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主义,阿拉伯,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辛亥革命,中国。
民族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韦子琦[1](2020)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民族主义思想变化分析——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党内充斥着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建立汉本位的单一民族国家,而视少数民族地区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军队斗志和革命情绪,推动了革命的进程,可是在更大程度上使中国面临民族冲突、领土分裂甚至外来侵略的危机。随着革命形势的进展,革命党内气氛逐渐温和,五色旗取代了十八星旗,标志着民族共和思想取代汉本位思想,从而避免了民族冲突;再加之南北议和的成功,清帝逊位,实现国家政权和领土的和平交接,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民族冲突和领土分裂,使得近代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现代国家。(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20年01期)
王婷[2](2019)在《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民族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泛非主义。泛非主义思潮是指导非洲民族实现"非洲梦"的思想内涵。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压力的政策选择和"抱团取火"的集体发展战略。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积极互动角度看,地区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参与进全球化进程的桥梁。从消极互动角度看,民族主义对地区主义发展的忌惮,担心地区主义的过度发展会弱化甚至消解民族主义。特别是对非洲国家而言",先国家后民族"的民族国家构建错乱次序让非洲国家在处理主权问题上更加敏感。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产生互动关系影响: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对非合作理念符合泛非主义的实质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非洲对中国的国际支持符合泛非主义的精神逻辑。(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何新,张习涛[3](2019)在《调和五“裔”:饮食书写与亚裔文学边缘崛起——兼论亚裔美国文学的民族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视野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在反文化霸权和东方主义偏见、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诸多切合点,使两者具有了互释效果。"调和五味"儒家传统这一特有饮食、审美、文化概念转化为亚裔美国文学书写后获得了审美、文化等多重增值效果,华裔作家借助特色饮食文化成功融入美国主流文学。在亚裔美国文学的"边缘崛起"中,饮食书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郑永年[4](2019)在《经济民族主义之下的国家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全球化之后,世界迎来了一波强劲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经济民族主义导致很多主权国家政府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人们可以谴责经济民族主义的崛起,但历史地看,经济民族主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所需。全球化并非必然是单向进程,而是一个有进步也有倒退的进程。人们需要对倒退的性质做具体分析,有时候倒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从各方面看,这一波的逆全球化,单就经济要素而论,对很多国家来说,可能具有修正性质,而非真正的倒退。全球化给各主权国家带来的挑战在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之间的矛盾。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劳动(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李恭忠[5](2019)在《以邻为镜:现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的韩国“叁一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年韩国"叁一运动"爆发后,在中国媒体的密集报道和评论中,日本殖民者的残暴、韩人民族独立意志的坚决,以及民族自决的观念,都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呈现。韩人和平请愿方式的失败,则提示中国人去寻求国族独立的新道路。此后二叁十年里,叁一运动作为"邻家镜像"逐渐进入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话语,为走向国族独立和民族复兴道路的中国人持续提供正面激励和反面借鉴。这种"弱小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仅有助于理解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有助于认识20世纪前期席卷全球的殖民地人民争取国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小飞,常文泽[6](2019)在《国家民族主义视域下阿拉伯地区国家认同刍议——以萨达特时期的埃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民族主义与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相伴而生,国民国家认同的强化利用是阿拉伯世界国家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环节。出于国家政权的需要,萨达特时期提出的"埃及第一"的口号是国民国家认同强化的体现。萨达特时期国民国家认同的强化方式有文化整合、领土认同,以及利用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国民国家认同为萨达特时期对外目标的开展和国家民族属性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加深了阿拉伯民族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何志龙[7](2019)在《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影响深远。阿拉伯民族主义虽进入低谷,但并未终结,必将经历一个衰落期后走出低谷,进入复兴,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何平,王云裳[8](2019)在《王朝民族主义对越南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民族国家建构的思想基础与行为实践。越南在封建时代是东南亚有一定延续性的典型中央集权国家。在其中存在的王朝民族主义对越南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主要通过典章制度的设置、行政机构的建设、儒家文化的本土化,以及对少数族群运用武力等进行。因此,纵观历史王朝民族主义作为族群—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不仅在前现代时期存在,而且对越南封建时代取得超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一体化成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马春花[9](2019)在《父系想象、文化民族主义与寻根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1980年代的重要文学思潮,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文学,反映了在现代革命的普世价值发生危机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不得不转向内在的一种趋势。通过想象传承有序的父系家族谱系表征"原初中国",以及将"母子一体"的象征结构转变为"父子相认"的书写策略,寻根文学建构起一个男性自我与文化中国同构的主体认同结构。实际上,从不存在一个纯粹的"原初中国",也没有任何可靠的父族根系以供寻找,寻根文学只能在历史文化废墟中再发明父系中国,其文化民族主义叙事在重构中国主体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排除各种他者的挑战与质疑,并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自我瓦解的倾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陆新蕾[10](2019)在《短视频中的网络民族主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引导和建构短视频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不仅有利于培养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利于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碎片化的奇观体验及泛娱乐化与互动仪式的融合具有推动网络民族主义扩散,以及消解网络民族主义的积极意义。为有效引导短视频民族主义传播,必须顺应碎片化传播方式,力争碎而不失,同时要积极打造新媒介生态,理性引导泛娱乐化的民族主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9年06期)
民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洲民族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泛非主义。泛非主义思潮是指导非洲民族实现"非洲梦"的思想内涵。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压力的政策选择和"抱团取火"的集体发展战略。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积极互动角度看,地区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参与进全球化进程的桥梁。从消极互动角度看,民族主义对地区主义发展的忌惮,担心地区主义的过度发展会弱化甚至消解民族主义。特别是对非洲国家而言",先国家后民族"的民族国家构建错乱次序让非洲国家在处理主权问题上更加敏感。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产生互动关系影响: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对非合作理念符合泛非主义的实质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非洲对中国的国际支持符合泛非主义的精神逻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韦子琦.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民族主义思想变化分析——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J].现代商贸工业.2020
[2].王婷.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关系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9
[3].何新,张习涛.调和五“裔”:饮食书写与亚裔文学边缘崛起——兼论亚裔美国文学的民族主义思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4].郑永年.经济民族主义之下的国家竞争[J].特区经济.2019
[5].李恭忠.以邻为镜:现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的韩国“叁一运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王小飞,常文泽.国家民族主义视域下阿拉伯地区国家认同刍议——以萨达特时期的埃及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7].何志龙.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何平,王云裳.王朝民族主义对越南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作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马春花.父系想象、文化民族主义与寻根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10].陆新蕾.短视频中的网络民族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