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72例肺气肿患者的观察,总结肺气肿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对策。结果在饮食、氧疗、心理等综合护理指导基础上,其中病情好转64例,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及人性化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综合护理;成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肺气肿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其病情迁延不愈,根治难度大,病情重、体质弱、变化快,易发生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在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指导,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手段。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肺气肿患者72例,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2例肺气肿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47-89岁,平均70.1岁。其中好转64例,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慢支病史10-40年,平均病史26.5年,慢支合并肺心病者8例,慢支合并肺气肿者41例,慢支急性发作者48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憋喘、劳累性呼吸困难、发绀、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气急时不能平卧,胸闷,口唇和四肢末端紫绀,轻型患者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中型患者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搐,甚至出现昏迷。
?1.3辅助检查
?胸部X线示桶状胸23例,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肥大(8例)。ECG:电轴右偏,P波电压>0.2mv,呈尖峰型(肺性P波),共12例。血气分析示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
?1.4结果
?经过应用有效地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进行长期氧疗,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后,64例好转,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
2.综合护理?
2.1湿化和雾化疗法
其目的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常用湿化剂有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在湿化剂中加入药物(如痰液溶解剂、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等)以雾化方式吸入,以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注意事项:(1)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排痰。(2)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有利于细菌生长,加重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狭窄、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导致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荷,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观察痰液黏稠度来调节湿化量。(3)控制湿化温度:温度过高引起呼吸道烧伤,温度过低可致呼吸道痉挛、寒战反应,一般应控制湿化温度在35℃~38℃为宜。(4)防止感染:定期进行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病房环境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真菌性口腔炎发生。
2.2饮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负荷重,能量消耗多,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1]。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避免食用油煎、辛辣、刺激性食物、干果、坚果等,以免引起便秘和腹胀,影响呼吸。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如果病重出现呼吸困难,则不宜过多进食蛋白或糖类食物,否则会加重呼吸困难。如果病情严重,在进食前和进食之后应吸氧3~5min。
2.3排痰护理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叩拍时与呼气同步,拍背时要随时观察面色、呼吸、心率等。指导患者深吸气后有意识地咳嗽,以利排痰,使呼吸道通畅。咳痰较多时,要给与痰液引流的护理安排患者在一定体位(病灶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轻拍胸部、背部,使痰液松动,或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使痰咳出。鼓励病人多饮开水,使痰液稀释。痰多者经常更换体位,以利排痰;引流宜在空腹时进行,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排痰后予温开水。排痰不畅、痰液粘稠者,可先给予雾化吸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咳出。对痰多无力咳嗽者,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备好吸痰器,以备必要时及时吸出痰液。高龄、衰弱、呼吸困难、伴有高血压、心衰的病人不宜进行引流。
2.4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主要通过缺氧刺激呼吸中枢,而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善组织缺氧[2]。纠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期发作的有效方法为持续低流量吸氧,确保吸氧浓度在24%-28%,氧流量1-2L/分,湿化后经鼻孔吸入,昼夜持续吸氧15h以上,使氧分压上升到8kpa,流量为1.5~2.0L/min,而缓解期氧分压≤7.33kPa。15h是每日最低值,特别是睡眠时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氧疗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积极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维持恒定的吸入氧浓度、氧流量;及时准确采血做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节律、紫绀、意识、情绪及行为。
2.5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等呼吸困难表现,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和白细胞计数,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对右心力衰竭竭患者除常规观察外,以往还要密切观察有无尿量减少、下肢水肿、心悸、腹胀、腹痛等右心力衰竭竭表现,对精神、情绪失常或昏迷患者应加床档或约束肢体。
2.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及扶正固本的中药治疗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患者出现滥用抗生素而出现抗生素“心理依赖现象”,避免菌群失调及产生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应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须给予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状。常用药物有咳露、溴己新等,或对症用复方鲜竹沥、蛇胆川贝液等中成药。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慎用或禁用可待因等强镇咳药物,以免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加重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并发症而导致病情恶化。
2.7制订呼吸运动训练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缩唇呼吸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可阻止气道过早闭合;腹式呼吸锻炼可以提高呼吸效率,从而改善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可将两者结合使用,每天进行锻炼,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2.8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降低,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个别患者甚至有恐惧、绝望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恐惧不安的原因,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使患者通过消除诱因,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
2.9及时观察有无并发症
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除了咳、痰、喘等变化外,更要关注情绪、意识、行为的改变,还要了解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的检查结果。出现烦躁不安、情绪异常,说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病情进展,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禁用镇静剂。
总之,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在降低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控制病情进一步变化、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及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等方面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连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康复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8,28(1):67-68.
2贾瑞霞,宋俊兰.慢性阻塞性气肿7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