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论文_杨喜恩,郭文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脑放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癌,细胞,酪氨酸,放射治疗,激酶,抑制剂,受体。

全脑放疗论文文献综述

杨喜恩,郭文斌[1](2019)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卡氏评分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卡氏(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8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1年生存率(47.06%)较对照组(2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可改善功能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0期)

潘香,李娅,朱思瑾,杨毅[2](2019)在《野中野正向调强与固定野逆向调强在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全脑放疗的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优化调强(FFIO-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需行全脑放疗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9. 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2种计划均用6 MV X射线,处方剂量均为40 Gy,2 Gy/次,共20次。FIF-IMRT计划选270°、90°为主野,适当调整准直器角度,使双眼球重迭,在每个主野方向手动添加1~2个子野降低高剂量。FFIO-IMRT计划7野均分调强,通过反复改变优化参数来达到临床要求的剂量分布。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①靶区方面:与FFIO-IMRT计划相比,FIF-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V105%、D50%升高,Dmin、Dmax、V95%、V110%、D2%、D9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的CI低于FFIO-IMRT,HI却高于FFIO-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子野数、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计划设计时间均较FFIO-IMRT显着降低(P <0. 05)。②危及器官左右晶体、左右眼球、脊髓、左右视神经方面,FIF-IMRT计划低于FFIO-IMRT计划,晶体尤为明显,除左右视神经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①2种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剂量学要求。②FIF-IMRT计划在靶区的适形性上虽差于FFIO-IMRT计划,但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远好于FFIO-IMRT计划。③由于FIF-IMRT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显着减少,因此降低了器官运动带来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机器的损耗,提高了机器执行效率。④FIF-IMRT计划设计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也较容易实现。故全脑放疗推荐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王春香,周依群[3](2019)在《全脑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全脑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概念、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建议开展全脑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进展情况的评估,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改善全脑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张智显,顾后,林劼,雷学芬,江利锋[4](2019)在《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替莫唑安(TMZ)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6 a间4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均为EP(依托泊苷+顺铂)或者IP(伊立替康+顺铂)标准化疗方案6~8疗程,胸部放疗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1.8~2.5 Gy/次,病灶PGTV 50.4~66 Gy,出现脑转移后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对照组(拓扑替康单药)20例:拓扑替康(1.3~1.5)mg/m2 D1~5,3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替莫唑安)21例:阿帕替尼500~625 mg/d,替莫唑安(150~200)mg/m2 D1~5,3周一疗程,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2组病例均序贯全脑放疗PCTV 30~36 Gy,转移灶PGTV 54~66 Gy,常规分割1.8~2.5Gy/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0%和57.1%,2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6±1.1)个月和(3.3±2.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7.5±3.2)个月和(10.2±3.9)个月;2组ORR、DCR、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肿瘤标记物(NS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高血压、出血、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副反应差异不大。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较单药拓扑替康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孟曼,毕金玲,黄勇[5](2019)在《脑转移瘤全脑放疗疗效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2013年12月-2018年10月入住我科符合条件的61例初治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Ⅰ、Ⅱ、Ⅲ级急性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3%、10.9%、1.4%;Ⅰ、Ⅱ、Ⅲ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4.4%、0.3%;Ⅰ、Ⅱ、Ⅲ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7.6%、11.7%、2.2%;Ⅰ、Ⅱ、Ⅲ级急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2%、0.8%、0.1%;无Ⅳ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9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1.3%、30.6%、12.8%。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癌、颅内转移瘤数目和联合化疗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脑转移瘤患者症状,并延长生存期,原发灶为肺癌、颅内转移癌数目和联合化疗对患者预后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程晓龙,陈祥,刘吉平,王彬冰,杨双燕[6](2019)在《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优化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用于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的固定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方法收集18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全脑全脊髓患者资料,靶区外放边界值脑段为3 mm,脊髓段为5 mm。对用于全脑全脊髓治疗的固定装置进行分析,并结合螺旋断层放疗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热塑头颈肩模加发泡垫加"I"形块真空垫的固定装置,分析优化前、后各9例患者每次治疗行兆伏CT(megavoltage CT,MVCT)图像引导的6个自由度方向上共计287组摆位误差。结果优化后的固定装置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二次摆位次数10次,摆位误差在左右(X)、头脚(Y)和腹背(Z)平移方向以及矢状面(Pitch)、冠状面(Yaw)和横断面(Roll)旋转方向上分别为(0. 23±0. 31) mm、(0. 36±1. 52) mm、(0. 91±0. 72) mm和(0. 76±0. 21)°、(0. 44±0. 19)°、(0. 06±0. 78)°,优化前的二次摆位次数17次,各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 63±1. 5) mm、(0. 36±3. 16) mm、(1. 60±1. 17) mm和(0. 98±0. 22)°、(0. 78±0. 35)°、(0. 77±1. 24)°。优化后较优化前整体的误差绝对值有所减小,且X方向的偏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计算靶区PTV外放边界值在X、Y和Z方向优化后和优化前分别为0. 36 mm、1. 96mm、2. 78 mm和3. 03 mm、3. 11 mm、4. 82 mm。结论热塑头颈肩模加发泡垫加"I"形块真空垫的固定装置可减小摆位误差并具有良好的摆位重复性,建议将全脑全脊髓靶区(脑段和脊髓段)的PTV外放边界值改为脑段CTV外扩3 mm和脊髓段CTV外扩3 mm,为临床靶区的精准勾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包世德[7](2019)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7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全脑放疗,试验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生存时间短于试验组,经对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中可采取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方式,效果显着,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曾向伟,高东升,张天庆,许家彬,王娟[8](2019)在《全脑放疗联合叁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叁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叁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88.24%vs. 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直径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的脑转移瘤复发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叁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显着,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胡道卿,李晓东[9](2019)在《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南京明基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转移瘤行全脑放疗的患者56例,采集患者住院期间的症状变化情况及放疗后的头颅MRI复查数据。根据是否使用榄香烯分为榄香烯组和单放组,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变化、症状改善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榄香烯组的客观缓解率(47.37%)与单放组(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单放组比较,榄香烯组能更好地控制头晕头痛、呕吐、疲乏症状(P <0.05),不增加神经系统症状控制率和急性放射毒性。在放疗远期反应(放疗结束6个月之后)中,榄香烯组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为21.74%,显着低于单放组的63.64%(P <0.05)。结论全脑放疗同步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可增加放疗效果和症状控制率,但不增加客观缓解率。与单独使用放疗比较,其不增加急性放射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期毒性。对于一般状况不适合化疗或者抗拒化疗的脑转移患者,可考虑使用榄香烯以配合全脑放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7期)

许德权,杨永净,赵玲,王博宇,包博[10](2019)在《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s与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应用全脑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或者联合化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80例患者,一组40例为观察组接受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s治疗,一组40例为对照组接受全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7.5%,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获得更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4期)

全脑放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的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优化调强(FFIO-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需行全脑放疗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9. 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2种计划均用6 MV X射线,处方剂量均为40 Gy,2 Gy/次,共20次。FIF-IMRT计划选270°、90°为主野,适当调整准直器角度,使双眼球重迭,在每个主野方向手动添加1~2个子野降低高剂量。FFIO-IMRT计划7野均分调强,通过反复改变优化参数来达到临床要求的剂量分布。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①靶区方面:与FFIO-IMRT计划相比,FIF-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V105%、D50%升高,Dmin、Dmax、V95%、V110%、D2%、D9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的CI低于FFIO-IMRT,HI却高于FFIO-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子野数、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计划设计时间均较FFIO-IMRT显着降低(P <0. 05)。②危及器官左右晶体、左右眼球、脊髓、左右视神经方面,FIF-IMRT计划低于FFIO-IMRT计划,晶体尤为明显,除左右视神经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①2种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剂量学要求。②FIF-IMRT计划在靶区的适形性上虽差于FFIO-IMRT计划,但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远好于FFIO-IMRT计划。③由于FIF-IMRT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显着减少,因此降低了器官运动带来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机器的损耗,提高了机器执行效率。④FIF-IMRT计划设计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也较容易实现。故全脑放疗推荐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脑放疗论文参考文献

[1].杨喜恩,郭文斌.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卡氏评分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潘香,李娅,朱思瑾,杨毅.野中野正向调强与固定野逆向调强在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3].王春香,周依群.全脑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进展[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张智显,顾后,林劼,雷学芬,江利锋.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5].孟曼,毕金玲,黄勇.脑转移瘤全脑放疗疗效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9

[6].程晓龙,陈祥,刘吉平,王彬冰,杨双燕.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优化及应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9

[7].包世德.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8].曾向伟,高东升,张天庆,许家彬,王娟.全脑放疗联合叁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9

[9].胡道卿,李晓东.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9

[10].许德权,杨永净,赵玲,王博宇,包博.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s与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论文知识图

3 全脑放疗联合同期推量调强技术...替莫唑胺联合脑全脑放疗治疗脑转...替莫唑胺联合脑全脑放疗治疗脑转...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标签:;  ;  ;  ;  ;  ;  ;  

全脑放疗论文_杨喜恩,郭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