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冀璇[1](2020)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LS-3发酵条件优化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文中认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玉米茎腐病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广泛和最具破坏性的土壤传播疾病,其发生可造成玉米大量减产并影响机械化收获。控制玉米茎腐病主要是利用抗性品种并辅以化学农药,然而培育新的抗性品种耗费时间长,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均带来威胁。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玉米茎腐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前期分离得到了 1株玉米病原真菌的拮抗细菌一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LS-3,通过进一步对该菌株的抑菌谱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优化,进而与化学杀菌剂及植物诱抗剂复配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以期为玉米茎腐病防治提供生物防治新方法: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LS-3对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67±0.03 cm、1.98±0.21 cm、1.88±0.45 cm。2.为进一步提高ZLS-3菌株发酵液对镰孢菌的抑菌活性,本试验从ZLS-3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入手,以发酵上清液对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禾谷镰孢的离体抑菌物质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NaCl;3水平3因素正交试验确定ZLS-3拮抗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发酵条件最优配比分别为,蔗糖2%、蛋白胨4%、NaCl 1%,蔗糖2%、蛋白胨3%、NaCl 0.5%及蔗糖 2%、蛋白胨 4%、NaCl 1%。3.为了进一步检测生防菌ZLS-3对镰孢菌茎腐病的拮抗效果及对玉米的促生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株ZLS-3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为37.39%;生防菌ZLS-3发酵液灌根处理组玉米株高增加了 22.12%,根长增加了 13.11%,鲜重增加了 14.55%,干重增加了 29.72%,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生防菌ZLS-3在苗期有效降低了禾谷镰孢侵染玉米的频率并对苗期玉米具有促生效果。4.对与ZLS-3复配的化学杀菌剂及植物诱抗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对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及层出镰孢的EC50值为2.07mg/L、1.95mg/L、1.09 mg/L,壳寡糖对 3 种镰孢菌的 EC50分别为 5.13 mg/L、1.49 mg/L、0.54 mg/L。化学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不影响ZLS-3生长。4 g/L植物诱抗剂壳寡糖可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玉米萌发期促进根长、芽长生长百分率分别为80.00%和86.67%,苗期促进苗长、根长、鲜重、干重生长百分率分别为33.14%、17.59%、20.93%和14.81%。综合考虑,田间试验种衣剂复配药剂选用吡唑醚菌酯及壳寡糖。5.田间防治试验表明,生防菌ZLS-3与化学杀菌剂、壳寡糖复配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防治茎腐病。
刘冰[2](2020)在《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纹枯病、茎腐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本研究以吉林省玉米纹枯病、茎腐病优势菌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供试菌,从多年生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微生物,通对对峙培养筛选玉米纹枯病、茎腐病生防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究生防菌的抑菌作用及其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合应用的潜力,为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本研究结果如下:1.生防菌株的分离与鉴定以多年生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初筛得到32株菌株,其中细菌23株、丝状真菌6株、放线菌3株;将初筛得到的菌株与立枯丝核菌(R.solani)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进行对峙培养复筛,最终得到两株具有显着抑菌效果的菌株GsBv1和GsAl2。GsBv1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抑制率分别为35.74%、33.33%。抑菌谱分析表明GsBv1对突脐蠕孢菌(Setosphaeria turcica)、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率分别为69.50%、60.10%、38.03%、40.33%;GsAl2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抑制率分别为48.56%、46.27%。抑菌谱分析表明GsAl2对突脐蠕孢菌(S.turcica)、稻梨孢(P.oryzae)、核盘菌(S.sclerotiorum)及灰葡萄孢(B.cinerea)的抑菌率分别为62.30%、54.90%、34.60%、34.60%;对GsBv1和GsAl2进行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GsBv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GsAl2为醋酸菌Asaia lannensis。2.生防菌株GsBv1、GsAl2抑菌作用研究通过生防菌GsBv1、GsAl2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菌丝生长、菌丝细胞膜渗透性、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探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GsBv1、GsAl2发酵液均可显着抑制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更强;经GsBv1、GsAl2处理后的立枯丝核菌菌丝分支增多,菌丝尖端弯曲,禾谷镰孢菌菌丝粗细不均、内含物外溢;经GsBv1发酵液处理的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菌丝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菌丝细胞膜渗透性无明显变化,MDA(丙二醛)含量增加,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显着提高;经GsAl2发酵液处理的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菌丝电导率升高,菌丝细胞膜渗透性增强,MDA含量增加,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上述结果表明GsBv1、GsAl2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菌丝形态、菌丝细胞膜渗透性(GsBv1对其无影响)、菌丝脂质过氧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够抑制立枯丝核菌与禾谷镰孢菌菌体活性。3.生防菌株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联用将发酵后的生防菌液加入水肥药体系的管道中,随滴灌水流缓慢滴加到试验区,对玉米试验区的纹枯病、茎腐病进行综合防控。接种时期为播种前期、玉米3叶期、8-10叶期各一次,菌液浓度为1.5×108 CFU/mL,接种方式为滴灌。结果表明,GsBv1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效为69.64%,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为47.64%;GsAl2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效为52.34%,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为58.68%;同时,生防菌GsBv1、GsAl2的施用并未增加玉米的表观病害。上述结果表明将生物防治与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防控玉米纹枯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切实可行。
刘元宝[3](2009)在《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我国种植业中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山东省蔬菜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粮食的产值,成为山东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更,设施农业、保护地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上自然气候变化和植物品种变更及化学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等原因,生物灾害,特别是蔬菜病虫害,严重威胁了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食用和出口。本文针对出口蔬菜生产需要,通过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以及对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山东省重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探明了多种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控制作用;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天敌种类、分布、并评价优势种;探明了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2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施药种类及主要施药方式。3明确了作物品种、肥力、栽培方式等农业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4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5通过实验,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研究明确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李冬青,王长英[4](2004)在《认准大蒜菌核病 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文中提出
李冬青,王长英[5](2004)在《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LS-3发酵条件优化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 |
1.1.1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
1.1.2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 |
1.1.3 病害循环 |
1.1.4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
1.2 生防菌的研究进展 |
1.2.1 生防菌种类 |
1.2.2 生防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1.2.3 生防菌的作用机制 |
1.3 复配种衣剂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玉米品种 |
2.1.3 供试培养基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分析 |
2.2.2 ZLS-3发酵条件优化 |
2.2.3 ZLS-3的促生作用分析 |
2.2.4 ZLS-3菌株室内的生防能力测定 |
2.2.5 杀菌剂对ZLS-3的安全性分析 |
2.2.6 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对供试药剂抗药性风险评价 |
2.2.7 植物诱抗剂壳寡糖最适浓度的筛选 |
2.2.8 复合种衣剂的研制及田间防效 |
2.2.9 玉米茎腐病病情调查方法及标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防芽孢杆菌对镰孢菌的抑菌能力分析 |
3.2 ZLS-3的最优发酵条件 |
3.2.1 最优碳源 |
3.2.2 最优氮源 |
3.2.3 最优无机盐 |
3.2.4 ZLS-3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 |
3.3 ZLS-3对玉米苗期防效及促生作用 |
3.3.1 ZLS-3对玉米苗期的抗病能力 |
3.3.2 ZLS-3对玉米幼苗的促生作用 |
3.4 ZLS-3复配种衣剂其他组成成分的筛选 |
3.4.1 复配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
3.4.2 化学药剂对ZLS-3的安全性评估 |
3.4.3 不同浓度壳寡糖对玉米萌发的影响 |
3.5 复合种衣剂的田间防效及产量 |
3.5.1 复合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 |
3.5.2 复合种衣剂的拷种及测产 |
4. 讨论 |
4.1 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优化 |
4.2 生防菌对玉米生长生物量的影响 |
4.3 生防菌复配种衣剂的应用效果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和专利 |
致谢 |
(2)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玉米纹枯病及茎腐病的研究现状 |
1.1 玉米纹枯病的研究现状 |
1.2 玉米茎腐病的研究现状 |
2 玉米纹枯病及茎腐病的防治现状 |
2.1 选育和种植抗性品种 |
2.2 加强田间管理 |
2.3 化学防治 |
2.4 生物防治 |
3 生防菌的研究现状 |
3.1 生防菌种类 |
3.2 生防菌作用机制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1 实验材料 |
1.1 菌株及土壤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试剂及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2.2 生防菌株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
2.3 生防菌株GsBv1、GsAl2 的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防菌的分离筛选 |
3.2 生防菌株GsBv1、GsAl2 的鉴定 |
4 讨论 |
第三章 GsBv1、Gs Al2 抑菌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菌株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试剂及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2.2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
2.3 Gs Bv1、Gs Al2 对病原菌菌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
2.4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3.2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
3.3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
3.4 GsBv1、GsAl2 对病原菌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四章 生防菌株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联用 |
1 实验材料 |
1.1 菌株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材料及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试验材料的处理 |
2.2 田间试验设计和方法 |
2.3 田间防效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国外研究状况 |
1.4 山东蔬菜生产基本状况 |
1.5 生产中存在问题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
2.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 |
2.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2.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
2.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
2.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
2.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
2.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
3.1.1 出口蔬菜种植方式 |
3.1.2 出口蔬菜病虫主要防治对象与害虫天敌优势种 |
3.1.3 出口蔬菜病虫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化学药剂 |
3.1.4 出口蔬菜田用药水平现状调查 |
3.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 |
3.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
3.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
3.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
3.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
3.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
3.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对应章节 |
(4)认准大蒜菌核病 做好综合防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认清、认准菌核病 |
1.1 症状标识区别 |
1.2 发病规律区别 |
1.3 入侵方式区别 |
2 综合防治 |
2.1 选好品种,适期晚播 |
2.2 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 |
2.3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
2.4 土壤处理 |
2.5 提前预防,及时施药 |
四、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LS-3发酵条件优化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D]. 冀璇.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2]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效评价[D]. 刘冰. 吉林大学, 2020(08)
- [3]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刘元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4]认准大蒜菌核病 做好综合防治工作[J]. 李冬青,王长英. 中国果菜, 2004(01)
- [5]大蒜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 李冬青,王长英. 西北园艺,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