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速率论文_张献光,宫本吾郎,古原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热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奥氏体,结晶,组织,粒径,孔隙,镀层。

加热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献光,宫本吾郎,古原忠[1](2019)在《加热速率对逆转变奥氏体微观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连续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对逆转变奥氏体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热膨胀仪和EBSD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部分逆相变和完全逆相变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高加热速率促进了块状奥氏体的形成,而低加热速率有利于针状奥氏体的形成,且加热速率越大,最终逆转变完成时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微细。高加热速率使得奥氏体形核和长大被推向高温区进行,高温区块状奥氏体为置换性合金元素非配分长大模式,长大速率极快。因此,高加热速率促进了块状奥氏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2期)

李学涛,张杰,江社明,张启富,徐德超[2](2018)在《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和辉光放电光学光谱仪(GDOES),研究了不同的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组织主要由Γ相和α-Fe(Zn)组成,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锌镀层中的α-Fe(Zn)相增多,Γ相比例减少。当加热速率为5~15℃/s时,镀层中主要以α-Fe(Zn)为主,Γ相很少,且靠近铁基体侧无Γ相;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镀层中铁质量分数逐渐增多,合金化镀层厚度逐渐增厚;加热速率为15℃/s,镀层中的铁和锌分布地较均匀;加热温度为900℃时,控制加热速率为5~15℃/s,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液态金属致脆性(LMIE)裂纹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8年11期)

段超喆,施斌,曹鼎峰,魏广庆[3](2018)在《一种准分布式内加热刚玉管FBG渗流速率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体中的渗流是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渗流监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准分布式内加热刚玉管FBG渗流监测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新型内加热刚玉管渗流传感器;推导出了温度特征值与渗流速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砂性土室内模型试验对此关系进行了率定。试验结果表明:(1)本方法对砂性土中渗流速率进行监测是可行的;(2)利用刚玉管封装的新型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监测性能;(3)在给定加热功率条件下,一定渗流速率范围内,温度特征值与渗流速率间存在线性关系,渗流速率越大,温度特征值越小;(4)一定加热功率条件下的渗流速率监测存在相应的测试量程,提高给定加热功率可提高监测量程。(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余万,苏华山,孙巧梅[4](2018)在《不同加热速率和粒径下城市污泥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城市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加热速率(10℃/min、20℃/min、30℃/min)和不同的粒径(60~80目、80~100目和>120目)的条件下的污泥燃烧特性,并求取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发现污泥的燃烧过程可以当成由叁部分组成:水分的蒸发、挥发分逸出及燃烧、挥发分燃尽及固定碳燃烧,加热速率及粒径大小均会影响反应动力学参数,但加热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粒径的减小会使反应活化能降低。(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马英伟,宁保群[5](2018)在《加热速率对20MnSi钢相变速率及正火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精度差分膨胀仪对不同加热速率(5~3000℃/min)下20Mn Si钢的奥氏体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奥氏体化速率显着增大,奥氏体形成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加热速率影响了正火过程中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从而影响了钢材的组织。(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2期)

张盛诚,何榕[6](2017)在《热解时加热速率对煤粉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解时煤粉颗粒孔隙结构的变化,采用随机行走的方法生成煤粉颗粒的孔隙结构,采用碎片化和扩散煤热解模型描述热解时的化学反应,基于分子运动论描述气体在分形孔隙中的扩散,构建了一个描述孔隙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拟合,得到描述孔隙结构变化的微分方程组,并用沉降炉热解实验对方程组进行了验证.应用该微分方程组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膨胀阶段和收缩阶段,4个孔隙结构参数的变化速率都存在一个峰值.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煤焦的膨胀率、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而煤焦的孔隙率是一直增大的.(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刘赓,张深根,刘波[7](2016)在《加热速率对不同状态低合金高强钢Q&P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冷轧态、淬火态、球化态叁种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奥氏体化阶段不同加热速率(5,300℃·s~(-1))下的淬火-配分(Q&P)热处理,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其最终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阶段快速(300℃·s~(-1))加热对冷轧态钢具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以及加速奥氏体形成的作用,而对淬火态和球化态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基本没有影响;经快速加热Q&P处理后,冷轧态钢的抗拉强度比慢速(5℃·s~(-1))加热后的提高90 MPa,伸长率仅降低0.9%,而加热速率对球化态及淬火态钢Q&P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影响较小;经慢速加热Q&P处理后,冷轧态和球化态钢中硬质相沿再结晶铁素体晶界呈条带状分布,变形时易产生孔洞。(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6年12期)

赵楠,于治民[8](2016)在《加热速率对电工钢初次再结晶织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加热速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加热速率对无取向电工钢和取向电工钢初次再结晶织构影响的研究进展。目前多数的研究成果认为快速的加热速率在再结晶退火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初次再结晶织构,有利于电工钢成品(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6-12-20)

齐林,吴明,胡志勇[9](2016)在《不同加热温度和降温速率对含蜡原油析蜡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原油的析蜡特性进行分析,并得到了析蜡过程的热谱图和dh/d T-T曲线。以大庆原油为研究对象,对dh/d T-T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加热理温度、温降速率对析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高于溶蜡点温度时,析蜡点随温变化小;加热温度低于溶蜡点温度,析蜡点随温度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温降速率越大,析蜡点越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李瑞,寇小希,王绍金[10](2016)在《用于研究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学的可控加热速率的加热板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学的可控加热速率的加热板系统,该系统包含铝制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加热片、6个抽拉盒和6个样品单元、PID温度控制器、数据控制采集软件和计算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可控加热速率的加热板系统工作时,上下加热板的温度与样品温度基本一致,设置的加热速率与样品的加热速率基本一致,这为研究微生物的热致死动力学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6年11期)

加热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和辉光放电光学光谱仪(GDOES),研究了不同的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组织主要由Γ相和α-Fe(Zn)组成,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锌镀层中的α-Fe(Zn)相增多,Γ相比例减少。当加热速率为5~15℃/s时,镀层中主要以α-Fe(Zn)为主,Γ相很少,且靠近铁基体侧无Γ相;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镀层中铁质量分数逐渐增多,合金化镀层厚度逐渐增厚;加热速率为15℃/s,镀层中的铁和锌分布地较均匀;加热温度为900℃时,控制加热速率为5~15℃/s,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液态金属致脆性(LMIE)裂纹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热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献光,宫本吾郎,古原忠.加热速率对逆转变奥氏体微观组织的影响[J].钢铁.2019

[2].李学涛,张杰,江社明,张启富,徐德超.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J].钢铁.2018

[3].段超喆,施斌,曹鼎峰,魏广庆.一种准分布式内加热刚玉管FBG渗流速率监测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

[4].余万,苏华山,孙巧梅.不同加热速率和粒径下城市污泥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马英伟,宁保群.加热速率对20MnSi钢相变速率及正火组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6].张盛诚,何榕.热解时加热速率对煤粉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7

[7].刘赓,张深根,刘波.加热速率对不同状态低合金高强钢Q&P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6

[8].赵楠,于治民.加热速率对电工钢初次再结晶织构影响的研究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2016

[9].齐林,吴明,胡志勇.不同加热温度和降温速率对含蜡原油析蜡点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6

[10].李瑞,寇小希,王绍金.用于研究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学的可控加热速率的加热板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论文知识图

窗口15热流信号测试图谱微波辐射下,有质电磁应力(PMF)对...回火加热过程中SDH3-4钢试样长度随温...一1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设备示意图不同加热速率下的TG曲线:(a)P...四种硅含量的SDH3钢回火转变峰温Tp随...

标签:;  ;  ;  ;  ;  ;  ;  

加热速率论文_张献光,宫本吾郎,古原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