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渗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皮微渗析,盐酸小檗碱,经皮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微渗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尹忠鹏,赵海南,庞晓晨,马丽[1](2012)在《微渗析技术用于金黄膏在大鼠体内经皮渗透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金黄膏在大鼠体内的经皮渗透性。[方法]应用经皮微渗析在体取样技术,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实验。微渗析探针的在体回收率采用反向渗析法测定。[结果]反向渗析法测定的在体回收率为(32.81±1.33)%。渗析液中的药物稳态流量(J)s为2.73 ng/h,滞后时间(Tla)g为1.50 h。[结论]金黄膏中的有效成分在皮肤内有一定的滞留量,该制剂适合经皮给药。(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姚晨,周绣棣,曲涛,位冬昱,慕宏杰[2](2011)在《微渗析技术研究葛根素滴眼液麻醉家兔眼内药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微渗析实验模型,并对葛根素在麻醉家兔眼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手术将微渗析探针植入麻醉家兔的眼前房室内,待灌流平衡之后眼部给予1%葛根素滴眼液100μL,于不同时间收集渗析液,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水溶液(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9 nm。结果:给予自制葛根素滴眼液后,其能够迅速吸收进入眼前房室中,在1 h达到峰浓度,Cmax为(2.52±0.31)mg.L-1,然后渐渐降低,但在消除阶段3.5 h左右出现另外1个较低的峰浓度。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抑制了房水的生成,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5.04±0.21)mg.h.L-1,半衰期(t1/2)为(0.38±0.13)h。结论:采用微渗析技术,能够用于测定葛根素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并且为葛根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动学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1年16期)
蔡郁,刘新颜,梁文革[3](2011)在《以经皮微渗析技术研究芍药苷大鼠经皮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芍药苷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透皮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对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经皮微渗析技术进行经皮渗透性研究。以浓差法测定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的在体回收率。结果:氮酮可以显着提高药物透过性,1%,3%,5%azone经皮传递率分别为0.906 9,1.887 8,1.272 8μg.h-1。结论:azone是芍药苷经皮吸收优良的渗透促进剂,且促渗效果与浓度不成线性。经皮微渗析技术是在体研究药物经皮渗透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张雄,唐星[4](2009)在《微渗析技术研究琥珀酸舒马曲坦在大鼠脑和血中的药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琥珀酸舒马曲坦静脉给药后游离型药物在大鼠血和脑中的药代动力学,并对微渗析技术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同时进行血液和脑部微渗析的方法,以超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静脉给药后渗析液中的药物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体内数据。结果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的微渗析探针回收率和传递率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体内探针回收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推测可能是由于蛋白大分子在微渗析膜的外表面形成一层鞘膜从而阻止了药物的交换。体内的真实药物浓度采用点对点(point-to-point)计算,结果表明琥珀酸舒马曲坦在脑和血中的MRT分别为202.79和175.54min,AUC分别为1978.71和8062.10μg·min·L-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研究游离型琥珀酸舒马曲坦在大鼠血和脑中的药代动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期刊2009年04期)
李杰,周丽莹,聂淑芳,范景新,杨星钢[5](2008)在《微渗析技术研究克拉霉素亚微乳剂相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微渗析技术研究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亚微乳剂相分布,考察离子对增溶剂及NaOH用量对乳剂相分布的影响。方法:以维生素E琥珀酸酯(tocopherol succinate,TS)、油酸为离子对增溶剂,制备CLA亚微乳剂;浓差法测定探针回收率与传递率,以亚微乳剂为渗析介质,用反相渗析法测定回收率。结果:反相渗析法测得回收率为86.2%;90%以上的药物分布于乳剂油相中。结论:微渗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乳剂的相分布,TS促进CLA于乳剂油相分布的能力更强,且对体系pH值变化较不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8年14期)
郜琪臻,杨丽英,丁平田,何仲贵[6](2008)在《应用微渗析技术在大鼠中考察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薄荷油(MO)和azone 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方法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微渗析技术进行在体取样,以HPLC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应用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计算药物在皮肤中的浓度。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微渗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主要受灌注液流速的影响,为(50.16±2.34)%;反向渗析法测得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为(14.096±0.58)%;MO的体积分数为3%和5%时,增渗倍数分别为3.8、17.6;azone的体积分数为3%和5%,增渗倍数分别为9.2、24.8。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MO和azone均可显着增加美洛昔康经皮渗透稳态流量,azone的体积分数为5%时,大鼠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可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陈曹君,刘玮,李锡军[7](2006)在《以经皮微渗析技术涂抹表皮生长因子的小猪在体经皮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Azone)对其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广西小型猪为实验模型动物,应用经皮微渗析在体取样技术进行实验。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结果Azone可以极大地提高药物在渗析液及皮肤中的浓度,2%和5%的Azone分别使渗析液中药物的稳态流量从0.001μg/h提高到1.281和1.824μg/h。结论经皮微渗析技术是研究药物在体经皮吸收的有力工具。Azone是表皮生长因子经皮吸收的优良促进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何海冰,唐星,崔福德[8](2006)在《血液微渗析技术研究酮洛芬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酮洛芬微渗析体内外回收率及影响因素,研究酮洛芬静脉给药后非结合型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颈静脉插入探针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灌注液对探针进行灌注,测定酮洛芬体内回收率及非结合型酮洛芬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渗析液中药物浓度。体外回收率的测定采用浓差法。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以浓差法测定的体外回收率为28.75%;反渗析法测定体内回收率为(40.3±2.7)%。酮洛芬静脉给药后非结合型药物的T1/2,AUC和CL分别为(181±16)m in,(112±27)μg.m in.mL-1和(0.22±0.05)m in-1。结论血液微渗析技术可用于研究非结合型酮洛芬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刘志东,李佳玮,张立波,苏龙,丁平田[9](2005)在《微渗析技术研究依诺沙星眼用缓释凝胶剂兔眼内药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依诺沙星家兔眼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微渗析技术进行依诺沙星眼用缓释凝胶剂在体药动学的研究,数据经非隔室模型处理,以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评价各参数。结果:眼用缓释凝胶剂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615±0·900)μg·h·mL-1,Cmax=(2·726±1·790)μg·mL-1,Tmax=(0·33±0·24)h,Ke=(0·270±0·140);滴眼液的药动学参数为:AUC=(0·414±0·210)μg·h·mL-1,Cmax=(0·689±0·890)μg·mL-1,Tmax=(0·25±0·10)h,Ke=(0·548±0·500)。结论:眼用缓释凝胶剂明显提高了药物在眼内的生物利用度,并且延长了作用时间,达到了缓释制剂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5年07期)
朱全刚,奚炜,胡晋红[10](2003)在《微渗析技术及在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微渗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在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微渗析技术应用于经皮吸收研究具有创伤小、能实现生物在体连续取样及可直接测定皮肤内和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微渗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微渗析实验模型,并对葛根素在麻醉家兔眼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手术将微渗析探针植入麻醉家兔的眼前房室内,待灌流平衡之后眼部给予1%葛根素滴眼液100μL,于不同时间收集渗析液,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水溶液(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9 nm。结果:给予自制葛根素滴眼液后,其能够迅速吸收进入眼前房室中,在1 h达到峰浓度,Cmax为(2.52±0.31)mg.L-1,然后渐渐降低,但在消除阶段3.5 h左右出现另外1个较低的峰浓度。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抑制了房水的生成,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5.04±0.21)mg.h.L-1,半衰期(t1/2)为(0.38±0.13)h。结论:采用微渗析技术,能够用于测定葛根素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并且为葛根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动学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渗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倩,尹忠鹏,赵海南,庞晓晨,马丽.微渗析技术用于金黄膏在大鼠体内经皮渗透性的初步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2].姚晨,周绣棣,曲涛,位冬昱,慕宏杰.微渗析技术研究葛根素滴眼液麻醉家兔眼内药动学[J].中国中药杂志.2011
[3].蔡郁,刘新颜,梁文革.以经皮微渗析技术研究芍药苷大鼠经皮吸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4].张雄,唐星.微渗析技术研究琥珀酸舒马曲坦在大鼠脑和血中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9
[5].李杰,周丽莹,聂淑芳,范景新,杨星钢.微渗析技术研究克拉霉素亚微乳剂相分布[J].中国新药杂志.2008
[6].郜琪臻,杨丽英,丁平田,何仲贵.应用微渗析技术在大鼠中考察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
[7].陈曹君,刘玮,李锡军.以经皮微渗析技术涂抹表皮生长因子的小猪在体经皮吸收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
[8].何海冰,唐星,崔福德.血液微渗析技术研究酮洛芬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6
[9].刘志东,李佳玮,张立波,苏龙,丁平田.微渗析技术研究依诺沙星眼用缓释凝胶剂兔眼内药动学[J].中国新药杂志.2005
[10].朱全刚,奚炜,胡晋红.微渗析技术及在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