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剂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剂,效应,光谱,质子,密度,荧光,安替比林。
溶剂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1](2019)在《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多种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氨基氢原子被供电子及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衍生物,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衍生物的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溶剂环己烷,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及APBT-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APBT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和荧光最大发射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并对APBT的ESIPT产生了影响.在APBT分子的氨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吸电子或斥电子取代基,对氮原子的电荷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己烷溶剂中,甲基取代后的APBT仅有单重荧光发射峰,体系未发生ESIPT过程;而COCH_2Cl等吸电子基团能促进APBT的ESIPT,其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峰,表明体系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较好地验证了光谱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徐云,金日生,袁传勋[2](2019)在《溶剂效应与磁场强化协同作用结晶纯化植物甾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过酯化预处理分离出粗甾醇,以乙酸乙酯与甲醇水的混合液为结晶溶剂,与磁场协同作用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甲醇水用量6%、磁场强度0.6 T,在磁场作用下,测得结晶时间为42 min,养晶1 h得到纯度为98.43%、回收率为91.61%的精制甾醇。(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3](2019)在《溶剂效应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DMF,甲醇等有机溶剂及不同组成的1,4-二氧六环/甲醇混合溶剂中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HPBI)的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考察了溶剂极性对HPBI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的影响,探讨了酸碱度对HPBI在水溶液中荧光光谱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溶剂中,HPBI均表现出烯醇式和酮式的双发射峰(350 nm和460 nm附近),且溶剂极性越小越有利于质子转移.结合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M06-2X/6-311++G(d)及TD M06-2X/6-311++G(d)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在同一溶剂中,烯醇式构型是基态HPBI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在激发态时的结构,HPBI的烯醇式构型通过质子转移转化为酮式构型.此外,当溶液中碱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在415 nm处产生一个酚氧负离子所发射的新荧光峰,TD B3LYP/6-311++G(d)的理论预测该发射峰的波长为409. 44 nm.(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鲁礼林,陈俊,阮祝华,倪嘉琪,舒红飞[4](2019)在《4-氨基安替比林电子光谱及溶剂效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TD-PBE0)研究了4-氨基安替比林(4-AAP)在水和乙醇溶液环境中的电子光谱特性,通过电子跃迁轨道分析归属了4-AAP电子光谱谱带的跃迁轨道贡献并探究了其电子跃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AAP在乙醇溶液中理论吸收谱带与实验谱带吻合较好,但其在水溶液中计算所得吸收谱带波长与实验所得相应值相差较大,溶剂水分子可与4-AAP通过氢键强烈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诱导电子跃迁吸收谱带发生明显移动,氢键结合位点对其电子光谱中的最强吸收峰位置亦有影响,呈现显着的溶剂化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水溶液中4-AAP溶剂团簇模型4-AAP-(H_2O)_3,基于此模型所得的理论电子光谱吸收谱带与实验光谱特征谱带波长相吻合,并从分子水平上对团簇结构吸收谱带的电子跃迁贡献进行了分析和归属。(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方浚安,张红,张玲菲,牟兰,曾晞[5](2018)在《一种基于溶剂效应及波长分辨检测AcO~-、F~-及OH~-的比色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波反应,制备得到2-[2-羟基-5-(4-硝基偶氮苯)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探针。探针分子通过双键及偶氮键在酚环左右两端引入喹啉稠环与对硝基苯环,形成偶氮大共轭结构;羟基及氮、氧杂原子提供了良好的阴离子识别位点,通过氢键作用可选择性识别F~-、AcO~-及OH~-。在CH_3CN-DMSO(99∶1,V/V)中,探针分别与F~-、AcO~-形成1∶1的配合物,在595与350 nm的吸光度比值(A595 nm/A350 nm)与F~-、AcO~-浓度相关,颜色由浅黄变为深蓝;在CH_3CN-H_2O-DMSO(94∶5∶1,V/V)中,由于质子效应影响,探针对强碱性F~-的结合能力显着降低,特征吸收峰急剧下降,而探针对AcO~-的结合则影响不大,仅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紫移,在560与35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560 nm/A350 nm)与AcO~-浓度相关,探针可选择性识别AcO~-。因此,利用溶剂效应并结合波长差异可分别实现对F~-、AcO~-的识别检测。在DMSO-H2O(9∶1,V/V)中,由于探针中的羟基去质子化作用,在pH 6~10范围内,探针在600与355 nm的吸收值比值(A600 nm/A355 nm)与pH值相关,随pH值增大,探针溶液颜色由浅黄变为蓝色,由pH滴定得到pKa=7.65。利用探针识别时明显的颜色变化,建立了快速、灵敏的裸眼检测微量F~-、AcO~-及pH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刘世娟,胡波,张淼,刘磊,路云凤[6](2018)在《溶剂效应对NH、O和Se取代的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溶剂效应对杂原子NH、O和Se取代的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电子性质和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溶剂效应后,NH取代对母体分子的电子性质和光谱性质的影响最明显.溶剂相和气相相比较,所研究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的能级都降低,能隙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都发生红移,并且振子强度增大,说明溶剂的加入有助于发光强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佳,庄丹玲,蔡开聪[7](2018)在《Gaussian软件在红外光谱教学中的应用——溶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Gaussian软件帮助学生认识溶剂环境对分子特征基团振动光谱的影响,并以氮甲基乙酰胺和乙腈分子为例,在不同溶剂环境中进行分子结构的优化与红外光谱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溶剂与体系相互作用不同,使得分子特征基团振动光谱发生不同程度的频移。计算结果所建立的溶剂环境、分子结构和光谱频移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红外光谱中溶剂效应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0期)
蔡奥飞[8](2018)在《溶剂效应对丁腈橡胶构型及其加氢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剂效应是丁腈橡胶(NBR)非均相催化加氢技术研究的关键,不同类型溶剂自身的性质特点对NBR的溶解和加氢反应过程都有不同影响。本文结合实验室研制开发的Pd/SiO_2催化剂,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溶剂对NBR分子的构型(键长、键角)、偶极矩、前线轨道能量及溶剂化能的影响,同时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效应对H_2解离过程的影响,并探索了溶剂效应对NBR加氢反应的作用规律。确定溶剂类型选择的原则,构建适合NBR非均相加氢反应的溶剂体系。本文首先以核磁表征的结果为依据,通过建模与优化得到NBR分子的稳定构型,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种类且极性递增的二氧六环、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等7种溶剂对NBR分子构型的影响,对NBR分子在气相和不同溶剂中的碳-碳双键(C=C)、碳-氮叁键(C≡N)的键长、键角、偶极矩、前线轨道和溶剂化能等做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气相环境,溶剂中NBR分子的C=C、C≡N键的键长增长,偶极距变大,并随溶剂极性的递增而呈增大的趋势,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在酮类溶剂之后,溶剂极性对NBR分子构型的影响逐渐趋于平衡。键角在不同溶剂中有一定变化,但变化很小,规律不明显。NBR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轨道分布随溶剂极性增大逐渐向分子链内转移,致使化学反应的活性中心向NBR分子链内部移动,对NBR分子的加氢反应有着积极的影响。NBR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粒径尺寸由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得到,结合计算结果可知粒径与溶剂化能有关,溶剂化能越大,溶剂与NBR的相互作用越大,溶解越充分,NBR分子粒径小,而溶剂化能越小,NBR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则分子链易团聚,粒径较大。本论文的第二部分采用Pd_6团簇作为Pd催化剂的理论模型,对不同溶剂中H_2分子在Pd_6团簇上吸附、解离和迁移的机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最后对不同溶剂中H_2解离能垒进行计算和比较,探索了不同溶剂对H_2在Pd_6团簇上解离过程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发现,由于溶剂效应对Pd_6团簇表面静电势的影响致使H_2在Pd_6团簇上初始吸附态(IS)产生差异,H_2在Pd_6上的解离则遵循不同的路径,在气相、二氧六环和苯中解离路径一致,在溶剂为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丙酮和二甲基甲酰胺时解离路径一致。由于不同溶剂中H_2的解离路径的差异,致使H_2的解离能垒不同,在极性较小的二氧六环和苯溶剂中能垒较高,分别为34.60,34.63 kJ/mol,不利于H_2分子的解离,而在极性较大的溶剂,如酮类(丁酮:15.16 kJ/mol,丙酮:14.99 kJ/mol)和二甲基甲酰胺(14.37kJ/mol)中能垒较低,利于H_2分子的解离。最后,选用一个丙烯腈与一个1,3-丁二烯分子结合的聚合单元作为NBR分子在Pd_6团簇上催化加氢的理论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溶剂效应对NBR吸附、H_2与NBR共吸附以及催化加氢反应机理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溶剂极性的递增,NBR在Pd_6团簇上的吸附能、C=C和C≡N键的键长随之增大,并在酮类溶剂中达到峰值。极性较强的溶剂对NBR分子中C=C双键的活化程度更大,更利于NBR在Pd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进行。对NBR加氢的最优路径进行溶剂效应分析发现,相对于二氧六环和苯等极性较低的溶剂,在极性较高的酮类和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更有利于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生成,且加氢能垒较低,促进NBR加氢过程的进行。而在低极性溶剂中,中间体、过渡态的能量和加氢能垒均相对较高,不利于加氢反应过程的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刘天池[9](2018)在《溶剂效应对叶绿素a荧光猝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a是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体中的物质,是光合作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之一。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生物化学能,给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光合作用是由光捕获开始的,紧接着通过非常复杂的色素-蛋白复合物网络进行一系列能量转移,并在光合作用中心,产生电子转移。这些过程都是与叶绿素a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在不同的功能结构中,叶绿素a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叶绿素a的吸收,荧光都处于可见光区间,这给我们研究叶绿素a的结构提供了便利。通过研究叶绿素a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在不同外环境影响下的变化,我们可以模拟叶绿素a在不同活体环境中的光谱响应,并以此了解叶绿素a在有机生命体内的不同结构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β-胡萝卜素同样是光合作用的基础物质之一,线性多烯子是具有π电子共轭双键的链状分子。其非线性系数大、光电响应快的特性,在研制高质量半导体方面有重要应用。同时,β-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相比,有相对松弛的化学结构,是一种良好的猝灭剂,对调节光合作用效率、光保护、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移和扩展有机体的光捕获光谱范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β-胡萝卜素的电子态及振动态的特性,可以得到β-胡萝卜素能级信息。其中已知公认的暗态S_1位于S_2能级之下约4000cm~(-1)处,已满足简单能量转移机制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因此,通过改变溶剂浓度,溶剂极性等,对无法在稳态光谱中无法观测的β-胡萝卜素S_1态能级位置进行调制,从而得到能量转移等能间接表征S_1能态特征的光谱参数。本论文应用Beer-Lambert定律、Frank-Condon跃迁模型,有效共轭长度模型,联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拉曼光谱,测量了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溶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添加猝灭剂β-胡萝卜素前后,改变猝灭剂浓度时其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强度、频移、线型等,并做出了Stern-Volmer曲线。通过改变溶剂极化率,使β-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红移,进而调制其S_1能级位置、黄昆因子、电子-声子耦合等特性,并观测此时不同浓度猝灭剂对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影响。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混合溶液的吸收、荧光光谱在不同极性溶剂下猝灭效率不同。叶绿素a的荧光强度随着β-胡萝卜素的增加而减小。外环境如温度及溶剂效应等对类胡萝卜素的π电子离域扩展有调节作用,离域扩展的π电子对分子有序性有提升作用。改变溶剂极性,β-胡萝卜素的激发态能级与叶绿素a的激发态能级更加靠近,导致了电子转移的发生。电子转移的发生会产生电子分离对(Chl~-·Chl~+),这个复合体不会产生荧光,从而造成了荧光猝灭。通过与叶绿素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光合作用的能量流,从而可观察到Chl-a荧光的减少。2、荧光红移随溶剂极化率的增加而变化。溶剂极化率增加,β-胡萝卜素的S_2态红移,β-胡萝卜素有效共轭长度增加,对应的S_1态对应的能级位置也将受到调制,从而调制能量转移。在猝灭中,电子转移应占主导地位,能量转移也有贡献。3、极性并且具有较大的极化率的溶剂,具有较高的猝灭效率。当溶于四氯化碳时,Chl-a呈现红色的吸收转移和荧光光谱的蓝移,这与叶绿素的结构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广龙,修方圆,赵思琪,夏树伟,于良民[10](2018)在《双羰基氰吡咯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及其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下研究了双羰基氰吡咯化合物在苯、甲苯、氯仿、四氢呋喃和乙醇等溶剂中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垂直激发的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得到了不同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考察了溶剂的极性对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及电子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中的芳环和吡咯环形成较大的共轭π键体系;分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都不同程度地呈现溶剂效应,溶剂对分子构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吡咯环和杂原子上,N10-C17键长由1.474 0增加到1.476 3,C11-C12键长由1.498 3减小至1.495 5,键角C12-C11=O14由127.920 0减小为127.506 7;双羰基氰吡咯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溶剂作用下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明显增加,红移的程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溶剂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过酯化预处理分离出粗甾醇,以乙酸乙酯与甲醇水的混合液为结晶溶剂,与磁场协同作用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甲醇水用量6%、磁场强度0.6 T,在磁场作用下,测得结晶时间为42 min,养晶1 h得到纯度为98.43%、回收率为91.61%的精制甾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剂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徐云,金日生,袁传勋.溶剂效应与磁场强化协同作用结晶纯化植物甾醇[J].食品工业.2019
[3].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溶剂效应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质子转移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鲁礼林,陈俊,阮祝华,倪嘉琪,舒红飞.4-氨基安替比林电子光谱及溶剂效应理论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5].方浚安,张红,张玲菲,牟兰,曾晞.一种基于溶剂效应及波长分辨检测AcO~-、F~-及OH~-的比色探针[J].分析化学.2018
[6].刘世娟,胡波,张淼,刘磊,路云凤.溶剂效应对NH、O和Se取代的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刘佳,庄丹玲,蔡开聪.Gaussian软件在红外光谱教学中的应用——溶剂效应[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8].蔡奥飞.溶剂效应对丁腈橡胶构型及其加氢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9].刘天池.溶剂效应对叶绿素a荧光猝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张广龙,修方圆,赵思琪,夏树伟,于良民.双羰基氰吡咯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及其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