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鲁棒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义,无源,观测器,分式,舵机,状态,阻尼。
鲁棒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伟,钟宜生,姜雨石[1](2019)在《电动舵机鲁棒干扰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舵机工作时会受到模型参数摄动和不稳定负载力矩的影响,为解决由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控制问题,本文基于信号补偿方法设计了一种电动舵机角度跟踪鲁棒控制器。将舵机模型中的参数摄动和力矩扰动等不确定项作为等价干扰,首先针对受控对象设计标称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鲁棒补偿控制器以抑制等价干扰的影响,从而实现鲁棒控制。本文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可保证舵机系统的角度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的有界区域内,且收敛域的大小可通过鲁棒补偿器的参数进行调节。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慧,杨秋实[2](2019)在《风机组电液比例差动变桨动态鲁棒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风速的随机性对风电机组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动态鲁棒控制方法对风电机组电液比例差动变桨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在干扰进行补偿。首先针对风电机组电液比例差动顺桨过程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构成风电机组动态鲁棒控制系统,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控制系统顺桨仿真模型,输入不同的风速信号分别对有无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同风速信号相对应的系统响应特性曲线。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的风速信号对含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很小,系统加入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后,显着提高了风电机组变桨控制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涛[3](2019)在《新型通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拓扑及其鲁棒电流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配电网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D-STATCOM)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技术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调节连续、输出特性理想等优点,已成为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D-STATCOM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的同时,还能够发出负序电流实现对于叁相不平衡的补偿。基于链式H桥级联拓扑的D-STATCOM,直流侧相互隔离,且叁相相互独立,有功能量无法在叁相之间自由流动,当有负序分量存在时,直流侧电压相间平衡控制很难实现。为在不平衡工况下稳定运行,本文结合直流侧共电容器拓扑,提出以链式H桥级联单元为主逆变器、直流侧共电容器单元为从逆变器的新型多电平拓扑D-STATCOM。新型D-STATCOM在进行叁相不平衡补偿时,利用主从逆变器协调控制,通过合理分配主、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使链式主逆变器输出电压垂直于该相的输出电流,有效解决了星形链式D-STATCOM在补偿叁相不平衡时直流侧电压相间不平衡的问题。新型D-STATCOM在进行叁相不平衡的补偿时,由于负序分量的存在,给电流控制器的设计带来困难。本文首先建立正负序等效模型,在句坐标下进行分序控制策略研究。新型D-STATCOM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和变量之间强耦合的特性,运用常规的线性解耦控制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提高新型D-STATCOM动态性能与鲁棒性,通过建立新型D-STATCOM的仿射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微分几何原理,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实现有功与无功解耦控制。从新型D-STATCOM系统稳定性和对未知干扰及参数摄动鲁棒性角度出发,基于无源性理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dq坐标系下的Eular-Lagrange系统模型,通过向系统中注入阻尼r1、r2的方式,加速能量耗散,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通过仿真验证,新型D-STATCOM基于无源性理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具有更强鲁棒性。直流侧电压稳定是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有串联损耗、并联损耗和混合损耗的发生。通过对单个H桥模块单元的直流侧电容建立状态方程,分析可得出直流侧电压波动与并联损耗、混合损耗以及脉冲延时有关。在单位工频周期内,装置和系统的有功功率交换平均值与每一相桥臂和系统的有功功率交换存在偏差,由偏差量可得出负序分量是引起直流侧电压相间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本文对直流侧电压进行全局控制、相间平衡控制和相内均衡控制。在直流侧电压全局控制中,将装置所有H桥模块直流侧电压看成一个整体,通过PI控制获得相应有功补偿电流;在相间平衡控制中,通过合理分配主、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使链式主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垂直于补偿电流,从而实现相间电压平衡;在相内均衡控制中,利用模块之间能量交换来实现。通过仿真验证了直流侧电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上述控制策略均通过仿真得到验证,并基于无源性控制搭建RT-LAB实时仿真平台。论文最后给出了新型D-STATCOM样机研制方案,装置采用基于DSP+FPGA架构的主控制器,提出了从软件到硬件系统级的研制方案。(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罗刚,王永富,柴天佑,张化锴[4](2019)在《基于区间二型模糊摩擦补偿的鲁棒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确定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摩擦力,由于其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传统基于摩擦模型的补偿控制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系统性能要求.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区间二型(Type-2)模糊逻辑系统对系统摩擦进行补偿建模,并在该摩擦补偿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保证系统输出精度,且对摩擦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自适应性.区间二型模糊逻辑系统相对于传统一型模糊逻辑系统具有较强的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使用自适应区间二型模糊逻辑系统不断逼近摩擦力,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求出自适应律并证明系统跟踪误差的有界性.在不同摩擦环境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摩擦建模方法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卢玉[5](2019)在《鲁棒的显微镜图像光照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癌症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呈现爆发趋势。2018年的国家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5人死于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式,然而仅靠人工检查无法满足该要求。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自动阅片技术应运而生,DNA倍体分析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技术自动控制显微镜移动聚焦,采集镜下图片,然后采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测量细胞核内DNA相对含量,将DNA超过正常范围的细胞检测出来,供医生进一步确认。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只需要医生复核仪器挑选出来的少数异常细胞,无需医生手动完成对标本细胞的浏览和目测,有效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量。重要的是该技术避免了医生镜下观察的主观性和由于视觉疲劳引起的偏差,进一步提高了癌症诊断的准确率。准确测量细胞DNA相对含量的是倍体分析技术实现准确诊断的前提。然而,依赖于光照的显微镜无论使用卤素光源还是LED光源,光照不均的问题都无法完全消除。由于光学测量的基础是灰度值,而灰度值由光照控制,这就使得在不同位置测量相同细胞的DNA含量,其结果也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这将直接增加系统的测量误差,使倍体技术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降低。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光照补偿减弱或消除光照不均带来的影响。传统光照补偿方法依赖于无细胞的干净背景玻片,每次光照补偿都需要使用额外的玻片,导致鲁棒性不高;另外传统方法无法应对变化的光照情况,这对光照补偿的效率影响极大。为了提升DNA倍体分析技术的准确率,本文从背景填充、偏差估计和光照补偿,叁个方面提升细胞图片质量。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为了解决光照偏差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偏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在背景光照估计方面提出了均值偏差估计和贝叶斯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方案。该方法只使用待补偿光照的玻片,改进了目前的使用额外玻片估计背景偏差的情况。其特点在于利用待补偿图片本身的光照特点,准确估计偏差图片各个位置的灰度值。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更加方便,经过该方法估计的背景和之后的IOD测量结果都变得更加准确。2.为了解决背景获取环节中出现的无法区分杂质和细胞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插值填充和累计补偿的光照补偿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插值方法将细胞部分填充为与其周围背景相同的灰度值,之后在扫描过程中采用累计的图片,找到与待补偿细胞位置相同位置的灰度值填充到待补偿位置。这种方法适应了光照不均的情况,可以更有效的分辨细胞与杂质。与传统方法相比速度更快,补偿效果更好,之后的IOD测量效果也更加准确。3.为了解决显微镜在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基于遗忘因子的光照补偿方法。该方法在上述累计填充的基础上,使用多张历史图片,以权值相加的方式估计偏差背景。该方法最大化了历史扫描图片的利用价值,更加适用于变化的光照条件,使最终的补偿效果更加准确,IOD测量结果进一步提升。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叁种方法与现有的显微镜光照补偿方法相比,光照偏差估计更精准,能够准确模拟光照的偏差情况;背景获取更加准确,更准确的区分了杂质和灰尘;方法能适应光照的实时变化,满足了使光照补偿的鲁棒性提升,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测量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朱爽鑫,曾国辉,肖俊,黄勃,韦钰[6](2019)在《基于SP谐振补偿网络的ICPT系统鲁棒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性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控制器;为方便系统鲁棒控制的研究,首先采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和线性分式变换方法建立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化不确定性模型,然后通过H∞优化控制方法设计基于该模型的鲁棒控制器并根据μ理论分析闭环摄动系统的鲁棒性,最后仿真得到系统的开环和闭环暂态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采用H∞优化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在保证该系统鲁棒性的同时,也能使系统负载电压快速达到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宋江鹏,周荻,孙广利,祁智辉[7](2018)在《基于自适应模型补偿的双级惯性稳定平台鲁棒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更加优越的跟踪精度,光电惯性稳定平台采取粗、精双级控制系统形式。其中,粗级控制系统为常规的陀螺稳定平台,而精级控制系统由二级微动伺服控制系统组成,用来控制成像光路中透镜的精密运动。首先,本文对双级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将其表示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耦合控制系统。然后,针对双级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点,推导了基于自适应模型前馈补偿的综合鲁棒H_∞控制策略,保证了双级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实现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然后,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了双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1期)
沈清清,孙祥,单宝奇,周百灵[8](2018)在《充电桩电容电流延迟补偿控制鲁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充电桩LCL变流器存在电容电流延迟的实际问题出发,讨论延迟导致有源阻尼效果欠佳的机理,研究常规电容电流反馈方法和所提模型预测补偿两种控制方法,常规补偿方法对弱电网下的网侧电感参数变化敏感,从而导致电流调节器参数选择范围较窄,而所提电容电流反馈的延迟补偿方法,能够提高有源阻尼法对网侧电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并在仿真和实验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方天治,黄淳,陈乃铭,张先云,黄鑫[9](2018)在《一种提高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鲁棒性的相位超前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LCL型并网逆变器中,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可以有效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但是,数字控制延时会改变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效果,从而影响系统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为削弱数字控制延时的不利影响,提出相位超前补偿方法以补偿电容电流反馈的控制延时。通过分析不同谐振频率下系统的稳定性,得出改进后系统的增益裕度要求都能被满足,并设计出相位超前补偿器的参数。接着,为保证电网阻抗变化时系统的稳定性,给出电容电流反馈系数的设计方法。当采用选取的电容电流反馈系数时,分析加入相位超前补偿器前后的闭环极点轨迹。最后,通过一台1kW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出理论研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徐刚[10](2018)在《BTT导弹扰动观测补偿鲁棒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战场目标与导弹机动性越来越强,BTT导弹由于其自身通过倾斜弹体的方式进行转弯并追踪目标,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战场之上。BTT导弹在进行大范围机动的过程中,滚转角会迅速发生变化,滚转角速度会在偏航通道和俯仰通道分别产生耦合项。在大幅度机动场景下,耦合项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尤为明显。传统的BTT导弹控制方法多采用协调支路方式补偿耦合项产生的影响。然而,在大空域情况下设计过程过于繁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扰动观测补偿的鲁棒控制方法,对于BTT导弹进行自动驾驶仪的设计。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首先针对BTT导弹进行数学建模,建立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形成导弹运动方程组。给出过载的计算方式,并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得到BTT导弹的线性化模型。其次考虑了气动参数,速度,大气密度等多个参数的不确定性,针对BTT导弹模型的滚转通道和俯仰-偏航通道分别采用H_∞方法以及μ综合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学仿真。通过H_∞范数与结构奇异值理论分析了两种方法设计控制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后使用广义扩张状态观测器对BTT导弹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进行扰动观测补偿。首先将不确定性参数及通道之间的耦合作用均视为作用于舵环节上的扰动,针对滚转、俯仰及偏航叁个通道分别设计扰动补偿控制律。通过数学仿真,说明扰动观测补偿算法的有效性。添加扰动观测补偿之后的鲁棒控制器有效降低了BTT导弹对于指令响应时的抖动与超调,提升了鲁棒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鲁棒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克服风速的随机性对风电机组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动态鲁棒控制方法对风电机组电液比例差动变桨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在干扰进行补偿。首先针对风电机组电液比例差动顺桨过程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构成风电机组动态鲁棒控制系统,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控制系统顺桨仿真模型,输入不同的风速信号分别对有无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同风速信号相对应的系统响应特性曲线。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的风速信号对含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很小,系统加入动态鲁棒补偿控制器后,显着提高了风电机组变桨控制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鲁棒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孙立伟,钟宜生,姜雨石.电动舵机鲁棒干扰补偿控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2].王慧,杨秋实.风机组电液比例差动变桨动态鲁棒补偿控制[J].控制工程.2019
[3].王涛.新型通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拓扑及其鲁棒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罗刚,王永富,柴天佑,张化锴.基于区间二型模糊摩擦补偿的鲁棒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9
[5].卢玉.鲁棒的显微镜图像光照补偿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朱爽鑫,曾国辉,肖俊,黄勃,韦钰.基于SP谐振补偿网络的ICPT系统鲁棒控制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7].宋江鹏,周荻,孙广利,祁智辉.基于自适应模型补偿的双级惯性稳定平台鲁棒控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8].沈清清,孙祥,单宝奇,周百灵.充电桩电容电流延迟补偿控制鲁棒性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8
[9].方天治,黄淳,陈乃铭,张先云,黄鑫.一种提高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鲁棒性的相位超前补偿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8
[10].徐刚.BTT导弹扰动观测补偿鲁棒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