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池组论文_王则沣,康龙云,卢楚生,罗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联电池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池组,电路,电池,电感,均衡器,模型,电动汽车。

串联电池组论文文献综述

王则沣,康龙云,卢楚生,罗璇[1](2019)在《基于软开关的串联电池组均衡拓扑》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均衡管理对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基于硬开关的串联电池组电容型均衡拓扑开关损耗较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软开关的串联电池组均衡拓扑。该拓扑利用准谐振技术,通过选取开关频率等于谐振频率,使电路处于准谐振状态,实现开关管的零电流切换,以达到降低开关损耗的目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拓扑在均衡过程中电池电压趋于一致,并且可实现开关管的零电流切换,达到了预期的均衡效果。(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饶成明,黄剑龙[2](2019)在《基于SOC的串联电池组控流均衡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Cuk均衡控制策略能量转移效率低,为维持电池组SOC(State of Charge)一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保证了电池组的控流均衡。根据电池组的能量分布,该均衡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均衡器开关、均衡电流方向和大小的控制,提高了整体的能量转移效率。利用Matlab进行模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均衡控制策略要比传统均衡控制策略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5期)

刘新宇,田厚杰[3](2018)在《基于SOC的串联电池组充电均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串联电池组的充电均衡问题,选择集中式均衡方法作为方案,从荷电状态(SOC)估算公式内各变量的来源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测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值、利用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SOC估算公式。在SOC最小值达到75%之前,对电池SOC值45%、SOC差值为6.3%的镍氢电池组以1.5 A的电流恒流充电,之后以30 V的电压恒压充电。选用该方案后,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的SOC均匀分布于86.5%左右,试验效果符合要求,设计方案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8年04期)

张绪洋,陈帅,李鹏鹏,林广宇,董昊轩[4](2018)在《高效串联电池组均衡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串联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电压及容量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均衡方案,该方案以基于改进型Boost电路的均衡器为核心。该均衡器能在均衡能量转移的过程中,利用Boost电路提升输出端电压以增大均衡电流。同时LC谐振电路让开关管导通前两端电压为零,减少开关损耗以提升均衡效率。并且本文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对均衡器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均衡器的效率能达到80%以上,证明均衡方案可行。(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洋[5](2018)在《串联电池组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及路径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可充电电池可供使用,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优越的特性、性能、积极的环境影响以及回收潜力而被认为是所有电池类型中应用前景最好的。单体电池的过充、过放会造成串联锂离子电池组可用容量降低、循环周期减少,成为制约其安全、可靠工作的瓶颈,因此,各类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源型均衡方法已成为均衡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串联20Ah锂离子电池组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容容量利用率为研究目标,主要开展均衡拓扑结构特性研究、仿真和实验分析以及复杂失衡条件下均衡路径优化策略的制定。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均衡系统结构合理性量化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向图和赋权可达矩阵对串联电池组均衡系统进行建模,得出理想的均衡单元结构所具备的特性,即完备性和双向性。然后围绕不同形式均衡系统结构均衡效率与均衡速度展开研究,以上述推导的单元模型为基础,建立单层、链式、多层叁种大型均衡系统结构并进行分析,提出了将链式与多层系统相结合的混合式均衡系统结构。分别分析每种结构中单元单体数量对均衡效率和均衡速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不同均衡系统结构均衡效率与均衡速度间的差异,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均衡系统结构。改进了一种基于飞渡电感的单体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分析其四种工作模式的能量传递机理,包括任意单体间均衡、单体与相邻单体组间均衡、相邻单体组与任意单体间均衡、相邻单体组与相邻单体组间均衡。针对不同的失衡情况,该均衡拓扑结构可实现快速均衡,均衡路径多样,均衡过程能量转换次数少。当串联电池组数量繁多的时候,仍采用上述单体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存在功率器件电压应力高的问题,同时当串联电池组中出现严重失衡时,需要多层均衡器同时工作以加快均衡速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多耦合电感的单元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并对其两种工作模式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分析,包括组内单元失衡的正激模式和组间单元失衡的反激模式。针对不同的失衡情况,该均衡拓扑结构可实现快速均衡,能量可实现跨越式传递,无均衡重迭,均衡路径短,均衡速度快。同时建立了基于上述两种结构的双层混合式均衡器。针对双层混合式均衡器建立其均衡路径优化策略,以长串联电池组复杂失衡条件下效率最优或速度最优原则路径规划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均衡效率和均衡速度进行建模,确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并提出采用蚁群算法对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该策略分别应用于13节串联电池组和97节串联电池组中,仿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路径优化策略在应对长传串联电池组复杂失衡情况时,可快速规划均衡路径,根据特定的目标,提高均衡效率或均衡速度。将基于飞渡电感的改进型单体直接均衡器作为下层基本均衡单元,将基于多耦合电感的单元直接均衡器作为上层基本均衡单元,搭建双层混合式均衡器实验平台。分别对上下层均衡器在静置条件和充放电条件下展开均衡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两种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均能按照预定策略实现均衡,能量转换次数少,均衡速度快。同时对上下层均衡器平均均衡电流的影响因素和均衡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开展了双层均衡器同时工作的均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双层均衡器同时工作,可实现功率的有效传输,均衡路径短,均衡速度快。(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劲[6](2018)在《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池,而在一些电压等级较高的场合需要将电池串联使用,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串联使用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单体间的参数存在差异,在使用时可能会发生某些单体过充、过放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引入电池均衡技术。近几年,随着电池串联数量的增加,电池失衡情况越发复杂,所需均衡功率也越来越大,对均衡电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该电路是在飞渡电感均衡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由电池附近的开关阵列和一个电感储能电路组成。通过控制开关阵列和电感储能电路中开关的先后导通次序以实现电感储能、续流、馈能叁种工作过程来回切换,从而构成了整个均衡过程。提出了相邻奇数单体构成小组也可以参与均衡的思路,使得该电路可以实现任意单体之间、单体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均衡功能,均衡路径更加灵活。分析了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包括奇对奇、偶对偶、奇对偶和偶对奇四种典型的工作路径,并以奇对偶均衡为例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构造了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并使用此模型分析了均衡电流、均衡功率、均衡效率等均衡性能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研究了多路径均衡电路的最大功率控制策略、最大效率控制策略和一种选择频率和电感量的方法。对不同路径下最大功率控制和最大效率控制的均衡功率和均衡效率进行对比,得出了不同路径下均衡性能的优劣势。选用6节20Ah的串联锂电池组搭建了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系统,并进行了软硬件设计。通过实验,该系统工作在最大功率模式下电池侧的最大平均均衡电流可达3.7 A,最大功率可达11W;工作在最大效率模式下的最大效率可达89%。实验不仅证明了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系统在断续、连续模式均可工作,还证实了该电路可以实现任意单体之间、电池组和单体之间、电池组之间的多路径均衡。此外,该电路还能实现更加复杂的多步路径均衡,此功能可以同时减小任意数量、任意位置单体之间的压差。综上所述,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能有效应对因电池串联数量的增加而形成的复杂失衡状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隋欣,张晓虎,陈永翀,刘丹丹,李佳娜[7](2018)在《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串联电池组不一致分布特征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和电池储能系统中,为了获得高功率需要将单体电池串联后成组运行,但不一致问题的存在会使电池容易遭受过充和过放,缩短电池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磷酸铁锂串联电池组,通过预报误差法辨识出模型参数,建立准确的一阶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分析电池内阻和极化电压等内部参数。将影响电池不一致的因素分为电池本体参数差异和运行条件差异,其中本体参数包括初始SOC和最大可用容量,运行条件包括放电倍率和放电截止电压。在不同本体参数和运行条件的影响下,将端电压差异分解为开路电压差异、极化电压差异和欧姆压降差异,然后基于串联等效电路仿真分析端电压不一致的具体构成,最后采用基于SOC一致的均衡策略探究均衡条件下电池组电压不一致的分布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林冰芳[8](2018)在《串联电池组均衡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差异,以铅酸蓄电池组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简单可靠的平衡充放电电路;该电路通过检测各个电池和总线电源的工作状态并对其进行充放电,从而实现对电池组的均衡控制。利用Simulink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均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杨坚,张巧杰[9](2018)在《串联电池组改进电感型均压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典电感型均衡电路只能在相邻电池组间自高向低单向均衡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电感型均衡电路,不仅可以实现相邻电池之间的双向均衡电压,而且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可以实现任意串联电池组间能量由高向低转移。对该电路进行了电路分析,导出了均衡电流值。通过Simulink对串联铅酸蓄电池组均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改进电感型均衡电路的可行性;与经典电感型均衡电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电感型均衡电路简单,提高了均衡效率,减小了电路损耗,优化了均衡效果。(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耀,苏流,刘新天,郑昕昕[10](2017)在《基于电感的串联电池组新型主动均衡拓扑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均衡技术对提高串联电池组充放电的可靠性、延长电池寿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电感均衡电路存在能量仅能在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转移、应用场合有限以及电路中元器件数目较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感的串联电池组新型主动均衡拓扑,并研究了相应的均衡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感的选择性充放电,实现电池单体和电池组之间的能量转移,避免了能量仅在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转移而导致均衡时间过长的缺点,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通过对所提均衡电路拓扑及其开关模态的分析,以及对均衡策略的详细介绍,给出了均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均衡方案具有良好的均衡效果。(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串联电池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Cuk均衡控制策略能量转移效率低,为维持电池组SOC(State of Charge)一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保证了电池组的控流均衡。根据电池组的能量分布,该均衡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均衡器开关、均衡电流方向和大小的控制,提高了整体的能量转移效率。利用Matlab进行模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均衡控制策略要比传统均衡控制策略更加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联电池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则沣,康龙云,卢楚生,罗璇.基于软开关的串联电池组均衡拓扑[J].电源技术.2019

[2].饶成明,黄剑龙.基于SOC的串联电池组控流均衡控制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9

[3].刘新宇,田厚杰.基于SOC的串联电池组充电均衡方法[J].电池.2018

[4].张绪洋,陈帅,李鹏鹏,林广宇,董昊轩.高效串联电池组均衡器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陈洋.串联电池组直接均衡拓扑结构及路径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张劲.串联电池组多路径均衡电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隋欣,张晓虎,陈永翀,刘丹丹,李佳娜.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串联电池组不一致分布特征仿真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8

[8].林冰芳.串联电池组均衡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机电技术.2018

[9].杨坚,张巧杰.串联电池组改进电感型均压电路研究[J].电气工程学报.2018

[10].何耀,苏流,刘新天,郑昕昕.基于电感的串联电池组新型主动均衡拓扑及控制策略[J].电源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圆形)、PMS(叁角)和GMS(方形...单电池在600-800°C的电化学阻抗谱图便携式DC-SOFC的装置示意图电池模型结构示意图不同单电池在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后...串联电池组监测系统结构图

标签:;  ;  ;  ;  ;  ;  ;  

串联电池组论文_王则沣,康龙云,卢楚生,罗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