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件论文-刘博,高云凯,左文杰,李亦文

车身结构件论文-刘博,高云凯,左文杰,李亦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身结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撞性,吸能量,结构优化,遗传算法

车身结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高云凯,左文杰,李亦文[1](2018)在《车身结构件轴向压溃性能的截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身被动安全设计中前纵梁耐撞性能开发,建立了描述轴向压溃性能的关键截面参数以及优化模型,研究了截面几何参数与前纵梁最大碰撞力和吸能量之间的关系,并将轻量化作为设计目标。为了提高优化结果的鲁棒性,在自主开发的优化求解器中集成了罚函数法并结合遗传算法,通过对LS-DYNA求解器的调用,实现了针对梁截面几何特征的参数化设计及优化,提高了耐撞性能。(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延勇[2](2018)在《汽车车身结构件设计与性能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车的产品性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车身的性能。介绍了汽车车身性能要求,详细论述了车身结构件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通过性能计算分析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2期)

谢树宽[3](2018)在《雄邦压铸车身结构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风险管理也逐步被重视,项目风险管理也被运用到了制造业、金融行业等不同的领域。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面向全球、具备国际标准的汽车配件企业。目前开发的铝合金车身结构件项目,由于车身结构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过程工艺要求比较严格,并且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车身结构件项目管理存在着较高的风险。通过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达到控制项目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层次分层法、德尔菲法等方法,以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基础,本文研究主要围绕着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对策叁方面。风险识别主要研究项目的组织风险、技术风险、进度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等,并研究得出项目的风险清单;风险评价主要是基于风险识别结果,得到项目风险因素的评价及排序;风险控制及对策主要是针对风险评价中排名靠前的风险因素,从而进行了控制及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完善项目风险规避方案,并细化了应对各类项目风险的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很好的解决了雄邦压铸铝合金车身结构件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也可以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雄邦压铸公司其他项目当中。(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邓骞[4](2017)在《轿车车身结构件分析与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是轿车的关键总成,它的结构件影响了整车的性能,决定了整车的力学特性。基于汽车的各种性能,对轿车车身结构件进行设计是目前汽车技术中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对轿车车身结构件的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探索了轿车车身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发现,在某叁厢轿车车身结构设计中采用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7年20期)

屈瑞飞[5](2017)在《基于可靠性的车身结构件“工艺—性能”耦合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量化和耐撞性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这两大问题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为了达到汽车轻量化的同时提升其耐撞性能,目前研究者广泛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然而传统的汽车耐撞性优化设计和汽车部件的工艺优化设计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在进行耐撞性优化设计时,很少考虑工艺过程的要求,这样的设计并不是最优的甚至有可能不切实际的。汽车的碰撞吸能部件有很大比例是通过冲压成形而得到,冲压成形之后所造成的厚度分布不均匀,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等都会对部件的碰撞吸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强钢等先进材料,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另外,在部件的工艺生产与碰撞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随机的不确定性,如果忽视这些不确定性进行确定性优化,很可能会得到不可靠或者不稳定的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的耦合工艺与性能的耦合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一套耦合冲压工艺与碰撞性能的数值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的精度,并利用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对部件的工艺和性能进行设计优化,提高设计的可靠性。为了验证该方法,本文先以等厚板双帽形梁构件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工艺与性能的建模方法分析冲压工艺对于部件的耐撞性能的影响。然后,将部件的耐撞性能作为目标,以冲压成形性能作为约束构建优化问题,结合代理模型、敏感性分析方法和可靠性优化算法等对双帽形梁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部件的成形和耐撞性能,并且同确定性优化设计相比,设计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本文还将此方法与轧制差厚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技术相结合,并对TRB双帽形梁部件进行了设计。首先,通过材料单轴拉伸实验得到轧制差厚板材料不同厚度的材料性能,并利用插值方法得到轧制差厚板不同厚度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场,解决TRB的材料表征问题。接着研究了 TRB部件的冲压和碰撞的建模方法,最后对TRB双帽形梁部件进行了基于可靠性的耦合冲压工艺与碰撞性能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TRB部件的成形性能和耐撞性能都有提升,且设计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该方法对TRB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5)

[6](2017)在《车身结构件制造技术路线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强度钢板成形技术1.预期目标(1)到2020年,超高强度钢板冷成形模具镶块自制材料比例达到60%,超高强度钢板冷成形有限元分析准确度达到70%;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设备初步具备开发能力,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模具镶块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到2025年,超高强度钢板冷成形模具镶块材料自制比例达到70%,超高强度钢板冷成形有限元分析准确度达到80%;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设备自制率达到50%,推广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模具镶块冷却水道精铸技术。(3)到2030年,超高强度钢板冷成形模具镶块材料自制比例达(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师》期刊2017年05期)

王骞,刘军,张亚军,谢书港[7](2017)在《基于侧面碰撞安全性的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轻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某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其电池包挤压及连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安装电池包前、后侧面碰撞过程传力特点及结构件变形模式的对比,选出对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件,采用灵敏度及主效应分析法确定了所选结构件的材料。选取精度较高的近似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厚度为设计变量、车门最大侵入量和质量为优化目标、门槛侵入量等为约束条件,获得了最优轻量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李仲奎[8](2016)在《轿车车身结构件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轿车车身性能要求和车身结构件设计方法。针对承载式车身的框架结构,加强其纵向梁、横向梁、立柱,及其构成的环状路径结构设计,保持车身整体上有较高的刚性。同时,注重车身断面结构、接头结构和安装点结构等局部结构设计。将该设计方法应用到某叁厢轿车车身结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该车身有较优的性能。(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解洪权[9](2016)在《GF在车身结构件轻量化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GF致力于铸件轻量化,为汽车行业及工业应用领域提供最佳结构的零部件。对成熟的铸造工艺进行开发和优化,以满足产品轻量化的生产需求;同时,不断对原材料,产品及需求功能进行测试及验证,从而保证铸件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高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05-14)

李迎超,叶又,刘树文[10](2016)在《新型真空高压铸铝车身结构件的材料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乘用车轻量化需求而设计的新型车身结构件"前轮罩",需要超高塑性的高压铸铝材料。利用突破传统的真空压铸,可以通过热处理进一步提高铝铸件的塑性。就此进行真空高压铸铝材料的研发,制定合理的成分配比和热处理工艺,所得AL-C-D-Si10Mn Mg-T7真空高压铸铝材料的断后伸长率稳定超过10%,攻克了传统高压铸铝脆性大的技术障碍。(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6年05期)

车身结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车的产品性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车身的性能。介绍了汽车车身性能要求,详细论述了车身结构件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通过性能计算分析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身结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博,高云凯,左文杰,李亦文.车身结构件轴向压溃性能的截面优化[J].汽车技术.2018

[2].杨延勇.汽车车身结构件设计与性能计算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3].谢树宽.雄邦压铸车身结构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邓骞.轿车车身结构件分析与设计技术[J].科技与创新.2017

[5].屈瑞飞.基于可靠性的车身结构件“工艺—性能”耦合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7

[6]..车身结构件制造技术路线图[J].汽车工艺师.2017

[7].王骞,刘军,张亚军,谢书港.基于侧面碰撞安全性的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轻量化设计[J].汽车技术.2017

[8].李仲奎.轿车车身结构件设计方法研究[C].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9].解洪权.GF在车身结构件轻量化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探讨[C].第十二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摘要集.2016

[10].李迎超,叶又,刘树文.新型真空高压铸铝车身结构件的材料研发[J].上海汽车.2016

标签:;  ;  ;  ;  

车身结构件论文-刘博,高云凯,左文杰,李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