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标量磁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量,磁场,涡流,阻抗,有限元,横向,电机。
标量磁位论文文献综述
朱峰,林莉[1](2015)在《求解标量磁位的一则典型例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标量磁位在求解磁感应强度的数值方法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给出一则采用标量磁位的拉普拉斯方程+边界条件方法求解空间场分布的典型例题,其物理思想是采用了极限概念将多连通区域转化为单连通区域。该研究不仅填补了现有教材空白,同时对学生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加深对标量磁位方法的理解均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郑文鹏,施进浩,屠关镇,江建中[2](2006)在《新型横向磁场电机的标量磁位叁维磁场分析与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横向磁场电机(TFM),定子采用E型铁心,可以大大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但是,该电机磁路复杂,需采用叁维场场进行分析。在叁维有限元磁场中,如果对电流区域进行适当处理,采用标量磁位进行分析,与采用矢量磁位相比,可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对电流区域在叁维磁场计算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推导,根据所推导的原理编制叁维有限元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样机磁场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06年06期)
郑文鹏[3](2006)在《基于标量磁位叁维有限元法新型横向磁场电机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横向磁场永磁电机具有输出力密度高、起动转矩大、低速性能好以及设计灵活等特点,成为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但是,又因为该类电机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磁场分析难度大,而且功率因数较低,因此限制了横向磁场电机的广泛应用。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一种新型结构的横向磁场永磁电机设计与研究展开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横向磁场永磁电机,定子铁心采用E形结构,其铁心内臂、外臂和背轭在同一个平面内,可以直接由硅钢片迭压而成,这就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和成本;针对该结构还设计出一种过渡铁心固定环结构,可以使得过渡铁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定位精度。各相之间依次错开2kπ+π/N(k为整数,N为电机相数)电角度,既可以防止电机存在起动转矩死点,又能有效削弱电机自定位转矩,减小电机输出转矩脉动。建立了E-TFM等效磁网络,推导了E-TFM主要尺寸的计算公式。 E形铁心横向磁场电机磁路复杂,采用平面磁场的分析结果不够精确,需采用叁维磁场进行分析。在分析叁维磁场时,存在的难点就是计算时间和精度问题。本文提出将横向磁场电机电流区域作适当处理,从而使用标量磁位求解,可以比矢量磁位具有少的未知量,减少计算时间。文中系统推导了应用标量磁位对电流区域及永磁体进行处理的一般方法,以及不同坐标系下特殊形状电流区域的简化处理方法。基于标量磁位法编制出叁维有限元软件,用于TFM叁维磁场分析。在有限元求解过程中,采用系数矩阵的非零元素存储法、ICCG法以及非线性问题处理的Newton-Raphson法等措施,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精度。 利用所编制的叁维有限元软件对E-TFM进行了磁场分析及参数的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为TFM电机性能分析和样机制造的依据。首先根据E-TFM结构特点,建立了简化到一对极结构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利用磁场分析结果对样机局部结构及尺寸进行优化,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定子铁心厚度、转子磁钢厚度、过渡铁心径向尺寸、气隙长度等因素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值的取值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性能。另外提出了电机绕组匝数的确定原则,以及它对反电势、电感的影响,并对电机的静特性及其他主要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设计并制造E-TFM样机一台,并将该样机的主(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6-03-01)
姜昌伟,周乃君,梅炽,肖胜华[4](2003)在《154kA预焙铝电解槽叁维磁场的双标量磁位法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标量电位法和双标量磁位法相结合 ,对 15 4kA预焙铝电解槽磁场进行叁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水平磁场基本上形成一个顺时针的漩涡 ,垂直磁场呈现较好的反对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相符 ,可满足对铝电解槽磁场计算及对母线配置与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03年03期)
姜昌伟,梅炽,周乃君,徐顺生[5](2003)在《用标量电位法与双标量磁位法计算铝电解槽叁维磁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商业软件ANSYS为开发平台,采取标量电位法和双标量磁位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铝电解槽电场与磁场计算模块,并应用到154kA铝电解槽磁场计算。磁场计算结果表明:水平磁场基本上形成一个顺时针的漩涡,而垂直磁场呈现较好的反对称关系;|Bx|max、|By|max和|Bz|max的计算值与测试值误差分别为0.7%、8.8%和6.7%;各个测点的磁感应强度分量Bx、By和Bz计算值与测试值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14.8%、7.8%和14.9%。计算值与测试值比较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铝电解槽母线设计时的磁场仿真计算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佟为明,梁慧敏,刘茂恺[6](1999)在《关于标量磁位与磁场强度关系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标量磁位的定义出发,根据磁场强度的方向,详细讨论了标量磁位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1999年02期)
石生[7](1997)在《叁维非线性磁场的标量磁位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由简化标量位,双标量位和差场标量位描述的叁维非线性磁场的边值问题,并对各种标量位法进行比较。文中首次给出叁维非线性各向导性磁场的差场标量位数学模型,目的在于为叁维磁场的有限元计算提供模型。(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刘福贵,杨庆新[8](1997)在《叁维永久磁铁磁场的标量磁位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叁维永久磁铁磁场的标量磁位有限元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将标量磁位方法与矢量磁位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相同的条件下,标量磁位方法比矢量磁位方法耗用较少时间,占用较少的计算机内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琳,崔翔[9](1996)在《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抗法解的唯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发表的论文“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抗法”的基础上,对叁维多连域涡流问题,进一步证明当采用全标量磁位处理阻抗边界条件时,全标量磁位和简化标量磁位具有唯一解。最后,以国际TEAM第21基准问题为实例,讨论了各种边界的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李琳,崔翔,苑津莎,程志光[10](1996)在《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杭法,以计算含有钢板的叁维磁场分布和钢板涡流损耗。文中在钢板周围采用全标量磁位处理阻抗边界条件,而在源电流区域采用简化标量磁位,并应用磁余能量方法,引入等效虚拟磁性材料处理钢板的非线性问题。将本方法应用于TEAM问题2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标量磁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型横向磁场电机(TFM),定子采用E型铁心,可以大大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但是,该电机磁路复杂,需采用叁维场场进行分析。在叁维有限元磁场中,如果对电流区域进行适当处理,采用标量磁位进行分析,与采用矢量磁位相比,可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对电流区域在叁维磁场计算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推导,根据所推导的原理编制叁维有限元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样机磁场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量磁位论文参考文献
[1].朱峰,林莉.求解标量磁位的一则典型例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
[2].郑文鹏,施进浩,屠关镇,江建中.新型横向磁场电机的标量磁位叁维磁场分析与参数计算[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6
[3].郑文鹏.基于标量磁位叁维有限元法新型横向磁场电机设计与研究[D].上海大学.2006
[4].姜昌伟,周乃君,梅炽,肖胜华.154kA预焙铝电解槽叁维磁场的双标量磁位法计算[J].有色金属.2003
[5].姜昌伟,梅炽,周乃君,徐顺生.用标量电位法与双标量磁位法计算铝电解槽叁维磁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
[6].佟为明,梁慧敏,刘茂恺.关于标量磁位与磁场强度关系的讨论[J].机电元件.1999
[7].石生.叁维非线性磁场的标量磁位描述[J].电力学报.1997
[8].刘福贵,杨庆新.叁维永久磁铁磁场的标量磁位数值计算[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
[9].李琳,崔翔.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抗法解的唯一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6
[10].李琳,崔翔,苑津莎,程志光.双标量磁位的表面阻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