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修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指纹,卡尔,路堤,判据,有限元,砌体。
变形修正论文文献综述
陶桂兰,董大刚[1](2019)在《修正变形指纹提高比中概率的案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指纹受环境、犯罪嫌疑人接触客体种类、作案过程中用力程度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发生一定变形,变形现场指纹的特征点相对位置间距会发生变化,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比对过程中比中概率降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变形现场指纹进行合理修正是一种提高比中概率的有效方法。笔者利用Photoshop_CS5图像处理软件对一枚变形现场指纹进行修正,修正前、后在同一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比对检验,样本指纹分别位于第134位和第1位,表明合理修正变形指纹可提高指纹比中概率。(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坤勇,杜伟,王乾坤[2](2019)在《基于修正关口-太田模型的归一化变形量开挖边坡失稳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普通土体本构模型不能反应土体初始应力状态及开挖应力路径,在进行有限元计算时得到的特征点位移也会与工程实际有偏差。选用可以对开挖前边坡土体的初始K_0应力状态以及开挖应力路径进行合理描述的修正关口太田模型,对开挖边坡进行有限元计算。根据位移突变判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对54例简单边坡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与边坡位移量呈正、负关联的基本参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首次同时考虑了土坡几何参数、物理参数、本构模型等基本参数,将边坡的变形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以变形量为基础的归一化失稳判据F_u及警戒位移值U_1′,从而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边坡位移及时给出滑坡体的安全性评价。(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殷康,宋振聪,杜藏,覃卫民[3](2019)在《一种基于光学测量的表面变形误差修正方法及初步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岩土工程表面变形监测中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光学测量的表面变形误差修正方法:首先研制一台叁维位移标定架,将标定架放置在监测区域内,通过测量标定架上监测标志点的坐标或距离,将测量值与真值的比值作为该次现场测量的校正系数,然后通过该校正系数可以对本次在监测区域内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位移监测精度。将该修正方法在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边坡进行了初步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认为标定架修正只适用于所处区域一定范围,而这个范围的确定与测量距离、方位角、测量仰角等因素有关,还有待开展进一步工作。宜采用校正系数的算数平均值来修正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9年05期)
郭猛,李薇薇,贾英杰[4](2019)在《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动变形是砌体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一种变形机制,对砌体墙受力全过程中的等效抗侧刚度产生影响,考虑转动变形影响对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对于提高砌体结构在开裂后的地震作用分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考虑转动变形对砌体墙抗侧刚度的影响,在既有抗侧刚度模型基础上,引入高宽比及转动变形调整系数对弹性刚度计算模型中的弯曲变形部分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根据相关砌体墙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初步得到了转动变形刚度调整系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等效抗侧刚度算法与传统弹性刚度算法相比,所有墙段刚度均下降,高宽比越大,等效刚度下降越多,分担的地震作用越小;高宽比越小及带有窗下墙的墙段,转动变形影响导致的刚度下降相对较少,其分担的地震作用相应增加。(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刘鹏,曾捷,李翔宇,吴肖,王勇[5](2019)在《空间桁架横梁分布式光纤变形监测与误差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桁架结构是一种具有低频、密模、非线性等复杂动力学特征的大型挠性空间结构,针对此类结构服役状态的智能辨识对于目前开展高轨深空探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空间桁架横梁结构变形监测与反演方法。借助ANASYS有限元分析法,数值模拟得到横梁结构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应变、位移分布特征,研究了基于位移算法的桁架横梁结构变形反演算法,计算得到空间桁架结构不同位置的挠度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单边固支桁架横梁分布式光纤变形监测与反演系统,平均相对误差约为2.4%。最后,提出了一种用于横梁结构变形反演精度提升的误差分离修正方法,修正后平均相对误差下降了41.7%。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优点,能为及时准确获取空间桁架结构展开形态,实现桁架形态自适应调节与主动控制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5期)
林晓春[6](2019)在《城市地下空间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分析——基于修正硬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近年城市开发的热点工程,由于周边建筑和地下设施密集,基坑开挖变形的控制是其重点难题。在采用有限元数值软件分析基坑应力变形问题时,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土体修正硬化本构模型,对福州市某核心地段的城市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项目情况,模拟了该项目9个工况(含四步开挖)的施工全过程,分析了该基坑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支护结构内力发展变化情况,藉此评估模型在预测基坑开挖导致支护结构和土体变形方面的应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经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基坑施工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表明,硬化土体本构模型在分析基坑变形方面有很好的适用性,该工程项目采用基坑支护方案符合规范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张亚婉[7](2019)在《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人的可变性臂受到旋量参数初值扰动,导致输出控制参量的稳态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构建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运动学参数模型,结合拟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连杆动力学分析,以旋转惯性参量和驱动惯性参量为空间位姿约束参量,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控制约束参量模型构建,采用Kalman滤波算法获取操作臂的旋量参数初值,采用滑模误差反馈调节方法得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最优位姿参量,实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稳态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控制的稳定性较好,位姿修正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蒋万希[8](2019)在《考虑刚度修正的深厚软土层上泡沫混凝土路堤沉降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桥头跳车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其软土具有泛沉积、超深厚、高含水、强压缩、低强度和高灵敏等不良工程性质。轻质泡沫混凝土由于其质地轻且流动性好,近年来逐渐被运用于软基路堤以及桥台台背的填筑工程中。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现场施工经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本文以福建某道路工程为依托,针对不同软土层厚度、不同路堤高度、不同轻质泡沫混凝土等级等一系列典型工况,分析计算了轻质泡沫混凝土块体的刚度贡献对路堤沉降分布的定量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刚度修正的软土地基上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堤沉降计算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维康[9](2019)在《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修正矿区地表变形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区地表变形数据间断缺失的现象,分析了矿区地表变形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间断数据进行预测。首先,利用非等间距灰色模型计算灰预测平面,再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预测平面区间进行加权组合,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实验表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灰色模型,对矿区地表变形数据处理的适应度更高。(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龚祖官,豆红磊[10](2019)在《修正的动态GM(1,1)在建筑物变形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传统GM(1,1)模型在预测过程中易受到随机扰动的影响导致预测精度低、残值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时优化原始序列和背景值的动态GM(1,1)模型。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对原始序列进行降噪,消除建模过程中因原始序列引起的扰动误差;其次采用复化辛普森公式对建模过程中的背景值进行修正,建立同时优化原始序列和背景值的GM(1,1)模型;第叁对优化后的模型实时引入最新的监测数据,剔除最旧的数据,建立修正的动态GM(1,1)模型。以某建筑物监测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同时优化原始序列和背景值的动态GM(1,1)模型精度优于传统GM(1,1)模型,能准确预测房屋沉降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9年02期)
变形修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普通土体本构模型不能反应土体初始应力状态及开挖应力路径,在进行有限元计算时得到的特征点位移也会与工程实际有偏差。选用可以对开挖前边坡土体的初始K_0应力状态以及开挖应力路径进行合理描述的修正关口太田模型,对开挖边坡进行有限元计算。根据位移突变判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对54例简单边坡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与边坡位移量呈正、负关联的基本参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首次同时考虑了土坡几何参数、物理参数、本构模型等基本参数,将边坡的变形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以变形量为基础的归一化失稳判据F_u及警戒位移值U_1′,从而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边坡位移及时给出滑坡体的安全性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修正论文参考文献
[1].陶桂兰,董大刚.修正变形指纹提高比中概率的案例思考[J].刑事技术.2019
[2].张坤勇,杜伟,王乾坤.基于修正关口-太田模型的归一化变形量开挖边坡失稳判据[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殷康,宋振聪,杜藏,覃卫民.一种基于光学测量的表面变形误差修正方法及初步实践[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9
[4].郭猛,李薇薇,贾英杰.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5].刘鹏,曾捷,李翔宇,吴肖,王勇.空间桁架横梁分布式光纤变形监测与误差修正[J].压电与声光.2019
[6].林晓春.城市地下空间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分析——基于修正硬化模型[J].福建建筑.2019
[7].张亚婉.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8].蒋万希.考虑刚度修正的深厚软土层上泡沫混凝土路堤沉降变形特性[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9].刘维康.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修正矿区地表变形数据[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10].龚祖官,豆红磊.修正的动态GM(1,1)在建筑物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