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污泥预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细胞破裂、水解效果,有利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预处理的热水解、超声波、微波,化学法的氧化法、酸/碱法,以及生物法,并对它们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综述,旨在为污泥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泥;预处理技术;脱水性能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导致污泥的产出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及有毒物质等,若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对污泥处理多采用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但由于污泥干物质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细胞壁及胞外聚合物是限制厌氧消化及脱水效率的瓶颈。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破坏污泥的生物细胞结构,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及脱水效率。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以及生物预处理等,本文通过调研,对这三大类预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污泥脱水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1.物理预处理
物理预处理指通过外加能量或通过机械破坏污泥细胞结构,包括热水解、超声波、微波、冻融、机械处理等方法。
1.1热水解
热水解是指通过高温高压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释放细胞内部的大分子有机物及结合水,并将有机物快速水解,以改善脱水及厌氧消化的性能的方法。热水解温度一般控制在40℃~180℃,热水解反应速率、处理效果和温度成正比,但超过200℃后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厌氧消化效率下降。
热水解工艺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20世纪30年代末,已有企业开始应用热水解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某公司于1997年已实现了该工艺的工程化。我国也已有热水解工程化案例。
1.2超声波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机械波,超声波作用于污泥中的水分,产生“空穴效应”,液体将瞬间经历大量微小气泡的产生及破裂,在此过程中形成高强度剪切力,导致气液相界面产生约4726℃的超高温及上百个大气压的超高压,从而破坏污泥细胞结构,释放有机物及结合水。超声波的能量密度及作用时间等均和处理效果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研究了超声波作用时间及能量密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发现作用时间及能量分别为15s、700J时,污泥含水率、污泥比阻(SRF)及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等达到最优效果,能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脱水性能相对下降。学者研究超声波对污泥性状的影响,发现超声波处理后的污泥絮体平均尺寸为22.3um,体积相对减小了60.9%,并且污泥粘度降低、过滤性能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显著改善。
1.3微波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可转化为热能对污泥加热,相对于传统加热,微波加热更加均匀且内部温度高于外部。微波对污泥的作用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其中热效应为界面极化损耗及偶极极化损耗等机制,主要通过辐射加热污泥,使污泥细胞溶解,而非热效应的原理尚无定论。
有学者将污泥经微波处理后,发现产气量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9%及65%,并且污泥停留时间(SRT)由15d缩短至8d。有学者研究了微波温度及停留时间对污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可有效破坏污泥细胞结构,释放胞内SCOD。设定微波加热温度为96℃、SRT为5d时,污泥中总固体物质(TSS)和挥发性固体物质(VSS)的去除率比常温下提高了32%和26%;SRT为20d时,TS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和12%。目前,微波预处理尚未有成熟的工程应用。相比于传统热处理技术,微波因可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但目前微波设备价格较贵且处理成本较高,限制了微波工艺的应用。
其他物理处理方法如γ射线预处理法、电子束预处理法、冻融法等,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本文不做赘述。
物理预处理作用时间短,对污泥后续处理效果改善显著,其中热水解、超声波等已有较多工程应用,但其存在投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使用设备多、操作复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出能效利用率高、操作运行简便的工艺设备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2.化学法
化学预处理是指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氧化或溶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胞外聚合物,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果及脱水性能,主要包括氧化预处理、酸碱预处理等。
2.1氧化法
氧化法是指加入臭氧或芬顿(Fenton)等强氧化物质或采用电化学氧化等方式,氧化溶解细胞壁,释放细胞内部有机物及结合水,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进而改善污泥消化及脱水性能。
有学者采用Fenton试剂处理污泥,发现投加适量Fenton可大幅度降低CST及污泥滤饼含水率,但过量会导致滤饼含水率升高。因此,采用氧化法处理污泥时,需要控制投加量,投加量过大,不仅会使成本上升,还导致有机物完全氧化,不利于污泥厌氧消化。有学者以钛、二氧化铅板为阴、阳电极,研究了不同电解电压、极板间距、电解质种类及投加量条件下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电化学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并且电解电压影响最大,最优参数为:处理时间20min、电压20V、间距2cm、电解质为NaCl(0.6g)。
2.2酸/碱法
酸/碱法是指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污泥pH,破坏污泥中的细胞结构。碱处理对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效果较好,不同种类的碱效果有所不同,一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由于Na+或K+浓度过高会抑制污泥厌氧消化,因此碱盐投加量不宜过高。
有学者研究了酸处理对污泥消化的影响:用37%的盐酸处理污泥后,污泥厌氧消化13d的产气量与原生污泥消化21d的产气量相当。有学者研究了氢氧化钠投加量对污泥中SCOD浓度的影响,最优效果为:当氢氧化钠投量为0.04g/gTSS、污泥TSS浓度为1.5g/L时,SCOD/TCOD超过了45%。
化学预处理投资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但药剂用量大、运行成本高、易产生副产物及二次污染,并且采用酸碱法预处理后的污泥往往不适宜直接进行厌氧消化。
3.生物法
生物预处理一般是指通过投加生物酶制剂破坏污泥细胞,提高污泥消化及脱水性能的方法。生物酶包括可分泌酶的菌种及不同类型的酶制剂,生物酶可催化分解污泥细胞结构、大分子有机物等,提高污泥的脱水及消化性能。有学者采用溶菌酶处理剩余污泥,发现污泥经处理后有机物降解率明显提高,并且厌氧消化沼气产量提高10%。
生物预处理操作简单,无副产物及二次污染,是未来污泥预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生物酶的制备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工程化难度较大,需进一步研究开发制备成本低、处理效能高的生物酶制剂。
此外,上述预处理方法还可进行联用,如臭氧-超声波结合、酸-碱联合处理污泥等,相对单一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更好。
4.结论
总之,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中,采用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有的污泥预处理技术虽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各类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我们应该着眼于实际生产,解决相关技术投资高、能耗大、操作复杂、存在二次污染以及不经济等问题,以改进并完善预处理技术,从而提高污泥的处理效果。在污泥的预处理中,可考虑联用预处理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苑宏英,王亭,祁丽,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5,9(8):4015-4020.
[2]王玉兰,刘常青,刘文伟,等.剩余污泥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海峡科学,2016(6):6-9.
[3]施云芬,张群,奚海军.市政污泥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4(6):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