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_王玉,于雪,张闻多,王欣越,杨睿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固醇,卵磷脂,脂蛋白,高密度,动脉,多态性,冠状动脉。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于雪,张闻多,王欣越,杨睿悦[1](2019)在《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LCAT)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医院行冠脉造影的42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AD组(341例)和非CAD对照组(84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LCAT活性,分析LCAT活性与CAD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CAD组中LCAT活性显着高于非CAD组[(37. 3±9. 7)n Kat/L比(34. 8±8. 8)n Kat/L,P=0. 03],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 AI和随机血糖等均有显着差异(均为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CAT活性与体质指数(r=0. 09)、TG(r=0. 30)、Apo B(r=0. 22)和随机血糖(r=0. 09)呈正相关;与HDL-C(r=-0. 26)呈负相关(均为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CAT活性升高是CAD危险因素(OR=3. 11,95%CI:1. 40~6. 91,P=0. 005),在校正年龄、性别、HDL-C、Apo AI、随机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CAT的活性升高仍是CAD危险因素(OR=3. 28,95%CI:1. 27~8. 50,P=0. 014)。结论 LCAT活性升高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松雨,刘江波,李燕,李纲,李玉东[2](2018)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水平的变化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99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糖尿病合并ACS组(DM+ACS)179例、单纯糖尿病组(DM)12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NC)。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ELISA检测LCAT水平。另根据LCAT水平将DM+ACS组由低到高分为低分位(27.46~35.25mg/ml)亚组55例、中分位(35.26~43.06mg/ml)亚组67例及高分位(43.07~50.86mg/ml)亚组57例。分析不同水平LCAT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LACT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DM+ACS组胰岛素、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率高于DM组[141(78.77%)vs 65(54.17%);179(100.00%)vs 114(95.00%);88(49.16%)vs 40(33.33%),P<0.05]。DM+ACS组和DM组WC、BMI、FPG、2hPG、HbA_1c、TC及LDL-C水平高于NC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NC组,且DM+ACS组FPG、2hPG、HbA_1c、TC及LDL-C高于DM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DM组(P<0.05或P<0.01);(2)随着LACT水平升高,FPG、2hPG、HbA_1c、TC及TG降低,HDL-C升高(P<0.05)。6个月内,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低于低分位亚组(0.49 vs 0.83 vs 1.84次/例,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HbA_1c及HDL-C是LCAT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LCAT水平降低,合并ACS患者降低的更明显,LCAT水平可能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年龄、FPG、血糖控制水平及HDL-C可能是其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任开涵,余涛,张志,梅松,傅颖[3](2017)在《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脂代谢、总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脂代谢、血总胆汁酸(TBA)、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及病理组织学影响。方法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取成年雄性长爪沙鼠经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建AS动物模型,按体质量分为基础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 PC)、中剂量组(100 mg/kg PC)、高剂量组(150 mg/kg PC)、阳性对照组(非诺倍特80 mg/kg)6组,基础对照组饲以普通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喂养,分笼饲养,自由进食、饮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1周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按700 000 U/kg VD3剂量灌胃3 d。实验期末,经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TC、TG、HDL-C、LDL-C、TBA;并计算AI;循环酶法试剂盒测粪TBA排出量;步夹心ELISA测LCAT活性与Ox-LDL,解剖处死长爪沙鼠,留肝脏、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TC、TG、LDL-C、血TBA、Ox-LDL均下降,LCAT活性、粪TBA排出量均上升,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AI与模型对照组比均降低并有差异;与模型对照组比,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时间段体质量无差异;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肝体比指数均降低并有差异;PC具有明显的拮抗高脂饮食对长爪沙鼠肝脏的损伤,进而减轻肝细胞的肿胀、变性等等病变程度的作用。结论 PC能调节AS脂代谢、TBA及LCAT活性,改善主动脉内膜和中膜钙化、脂变程度,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王玉,王思明,曾洁,杨睿悦,李红霞[4](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方法,观察LCAT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7-脱氢胆固醇和1,2-二癸酰基甘油-3-磷酸(10∶0 PC)作为LCAT的反应底物,加入LCAT激活肽(LAP642),制备脂质体;在冰水浴中将500μL脂质体与10μL血清混合,37℃温育1 h;提取脂质,HPLC测定反应后7-脱氢胆固醇及其酯之比,计算LCAT活性。用所建方法测定1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的LCAT活性,分析其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7-脱氢胆固醇、10∶0 PC(物质的量的比为1∶8.5)与LAP642组成的脂质体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当温育时间0~8 h、血清量0~20μL时,LCAT活性与变量线性相关;平均批内不精密度(CV)和总CV分别小于1.76%、3.11%。方法比对结果显示,所建方法与ELISA测定的LCAT质量和内源底物法测定的LCAT活性显着正相关(P<0.01)。120例样本LCAT活性与体质量指数(BMI)、叁酰甘油(TG)等呈正相关(P<0.05);与载脂蛋白AⅠ(apo AⅠ)(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等呈负相关。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LCAT活性的外源底物法,所建方法简便、精密、可靠,结果不受反应底物影响,为脂代谢机制研究和CVD危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梁培日,龙登毅,苏娅,张勇[5](2016)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511C/T多态性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LCAT)511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3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5例作为对照组,委托生物技术公司检测样本的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位点的分型信息,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中均未检出511C/T位点的基因型TT,实验组中基因型CC、CT的检出率分别为80.8%(256/317)、19.2%(61/317),对照组分别为77.7%(237/305)、22.3%(68/3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AT基因511C/T位点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18期)

张丽娇,董军,陈文祥[6](2016)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血浆脂蛋白中催化游离胆固醇酯化的关键酶,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LCAT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CAT生物化学特性、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准确测定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欧露,彭乐乐,田英,龙石银[7](2015)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人体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对维持胆固醇稳态、调节胆固醇在血液循环中的转运及胆固醇在外周组织中的清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胆固醇的酯化,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在HDL的成熟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LCAT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15期)

戴缤,李海燕,胡志强,黄辉,朱广通[8](2015)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2例,健康对照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LCAT 511C/T基因多态性。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受试者血脂水平。结果脑出血组CT基因型频率为6.87%,对照组为1.67%,脑出血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3.43%,对照组为0.8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11CC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511CT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t=2.524,P=0.013;t=1.871,P=0.049)。在脑出血组中,511CC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511CT亚组(t=1.954,P=0.047)。结论 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T等位基因与HDL-C代谢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钟永忠,曾彩虹[9](2014)在《遗传性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肾损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年女性患者,尿检异常2月,肾功能正常、轻度贫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降低。患者及其二哥有鱼眼状角膜混浊。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明显降低。肾活检组织学肾小球基膜及系膜区广泛空泡变性,电镜下肾小球基膜及系膜区亦见广泛空泡化,少数空泡残留嗜锇性物质。访患者最终诊断为遗传性LCAT缺乏症肾损害。(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赵炜祎,韩雅君[10](2014)在《对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全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LCAT)作为参与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提高对CHD发生、发展的认识,为CHD的诊治带来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4年03期)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99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糖尿病合并ACS组(DM+ACS)179例、单纯糖尿病组(DM)12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NC)。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ELISA检测LCAT水平。另根据LCAT水平将DM+ACS组由低到高分为低分位(27.46~35.25mg/ml)亚组55例、中分位(35.26~43.06mg/ml)亚组67例及高分位(43.07~50.86mg/ml)亚组57例。分析不同水平LCAT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LACT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DM+ACS组胰岛素、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率高于DM组[141(78.77%)vs 65(54.17%);179(100.00%)vs 114(95.00%);88(49.16%)vs 40(33.33%),P<0.05]。DM+ACS组和DM组WC、BMI、FPG、2hPG、HbA_1c、TC及LDL-C水平高于NC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NC组,且DM+ACS组FPG、2hPG、HbA_1c、TC及LDL-C高于DM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DM组(P<0.05或P<0.01);(2)随着LACT水平升高,FPG、2hPG、HbA_1c、TC及TG降低,HDL-C升高(P<0.05)。6个月内,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低于低分位亚组(0.49 vs 0.83 vs 1.84次/例,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HbA_1c及HDL-C是LCAT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LCAT水平降低,合并ACS患者降低的更明显,LCAT水平可能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年龄、FPG、血糖控制水平及HDL-C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于雪,张闻多,王欣越,杨睿悦.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2].张松雨,刘江波,李燕,李纲,李玉东.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水平的变化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

[3].任开涵,余涛,张志,梅松,傅颖.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脂代谢、总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

[4].王玉,王思明,曾洁,杨睿悦,李红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的建立[J].临床检验杂志.2017

[5].梁培日,龙登毅,苏娅,张勇.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511C/T多态性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J].海南医学.2016

[6].张丽娇,董军,陈文祥.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

[7].欧露,彭乐乐,田英,龙石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

[8].戴缤,李海燕,胡志强,黄辉,朱广通.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9].钟永忠,曾彩虹.遗传性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肾损害[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

[10].赵炜祎,韩雅君.对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全新认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

论文知识图

中草药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LPL:脂蛋...代谢及胆因醉逆向转运}L:高密度脂蛋...人体胆固醇的代谢(引自Dietschy JM,1...608C/TPCR产物酶切后的电泳图谱  M...胆汁途径和非胆汁途径RCT及调节示意图尿蛋白定量疗效比较Fig.3Thecompar...

标签:;  ;  ;  ;  ;  ;  ;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论文_王玉,于雪,张闻多,王欣越,杨睿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