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太湖流域土著溶藻菌的溶藻特性研究

1株太湖流域土著溶藻菌的溶藻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从太湖流域宛山荡蓝藻爆发地底泥样品中分离岀1株溶解铜绿微囊藻的细菌,编号为WS8。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enBank登录号为KC441776)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通过液体感染法(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考察了该菌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结果表明,溶藻菌WS8具有显著的溶藻效果。稳定期菌液溶藻效果最强,4 d溶藻率高达91.7%;菌液溶藻效果随投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但投加量5%与10%处理组溶藻效果无显著差异,4 d溶藻率分别为91.3%及93.3%;菌液对高浓度水华藻的抑制作用较迟滞,对低浓度水华藻的抑制作用迅速,但4 d溶藻率并无显著差异;菌液对温度及pH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在30℃,pH 8时溶藻率最高。溶藻菌WS8的溶藻机制可归纳为:菌株分泌具有溶藻活性的胞外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会引起藻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破坏藻细胞保护酶,从而降低藻细胞生物量。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藻种的培养
  •     1.1.2 菌种的培养
  •   1.2 实验方法
  •     1.2.1 溶藻菌的分离
  •     1.2.2 溶藻菌的鉴定
  •     1.2.3 溶藻菌WS8生长曲线的测定
  •     1.2.4 溶藻菌WS8的溶藻特性研究
  •       1.2.4. 1 不同生长时期(菌龄)的菌液的溶藻效果
  •       1.2.4. 2 不同投加量的菌液的溶藻效果
  •       1.2.4. 3 菌液对不同叶绿素a浓度的藻液的抑制效果
  •       1.2.4. 4 不同温度下菌液的溶藻效果
  •       1.2.4. 5 不同pH下菌液的溶藻效果
  •     1.2.5 溶藻菌溶藻作用方式的确定
  •     1.2.6 溶藻菌胞外活性物质胁迫下藻细胞MDA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变化
  •     1.2.7 测试及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2.1.1 溶藻菌的分离
  •     2.1.2 溶藻菌WS8的菌落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     2.1.3 溶藻菌的16S rDNA鉴定
  •   2.2 溶藻菌WS8的生长曲线
  •   2.3 溶藻菌WS8溶藻特性
  •     2.3.1 不同生长时期菌液的溶藻效果
  •     2.3.2 不同菌液投加量的溶藻效果
  •     2.3.3 菌液对不同叶绿素a浓度的藻液的抑制效果
  •     2.3.4 不同温度下菌液的溶藻效果
  •     2.3.5 不同pH下菌液的溶藻效果
  •   2.4 溶藻菌WS8溶藻作用方式的确定
  •   2.5 溶藻菌WS8胞外活性物质对藻细胞MDA及SOD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冬慧,杨苏文,赵宗升,金位栋,闫玉红

    关键词: 溶藻芽孢杆菌,铜绿微囊藻,溶藻特性,溶藻作用方式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4005)

    分类号: X172;X52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9.09.004

    页码: 22-29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514K

    下载量: 88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境微生物学微课教学模式初探与应用——以《蓝藻细胞的特殊结构》教学设计为例[J]. 广东化工 2017(08)
    • [2].微藻细胞破壁方法研究进展[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3].升温对湖泊底泥藻细胞复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4)
    • [4].纳米氧化锌对羊角月牙藻毒性效应及其在藻细胞内外的分布[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5)
    • [5].发状念珠藻细胞液体悬浮培养的研究[J]. 化学工程 2008(03)
    • [6].简介蓝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J]. 生物学教学 2015(05)
    • [7].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的损伤效应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4)
    • [8].藻细胞浓度的虚拟采样检测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 [9].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衰减模型及藻细胞受光特性参数的模拟[J]. 过程工程学报 2014(02)
    • [10].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藻细胞图像预处理[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1].切应力对铜绿微囊藻活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7(10)
    • [12].藻细胞在固体表面附着特性的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1)
    • [13].三峡库区大宁河枯水期藻细胞的时空分布[J]. 环境科学 2013(06)
    • [14].微囊藻毒素对束丝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4)
    • [15].游离态氨基酸对羊角月牙藻的生物有效性[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03)
    • [16].基于细胞尺度的光照对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11)
    • [17].有机碳源对单针藻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8)
    • [18].电氧化杀藻过程中藻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06)
    • [19].天然橄榄石对水体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8)
    • [20].一种新型生态制剂对蓝藻细胞的絮凝及藻毒素的降解[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1)
    • [21].电磁环境胁迫对铜绿微囊藻氧化应激和光合固碳酶的影响作用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8)
    • [22].藻细胞计数及死/活分析的流式细胞仪方法[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23].稀土元素钕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7)
    • [24].汉氏菱形藻生理特性对硝基苯胁迫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7)
    • [25].简介蓝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J]. 中学生物学 2015(02)
    • [26].卵孢金孢藻对不同磷化合物的利用及生长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 [27].混凝剂去除链状裸甲藻细胞和毒素的有效性[J]. 渔业现代化 2016(03)
    • [28].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N/P条件下藻细胞DNA含量[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9].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吸附镍离子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 [30].稻叶提取液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和色素合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1)

    标签:;  ;  ;  ;  

    1株太湖流域土著溶藻菌的溶藻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