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叶论文_陈锦萍,何海超,蔡航,周聪聪,冯雅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皮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挥发油,衍生物,色谱,提取物,黄酮,活性,含量。

黄皮叶论文文献综述

陈锦萍,何海超,蔡航,周聪聪,冯雅雯[1](2019)在《海南产黄皮叶及树皮挥发油成分与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海南产黄皮叶及树皮的挥发油成分、含量的差异与其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鉴定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将海南不同产地的黄皮叶及树皮挥发油分为3个化学型,其中不同部位的成分和含量差异最大。采用纸片法初步研究挥发油对5种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抑菌结果与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化学型Ⅲ黄皮叶挥发油对试验中的所有假丝酵母菌均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为9.3 mm~14.2 mm,化学型Ⅰ次之,而化学型Ⅱ即树皮挥发油无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8期)

许书慧,黄圣卓,李颖,陈惠琴,梅文莉[2](2019)在《GC-MS法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HPMSD化学工作站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通过检索比对图谱库NIST Version 1.7鉴定两种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黄皮叶、假黄皮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3、31个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分别为97.59%、98.57%。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有19、18个,均主要为倍半萜类;相对质量分数超过5%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有7、5个,在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以(-)-斯巴醇(12.35%)和(E)-5-{(1R,3R,6S)-2,3-二甲基叁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14.70%)为主,在假黄皮叶中主要以(E)-倍半水合桧烯(24.94%)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16.15%)为主。两者中共有挥发油成分4个,分别为α-蛇麻烯、(E)-5-{(1R,3R,6S)-2,3-二甲基叁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石竹烯氧化物和(-)-斯巴醇,两者中共有成分含量差异均不大。结论:黄皮叶和假黄皮叶挥发油中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具体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不可相互替代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5期)

陈燕媚,黄锁义[3](2018)在《黄皮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黄皮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操作流程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提取黄皮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并对该物质进行鉴别验证。结果: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3.83%,回收率为89.98%。结论:实验过程全物理化,无化学变化及污染产生,提取率较高,是提取黄皮叶黄酮类物质的可靠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8年06期)

罗海青,曾子盈,邢奕丹,李振辉,李书渊[4](2018)在《黄皮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皮叶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Al(NO_3)_3·9H_2O-NaNO_2显色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皮叶总黄酮的质量分数,FRAP(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法对黄皮叶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定量要求,芦丁质量浓度在8~64μg/m 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n=6)。黄皮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0.1~0.3 mg/m L的维生素C溶液。结论建立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皮叶的质量控制;黄皮叶总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开发成新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沈静琳[5](2018)在《黄皮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黄皮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以芦丁为标样,采用NaNO_2-Al(NO_3)_3-NaOH系统比色法测定黄皮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从而得到待测物质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使用该检测方法,芦丁在0.008~0.056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5.7%,RSD=1.13%(n=6),精密度试验RSD=0.98%,重复性试验RSD=4.98%(n=6),测得3批黄皮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6%,7.65%,7.38%。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黄皮叶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易鑫宇[6](2017)在《黄皮叶中内酰胺类化学成分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山黄皮及黄皮叶中酰胺类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合成方法,特别是对其不对称合成方法中的关键手性中间体β-取代环氧丙酸酯的合成方法做了较详细的综述,在此基础上,主要开展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本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叁氟甲基苯基取代的(+)-norbalasubramide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工艺优化。在本课题组前期合成的天然产物(+)-balasubramide的类似物(+)-Norbalasubramide的系列衍生物中,我们发现6位对叁氟甲基苯基取代的(+)-Norbalasubramide对脂多糖的BV-2小胶质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其合成路线的总产率较低,为了能更好的为药理实验提供样品,本文在原有合成路线的基础上,对反应溶剂、投料顺序以及催化剂选择等方面做了优化,以期得到操作更简单,收率更高的合成工艺。以叁苯基膦(1)为初始反应物,经Wittig反应得到甲酰甲撑基叁苯基磷(3);后与对叁氟甲基苯甲醛(4)反应制备对叁氟甲基肉桂醛(5),通过改进该步后处理的方法,从单一的柱层析改进为先柱层析后重结晶,可快速大量获得该步产物,从而节约成本;接着根据宣宜宁~([70])的方法,用手性催化剂S-二苯基脯氨醇叁乙基硅醚(8a)“一锅法”催化环氧化对叁氟甲基肉桂醛(5)得到关键手性中间体(2S,3R)-3-(4-叁氟甲基)-苯基-α,β-环氧丙酸甲酯(10a),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探究,考察了该步反应中NBS,Na_2CO_3和CH_3OH以CH_3OH>NBS>Na_2CO_3的投料顺序为最适投料顺序;环氧丙酸酯手性中间体与色胺反应生成链状酰胺,该步以叔丁醇钾为碱性催化剂时产率最高,产率为91.2%;最后,链状酰胺经叁氟甲烷磺酸化镱催化,在乙腈中发生分子内环合,产率为73%,ee值为96%。优化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总收率由原来的44.3%提高到56.5%(以对叁氟甲基反式肉桂醛(5)计)。本文还利用构型相反的手性铺氨醇类催化剂,制备左旋中间体10b和12b,但其环合终产物却没有旋光性,说明反应过程可能发生消旋化,因此想要得到6位对叁氟甲基苯基取代的(-)-norbalasubramide还需筛选其它的手性催化剂或改变反应条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2、外消旋α-酯基取代γ-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文献~([12,30])调查发现,黄皮酰胺等γ-内酰胺类化合物虽有一定的抗老年痴呆等药理作用,因其脂溶性较差,脂水分配系数不高,严重影响其细胞的渗透性,因此为了提高其脂溶性,本文对其α-羟基进行酯化,合成了7个酯基取代衍生物,并测定其对Caspase-3和PTPσ的抑制活性。本文参照文献~([100])的方法,分别合成3,4位取代基均为顺式的两个γ-内酰胺类化合物,并分别以这两个化合物为原料,使用酰氯和异氰酸酯为酰化试剂,制备了7个酯类衍生物(15a-15c,16a-16d)。改变酰化试剂,使得反应操作简便,危险性降低。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适当条件下经分离纯化,分别得到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活性的PTPσ和蛋白酶活性的Caspase-3,分别测试了7个衍生物对Caspase-3和PTPσ的抑制活性。发现7个化合物中16b对Caspase-3的抑制率最高,为34%,但仍低于阳性对照Ac-DEVD-CHO;7个衍生物对PTPσ的抑制率均低于10%,与阳性对照钒酸钠(Na_3VO_4)相比,7个衍生物对PTPσ既无明显的抑制活性,也无明显激活活性。由Caspase-3和PTPσ的抑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外消旋体的α-酯基化取代衍生物对Caspase-3和PTPσ的抑制活性较低,说明其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缺乏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因此,靠单纯的酯化羟基来提高细胞渗透性以期提高生物活性的方法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7-09-01)

贾桂云,关红旗,韩玉兰,刘红[7](2017)在《黄皮叶超声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回流法获取不同溶剂(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环己烷)的黄皮叶提取物,选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黄皮叶提取物对十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3 mg/mL;对四联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12.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性受温度、pH影响较大,受光照影响不明显.各种溶剂的超声提取物对供试真菌(黑曲霉、青霉、根霉、白色念珠菌)均无抑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黄皮叶的防腐、抑菌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刘丽花,张琦,侯天凌,于江珲,熊静[8](2016)在《黄皮叶提取物滴丸的制备及初步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黄皮叶提取物滴丸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滴丸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影响因素实验考察滴丸的稳定性。结果: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为:基质为PEG6000,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料液温度为70℃~80℃,冷凝液温度为10℃~15℃;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黄皮叶提取物滴丸中槲皮素含量受到湿、热因素影响较大。结论:黄皮叶提取物滴丸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好,所制备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及溶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滴丸剂项下要求,稳定性实验提示应低温干燥避光保存。(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杜依倩,杨敬芝,李创军,张东明[9](2016)在《假黄皮叶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n.F.]又名小叶臭黄皮、过山香(台湾)、山黄皮、鸡母黄、大棵(海南)、臭皮树及野黄皮(云南),是芸香科(Rutaceae)黄皮属植物,主要产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假黄皮的根皮、也可入药,可用于治疗痢疾、肠炎和尿道炎等~([1-2]),叶入药还具有行气、止痛、驱风和去湿等功效,果实可鲜吃,但不宜多吃。为了寻找活性成分,我们对假黄皮叶提取物进行了的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色谱等技术从假黄皮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经UV、IR、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clauexcine-A(1),Clauslactone-P(2),Clauslactone-K(3),clauexcine-B(4),marmin(5),7-hydroxy-8-methoxycoumarin(6),fernolin(7)和wampetin(8)。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8的结构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叁册)》期刊2016-09-25)

李娟[10](2016)在《黄皮叶提取物对TNF-α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皮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在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中对细胞炎症因子的调控。方法:MTT法检测黄皮叶提取物及LPS对细胞的抑制率;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LPS诱导活化RAW264.7细胞,复制炎症细胞模型,RT-PCR、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时TNF-a分泌情况;RT-PCR、ELISA法检测黄皮叶提取物处理后TNF-a mRNA表达及分泌情况;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实验分组:正常组、LPS组、LPS+MyD88抑制剂组、LPS+黄皮叶提取物组、LPS+黄皮叶提取物+MyD88抑制剂组,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中的相关炎症因子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不同浓度黄皮叶提取物(25u、50、100ug/mL)及LPS(1ng/mL)均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不同浓度LPS(0.1、1、10、100ng/mL)均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a,其中在LPS浓度为1ng/mL的时候TNF-a分泌最多;以LPS(1ng/mL)在不同时间(4、8、12、24、48h)刺激RAW264.7细胞,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TNF-a分泌及mRNA表达增加;黄皮叶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因子(TLR4、MyD88、TRAF6、TNF-a)表达,且浓度越高抗炎效果越强;通过分组实验结果发现黄皮叶提取物可能主要通过MyD88依赖途径抗炎,MyD88抑制剂与黄皮叶提取物协同抗炎作用。结论:黄皮叶提取物具有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的炎症作用,且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MyD88抑制剂与黄皮叶提取物有协同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桂林医学院》期刊2016-06-01)

黄皮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HPMSD化学工作站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通过检索比对图谱库NIST Version 1.7鉴定两种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黄皮叶、假黄皮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3、31个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分别为97.59%、98.57%。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有19、18个,均主要为倍半萜类;相对质量分数超过5%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有7、5个,在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以(-)-斯巴醇(12.35%)和(E)-5-{(1R,3R,6S)-2,3-二甲基叁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14.70%)为主,在假黄皮叶中主要以(E)-倍半水合桧烯(24.94%)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16.15%)为主。两者中共有挥发油成分4个,分别为α-蛇麻烯、(E)-5-{(1R,3R,6S)-2,3-二甲基叁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石竹烯氧化物和(-)-斯巴醇,两者中共有成分含量差异均不大。结论:黄皮叶和假黄皮叶挥发油中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具体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不可相互替代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皮叶论文参考文献

[1].陈锦萍,何海超,蔡航,周聪聪,冯雅雯.海南产黄皮叶及树皮挥发油成分与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2].许书慧,黄圣卓,李颖,陈惠琴,梅文莉.GC-MS法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J].中国药房.2019

[3].陈燕媚,黄锁义.黄皮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

[4].罗海青,曾子盈,邢奕丹,李振辉,李书渊.黄皮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

[5].沈静琳.黄皮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卫生职业教育.2018

[6].易鑫宇.黄皮叶中内酰胺类化学成分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评价[D].广东药科大学.2017

[7].贾桂云,关红旗,韩玉兰,刘红.黄皮叶超声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刘丽花,张琦,侯天凌,于江珲,熊静.黄皮叶提取物滴丸的制备及初步稳定性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

[9].杜依倩,杨敬芝,李创军,张东明.假黄皮叶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叁册).2016

[10].李娟.黄皮叶提取物对TNF-α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D].桂林医学院.2016

论文知识图

黄皮对肝脏的作用-图23-3-1 黄皮酰胺拮抗...1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总离子流图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水黄皮叶横切面详图(×200)2 微波处理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

标签:;  ;  ;  ;  ;  ;  ;  

黄皮叶论文_陈锦萍,何海超,蔡航,周聪聪,冯雅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