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兰(博兴县陈户镇中心小学,山东滨州256500)
现在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可令人担忧的是忽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如今的孩子轻视劳动,更缺乏劳动能力,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分地依赖父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只有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地发展。
一、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
1.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2.让学生喜欢劳动课堂
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引领者,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于导,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萌生出劳动的心理愿望。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孩子渴望走进去,然后再带着收获走出来,使我们的劳动课堂变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3.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端正的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前提条件。在校园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参与劳动实践。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示范,还要严格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随时做到自我调整。教师要及时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功之处,进而相互启发帮助,主动的参与到劳动中。这样劳动也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做起来也特别积极,劳动任务在快乐中结束。
二、在劳动教育中探究创新
1.让学生在动手前先动脑,做到手脑并用
在劳动技术的学习中,教师的示范能给学生正确地引导,可以让学生去模仿。但是一味地模仿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动手前先动脑,做到手脑并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可爱的小螃蟹》为例,在学生分组制作时让学生先动脑,小组探究出制作主题,然后小组去创作。学生捏制的作品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学生给螃蟹创作了一个温馨的家园,进一步展示了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接下来共同观察,集体评价,学生的思维更活了,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2.在劳动教育中激趣,在劳动教育中创新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把自己摆在旁观者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抛出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趣味教学,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
3.在质疑中挖掘潜力,在成功中再度创新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以此引发更多的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言语去启发学生提问,表扬他们的问题中的闪光点,引发而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创新,还要引发学生再度创新,这就需要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前一阶段创新成果的愉悦,感受自己的成功之处。教师多鼓励,再把握时机及时引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以求获得新一轮的创新。不仅如此,还应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合为一体,发挥多方面的优势,在生活实践中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在劳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劳动课的教学,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的过程。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劳动教育还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要从结构、造型、色彩等来规范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这就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美感。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是培养现代的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还要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只要坚持不懈,肯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