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军[1](2008)在《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兰州连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炭素项目为背景,设计和开发了套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NetLinx开放式网络架构的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从干骨料制备、配料、混捏、糊料冷却到成型和冷却悬链等全部生阳极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首先,论述了炭素材料与铝电解工艺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铝用炭素的技术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地介绍由原料仓库、石油焦煅烧、生阳极制造、焙烧及炭块库和阳极组装等工艺流程和相应的主要设备所组成的预焙阳极生产系统,并且阐述了生阳极制造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结合这些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要求,设计和完成了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网络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平台的选型工作。针对混捏温度控制过程复杂、非线性、参数时变、纯滞后的特点,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理论相结合方法,综合PID控制具有算法简单、可靠性高和稳态误差小的优点和模糊控制具有灵活性、鲁棒性、稳定好的优点,研究和设计了模糊-PID温度控制器,实现了混捏机加热温度的稳定控制。最后,完成了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包括控制功能和监控管理界面等。该系统自从投入使用以来,生产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控制效果良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和劳动强度,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鹏[2](2008)在《双轴强力冷却混捏机混捏原理分析及设计》文中指出混捏机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混捏机两种。间歇式混捏机的类型有小型混捏机、双臂混捏机、开炼机、密炼机等。连续式混捏机的种类很多,如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Buss-Kneader混捏机、M-P型混捏机、ZSK双螺旋混捏机以及本文所要重点研究的立式双轴强力冷却混捏机等。相对于间歇式混捏机,连续式混捏机有着通用性强、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等诸多优点。本文所涉及的双轴强力冷却混捏机是连续型混捏机,是碳素成型工艺的重要设备,该设备对干的碳粉和沥青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原有设备属于间歇式混捏机其混涅效果并不理想,有些碳粉和沥青之间没有搅拌完全,对后续阴极生产埋下重大隐患根据对现有混捏机主要部件测绘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的搅拌的主要部件——搅刀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出较为合理的一个叶片安装角度。对搅拌设备不同的水平高度部位的搅刀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原有搅刀作了调整和改进。本设备为双轴搅拌设备,对双轴的分布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了更好的使物料在桶体内循环流动,对布置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包括单轴上的叶片安装布置和双轴的相对位置布置。最后利用AS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搅刀进行模拟,分析其受力情况,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搅刀的不同应力分布状况来表征优化效果。依据应力分析云图来确定硬质合金的焊接排布方式,更好的适应搅拌需求。
何鉴兴[3](2007)在《混捏机阻尼挡板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混捏机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混捏机两种。间歇式混捏机的类型有小型混捏机、双臂混捏机、开炼机、密炼机等。连续式混捏机的种类很多,如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Buss-Kneader混捏机、M-P型混捏机、ZSK双螺旋混捏机等。相对于间歇式混捏机,本文所研究的连续式混捏机有着通用性强、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等诸多优点。混捏机是碳素成型工艺的重要设备,该设备上阻尼挡板的调节作用对混捏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铝贵州分公司原有的阻尼挡板采用人工调节方式进行,增加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混捏效果也不够稳定。现代控制技术发展至今,伺服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对某个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调节。阻尼挡板的开合度决定着混捏效果:当混捏电机电流增大则阻尼挡板开度增大,反之减小。基于SIEMENS SIMATICS7-300 PLC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利用编程软件STEP 7通过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对阻尼挡板的实时控制,达到混捏均匀的目的。本文通过在建立伺服控制传递函数的基础上,将电流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入PLC控制器,利用液压站作为动力元件对阻尼挡板进行实时调节。通过计算机软件(SIMULINK)对现有的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优化系统参数。经过对阻尼挡板控制系统的改造,混捏机的混捏效果更加均匀,成型后的阳极块气孔及大块团聚现象明显减少,对后续电解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红安,王丽[4](2004)在《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文中提出介绍了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的设备配置和工艺参数,此系统有利于生阳极质量的提高。
二、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论文提纲范文)
(1)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铝电解炭阳极概述 |
1.2 我国铝用炭素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1 初始创业期 |
1.2.2 探索发展期 |
1.2.3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 |
1.2.4 阳极炭块市场化 |
1.2.5 自主创新和引进关键设备相结合 |
1.3 项目背景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预焙阳极生产工艺流程 |
2.1 预焙阳极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2.1.1 原料仓库 |
2.1.2 石油焦煅烧 |
2.1.3 沥青熔化 |
2.1.4 生阳极制造 |
2.1.5 焙烧及炭块库 |
2.1.6 阳极组装 |
2.2 生阳极制造工艺过程对控制的要求 |
2.2.1 石油焦中碎筛分系统的控制要求 |
2.2.2 残极、生碎中碎筛分系统的控制要求 |
2.2.3 磨粉系统的控制要求 |
2.2.4 配料、混捏及成型系统的控制要求 |
2.2.5 监控计算机的控制要求 |
第三章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3.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3.2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
3.2.1 罗克韦尔自动化NetLinx网络架构简介 |
3.2.2 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结构 |
3.3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3.3.1 ControlLogix控制系统 |
3.3.2 SLC控制系统 |
3.4 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
3.4.1 应用编程软件RSLogix |
3.4.2 人机界面软件RSView32 |
3.4.3 通讯软件RSLinx |
3.4.4 网络配置软件RSNetWorx for ControlNet |
第四章 混捏温度控制的研究 |
4.1 混捏工艺理论简介 |
4.1.1 混捏工艺 |
4.1.2 混捏设备 |
4.2 连续混捏机 |
4.2.1 混捏机结构和工艺参数 |
4.2.2 主要部件功能概述 |
4.3 混捏温度控制系统 |
4.3.1 混捏机温度控制过程 |
4.3.2 混捏机温度控制系统的分析 |
4.3.3 混捏机温度控制策略 |
4.4 基于模糊-PID的理论和算法研究 |
4.4.1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
4.4.2 模糊-PID控制算法研究 |
4.5 模糊-PID复合控制器的设计 |
4.5.1 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
4.5.2 PID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
第五章 生阳极制造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
5.1.1 硬件组态 |
5.1.2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功能 |
5.2 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双轴强力冷却混捏机混捏原理分析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设备概述 |
1.1.1 设备基本参数 |
1.1.2 捏合工艺特点 |
1.1.3 设备工艺过程 |
1.1.4 国内外现有相关设备的分析 |
1.1.4.1 EIRICH公司混捏系统的组成 |
1.1.4.2 EIRICH混捏机的结构分析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手段 |
第二章 搅拌理论 |
2.1 传统的搅拌理论 |
2.2 新的搅拌理论 |
2.3 搅拌设备概述 |
第三章 低效区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
3.1 低效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1 搅拌机的结构分析 |
3.1.2 低效区的理论分析证明 |
3.1.3 物料的性质决定存在搅拌低压区 |
3.2 低压区的消除方法 |
第四章 搅刀的分析与改进 |
4.1 搅刀叶片安装角定性分析 |
4.2 搅刀的分析与改进 |
4.2.1 底层刮料搅刀 |
4.2.2 中间搅刀 |
4.2.3 顶层搅刀 |
4.3 搅刀的安装方式以及分布研究 |
4.3.1 搅拌轴的安装排布 |
第五章 搅刀受力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
5.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5.2 搅刀的有限元建模 |
5.3 搅刀仿真的应用 |
5.4 实际验证 |
5.4.1 使用工况 |
5.4.2 效果的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混捏机阻尼挡板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北京与意义 |
1.2 阻尼挡板的工艺概述 |
1.2.1 阻尼挡板产生及其发展 |
1.2.2 阻尼挡板的作用 |
1.2.3 阻尼挡板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
1.3 液压伺服系统概述 |
1.3.1 液压伺服系统概念 |
1.3.2 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 |
1.3.3 液压伺服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 电液伺服控制建模方法 |
2.2 系统组成 |
2.2.1 信号采集装置 |
2.2.2 运算控制器 |
2.2.3 电液伺服阀 |
2.2.4 液压站 |
2.3 电液伺服阀传递函数的建立 |
2.3.1 伺服阀特性及性能指标 |
2.3.2 电液伺服阀传递函数的建立 |
2.4 阻尼挡板油缸传递函数的建立 |
第三章 阻尼挡板的PLC控制 |
3.1 PLC控制简介 |
3.1.1 PLC的发展 |
3.1.2 PLC的特点 |
3.1.3 西门子SIMATIC S7-300 PLC简介 |
3.2 PLC编程 |
3.2.1 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2 模拟量输入处理 |
3.2.3 程序编程计算 |
3.2.4 输出功能模块 |
第四章 伺服系统的仿真机分析 |
4.1 仿真技术概述及应用软件介绍 |
4.1.1 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
4.1.2 MATLAB介绍 |
4.1.3 Simulink简介 |
4.2 控制系统仿真 |
4.2.1 仿真目的概述 |
4.2.2 动态仿真机分析 |
第五章 PID控制 |
5.1 技术原理及方法 |
5.2 优化系统PID参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阳极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福军. 东北大学, 2008(03)
- [2]双轴强力冷却混捏机混捏原理分析及设计[D]. 金鹏. 东北大学, 2008(03)
- [3]混捏机阻尼挡板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D]. 何鉴兴. 东北大学, 2007(03)
- [4]带有冷却系统的糊料生产线[J]. 张红安,王丽. 炭素技术,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