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合成论文_李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装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共聚物,氢键,材料,环糊精,分子,硼酸,形貌。

组装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峰[1](2019)在《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超分子组装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的产生、发展、结构特征、性能及应用。详细介绍了:①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②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③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并对环糊精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2](2019)在《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分子设计调控共聚物的亲疏水比例,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热降解与结晶性能,发现随着组分中亲水嵌段的增加,热降解温度略有升高,且亲疏水嵌段中含量较少的一种嵌段的结晶行为会受到抑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自组装体的粒径和形貌,发现共聚物中疏水嵌段比例增加使自组装体由胶束转变为囊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试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嵌段的增加有利于药物载体的提高胞内释放速率及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杨丽,唐志远,李腾腾,段琪伟,胡佳丽[3](2019)在《新型R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膜的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含芘基的新型钌(Ⅱ)配合物Ru-1,用~1H-NMR和MS表征了这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TG-DSC测试结果表明,Ru-1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HOPG、石墨烯基电极表面组装了钌配合物分子膜,并对其进行了AFM、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光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自组装膜的生长是均匀的,膜材料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在0.47 V出现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这种膜材料在较宽的紫外可见区表现出强且宽的吸收峰。钌配合物对石墨烯、HOPG炭素电极的修饰,使这类炭素电极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阳彩霞,孙芬,梁焱,王国祥,梁恩湘[4](2019)在《pH/葡萄糖双重响应含苯硼酸两亲嵌段共聚物的RAFT合成及自组装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制得PNIPAM-macroCTA大分子引发剂(2); 2与苯硼酸(PBA)衍生物单体(3)直接共聚合成了含苯硼酸的嵌段共聚物PNIPAM-b-PPBA(4),其结构经~1H NMR和GPC确证。采用~1H NM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4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具有p H和糖双重响应性,可形成以PPBA为核,PNIPAM为壳的胶束。(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瑛,陈佳雯,纪宇,张秦迪,杨淑晴[5](2019)在《不对称恶二唑配体的合成及自组装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两例新型以吡啶为端基的不对称恶二唑配体5-(4-吡啶基)-2-(5-溴-3-吡啶基)-1,3,4-恶二唑及5-(3-吡啶基)-2-(5-溴-3-吡啶基)-1,3,4-恶二唑的合成及表征,并对两例配体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的表征。将所得的配体与Ag(SO_3CF_3)进行自组装,得到无色透明的块状晶体,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其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晶体的性质及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蒋伍玖,谭宇星,邝代治,张复兴,刘梦琴[6](2019)在《微波辅助自组装合成有机锡配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波"一锅法"合成了4个有机锡配合物(C1~C4),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VisUV)、~1H NMR、~(13)C NMR、~(119)Sn NMR、高分辨率质谱(HRMS)、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C1~C4均为中心对称的平面Sn_2O_2四元环结构.通过MTT法,测试了配合物C1~C4对癌细胞NCI-H460、HepG2、MCF7以及正常人体肝细胞HL770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C1对3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优于其他配合物及卡铂,有望成为金属有机抗癌药物候选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黏度、分子对接实验,证实了配合物C1与DNA的相互作用是插入结合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Dimberu,Geremew,Atinafu(底巴罗)[7](2019)在《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组装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型复合定型相变材料(PCMs)的多孔固体支撑材料的设计与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热能存储与热转换领域。介绍了储能材料、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多孔支撑材料,并重点介绍了氮掺杂多孔碳材料(NPC)和由金属有机骨架(MOF)、金属有机凝胶(MOG)或生物质等材料合成的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最后在文献部分结合具体实例总结了有机相变储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NPC是用MOF通过原位合成法合成,或用市面可得原材料(叁聚氰胺和葡萄糖)通过后合成法合成。所得的NPC具有中孔的比例高、比表面积大、平均孔容大和对豆蔻酸-硬脂酸共晶混合物(MA-SA)的负载率高等优点。结果表明,由原位合成法所得的NPC/MA-SA的负载率高达88%,潜热值(164.3 J/g)比后合成法所得的氮掺杂多孔碳(MGC)/MA-SA高出45.7%,导热系数比纯芯材高出117.6%,比MGC/MA-SA高74.6%。将发色团引入NPC体系,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一种光热转换的复合相变材料。功能性染料分子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了178.3%,光热转换能力达72.1%。在相变过程中,载体与和PCM共价连接的染料分子相互作用,使其复合物单位储能效率达到180.3 J/g。在不同的热解温度下,以Mg(OH)2为模板从棉花中提取合成多孔碳,并负载1-十六醇得到一系列新型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在700、800和900℃温度下碳化所得多孔碳的承载能力分别达到85%、90%和88%,潜热值分别比预期储能大107.9%、109.4%和109.8%。此外,该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多孔载体的高石墨化、高孔隙度和与PCM之间的可逆氢键对其热性能的提高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此外,以石蜡为储能材料,以MOG制造多孔碳,并掺入氮化硼(BN),合成了新型形状稳定的叁元复合材料PCMs。该复合材料在固相和液相的导热系数都有所提高。叁元复合材料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热稳定性、降低的过冷程度和可靠性。本文中制备的所有复合材料均克服了有机相变材料的基本缺点,有望在中温相变领域的家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等大型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4)

卢杰[8](2019)在《氢键驱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驱动的刚柔嵌段分子聚集体在超分子材料领域被广泛研究,由于氢键受温度、酸碱度以及溶剂的影响,导致氢键型超分子聚集体具有可调控性,从而使其备受广大材料学家的关注及应用。在此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分别具有巴比妥酸盐(Ba)头部以及汉密尔顿楔(Hw)头部的TM1、TM2以及TM3叁个两亲性刚棒-线团分子。根据Ba头部可与Hw头部之间向锁钥一般配对并形成较稳定的六重氢键,可将TM2溶解在氯仿溶剂中分别与TM1及TM3按合适的摩尔比通过氢键连接形成A-B(TM1-TM2)及A-B-A(TM2-TM3-TM2)型超分子。首先,通过核磁(1H-NMR、13C-NMR)以及飞行质谱(MALDI-TOF-MASS)对叁个小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随后通过氢谱中活泼氢化学位移值变化、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以及变温紫外吸收峰值的改变确认了分子间氢键的形成,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分子在氯仿中的聚集能力,主要研究了氢键对叁个小分子以及A-B型和A-B-A型两个超分子聚集体形貌的影响。实验现象表明,当分别含有Hw头及Ba头的两个小分子混合后,可以通过六重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并使超分子在氯仿中能稳定存在。与叁个小分子相比较,两个超分子具有更大的刚性体积分数,而且,由于六重氢键的存在,使其刚棒部位平面化,在π-π堆积的作用下,聚集成不同于小分子纳米纤维结构的纳米片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4)

张赵高[9](2019)在《Z-型和网状刚柔嵌段低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型液晶低聚物由较长的柔性链和共轭苯环(OPV)与联苯刚性嵌段连接而成,有一定的自组装成各种有序的纳米结构的能力。刚棒-线团低聚物同时具有嵌段、接枝共聚物的链段的柔性和晶体分子的刚性双重特征,因此产生了独特的液晶性。自组装形貌可以通过调节柔性链在分子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横截面积以及调节刚性嵌段的形状精确构筑各种维度和大小尺寸的超分子聚集体。然而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又可以让组装体发生结构、形貌以及功能的改变。因为主客体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就可以形成更稳定,更大的叁维立体组装体,再加之可以导入各种响应材料,所以这种响应性的功能材料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本体以及水溶液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形成的丰富的多层次的超分子结构和纳米结构,可被广泛的用作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4)

张晓[10](2019)在《芘-二肽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环芳烃衍生物分子间可以发生π-π堆积相互作用驱动分子自组装,例如苝酰亚胺、叁萘嵌二苯酰亚胺等分子,这类分子为研究超分子自组装提供了研究基础。采用多种官能团对该类分子进行修饰,比如,引入烷基链或寡肽等结构,对研究分子自组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一种长链烷基修饰的叁萘嵌二苯酰亚胺衍生物(DUO-TDI)分子,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极性条件下以及固液界面上的自组装行为。此外,为了研究分子手性对自组装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四个具有不同手性的芘偶联苯丙氨酸二肽分子(Py-FF),并研究了其自组装凝胶的纳米结构与性质。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第一部分工作针对一种长链烷基修饰的叁萘嵌二苯酰亚胺衍生物(DUO-TDI)分子,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极性条件下以及在固液界面上的自组装行为。实验证实,不同溶剂极性导致不同纳米结构中的π-π堆积和烷基链堆积均发生了变化。此外,在DUO-TDI分子的液-固界面的自组装中观察到了由层状结构组成的稳定单层结构。表明,在溶液和界面上DUO-TDI的组装过程中,大芳香核间的π-π堆积和烷基链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驱动了分子自组装。2.第二部分工作设计合成了四个具有不同手性的芘偶联苯丙氨酸二肽分子(Py-FF),并通过核磁、质谱等测试证明了Py-FF的结构,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谱测试研究了Py-FF在单分子状态的性质。实验表明分子结构中手性的引入为自组装调控及应用提供了可能。3.第叁部分工作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手性的Py-FF分子在甲苯中的自组装凝胶行为,探索了手性对Py-FF分子自组装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手性的Py-FF分子在甲苯溶液中形成凝胶的形貌明显不同,即手性影响Py-FF分子的自组装。(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3)

组装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分子设计调控共聚物的亲疏水比例,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热降解与结晶性能,发现随着组分中亲水嵌段的增加,热降解温度略有升高,且亲疏水嵌段中含量较少的一种嵌段的结晶行为会受到抑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自组装体的粒径和形貌,发现共聚物中疏水嵌段比例增加使自组装体由胶束转变为囊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试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嵌段的增加有利于药物载体的提高胞内释放速率及抗肿瘤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装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峰.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超分子组装及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2].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杨丽,唐志远,李腾腾,段琪伟,胡佳丽.新型R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膜的光电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9

[4].阳彩霞,孙芬,梁焱,王国祥,梁恩湘.pH/葡萄糖双重响应含苯硼酸两亲嵌段共聚物的RAFT合成及自组装行为[J].合成化学.2019

[5].王瑛,陈佳雯,纪宇,张秦迪,杨淑晴.不对称恶二唑配体的合成及自组装化学研究[J].山东化工.2019

[6].蒋伍玖,谭宇星,邝代治,张复兴,刘梦琴.微波辅助自组装合成有机锡配合物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科学:化学.2019

[7].Dimberu,Geremew,Atinafu(底巴罗).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组装与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8].卢杰.氢键驱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D].延边大学.2019

[9].张赵高.Z-型和网状刚柔嵌段低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

[10].张晓.芘-二肽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自组装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纳米棒的TEM(A)及SEM(B)纳米棒(A)及ZnO-Pt(B)的XRD谱图高温高压合成样品组装示意图主链型准多轮烷的形成示意图不同含甲硫基支链数目的杯芳烃分子Co...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它所形成的晶体...

标签:;  ;  ;  ;  ;  ;  ;  

组装合成论文_李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