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斌(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6384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56-0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耳鼻喉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治愈42例(91.3%),好转3例(6.5%),无效1例(2.17%),总有效率97.8%。术中出血1例,眼睑肿胀淤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并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疗效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表现为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上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但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经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1],同时还可行鼻中隔矫正术[2],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尽可能的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结构,较好地保持了其自身的生理结构。2010年1月~2012年1月耳鼻喉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46例患者,其临床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耳鼻喉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46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45.5±3.6)岁,病程3~20年不等。临床上有头痛40例,头痛伴头晕32例,鼻塞、流鼻涕16例,头痛伴鼻塞、流鼻涕13例,记忆里减退7例,嗅觉减退或消失4例,耳鸣9例。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的标准[3]进行分型分期:Ⅰ型21例(45.65%),Ⅱ型13例(28.26%),Ⅲ型12例(26.09%)。
1.2方法
1.2.1术前检查46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见鼻黏膜充血水肿、下鼻甲肥大、中鼻道有息肉或钩突肥大、中鼻甲息肉样变。最后经鼻窦CT扫描确诊为鼻息肉、鼻窦炎。还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凝血四项等。对于鼻腔流脓涕较多或多发性鼻息肉者,术前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治疗,鼻腔局部予伯克纳喷鼻剂1日2次喷鼻,待脓涕减少、息肉减小后再行手术。
1.2.2手术方法手术器械选择德国WOLF鼻内镜及成像系统和相配套的鼻内镜进行手术。依据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在麻醉方式上对于简单、轻中度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选择局麻,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加术中控制降压的优点麻醉方式[4]。本组46例中全麻12例,在手术开始前给予0.1%肾上腺素盐水棉片填塞鼻腔3次;局麻34例,手术开始前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针注射液+0.75%布比卡因注射液+0.1%肾上腺素注射液的混合液适量针刺钩突黏膜局部侵润麻醉[5]。在内窥镜下用切割器先将鼻腔鼻道的息肉组织摘除,再剪去部分息变的中甲,逐步切除钩突,由前向后打开筛泡,开放清理各个病变窦口和窦腔中的息肉组织和病变黏膜,清除术中要仔细辨认解剖结构,以免损伤外侧视神经。清除完后给予凡士林纱布条塞压迫之血。
1.2.3术后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和酚磺乙胺注射液静滴,口服泼尼松,30Mg/1d,连服14天,并给予黏液促排剂及鼻腔冲洗等治疗。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及时清除鼻痂和分泌物。出院后嘱患者每周换药1次,至鼻腔无粘连、中鼻道通畅、伤口上皮化为止,术后定期随访。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3]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趋于良好,基本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镜下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镜检见明显窦腔粘连,息肉形成,窦口开放不良。
2.2治疗效果46例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治愈42例(91.3%),好转3例(6.5%),无效1例(2.17%),总有效率97.8%。
2.3并发症眼睑肿胀淤血2例,术中出血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外科手术,应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是基础,其重点是消除黏膜炎症,恢复纤毛功能,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不可逆转病变如纤维增生、结构畸形、息肉和真菌团块,以改善中鼻道和鼻窦引流,为炎症的消除创造良好条件[6]。应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最大的优点是能在明视下进行手术,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决鼻腔鼻窦问题,减少组织创伤,能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尽量不损伤鼻腔及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7]。鼻内镜手术成功的关键要充分掌握鼻腔、鼻窦的解剖变异及病变程度,矫正或切除变异的解剖结构,从而使鼻腔、鼻道、窦口恢复引流通畅;治疗期间要积极在鼻内窥镜下换药,认真及时清理术腔的干痂,若有鼻腔粘连要仔细分离,这是成功治愈该病的重要环节。本组治愈42例(91.3%),好转3例(6.5%),总有效率97.8%。
术后处理包括术腔冲洗、术腔清理及药物治疗等方面,术后定期随访[8]。随访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治愈率,与手术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因此鼻内镜下规范化的术后随访是观察病情变化和转归情况并据此调整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谢祖军.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2(2):206-207.
[2]朱富高,孙美红,杨松凯.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观察[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1):27.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胡静波,尼冬林.鼻内镜下鼻窦手术358例治疗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4):56-57.
[5]廖敏,邱荣敏,邓碧凡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1,(1):45-46.
[6]PALMERJN,KENNEDYDW.MedicalManageMentin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failures[J].CurrOpin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3,11:1,612.
[7]许庚,唐学慧,史剑波等.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26(4):222~225.
[8]趁缪安,林忠豪,陈娟.关于内镜鼻窦手术后期随访遭遇的几个相关问题.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4,1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