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区论文_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雨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酸雨,人工林,杉木,土壤,活性,分解,常绿阔叶林。

酸雨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1](2019)在《西南酸雨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庆缙云山2012—2014年土壤矿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规律、输入来源与氮矿化特征,明确土壤氮矿化的驱动因素,以期为深入研究该地区土壤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缙云山选择能代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常绿阔叶林,设置1块20 m×20 m样地,内部布设5个4 m×4 m样方,于2012—2014年每年4—9月每月月末,采集上、中、下层(0~15,15~30和30~60 cm)土壤样品,同步观测样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并收集穿透雨与干流;在实验室内测定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全氮(TN)含量;并用原位培养法测定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结果】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年际、月际(除2012年铵态氮含量)及各土层间均差异显着(P<0.05),4—9月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上层土壤的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2013年>2012年>2014年,各土层间铵态氮含量表现为中层>下层>上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趋势;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月际变化为单峰或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均表现为2013年>2014年>2012年;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在各土层间极显着(P<0.05)或显着(P<0.01)正相关,但与穿透雨和干流输入量相关性不显着;土壤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均与土壤呼吸速率极显着(P<0.01)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极显着(P<0.01)负相关;土壤呼吸速率大于4μmol·m~(-2)s~(-1)时,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明显随pH上升而下降,土壤呼吸速率小于4μmol·m~(-2)s~(-1)且土壤pH值为3.70~3.75时,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开始出现小幅上升,之后下降。【结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矿质氮含量具有年际、月际及土层间差异;土壤矿质氮含量受穿透雨和干流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输入量的影响较小,而与相邻土层氮含量相关更紧密;土壤pH值升高对土壤的氨化和硝化速率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大小随土壤呼吸速率大小不同而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明禄[2](2017)在《《酸雨和酸雨区等级》:为酸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酸雨是全球叁大环境危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大范围酸雨,中国酸雨区是世界叁大酸雨区之一——东亚酸雨区的一部分。酸雨可以危害地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加速材料腐蚀等,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广泛、持续的影响。有鉴于此,气象行业标准《酸雨和酸(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7-04-10)

王珍[3](2017)在《酸雨区不同配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我国南方典型酸雨区福建省邵武市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作为试验地,在野外酸雨条件下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设置杉木-火力楠不同配比凋落物处理分解试验,开展不同配比凋落物处理下土壤(0-5 cm)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经为期360 d的分解,发现不同凋落物配比处理对土壤相关指标产生如下影响:(1)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在不同林龄中表现不同,混合处理凋落物对土壤pH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凋落物分解后期,杉-火1:1在幼龄林(4年生)与成熟林(32年生)中有利于土壤pH的提高。在叁种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中,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全碳含量的变化差异主要集中在分解后期,中龄林(15年生)出现快速增长,而其他两个林龄则出现下降趋势。幼龄林与成熟林中杉-火1:1处理的土壤全碳含量相对高于其他处理,而在中龄林则是杉-火2:1高。叁种林龄中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均在凋落物分解后期出现显着提升,中龄林提高最多,在叁种林龄中杉-火2:1处理的土壤全氮最高。幼龄林与中龄林中混合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杉木单一处理,在成熟林中杉-火1:2速效钾则高于其他两种混合处理,在整个分解周期内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在叁种林龄中,中龄林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交换性钙镁的含量高于其他两个种林龄,此外杉-火混合处理下土壤中交换性钙镁的含量均高于杉木单一处理,但叁种混合处理间的差异不显着。(2)幼龄与中龄杉木人工林中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杉-火2:1、杉-火1:1,成熟林中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中土壤微生物量氮最高的处理均是杉-火1:1,成熟林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土壤温度与水分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显着。自然条件下,各林龄杉木人工林中不同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pH呈显着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凋落物整个分解周期内呈波状变化,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峰值出现在处理后60和240 d,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峰值出现在处理后120和240 d。(3)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各林龄杉木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总体活性随林龄递增。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丰富度(Shannon)、优势度(Simpson)指数差异小,杉-火1:2处理(P=0.001)对土壤微生物的均一度(McIntosh)影响是极显着的。叁种林龄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以及氨基酸作为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杉木-火力楠2:1、纯杉木处理下的叁种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均聚为一类,杉木-火力楠1:2、杉木-火力楠1:1与纯火力楠处理只在成熟林和过熟林中聚为一类。(4)对4年生和32年生中的初始空白处理和分解180 d以及360 d叁种凋落物处理下(纯杉木、纯火力楠、杉-火1:1)的土壤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在幼龄和成熟林中叁种凋落物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在幼龄林中纯火力楠、杉-火1:1处理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的提升幅度显着高于纯杉木处理,在成熟林中杉-火1:1处理物种丰富度的提升幅度显着低于纯杉木、纯火力楠处理。在门水平上,两种林龄杉木人工林中叁种凋落物处理下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细菌居于较高优势位,它们的相对丰度随时间变化而有所差异。在属水平上,幼龄林中杉-火1:1处理的优势菌属Candidatus Koribacter、Rhodoplanes的相对丰度在初始时差异显着,并随着分解的进行两个菌属丰度趋于一致。成熟林中不同凋落物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属类别由初始的Rhodospirillaceae、Syntrophobacteraceae变为Candidatus Koribacter、Rhodoplanes,杉-火 1:1 处理分解 360 d 的这两个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且趋于一致。7种环境因子对全部环境因子(12种)的贡献率分别为土壤温度(68.1%)、速效磷(11%)、土壤pH(4.5%)、土壤微生物量碳(2.9%)、交换性钙(3%)、林分温度(3.9%)、交换性镁(1.2%),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解释Gemmatimonadetes、Acidobacteria、Verrucomicrobia、Crenarchaeota、Elusimicrobia 的多样性信息;其他6种可以解释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Nitrospirae、Firmicutes、Bacteroidetes、Synergistetes 的多样性信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燕美[4](2016)在《西南酸雨区城市雾霾天PM_(2.5)污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雾霾污染在我国日趋严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叁角、珠叁角和四川盆地地区。西南酸雨区成都市雾霾污染较严重,贵阳市随着经济的发展,雾霾现象逐渐显现。本文选取酸雨区贵阳市、成都市作为研究区域,采集雾霾天气时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实验分析其中的NH_4~+、K~+、Ca2+、Na~+、Mg2+、F~-、Cl~-、NO_3~-、SO_4~(2-)9种阴阳离子,运用ICP-MS分析19种重金属元素(Be、Al、Ti、V、Cr、Mn、Fe、Co、Ni、Cu、Zn、As、Se、Mo、Cd、Sb、Ba、Tl、Pb),用FESEM-EDX分析颗粒物微观形貌特征,并对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城市雾霾天PM_(2.5)的污染特征,为控制贵阳市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城市雾霾天PM_(2.5)的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_(2.5)污染严重。成都市NH_4~+、Na~+、K~+、NO_3~-、SO_4~(2-)、Cl~-、F~-含量均较高,且离子总含量显着高于贵阳市,成都市阴阳离子的浓度较高。(2)贵阳市NO_3~-/SO_4~(2-)均值为0.3369,成都市均值为1.053,因此,燃煤等固定源对贵阳市雾霾天二次粒子的污染贡献较大,成都市则汽车尾气等移动源对雾霾天二次粒子的贡献较大,这与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较高有一定关系。(3)Fe、Al、Zn、Pb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两城市均较高,成都市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于贵阳市,重要污染元素(Al、Ti、Cr、Mn、Fe、Cu、Zn、As、Ba、Pb)占PM_(2.5)的质量分数在贵阳市较高,可说明贵阳市雾霾天重金属元素对PM_(2.5)的污染贡献较高。(4)形貌及能谱分析表明,PM_(2.5)中主要类型颗粒物为烟尘及其集合体、燃煤飞灰、规则矿物颗粒、不规则矿物颗粒,同一类型的颗粒物含主要元素基本相同。其中烟尘及其集合体在数量上贡献最高,其次为不规则矿物颗粒。贵阳市体积百分比贡献较高的是不规则矿物颗粒和规则矿物颗粒,而成都贡献最高的是烟尘及其集合体。贵阳市多数主要类型颗粒物的数量集中在<0.7μm的粒径范围;成都市多数主要类型颗粒物的数量主要集中在<0.4μm的粒径范围,两城市主要类型颗粒物在小粒径范围内的数量频率较高。不规则矿物颗粒和规则矿物颗粒的体积-粒度分布主要集中在1-2.5μm,不同的是贵阳市烟尘及其集合体体积-粒度分布在较小的粒径范围。(5)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及其相关性分析知,As、Pb、Cd、Cr等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在两城市均有明显的人为污染源且来源较为复杂。主因子分析得出两城市雾霾天PM_(2.5)中重金属元素及离子污染源种类基本相同但每个污染源影响程度不同。贵阳市离子间相关性不明显;成都市NH_4~+和NO_3~-、SO_4~(2-)、Cl~-、F~-的相关性显着,相关性系数均在0.847以上。(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月全,张海燕,谢书妮,王珍,曹光球[5](2016)在《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探讨酸雨背景下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与季节、林龄及土层深度各因子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性K+、Na+含量总体表现为夏秋季显着高于春冬季,Ca2+、Mg2+含量则呈春夏高于秋冬季(P<0.05);在四季中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交换性K+、Na+含量总体呈现1-5 a增加,5-15 a降低,15-20 a增加的规律;Ca2+、Mg2+含量则随林龄表现出1-10 a增加,10-20 a减少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月全[6](2016)在《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形式,是维持林地土壤养分循环及林地生产力的重要过程。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酸雨危害给地球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由于杉木凋落物难分解和多代连栽现象的加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出现了地力衰退现象。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杉木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本试验以邵武市酸雨区不同林龄(4、15、32 a)杉木人工林为试验点,开展杉木、火力楠凋落物不同配比混合分解试验研究。在测定林分环境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凋落物分解速率、基质质量及凋落物-土壤界面土壤酶活性(蛋白酶、纤维素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等),并用统计方法分析凋落物干重剩余率与基质质量,土壤酶活性与凋落物基质质量、林分环境的相关关系及各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讨酸雨背景下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杉-火凋落物不同配比混合分解特征和凋落物-土壤界面的土壤酶活性的动态规律,并揭示基质质量和土壤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响应机制,进而为我国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邵武市林区月平均降雨量在30.70-477.90mm,降雨月平均pH值在4.25-5.22,酸雨月平均发生率在68.2%-100%。2.同一林龄同一处理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在分解初期减小缓慢,随分解时间延长其下降速度加快;同一林龄同一分解时间不同处理凋落物干重剩余率的变化幅度在不同时间阶段表现不一,总体上纯火力楠或混合凋落物中火力楠比例高的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减少速度较快;同一处理同一分解时间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在林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32 a最小,其次是15 a,最大的是4a杉木人工林。3.不同林龄同一分解阶段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基质质量(全氮、全碳、C/N等)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同一林龄同一处理凋落物凋落物全氮含量随分解进行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趋于平稳”的趋势,全碳含量则表现为随分解进行呈“波浪状”不断减小的趋势,且都有一个大幅减小的分解阶段,C/N比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增加-减少-趋于平稳”的趋势;同一林龄混合处理凋落物基质质量在不同分解时间阶段存在“交替”现象,全氮含量总体上表现为B>E>D>C>A,全碳含量及C/N比总体上表现为A>C>D>E>B同一时间同一配比处理凋落物基质质量在林龄上波动较大,全氮含量总体上表现32年生杉木人工林全氮含量高;全碳含量及C/N在林龄上差异总体上表现为4 a>32a>15a。4.不同处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土壤界面的5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同一林龄同一处理凋落物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随凋落物分解时间呈上升-不断减小的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呈分解前期活性较高,分解中期活性较低,分解后期活性略有提升;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上分解初期呈降低的趋势,而分解后期则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分解初期呈减少的趋势,分解中期呈增加的趋势,而分解后期又呈降低的趋势;蛋白酶活性在分解中期前呈增加趋势,随后呈减小的趋势,但有一个小幅回升的过程。同一林龄不同配比混合凋落物土壤纤维素酶及蔗糖酶活性在不同分解阶段有“交替”表现活性高,总体上是其活性随火力楠比例增大表现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土壤酸性磷酸酶及蛋白酶活性在总体上分解初期时差异大,随火力楠凋落物配比例增加而提高,且随分解进行处理之间的酶活性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同一时间同一处理土壤酶活性在林龄上的差异与分解阶段有关: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总体表现是幼林(4 a)或成熟林(32 a)高于中龄林(15 a),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表现较低;土壤蔗糖酶整体上表现是32 a>4 a>15 a;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表现出成熟林(32 a)>中龄林(15 a)>幼龄林(4 a);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体上表现出15 a或4 a高于32 a,15 a与4 a差异不明显;而土壤蛋白酶活性总体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大,其活性越局。5.通过相关性分析,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与全碳含量呈显着性相关或极显着性相关;蛋白酶与多酚氧化酶呈极显着负相关;蔗糖酶与纤维素酶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着负相关;纤维素酶与多酚氧化酶呈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4-01)

胡炳清,易鹏,段宁,赵德刚,赵金民[7](2015)在《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酸雨监测网的实测数据对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首要影响因素是酸雨监测网的站点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可导致在同一插值与地统计方法下所获得的酸雨区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是选择正确、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及其相应参数的设置,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的重酸雨区分布比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多而广;最后是精确的面积比测算方法,网格法计算的酸雨区面积比小于等值面法.建议我国酸雨监测网建设应优先在西藏、内蒙古北部及西部等地区布点,进行酸雨区空间分析时应采用多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评估,确保在现有酸雨监测网的基础上获得精确、可靠的酸雨区空间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罗飞,陈爱玲,李芳芳,张莉莉,谢书妮[8](2014)在《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酸雨区不同林龄(1、5、10、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表现为15 a>10 a>5 a>1 a,1 a与5 a差异不显着;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季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夏、秋季间无明显变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交换态铝相似.同一土层深度同一林龄不同季节杉木工人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活性铝含量高于中下层土壤,活性铝占总铝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9](2014)在《环保部:全国超10%国土面积成酸雨区》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4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环境质量状况时表示,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仍然严峻,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6%。李干杰指出,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本文来源于《环境》期刊2014年06期)

罗飞,谢书妮,张海燕,曹光球,危炳忠[10](2014)在《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成熟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而蔗糖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林龄中均为冬、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脲酶活性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夏季>秋季>春、冬季,春季与冬季差异不显着;过氧化物酶活性为秋季显着低于冬、夏、春季。(4)土壤酶活性与pH呈显着负相关,与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酸雨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酸雨是全球叁大环境危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大范围酸雨,中国酸雨区是世界叁大酸雨区之一——东亚酸雨区的一部分。酸雨可以危害地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加速材料腐蚀等,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广泛、持续的影响。有鉴于此,气象行业标准《酸雨和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雨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西南酸雨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特征[J].林业科学.2019

[2].张明禄.《酸雨和酸雨区等级》:为酸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N].中国气象报.2017

[3].王珍.酸雨区不同配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7

[4].张燕美.西南酸雨区城市雾霾天PM_(2.5)污染特征研究[D].贵州大学.2016

[5].张月全,张海燕,谢书妮,王珍,曹光球.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动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6

[6].张月全.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D].福建农林大学.2016

[7].胡炳清,易鹏,段宁,赵德刚,赵金民.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2015

[8].罗飞,陈爱玲,李芳芳,张莉莉,谢书妮.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季节动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环保部:全国超10%国土面积成酸雨区[J].环境.2014

[10].罗飞,谢书妮,张海燕,曹光球,危炳忠.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酸雨区观测站1993—2002年最大...东南酸雨区酸雨分布空间态势图东南酸雨区酸雨频率与降水酸度年...东南酸雨区酸雨频率与降水酸度月...国务院各部门环境保护重要规章和文件国家环...国务院各部门环境保护重要规章和文件国家环...

标签:;  ;  ;  ;  ;  ;  ;  

酸雨区论文_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