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董松员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董松员

董松员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5

摘要: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是依据地震时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以及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得一种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地震的震动比较随机,很难把控,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1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因此,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对建筑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建筑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建筑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建筑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建筑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阐释

2.1平面设计抗震性问题

对于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强调平面布置对于建筑物抗震性产生的影响。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形成横向扭转力与纵向扭转力,特别是建筑物形状不规则的情况下,会使得此部分力不断累积,瞬时破坏建筑物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规则建筑物,进而规避外伸与内收效应过大的问题。与此同时,沿着高度方向与层间刚度、强度受力会更加均匀,特别是建筑物布置呈对称状态的情况下,结构设计能够使建筑所承受的冲击影响得以分散。若在实践中,无法选择使用对称形状建筑物,则应有效核算空间结构,设计楼板不连续亦或是不规则建筑物结构方面,要综合衡量楼层实际刚度与强度,并适当地调整选用的模型,确保能够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相适应。

2.2建筑地理位置选择问题

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一定要全面思考具体的状况,特别是建筑物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及地基勘察。其中,勘察工作是为了确保地基基础抗震性能与设计要求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地基基础状况作为参考依据,科学选用结构设计模型,合理计算钢筋混凝土配筋。此外,要科学选择相对应地理位置,尽量不选择抗震性能不理想的区域,特别是安全性能偏低的环境,坚决不允许建造建筑物。在地理位置选择的基础上,地势因素同样也会对建筑物安全性能以及抗震结构设计带来直接的影响,因而要避免在山体滑坡几率较大的地形条件下建设建筑物,同时不选择河谷滩地。如果区域的土质软或者是湿地,一定要事先采取安全修复与加固的措施,并在结构设计方面,综合考虑建筑物抗震的等级与地基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加固山体,优化设计地面结构与地基,确保建筑物地理位置选择与抗震要求吻合。

2.3建筑物的高度与材料选择问题

贯彻落实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思考建筑高度对于抗震效果产生的影响。近年来,部分企业忽视了建筑安全的重要作用,一味关注企业利益的获取,仅依靠自身经验优化并调整建筑结构的设计,严重忽视了诸多自然因素带来的损害。此外,在选择钢筋等材料方面,选用了超出抗震结构的设计,使建筑物倒塌的几率增加,不利于建筑物质量与结构的合理性。

3抗震设计方法

3.1提升建筑抗震设计的等级

在对地震灾害进行分析时一般将50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分析,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地震一般5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小震灾害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超过60%。平均475年就有一次中型地震的出现,中震灾害已经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为10%。发生大型地震的周期比较长,大概两千年左右才会出现一次,大震灾害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为2%。我国建筑的抗震等级应该根据地区进行调整,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专家表明,应该适当的提高我国地震多发地带建筑的抗震等级,对于这些地带建筑的抗震设计要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建筑抗震落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确保人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3.2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体系、抗震防线以及建筑施工方案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抗震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所选取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抗震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受建筑材料强度以及刚度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建筑的抗震性能还会受到建筑材料连续性以及均衡性的影响,所以在选取建筑材料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建筑体系来确定所需的建筑材料,还要选取刚度、强度、延展性以及均衡性好的建筑材料,只有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修建的建筑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3抗震端的设计

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抗震端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就是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之一,抗震端及其部分肢墙的截面的高度相差不应该太大,这个细节的关键就在此处,这点上一要稳定再次就是加固了,在加固上选择材料是需要保证的,材料是保证加固稳定的基础,但是如果发现漏洞的话,要及时进行修补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抗震端设计的强度,在修补工作中我们会选取混凝土进行修补,这样保证后期的使用度和稳定性。

3.4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由于建筑场地的选择对抗震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选择建筑场地能够降低在后期建设中的不利影响,缩减施工工作量。第一,场的的选择应该是较为平坦的地方,这样能够减小地震发生时对周边或者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失,并且有助于施工工艺的施展。第二,在选择建筑工程场地时,尽量选择视野开阔、地区发展较为疏松的地段,这样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也能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视野开阔的场地也有利于建筑项目的施工操作。

3.5科学配置建筑构件,保证建筑构件以及连接点处质量

隔震构件具有较大的垂直支承能力,在大变形时也能够确实支承建筑物的质量,采用直径小的叠层橡胶时,应可以支撑建筑物的质量,一般叠层橡胶最大变形发生时重叠部分不得小于直径的一半尺寸。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要科学配置建筑构件,还应确保各个构建之间连接点处的质量要求,确保连接牢固,避免由于连接松动而影响到建筑使用寿命。近些年在地震事故中的玻璃雨现象,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玻璃幕墙出现变形导致玻璃破碎而发生的。因此,一定要确保建筑中各构件及连接处质量,防止在地震中玻璃幕墙变形与脱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十分必要。随着研究得不断深入,抗震理论的总结不断全面。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地震灾害后,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不断加强对地震设计的总结,成立专门的研究协会,旨在研究出更为安全的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师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泽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7(12):52+57.

[2]陈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4):88-89.

[3]杨鹏.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50):112-113.

[4]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标签:;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董松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