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对比论文_徐雅,马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韩对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问句,类型,汉语,动词,韩语,流音,数词。

汉韩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徐雅,马超[1](2019)在《浅谈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惯用表达对比运用教学分析——以“甜、苦、辣、酸、咸”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出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味觉惯用表达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希望给韩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平平[2](2019)在《汉韩口语倒装句的类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对话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会话效果,话者往往会使用倒装句。汉语和韩语中都存在这种句式。本文将对汉韩语口语倒装句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比较其共同点及不同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石仕婵[3](2019)在《汉、韩语语流音变现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分为汉、韩语流变化对比研究和中国学习者韩语发音学习难度预测两部分。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对韩、汉语语流音变进行分析,并找出两者的差异。第叁章以语流音变为基础对汉语圈韩语学习者对韩语语流音变的习得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3期)

李枝炫[4](2019)在《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是典型的“S+V+0”语言,而韩语则是“S+0+V”类型语言,二者在语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同时都属于量词性语言。传统的观点认为,量词和复数标记互相排斥、不能共现。因此,有量词的语言通常没有复数标记,而有复数标记的语言通常没有量词。但汉、韩语稍显特殊,它们既具有丰富的量词,又有复数标记“们”和“暑(Deul)”。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汉、韩语数量表达方面相关研究的难度。本文立足于汉、韩语数量短语及复数标记,对各形式的构成要素,即名词、数词、量词以及表复数含义的“们”和“(?)(Deul)”进行对比,从而能探讨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及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汉韩语的数词系统和数量短语分类,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汉、韩语名词的可数性研究。分别从“每”和“(?)(Mada)”对名词进行修饰的情况、复数标记“们”和“(?)(Deul)”与名词搭配使用的情况,以及“数词”修饰名词的情况叁方面展开研究。汉、韩语的量词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分别对汉、韩语量词系统展开探究并对比分析,再对汉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和韩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进行研究,并尝试区分在各语种下、两种两词短语的异同之处。汉、韩语数量短语的分类及研究。分别对汉语数词和韩语数词与名词组合时的使用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韩语中两种数词系统分别讨论并进行对比研究。结语。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加以概括,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陈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文昞现(MUN,BYEONGHYUN)[5](2019)在《基于汉韩对比的对韩颜色词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通过几年的汉语学习,我对汉韩比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汉韩颜色词对比。我认为汉韩颜色词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相同又不同,韩国留学生使用时经常会发生错误。因此,本论文以汉语颜色词“白、黑、红、黄、青”以及韩语颜色词“(?)”为中心进行汉韩颜色词对比研究,其目的在于比较汉韩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并以两国颜色词中的不同点为基础,为韩国汉语学习者设计如何学好汉语颜色词的有效教学方案。第一章,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对颜色词进行界定和分类。第二章,以汉韩颜色词“白((?))、黑((?))、红((?))、黄((?))、青((?))”五色为中心,从基本意义到象征意义进行比较研究。第叁章,以韩国汉语学习者为对象,按照“导入-讲解-操练-巩固及布置作业”的顺序设计了教学方案,选取、短文、小说、节选和新闻等内容作为依托设计了阶梯式的教学方案。希望能为对韩颜色词教学提供一些帮助。韩国汉语学习者弄懂两国颜色词的异同点后,与中国人沟通,能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本意和深层意义,更畅通地交流,因此我们认为本论文的颜色词比较和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郑演庆[6](2019)在《汉韩反问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反问句”是在日常对话中具有特殊功能的句型之一,特别是由疑问代词构成的“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作为反问句的一种句型更是特征明显,说话人可以运用这种反问句强调性地表达自己特殊的感情和意见。在韩语中也有“反问句,被称为“修辞疑问句”,含有疑问词的特殊反问句也属于“修辞反问句”中的一类。虽然汉语和韩语在日常交际中特指问反问句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很相似,但是两者的句法构成和语用情况有着较为显着的不同。本文以汉语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哪(儿/里)”“谁”组成的反问句和由韩语疑问代词“(?)”、“(?)”、“(?)”、“叫(?)”、“(?)”组成的反问句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了解两种语言所体现的反问句异同,本文从2010年以后播出的两部中韩电视剧搜集语料,从句法、语用、语义叁个层面进行考察对比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韩国学习者特指问反问句习得的情况,根据韩国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提出面向韩国学习者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的教学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帮助韩国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特指问反问句,从而解决和汉语为母语者沟通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金明花[7](2019)在《汉韩“强/弱”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容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性质形容的汉韩对比研究,有大小类、高矮类、长短类、粗细类、深浅类、厚薄类方面的研究,尚未发现对表强度类性质形容词的研究。汉韩强度类性质形容词在使用上存在差别,具有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韩性质形容词“强/弱”“(?)”进行研究,不对韩国语固有词“(?)进行研究。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叁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全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及内容、汉韩“强/弱”“(?)/(?)”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语义部分,对“强/弱”和“(?)/(?)”的概念义及隐喻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绘制了语义地图。根据词典中的解释对“强”和“(?)”“弱”和“(?)”在概念义进行了说明,对隐喻义进行了分类例举,并绘制了语义地图对其进行直观了解,并对汉韩“强”和“(?)”“弱”和“(?)”概念义及隐喻义中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说明。第叁章为句法部分,对“强/弱”和“(?)/(?)”的搭配特征和句法功能进行了列举说明,并对“强”和“(?)”“弱”和“(?)”在搭配特征及句法功能上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为语用部分,对“强/弱”和“(?)/(?)”的句类选择、使用频率和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在句类选择方面还对“强/弱”和“(?)/(?)”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说明。结论则总结了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有待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0)

郑林峰[8](2019)在《汉韩“叫喊”类动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即表示人或事物动作的一种动态变化。基本上每一个相对完整的语句中都会有一个动词。汉语和韩国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是两种语言中,都有“叫喊”类动词。本文以汉语“叫喊”类动词“喊、叫、叫喊、叫嚷、呼喊、呼唤”与韩国语“叫喊”类动词“(?)、(?)、(?)、(?)、(?)(?)、(?)”为研究对象探讨汉韩“叫喊”类动词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手段、研究现状以及语料的来源。研究现状包括汉语和韩国语有关动词及“叫喊”类动词的研究成果以及动词对比方面的研究成果等叁方面。第二章对汉韩“叫喊”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根据辞书中的释义和语料分析,找出汉语和韩国语“叫喊”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并且总结两者的异同点。第叁章对汉韩“叫喊”类动词的句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句法分布和句法搭配两方面进行了考察。从句法分布角度考察了汉韩“叫喊”类动词在句中可作的句法成分;句法搭配角度考察了汉韩“叫喊”类动词在作谓语时与其他句法成分——主语、宾语、补语(状语)的搭配情况。最后总结出汉韩“叫喊”类动词句法方面的异同。第四章是对对汉韩“叫喊”类动词的使用频率、句类分布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是结语,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以及以后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0)

张艺璟[9](2019)在《汉韩“嘱咐”类动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汉韩两个语言中的“嘱咐”类动词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归纳出汉韩两种语言中这类动词的区别之处与对应规则。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充分掌握汉韩两种语言中的“嘱咐”类动词所具备的各种属性,加深对“嘱咐”类动词用法的认识。本论文运用叁个平面理论从语义、句法、语用叁个方面对汉语里的“嘱咐”类动词“嘱咐”、“叮嘱”、“叮咛”、“吩咐”和韩国语里的“嘱咐”类动词“(?)(付托)(?)”、“(?)(当付)(?)”、“(?)(申申当付)(?)(?)”、“(?)(分付)(?)”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章引言主要简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理论并交代了语料来源。第二章语义方面分别分析了汉语“嘱咐”类动词和韩国语“嘱咐”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其次对汉语和韩国语两种语言中的“嘱咐”类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考察。第叁章句法方面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对比,一个是对汉韩“嘱咐”类动词的句法功能进行对比,另一个是汉韩“嘱咐”类动词对句中其他成分的限制情况进行对比。第四章语用方面分为叁个部分进行对比,一个是对汉韩“嘱咐”类动词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一个是为对汉韩“嘱咐”类动词的句类分布进行分析对比,还有一个是对与汉韩“嘱咐”类动词搭配的主语和宾语/状语中的人称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结论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指出了不足。(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0)

崔凤月[10](2019)在《汉韩话语标记“行了”与“(?)”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标记一向是学术界所关心的话题之一。其中,汉语话语标记“行了”与韩国语话语标记“(?)”在两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常用。而对话语标记“行了”与话语标记“(?)”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揭示出两种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异同。本文选取汉语话语标记“行了”与韩国语话语标记“(?)”,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从共时平面对汉语话语标记“行了”和韩国语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揭示“行了”与“(?)”作为话语标记时的共性和差异。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涉及到的内容依次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是在前人对汉语话语标记“行了”与韩国语话语标记“(?)”的虚化过程的研究基础之上,对二者的各种人际功能的产生过程予以阐述。第叁章分别考察了话语标记“行了”与“(?)”的人际元功能,并对汉韩话语标记“行了”与“(?)”的人际元功能进行对比。第四章是针对汉韩话语标记“行了”与“(?)”的语篇元功能进行对比,主要是从二者的主位结构以及信息结构入手进行考察,从而找出两者在语篇元功能上的异同点。第五章是结论,总结全文的观点,即“行了”与“(?)”的虚化过程极其相似,在发展成为话语标记时,虽然其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细微差别也不少。(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0)

汉韩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常对话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会话效果,话者往往会使用倒装句。汉语和韩语中都存在这种句式。本文将对汉韩语口语倒装句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比较其共同点及不同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韩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1].徐雅,马超.浅谈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惯用表达对比运用教学分析——以“甜、苦、辣、酸、咸”为中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2].王平平.汉韩口语倒装句的类型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2019

[3].石仕婵.汉、韩语语流音变现象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2019

[4].李枝炫.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文昞现(MUN,BYEONGHYUN).基于汉韩对比的对韩颜色词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郑演庆.汉韩反问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金明花.汉韩“强/弱”与“(?)”对比[D].延边大学.2019

[8].郑林峰.汉韩“叫喊”类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9

[9].张艺璟.汉韩“嘱咐”类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9

[10].崔凤月.汉韩话语标记“行了”与“(?)”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002年度我校申报研究项目统计3.我校申报...2002年度我校申报研究项目统计3.我校申报...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标签:;  ;  ;  ;  ;  ;  ;  

汉韩对比论文_徐雅,马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