隆抗体既可用于检测田问发病的烟草丛顶病叶样品,也可检测在体内和体外翻译体系中的TBTV ORF1蛋白的表达。其中,在体外翻译系统中,利用所制备的ORF1多克隆抗体,还检测到以ORF1/ORF2融合蛋白形式存在的的表达产物,完成了对ORF2移码翻译机制的定性,移码效率约为1%。然后,尝试创建ORF2移码翻译机制的定量研究体系。将海肾荧光素酶的ORF融合进TBTV的ORF2中,构建了移码机制定量研究的基础载体。以此载体为基础,构建了一系列的突变体(点突变、缺失突变等),对在体外翻译体系和体内翻译体系中移码机制的定量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为解释该定量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制备了海肾荧光素酶(Rluc)的多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抗原亲和纯化;目前基本完成ORF2移码翻译机制的定量研究体系的创建,利用ORF1和Rluc的抗体分别检测ORF1和ORF2-Rluc的表达,其比值为移码的效率。为建立基因组复制的定量研究体系,首先通过重迭PCR扩增到ORF1/ORF2融合蛋白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TBTV ORF1/ORF2蛋白,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体外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的酶活力较低,基因组复制的定量研究体系的条件有待优化。另外,原核表达并纯化了TBTV的ORF3和ORF4蛋白,为后期研究TBTV编码的蛋白间互作以及蛋白与基因组RNA的互作储备实验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张晓峰[9](2013)在《芜菁邹缩病毒复制酶小亚基P28在重复侵染排斥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侵染排斥(Superinfection exclusion)或同源排斥(Homologous interference)是指已经成功侵染的病毒能够排斥相同或者亲缘关系相近的病毒再次侵染的现象。重复侵染排斥现象在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中广泛存在,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来防治某些植物病毒的危害,即预先接种了病毒温和株系的作物可以抵抗或者减轻与之亲源关系相近的强毒株系的侵染和危害,因此又被称为交义保护(Cross protection)。白1929年重复侵染排斥现象被发现以来,很多研究报道试图解释这一现象,但到目前为l止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芜菁皱缩病毒(Turnip crinkle virus, TC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麝香石竹斑驳病毒属(Carmovirus)成员,属ss(+) R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4054nt,可以系统侵染拟南芥、本生烟等植物。在本研究中,采用TCV和拟南芥侵染体系,尝试分析了TCV不同突变体病毒之间重复侵染排斥的分子机理。为了探究TCV在侵染拟南芥过程中重复侵染排斥现象的分子机理,在TCV外壳蛋白编码框终止密码子之后分别整合9段不同的21nt核苷酸片段,构建了TCV病毒的9种突变体病毒。将这9种TCV突变体病毒重复侵染野生型和dcl2/dcl4突变株拟南芥,实验结果表明在TCV不同突变体侵染过程中存在着重复侵染排斥现象,而基因沉默机制并不是TCV突变体之间重复侵染排斥的主要原因。TCV和碎米荠褪绿斑点病毒(CCFV).香石竹斑驳病毒(CarMV)进行的重复侵染实验证明,TCV与亲缘关系近的CCFV病毒之间也存在着重复侵染排斥现象,但不排斥同源关系较远的CarMV。为了进一步明确TCV不同突变体病毒之间重复侵染排斥的关键蛋白,将瞬时表达TCV编码的各个蛋白的农杆菌与含TCV-GFP重组病毒的农杆菌混合后注射本生烟,结果证明TCV复制酶小亚基P28蛋白能够抑制TCV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的实验证明,P28蛋白能够在植物细胞内形成大聚合物并排斥了TCV病毒的侵染,但瞬时表达的P28蛋白并不影响TCV病毒正常表达自己的复制酶小亚基。利用两种不同启动子分别瞬时表达P28GFP蛋白和P28Mcherry蛋白,证明P28具有捕获不同来源P28单体并形成聚合体的功能,这表明P28蛋白很可能是通过捕获TCV病毒表达的复制酶小亚基,使其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抑制TCV病毒的复制。通过半变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证明TCV复制酶小亚基P28在病毒侵染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大的聚合物,这进一步佐证了P28蛋白是TCV重复侵染排斥现象的关键蛋白,在TCV侵染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其形成的不具有复制能力的聚合体能够捕捉二次侵染的TCV表达的P28,导致其无法进行复制。综上所述,TCV突变体之间存在重复侵染排斥,复制酶小亚基P28是这种重复侵染排斥的关键蛋白,通过形成聚合物捕捉二次侵染的TCV表达的P28排斥其侵染。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 BBS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坏死病毒属(Necrovirus)成员,也是ss (+) R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3644nt。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证明,BB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能够定位于细胞核,N末端4KRNKGGKKSR13碱性氨基酸富集区是其细胞核定位信号,对这些碱性氨基酸的突变会影响BBSV病毒粒体的形成以及其在本生烟中的系统运动。为了深入研究外壳蛋白N末端碱性氨基酸在BBS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针对这些碱性氨基酸进行了一系列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并对这些突变体病毒的复制能力、病毒粒体稳定性和系统运动能力进行了检测。通过本生烟原生质体侵染实验,证明在外壳蛋白N末端引入的突变并不显着影响BBSV基因组RNA的复制和外壳蛋白的表达。通过纯化这些突变体的病毒粒体和进行RNase保护实验,证明这些突变体病毒粒体的形成和稳定性都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外壳蛋白N末端的碱性氨基酸参与了BBSV病毒粒体装配和稳定性。外壳蛋白和基因组RNA体外结合实验显示,N末端的碱性氨基酸与病毒基因组RNA的结合有关,其中4KR5为关键氨基酸。通过侵染性实验,证明这些包装缺失突变体病毒系统侵染本生烟的能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BBSV外壳蛋白N末端的碱性氨基酸不仅是核定位信号,还是外壳蛋白和基因组RNA结合的关键区域,也影响BBSV病毒粒体的装配和稳定性,BBSV系统侵染本生烟需要完整的和稳定的病毒粒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3-11-01)

孙瑞娜,张艳妮,汪俊,刘好桔,孔令保[10](2013)在《女贞子抗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酶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期发现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LL)提取物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酶(NS5B)活性的基础上,研究女贞子提取物抑制NS5B活性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和薄层色谱法分离女贞子水提取物,NS5B活性抑制实验检测各个分离组分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组分1和2能够抑制NS5B活性,组分2的抑制能力更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及NS5B活性抑制实验分析组分1和2中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分别是组分1和2的抗NS5B活性成分,齐墩果酸的抑制能力更强。进一步的抑制机制分析发现,熊果酸和齐墩果酸通过非竞争抑制作用抑制NS5B活性,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Ki分别约为4.7μg·mL 1(10μmol·kg-1)和2.5μg·mL-1(5.5μmol·kg-1)。本研究发现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通过非竞争抑制作用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酶NS5B活性,揭示这两个天然化合物具有潜在的丙型肝炎治疗价值。(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复制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源复制酶的组合无法有效地支持重组病毒的复制是雀麦花叶病毒科病毒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用雀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典型成员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TAV)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复制酶的异源组合对重组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农杆菌浸润,将CMV RNA1(C1)和TAV RNA2(T2)进行异源组合,并将此与CMV RNA3(C3)或TAV RNA3(T3)混合侵染本生烟。接种后10 d,C1T2C3和C1T2T3接种的植物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毒症状,通过Northern杂交,在系统叶中仅检测到微弱的病毒特异条带,这说明C1T2的异源组合无法高效地支持病毒的复制和侵染。当C1T2C3转接3代之后,接种的本氏烟植株表现明显的病毒症状,且病毒RNA的积累水平显着增加。病毒基因组RNA的测序结果显示,C1第1 390位、T2第1 695位发生点突变,而且C3的3'末端融合了T2的完整3'UTR序列。以上结果表明,通过病毒的突变或/和重组可有效提高异源复制酶对重组病毒的复制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制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迪.本氏烟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表达ORMV-126KDa复制酶植物的获得[D].聊城大学.2019

[2].卢金达,廖乾生,杜志游.突变和重组可克服异源复制酶在病毒复制中的功能缺陷[J].浙江农业学报.2017

[3].黄学娟.油菜花叶病毒(ORMV)126kDa复制酶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可诱导表达[D].聊城大学.2017

[4].张芬,蔡年俊,羊健,李静,陈剑平.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复制酶基因在病株体内的表达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7

[5].卢金达.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制酶组分的异源组合对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产生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6

[6].梁超琼,孟嫣,罗来鑫,刘鹏飞,李健强.基于复制酶基因序列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系统进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病毒学报.2015

[7].崔灿,徐进,张永亮,王献兵,韩成贵.BBSVsat-RNA与复制酶结合能力对其复制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8].王国鲁.烟草丛顶病毒复制酶的移码翻译调控和基因组复制的定量研究系统的初创[D].山东农业大学.2014

[9].张晓峰.芜菁邹缩病毒复制酶小亚基P28在重复侵染排斥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

[10].孙瑞娜,张艳妮,汪俊,刘好桔,孔令保.女贞子抗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酶活性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野生型和突变体Vpx对SAMHD1蛋白的降解...一1PCNA叁聚体分子的表面一12PCNA作为DNA滑动夹在DNA合成中的作...一13与PCNA相互作用的蛋白Fig.l一13PCN...巧TMV壳蛋白的两个亚基,交叉排线画出阴...类病毒RNA分子在植物体内移动的模式图...

标签:;  ;  ;  ;  ;  ;  ;  

复制酶论文_张金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