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聚醚,粘度,粒径,偶氮,氮化,接枝。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成,刘庆鹤,宋永健,冷艳香[1](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醚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醚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将醛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醛酮-DNPH衍生物,以醛酮-DNPH衍生物的特征吸收波长和色谱峰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分离度好、选择性强、精密度高,可以用于聚醚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16期)
倪小明,杨静[2](2018)在《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VOC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OH为催化剂,引发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以该聚醚为基础聚醚,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烯基单体原位聚合法合成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POP)。重点对POP基础物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热脱附-气相-质谱联用仪(TD-GC-MS)对POP产品中残留的有毒挥发性单体及化合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应装置的改进及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醚多元醇、POP,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均达到优等产品标准。同时,POP产品中残留的苯乙烯、丙烯腈等单体及其他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相比其他公司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朱姝,郝敬颖,李玉松[3](2013)在《偶氮类复合引发剂在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釜连续工艺,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复合引发剂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并与使用单一引发剂合成POP的物性、后处理过程中的结晶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引发效果不低于单一引发剂,能够解决后处理过程结晶堵塞管路问题,其AIBN与AIBME质量比为35/65时,已没有结晶现象,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优选AIBN与AIBME质量比为50/50~45/55。从生产的总体成本和长远效益来看,复合引发剂较单一引发剂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3年05期)
文英,陈丹,贺素媛,蒋学俊,胡金莲[4](2012)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的组织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SMP)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PTMEG-MDI)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为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TMEG-MDI植入实验组大鼠后肢皮下,对照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埋植PTMEG-MDI,分别于术后3d及1,2,4周抽血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HE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组动物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植入后周围组织反应符合一般炎症变化的转归规律。结论: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PTMEG-MDI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郭建梅,武德珍,曾心苗,曹巍,翟宇[5](2011)在《链转移剂对辐射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辐射合成方法制备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研究了链转移剂异丙醇对辐射合成POP中体系粘度、固含量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链转移剂质量分数大于0.6%时,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固含量迅速增大,粘度增长缓慢;热失重分析表明,链转移剂用量对POP微粒的热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在链转移剂质量分数为0.8%时热稳定性最好。(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1年06期)
丁炳海[6](2011)在《聚醚和聚合物多元醇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阐述了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目前的合成工艺、技术配方、产品种类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第七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9)
李兆星,段燕芳,刘小会[7](2011)在《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作为基础聚醚,将几种含氮化合物分散或接枝到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结构中,生成含有聚合物微粒分散体的接枝型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重点对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合成的条件、原料最佳配比以及在聚氨酯泡沫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合成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具有颗粒分布均匀、粘度低、物料流动性好等优点,用其发泡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氧指数高、发烟量低、泡沫均匀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第七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9)
李兆星,段燕芳,刘小会[8](2011)在《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作为基础聚醚,将几种含氮化合物分散或接枝到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结构中,生成含有聚合物微粒分散体的接枝型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重点对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合成的条件、原料最佳配比以及在聚氨酯泡沫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合成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具有颗粒分布均匀、粘度低、物料流动性好等优点,用其发泡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氧指数高、发烟量低、泡沫均匀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1年04期)
宫成[9](2011)在《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体系的稳定性及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枝聚醚多元醇,又称聚合物多元醇(POP),是以聚醚多元醇(PPG or PEG)为母体,与苯乙烯、丙烯腈等不饱和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而成的一种改性聚醚;广泛应用于高承载软泡和半硬泡聚氨酯(PU)的生产。由于其采用Graft from和Graft through的接枝聚合方法,形成了以聚醚多元醇为连续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固态颗粒相的分散悬浮液。正是这种特殊的组成,使其制得的PU泡沫既保持了基础聚醚所赋予的韧性,又引入了乙烯基共聚物的刚性。然而无论在POP自身制备、或是在聚氨酯泡沫生产应用中,都希望其具有分散稳定、固含率高和粘度低的特点。因此掌握POP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和粘度变化规律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以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tert-Amylperoxy-2-ethylhexanoate, L575)、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dimethyl 2,2'-azobis (2-methylpropionate), AIBME)为引发剂,进行了聚醚介质中的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接枝聚醚多元醇产品,深入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合产品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进而对悬浮液体系粘度模型及接枝聚醚多元醇(POP)的粘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本文对影响POP聚合体系分散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大分子单体种类及浓度、单体St/AN配比、单体聚醚比、链转移剂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反应时间及半连续聚合工艺因素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P聚合体系呈分散聚合机理,反应初始体系均相,随反应进行,粒子相从体系中沉析,反应存在两相单体的不同分配,并且反应场所经历连续相-分散相-连续相的转变;大分子单体对体系稳定性有决定作用,影响体系成核数,多支链、高分子量的大分子单体有利于分散体的稳定。同种大分子单体随其浓度增大,所得到的POP产品粒径减小,粘度和接枝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关系,拐点处即为合成POP需要的最低稳定剂用量;单体配比中St比例增加显着改善产品色泽和颗粒稳定性,且体系粒径增加,粘度降低,但会相对降低体系反应速率和单体转化率;单体聚醚比和链转移剂浓度的增大,都会增大体系粒径、使粒径分布变宽,并使单体转化率略有降低。单体聚醚比增大使体系固含率增加,链转移剂浓度增大使体系分子量降低,接枝率增加,体系稳定性增强;反应温度对体系反应速率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较低温度有利于反应向连续相转移,使接枝率增加,但容易造成粒子聚并,而过高的温度又易造成体系爆聚,对本文研究的聚合体系,合适的反应温度为90-100℃。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对体系粒径的影响不大,对本文体系得到的稳定分散产品所需的引发剂浓度不低于1%,粒径对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转化率的变化规律相符;在半连续过程中,加料速率增大会显着导致体系粒径分布变宽,半连续加料过程中大分子单体和链转移剂的加入方式对体系稳定起决定作用,两种物质同时半连续加入才能得到稳定的单分散体系。其次,本文对实验获得的不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POP产品进行不同固含率下的粘度测定,考察了不同粘度模型对接枝聚醚多元醇(POP)体系粘度的拟合情况,并对符合本文悬浮液体系的Quemada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参数k0对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关系;进而对温度、基础聚醚粘度与POP相对粘度的关系做了相应研究。得到粘度与固含率、粒径及其分布、温度、基础聚醚粘度等的关联式:最后,本文研究了剪切速率对悬浮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接枝聚醚多元醇(POP)悬浮液体系在固含率30%以下对剪切不敏感,呈牛顿流体特性;当固含率超过30%时有明显的剪切变稀-剪切增稠-剪切变稀现象;悬浮液粘度对剪切的敏感性不仅随固含率增加而增加,且随粒径分布变宽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5-01)
郭建梅,武德珍,曾心苗,周成飞,曹巍[10](2010)在《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是以聚醚多元醇为基础聚醚,采用化学聚合工艺,在一定温度和引发剂存在下,添加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制得的一种聚合物。主要用于制备软质聚氨酯泡沫和聚氨酯弹性体,可显着提其力学和阻燃性,同时可以增加聚氨酯泡沫的开孔率、回弹性能,减小泡沫的回缩率。而辐射技术以其优异的低污染、高引发效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的辐射交联、橡胶的辐射硫化等方面。本文以聚氧化丙烯叁醇为基础聚醚,苯乙烯、丙烯腈为乙烯基单体,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通过辐射法制备出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并对链转移剂对其粘度、固含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采用共辐射法合成的固含量为30%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粘度为2000mPa.S。当链转移剂的用量小于0.4%时,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粘度和固含量迅速增大;当链转移剂的用量在0.4%~0.6%之间时,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粘度和固含量迅速减小;当链转移剂的用量大于0.6%时,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固含量增加迅速,粘度也随之增大。电镜分析表明,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颗粒团聚现象减少,大小均匀,粒径在0.4~0.6μm之间,150目过滤性为100%。(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10-27)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KOH为催化剂,引发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以该聚醚为基础聚醚,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烯基单体原位聚合法合成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POP)。重点对POP基础物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热脱附-气相-质谱联用仪(TD-GC-MS)对POP产品中残留的有毒挥发性单体及化合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应装置的改进及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醚多元醇、POP,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均达到优等产品标准。同时,POP产品中残留的苯乙烯、丙烯腈等单体及其他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相比其他公司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成成,刘庆鹤,宋永健,冷艳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醚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J].中国标准化.2018
[2].倪小明,杨静.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VOC含量分析[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2018
[3].朱姝,郝敬颖,李玉松.偶氮类复合引发剂在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3
[4].文英,陈丹,贺素媛,蒋学俊,胡金莲.形状记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的组织相容性[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5].郭建梅,武德珍,曾心苗,曹巍,翟宇.链转移剂对辐射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影响[J].聚氨酯工业.2011
[6].丁炳海.聚醚和聚合物多元醇现状及发展趋势[C].第七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1
[7].李兆星,段燕芳,刘小会.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C].第七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1
[8].李兆星,段燕芳,刘小会.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1
[9].宫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体系的稳定性及粘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0].郭建梅,武德珍,曾心苗,周成飞,曹巍.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与表征[C].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