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原,羧基,氨基,心室,心力衰竭,多糖,损伤。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论文文献综述
朱丽英,胡春艳,贠春燕,李晓利[1](2018)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根据骨转移数目将骨转移组分为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中的骨转移评价标准将骨转移组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前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以及骨转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结果: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67例,骨转移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高于无骨转移组[(110.31±15.67)ng·m L~(-1),(45.56±8.65)ng·m L~(-1),t=3.146,P=0.002;(0.58±0.02)ng·m L~(-1),(0.36±0.01)ng·m L~(-1),t=2.858,P=0.005]。骨转移数目<3个组21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27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低于骨转移数目≥3个组[(102.41±12.34)ng·m L~(-1),(116.45±17.48)ng·m L~(-1),t=3.121,P=0.003;(0.56±0.01)ng·m L~(-1),(0.58±0.04)ng·m L~(-1),t=2.058,P=0.045]。48例骨转移患者中,42例针对原发肿瘤进行了化疗和放疗,并应用了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其余6例均采用镇痛药物进行姑息治疗。治疗2个月后,治疗有效34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97.14±17.32)ng·m L~(-1),(105.77±15.04)ng·m L~(-1),t=9.890,P=0.000;(0.52±0.03)ng·m L~(-1),(0.57±0.02)ng·m L~(-1),t=11.655,P=0.000],治疗无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8.24±20.42)ng·m L~(-1),(121.31±16.30)ng·m L~(-1),t=1.815,P=0.093;(0.59±0.04)ng·m L~(-1),(0.60±0.03)ng·m L~(-1),t=0.780,P=0.450]。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评估骨转移程度和评价骨转移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8年06期)
杨冬花,顾广富,罗建华[2](2016)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影响。方法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计算左、右心室心肌的心脏指数(LVMI、RVM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β3-AR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VMI〔(2.987±0.318 vs 2.350±0.468)mg/g〕、血清PⅠCP〔(16.357±3.650 vs 12.843±3.124)pg/ml〕、PⅢNP〔(64.984±17.477 vs 21.245±5.354)pg/ml〕含量及β3-AR mRNA(0.888±0.064 vs 0.743±0.086)与蛋白质(4.413±0.729vs 2.312±0.39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益气温阳活血方能够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LVMI,减少PⅠCP和PⅢNP含量,抑制β3-AR 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2.557±0.379 vs 2.350±0.468)mg/g〕、血清PⅠCP〔(13.111±2.758 vs 12.843±3.124)pg/ml〕和PⅢNP〔(25.967±9.659 vs 21.245±5.354)pg/ml〕含量及β3-AR mRNA(0.781±0.067 vs 0.743±0.086)与蛋白质(2.484±0.642 vs 2.312±0.394),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β3-AR的表达减少PⅠCP和PⅢNP含量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9期)
王福斌,陈剑明,陈玮琳[3](2016)在《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变化特征。方法对2014-2015年就诊的56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剔除不符合条件者及失访者,余下5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40例未发生骨折的对应年龄段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值。追踪并检测对照组人群首诊时以及实验组患者骨折48 h内、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β-CTx、P1NP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48 h内、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β-CTx值分别为(554.14±243.13)、(682.41±265.08)、(594.21±260.72)、(556.25±226.28)pg/m L;P1NP值分别为(55.56±22.86)、(69.52±21.62)、(59.02±26.92)、(56.63±25.39)ng/m L,对照组患者β-CTx、P1NP值分别为(348.65±150.54)pg/m L、(41.89±16.94)ng/m L,实验组β-CTx、P1NP各个时间截点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β-CTx、P1NP增加明显(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非暴力骨折后β-CTx、P1NP明显增加,3个月时基本达到峰值水平,持续到12个月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张军,吴艳艳,张琦,邓毅,曾丽萍[4](2015)在《甲亢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变化及与甲状腺激素、骨密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变化及与甲状腺激素、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宜昌市夷陵医院收治的126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根据患者近3个月的PⅠNP水平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控制有效组(PⅠNP<6.5%)47例、控制一般组(6.5%≤PⅠNP<8.0%)36例、控制较差组(PⅠNP≥8.0%)43例。同期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甲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T)、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水平。结果甲亢组患者血钙、血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ⅠNP水平升高,甲亢患者PTH、25-(OH)D、N-MID Osteocalcin、β-Cross Laps、TPⅠNP呈下降趋势(P<0.05),PⅠNP与PTH、25-(OH)D、N-MID Osteocalcin、β-Cross Laps、TPⅠNP呈负相关(P<0.05)。结论甲亢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且源氨基酸控制越差,骨代谢异常越明显,甲亢患者严格控制源氨基酸的同时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24期)
王抒,张军宁,乔田奎[5](2011)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在骨转移性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A、B、C3个亚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PINP、PICP、ICT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PICP、ICT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PICP、ICT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PINP、PICP、ICTP水平在A、B、C3组均依次递增;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相关性良好(P<0.01),ICTP、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呈一定相关(P<0.05);血清ICTP水平与PINP水平呈中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PINP、PICP、ICT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检测血清PICP、ICTP水平临床价值高;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1年04期)
张亚京,王鑫,陈华,宁立华,马春艳[6](2011)在《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相关激素与胎儿骨发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激素水平与胎儿骨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80例。男41例,女39例;胎龄28~42周。根据不同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SGA)儿组22例,适于胎龄(AGA)儿组36例及大于胎龄(LGA)儿组(22例)。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抽取其脐静脉血6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OC、IGF-1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脐血PIC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钙、磷、ALP水平,测量新生儿生长参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1.脐血OC水平在SGA儿组、AGA儿组、LGA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GA儿组显着高于AGA儿及SAG儿组(P<0.01,0.001);脐血OC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头围、BMI呈正相关(Pa<0.05),与身长无明显相关性(P>0.05)。2.LGA儿组脐血IGF-1水平显着高于AGA儿及SAG儿组,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脐血IGF-1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头围、BMI水平均呈正相关(Pa<0.05),与身长无明显相关性(P>0.05)。3.AGA儿组、LGA儿组脐血PICP水平明显高于SGA儿组,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0)。脐血PICP、PTH水平与生长参数各指标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a>0.05),偏相关分析脐血PICP与出生体质量、头围、BMI均呈正相关(r=0.239、0.250、0.306,Pa<0.05)。4.脐血OC水平与PICP、IGF-1水平均呈正相关(Pa<0.05),OC、PICP与PTH、ALP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a>0.05)。5.3组脐血钙、血磷、AL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 SGA儿低血清OC、PICP水平与骨形成活动下降相关,脐血OC、PICP及IGF-1可作为评价胎儿骨骼生长发育的临床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11年14期)
孙亚宁,王爱红,李秀菊,曹春林,朱兴雷[7](2009)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CHF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叁组:ACEI/ARB组,29例,倍他乐克组,24例;ACEI/ARB+倍它乐克组,33例;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CHF患者入院时及规范治疗6w后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及两者比值(VE/VA)、左室内径(LVID)。结果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着。各组CHF患者NYHA分级和LVEF也无显着差异。CHF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CHF患者治疗6w后,NYHA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PⅠCP和PⅢNP较治疗前也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PⅠCP和PⅢNP水平与LVID呈正相关,与LVEF、VE/VA呈负相关。结论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可预测CHF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09年23期)
刘飞,刘运生,廖达光,颜辉,李林勇[8](2008)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柔脑膜纤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1天,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检测脑脊液中PICP、PⅢNP的浓度可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8年08期)
高鸿美,焦光宇,李胜歧[9](2008)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是否存在肺纤维增生,探讨其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为气管内滴注NS(生理盐水)12h后取材,LPS1组、LPS2组为气管内滴注LPS 1.0ml/kg(浓度为100μg/ml)后分别于12h、24h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的浓度。结果:LPS2组大鼠血清PⅠCP浓度为(64.75±11.97)μg/L显着高于对照组(12.38±3.59)μg/L和LPS1组(13.96±4.30)μg/L(P<0.05),而LPS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LPS2组大鼠BALF中PⅠCP浓度为(35.26±3.32)μg/L显着高于对照组(6.90±1.99)μg/L和LPS1组(6.92±2.50)μg/L(P<0.05),而对照组和LPS1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LPS致大鼠ALI后24h血清及BALF中PⅠCP浓度显着增高提示ALI早期肺纤维增生存在。(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高鸿美,焦光宇,毕涛,李胜岐[10](2007)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测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的含量,检测 ALI 早期肺纤维增生的存在,同时测定肺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含量研究其与胶原合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清洁级 SD 大鼠(中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27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0 ml/kg;脂多糖1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1.0 ml/kg(浓度为100(本文来源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影响。方法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计算左、右心室心肌的心脏指数(LVMI、RVM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β3-AR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VMI〔(2.987±0.318 vs 2.350±0.468)mg/g〕、血清PⅠCP〔(16.357±3.650 vs 12.843±3.124)pg/ml〕、PⅢNP〔(64.984±17.477 vs 21.245±5.354)pg/ml〕含量及β3-AR mRNA(0.888±0.064 vs 0.743±0.086)与蛋白质(4.413±0.729vs 2.312±0.39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益气温阳活血方能够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LVMI,减少PⅠCP和PⅢNP含量,抑制β3-AR 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2.557±0.379 vs 2.350±0.468)mg/g〕、血清PⅠCP〔(13.111±2.758 vs 12.843±3.124)pg/ml〕和PⅢNP〔(25.967±9.659 vs 21.245±5.354)pg/ml〕含量及β3-AR mRNA(0.781±0.067 vs 0.743±0.086)与蛋白质(2.484±0.642 vs 2.312±0.394),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β3-AR的表达减少PⅠCP和PⅢNP含量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丽英,胡春艳,贠春燕,李晓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正骨.2018
[2].杨冬花,顾广富,罗建华.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王福斌,陈剑明,陈玮琳.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变化[J].临床检验杂志.2016
[4].张军,吴艳艳,张琦,邓毅,曾丽萍.甲亢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变化及与甲状腺激素、骨密度的相关性[J].医学综述.2015
[5].王抒,张军宁,乔田奎.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在骨转移性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1
[6].张亚京,王鑫,陈华,宁立华,马春艳.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相关激素与胎儿骨发育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
[7].孙亚宁,王爱红,李秀菊,曹春林,朱兴雷.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8].刘飞,刘运生,廖达光,颜辉,李林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柔脑膜纤维化[J].江苏医药.2008
[9].高鸿美,焦光宇,李胜歧.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的表达[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
[10].高鸿美,焦光宇,毕涛,李胜岐.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