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公共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为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公共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从公共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以及国外的优秀做法进行简要介绍说明。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行业,质量监督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建筑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大型综合体建筑层出不穷,其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综合管线施工不仅涉及建筑给排水、通风与空调、强弱电,还包括了中水利用、雨水回收、自动喷淋和智能、安防、保密系统等。管线和系统种类的多样化致使综合管线施工质量控制愈发困难,管线交叉冲突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1公共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建筑的建设一般涉及到多种建设主体,分别是业主、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项目经过业主单位获得审批后对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进行招标,在公共建筑履行手续的时候,一般是政府部门作为质量监督的主导机构,扮演执法者的角色,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共建筑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监理过程控制的两大主要因素是质量和安全。公共建筑质量存在问题一般是人为现象,是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规避的,在前期项目可研阶段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勘就可以提前获取到可用的信息,减少建筑质量存在的风险[2]。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建筑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首先是建筑周期的影响,就我们所熟知的“鸟巢”花费了3年的时间才完成,而实际从项目的立项到建设投运的时间更长,至少经历了8年的时间,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施工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探讨,而且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在确定解决方案的时候耗费更长的时间,使得公共建筑的建设周期更长;其次是影响因素较多,在周期较长的前提下,不同的流程存在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反复出现,但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解决,相同的问题常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导致项目的控制更加困难;第三是公共建筑中存在隐蔽工程,使得在质量监督判断方面有困难,在后期发现的问题中往往牵涉到上一工序的隐蔽工程,而隐蔽工程一旦被覆盖,再寻求问题的来源,将会耗费更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
2.公共建筑综合管线施工具体影响因素分析
2.1人的因素
按工程建设参与方不同,人的因素可分为承包商、业主和工程监理3种。承包商往往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对各种技术方案和质量标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清楚自身是否拥有承包某项具体工程的技术能力,也更清楚所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转化过程。简单来说,承包商拥有不被业主所知的“私密信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会利用自己手中的“私密信息”,采取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等手段来欺骗业主。由此可见,承包商的施工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水平,对其行为的有效监管更是成为质量控制中的重中之重。
2.2材料因素
材料主要包括项目所需的各种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前提,是施工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失控多发生在材料采购、进场、保管3个阶段。材料采购时,应处理好订货时间、订货数量与投产时间、投产数量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到货不及时,为赶工期而出现的质量问题。材料进场时,要避免进场材料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上的错误,进场的原料、构配件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严禁伪劣材料进场。
2.3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保障和提高施工质量,而落后、不适用的机械设备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甚至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实践证明,无论多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故障,因此,解决机械设备维修不及时、不恰当等问题就成为质量控制的关键。例如:部分施工单位因维修机械设备不及时或不恰当致使技术水平大幅度下降,施工质量难以保障。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施工单位仅使用、不维护的行为致使机械设备“带伤作业”现象频发;另一方面,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检修制度不健全,对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修理,导致未维修更新的机械设备持续作业,恶性循环,最终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2.4工艺方法因素
在公共建筑综合管线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施工总包、分包单位较多,沟通协商较为不便,致使其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各种管线交叉、冲突、碰撞问题严重,返工、停工现象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对工艺方法的妥当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恰当、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
3.防止施工质量失控的对策
3.1各参与方人员控制
要增强各参与方质量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政治素质水平、思想素质水平、业务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各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实现高效的组织与管理,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实现互相监督,避免承包商欺瞒业主,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3.2材料采购、进场、保管控制
材料采购前,要编制相应的物资需求计划,以不同类型的材料为计划对象,以预计完工时间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并根据各专业施工队进场时间、提前期长短、投产量、库存量进行实时调整,区别各种类、各型号材料下达订货任务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材料订货日程,保障材料准确、及时进场。
3.3施工机械设备选择、维修控制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将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现场条件、项目基本特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起来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实现施工机械设备效能最大化,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健全和落实施工机械设备检修制度,以达到及时消除故障隐患,排除故障的目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要建立档案,制定维护计划,并对维护状况进行记录。特种设备要按规定的检验周期送检,无检定证书或检定证书过期的设备禁止使用。
3.4施工工艺方法控制
在公共建筑综合管线施工过程中,编制正确的施工方案有利于保证各种管线高度、走向的合理和美观,避免管线布置中违规现象的出现,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管线的上下排布原则应在施工方案中加以明确,就一般情况而言,自上而下的排布顺序应为电、风、水。由于风管的截面最大,所以一般在综合管道布局时应首先考虑风管的标高和走向,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较大管径水管的布置,尽量避免大口径水管和风管在同一房间内多次交叉,减少水、风管道转弯的次数,降低水、风的流动阻力,避免水、风管道内出现气阻、喘震、水击等问题。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做到结合工程现状多方面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可行、工艺先进、措施适用、操作简便,努力提升施工质量。
4结语
以强制性法规作为公共建筑质量保证的前提;2)对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进行深化和专业化管理,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3)政府部门的功能和职责进行强化;4)增加多元主体,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监督。
参考文献:
[1]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3.
[2]宋光宇.中国建筑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