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弯矩论文-刘力维,易伟建

破坏弯矩论文-刘力维,易伟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弯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柱,基于性能的设计,极限变形,弯剪破坏

破坏弯矩论文文献综述

刘力维,易伟建[1](2019)在《弯剪破坏与轴力附加弯矩对钢筋混凝土柱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RC)柱变形能力计算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为此结合我国规范,针对弯剪破坏模式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讨论了以经验公式为主的RC柱极限变形计算方法,揭示了参数模型的不足;指出对于弯剪破坏模式,剪切作用和轴力二阶效应是造成变形计算离散的重要原因。塑性铰长度不是一个典型的统计量,基于等效塑性铰长度模型得到的极限变形计算值离散性大。考虑塑性铰区弯剪相互作用,才能正确反映柱的抗剪需求,但简化计算方法存在争议,且缺乏有效方法评价剪切作用对柱变形性能的影响。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考虑地震作用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能够有效避免RC柱在大位移下发生剪切破坏,但对不同位移延性下剪切破坏构件的安全储备不同且离散性增大。轴力二阶效应导致相同的试验柱在不同试验装置下剪力需求和极限变形不同,对弯剪破坏柱与弯曲破坏柱的影响也不相同。最后,结合极限变形计算的现状,建议我国规范补充基于回归方法建立的极限变形下限值经验公式,以完善基于性能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牛小玲,郑全平,王晓峰,刘国军,曹海[2](2013)在《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弯矩理论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合理配筋和抗弯承载力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基于梁的平截面假定,并忽略受拉区混凝土抗拉强度作用,提出了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梁界限破坏时梁截面压区混凝土与拉区钢板受力和破坏状态;推导了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理论计算公式和弯矩理论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防护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白旭,王晓天,孙丽萍[3](2012)在《基于极限弯矩的耐压圆柱壳破坏载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结构在受外载荷作用时产生的内弯矩不能平衡外弯矩而发生破坏的机理,以复杂应力密西斯屈服条件为准则,推导了圆柱壳结构的破坏载荷计算公式。将屈服、屈曲分别验证结构强度的表达式综合为一种计算方法,避开了结构屈曲时的模态确定。通过理论分析,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简单、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2年S2期)

郭兵,柳锋,顾强[4](2002)在《梁柱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及弯矩转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简化学模型 ,提出一种用已知节点尺寸来预测其弯矩转角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在对节点的各种可能破坏形式和初始位移做了理论分析后 ,给出了计算模型参数极限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方法 ,最后将建议公式和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做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周颖,曹映泓,李晓渝[5](1999)在《应用残余弯矩系数法分析结构静载机构破坏极限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对格子梁体系进行静载机构破坏极限承载力分析的一种方法──残余弯矩系数法.残余弯矩系数法不仅可以处理单片梁,也可以处理格子梁体系,即可以用于自动适应(shakedown)分析,也可以用于静载机构破坏极限承载力分析.将该方法用于例桥和实验桥的分析中,结果表明,残余弯矩系数法具有足够的精确性.针对这一方法,编制了一套软件程序ZDSY.(本文来源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綦耀光,石临嵩,张慧文[6](1994)在《抽油机曲柄销的破坏形式分析及弯矩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抽油机曲柄销的外载、破坏形式及承受弯矩的计算方法等问题。指出曲柄销承受的弯矩应按弹性基础上的梁计算;曲柄销的损坏一般具有先松动后疲劳破坏的特征;曲柄销的外载主要由连杆拉力和螺纹预紧力造成,设计节能型抽油机时应注意曲柄销上载荷的大小。(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1994年08期)

崔孝秉[7](1978)在《薄壁弯头塑性破坏的极限弯矩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 薄壁弯头承受平面弯曲时,在弹性范围内变形与载荷成一定比例增加。当最大应力点的强度折算应力达到屈服应力后,弯头的局部区域进入塑性范围,变形不再与外载成比例,单位外载增量所引起的变形增量越来越大。当弯头某个截面快要全部进入塑性范围时,微小的外载增量就会引起甚大的弯曲变形。而后,当该截面弯矩达到一定数值时,变形猛烈增加而不休止,弯头遭到塑性破坏。这一弯矩称为弯头的塑性破坏极限弯矩,以后简称为极限弯矩。极限弯矩值的大小对管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石油学院学报》期刊1978年02期)

破坏弯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给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合理配筋和抗弯承载力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基于梁的平截面假定,并忽略受拉区混凝土抗拉强度作用,提出了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梁界限破坏时梁截面压区混凝土与拉区钢板受力和破坏状态;推导了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理论计算公式和弯矩理论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弯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力维,易伟建.弯剪破坏与轴力附加弯矩对钢筋混凝土柱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19

[2].牛小玲,郑全平,王晓峰,刘国军,曹海.双面钢板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弯矩理论计算分析[J].防护工程.2013

[3].白旭,王晓天,孙丽萍.基于极限弯矩的耐压圆柱壳破坏载荷分析[J].船舶工程.2012

[4].郭兵,柳锋,顾强.梁柱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及弯矩转角关系[J].土木工程学报.2002

[5].周颖,曹映泓,李晓渝.应用残余弯矩系数法分析结构静载机构破坏极限承载力[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

[6].綦耀光,石临嵩,张慧文.抽油机曲柄销的破坏形式分析及弯矩计算[J].石油机械.1994

[7].崔孝秉.薄壁弯头塑性破坏的极限弯矩问题[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78

标签:;  ;  ;  ;  

破坏弯矩论文-刘力维,易伟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