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姜晗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姜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粪菌移植,乳果糖,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胃肠功能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文献综述

姜晗[1](2019)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道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10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乳果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粪菌移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水平,便秘症状评分系统(KES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11.42±2.65)h,(47.04±12.11)h,(60.38±3.92)h,均短于对照组的(23.58±2.49)h,(92.87±18.87)h,(95.51±18.7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TL,SP及VIP水平分别为(239.42±40.39)pg/mL,(45.03±5.93)pg/mL,(12.18±2.57)pg/mL,对照组患者MTL,SP及VIP水平分别为(195.83±39.46)pg/mL,(36.72±6.02)pg/mL,(15.74±2.08)pg/mL。观察组患者MTL,SP水平高于对照组,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ESS,PAC-QOL,SAS及SDS评分分别为(12.67±6.85)分,(62.35±20.48)分,(40.61±5.46)分,(39.75±6.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21±7.24)分,(83.51±21.05)分,(45.82±6.73)分,(46.41±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粪菌移植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既能使患者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又可改善患者肛门直肠的协调收缩功能及直肠顺应性,进而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陈旭[2](2019)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其术后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38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参照组为38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益生菌、益生元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GIQLI评分参照组要比试验组低,而Wexner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可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将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至最小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5期)

杜叁军,高会斌,沈金库,李多,吴娜[3](2019)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AC-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葛思堂,左芦根[4](2018)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便秘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功能性便秘较为常见,又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TC)及混合性便秘(MC)。国内外学者将难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症状缓解的功能性便秘称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对于此类患者,在长期无效的内科治疗下有增加肿瘤发生、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及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风险。外科手术是顽固性便秘治疗的最后选择。外科学者从未停止对便秘术式的改进,PPH-STARR、TST-STARR、金陵术等术式均有较佳疗效的报道。然而便秘的外科治疗仍然面临引发机制不明确、缺乏预判疗效的方法以及缺乏远期疗效的研究结果等问题。本综述首先阐述顽固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治疗现况及诊断分类标准,并系统性回顾了便秘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效果的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当前外科治疗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了解便秘的外科治疗进展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刘巧云[5](2016)在《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病因复杂,机制不明,可能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遗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神经内分泌异常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程较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理状态欠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繁多,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均不甚理想,许多患者因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引起药物依赖,甚至导致结肠黑变病或癌变,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采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tation,FMT)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PEG)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以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KESS)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作为生活质量观察指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作为心理状态评量指标,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变化,探讨FMT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FC患者症状、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拓宽临床治疗思路,进一步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清),2包A剂+2包B剂溶于250 m L温水中,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FMT,选择经胃镜给药,每次300 m L粪菌液,每隔3天一次,共3次治疗。为使粪菌液尽可能长时间的保留于患者肠道及避免移植后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移植当天停服PEG,其余时间正常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便秘或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但是若患者连续3天以上不排便,可应急使用开塞露纳肛或灌肠以辅助排便。采用BSFS、KESS、PAC-QOL、SAS及SDS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性状、便秘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1.6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入组,治疗前各基线资料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入组患者中,治疗组有混合型便秘23例,慢传输型便秘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4例;对照组中混合型便秘24例,慢传输型便秘1例,出口梗阻型便秘便秘5例。经检验各类型分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SFS、KESS、PAC-QOL、SAS与SDS评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患者大便性状、减轻便秘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改善心理状况。4.治疗4周后,在BSFS评分、KESS评分、PAC-QOL评分、SAS及SDS评分方面,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0.021、0.01、0.001及0.045,提示在改善便秘患者大便性状、便秘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治疗组更具优势。5.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873,P=0.031)。6.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病人出现移植后腹胀、腹泻、恶心、排气增多,2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无发热、腹痛等不适。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腹胀,能耐受,未予特殊处理,至第2周时症状基本消失,对试验的进程未产生影响。【结论】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改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大便性状,减轻患者的便秘相关症状,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巧云,张松,曹海超,李婷宇,马玉帛[6](2016)在《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门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FMT治疗,同时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疗程4周,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评分量表(KESS)、生存质量量表(PAC-QOL)、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便秘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7.1%、34.3%,改善率分别为77.1%、71.4%,KESS、PAC-QOL、SAS、SD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FMT联合聚乙二醇能安全、有效的改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异常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黄龙秀[7](2016)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躯体症状分类的规律研究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躯体症状分类的规律研究来指导临床上伴有多种躯体症状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断问题。方法:将2015年6月1日—2016年2曰1日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门诊就诊或在便秘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便秘症状评分量表》、《躯体症状分类量表》。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躯体症状分类特点、躯体症状与便秘相关症状的相关性,找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一般规律基躯体症状分类规律结果:54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伴多种躯体症状的患者中,性别分布呈现女性明显超过男性患者趋势;年龄构成中患者人群主要分布在40-59岁这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分布,患者人群处于小学、初高中文化水平占了大部分比例;职业分布中,农民和无业人员占了人部分比例;躯体症状对社会功能有严重影响,患者对躯体症状的肯定的关注度;临床症状以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最为突出;躯体症状分类主要以抑制性躯体症状为主;抑制性躯体症状与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呈正相关;患者激惹性躯体症状与腹痛、腹胀呈正相关;生物性躯体症状与病程、排便频率呈正相关.结论:本课题通过研究表明中年女性、文化水平不高、从事农业及无业人员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比例较高,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所表现出的躯体症状对社会功能有严重影响,患者对躯体症状有肯定的关注度,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便秘患者。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表现特征主要为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时间长。对于以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长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的便秘患者应格外重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以抑制性躯体症状为主,不同躯体症状与不同的便秘症状有关联。用躯体症状分类量表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简单易操作,适用于所有临床工作者。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伴随躯体症状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观察躯体症状分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2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明确躯体症状类型后,采取相应的推荐治疗方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便秘相关症状量表评分及躯体症状量表评分,同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1个月治疗后有效率为60%,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患者基线与治疗4周躯体症状总分比较(56.80±9.96VS43.5±7.87),双侧近似P1值=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躯体症状总分比较(56.80±9.96VS37,70±8.52),双侧近似P2值=().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基线与治疗4周便秘总分比较(15.10±2.75VS10.50±3.24),双侧近似P1值=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便秘总分比较(15.10±2.75VS8.00±3.93),双侧近似P2值=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病人躯体症状的分类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显着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1)

黄裕,陈启仪,姜军,冯啸波,倪玲[8](2015)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60例(便秘组)和入院行痔疮和低位肛瘘病人6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C反应蛋白(CRP)、促炎因子(TNF-α、IL-6)、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8+和HLA-DR)水平。结果:便秘组病人Ig G和Ig M、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3+和CD8+CD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炎症反应状态。(本文来源于《肠外与肠内营养》期刊2015年06期)

唐铁轮[9](2015)在《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便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我院普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诸如生物反馈、粪便移植、益生菌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内科及创新发明“金陵术”的外科治疗方式治疗功能性便秘,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仍存在诸多问题。结肠平滑肌的运动需要包括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细胞共同协调完成。目前国内外关于功能性便秘机理主要集中于“肠神经功能紊乱”的系列研究中,而平滑肌具有一定自主节律性,其运动并不完全受神经因素调控。因此,肠神经功能的调控可能并不是功能性便秘机体结肠动力的唯一治疗途径。寻求肠神经系统以外新的治疗靶点可能为功能性便秘提供新的、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途径。Cajal间质细胞是胃肠道的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的缺失或减少是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动力异常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有研究发现,TMEM16A特异性的表达于cajal间质细胞中,并且是cajal间质细胞网络改变的可靠和敏感指标,它可能通过cajal间质细胞而影响胃肠道的动力。我们推测,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TMEM16A的表达可能存在异常,且TMEM16A可能通过调控ICC进行结肠平滑肌运动功能的调节。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同时检测cajal间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结果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TMEM16A的表达目的:研究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一)选取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TMEM16A在结肠中的表达。(二)选取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并根据便秘患者的年龄、便秘病程的不同、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3个亚组,分别采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TMEM16A在结肠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肠TMEM16A的免疫荧光的表达、m RNA的表达、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年龄越大,TMEM16A的表达越少;便秘病程越长,其表达越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TMEM16A的表达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者。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TMEM16A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年龄越大、便秘病程越长,TMEM16A表达越少;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TMEM16A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者。第二部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c-kit的表达目的:研究c-kit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TMEM16A的相关性。方法:(一)选取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c-kit在结肠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同时检测c-kit及TMEM16A在结肠中的表达。(二)选取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并根据便秘患者的年龄、便秘病程的不同、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3个亚组,分别采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c-kit在结肠中的表达。结果: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c-ki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年龄越大、便秘病程越长,c-kit表达越少;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kit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者。c-kit与TMEM16A在结肠的表达分布一致。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c-ki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年龄越大、便秘病程越长,c-kit表达越少;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kit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者。c-kit与TMEM16A在结肠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王林[10](2013)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和粘膜屏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结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因其程度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多需要外科治疗。根据结肠的直径,便秘可分为两种类型:结肠直径正常型和巨结肠型。特发性巨结肠是巨结肠型便秘的一种,表现为顽固性便秘。顽固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菌群是人体主要微生物群落,肠腔内细菌种类多,数量大,是肠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调节,上皮基因的表达的调控,屏蔽致病菌等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一些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克隆文库,DNA微矩等,被用于研究疾病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变化,如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基于肠道菌群在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来加深对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菌群改变的认识。便秘(包括特发性巨结肠)状态下,结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结肠菌群改变,这些都对结肠屏障功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结肠粘膜紧密连接和结肠粘液屏障对于维持结肠屏障功能极为重要。对于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紧密连接和粘液屏障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的认识。本研究中,我们使用DGGE检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改变特征,找出显着改变的细菌。同时,我们观察结肠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和杯状细胞改变特征,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的基本病理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改变特征研究一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粘膜菌群改变特征目的:研究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粘膜菌群的改变特征,并找出有特征性变化的菌株。病人和方法:实验分为两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组(便秘组)16人;对照组9人。在术中获取病人乙状结肠粘膜标本,提取DNA,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观察菌群结构变化,使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DGGE条带,对菌群的结构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对有显着变化的条带割胶测序,并使用NCBI的BLAST工具与Nucleotide collection(nr/nt)数据库内基因比对,鉴定其细菌种属。结果:便秘患者结肠粘膜菌群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便秘组结肠粘膜菌群优势菌群条带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8.38±5.20vs28.22±5.24P<0.01),便秘组患者结肠粘膜菌群香农多样性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提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粘膜菌群多样性减少。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肠粘膜菌群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3种拟杆菌菌门细菌和2种硬壁菌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减少,同时伴有2种未曾培养过的细菌相对丰度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粘膜存在菌群紊乱,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减少,拟杆菌菌门和硬壁菌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减少,同时伴有两种未曾培养过的细菌相对丰度的明显增加。研究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改变特征目的:研究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的改变特征,并找出有特征性变化的菌株。病人和方法:实验分为两组:特发性巨结肠组(巨结肠组)10人;对照组11人。在术中获取病人乙状结肠粘膜标本,提取DNA,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观察菌群的结构变化,对菌群结构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分析,对有显着变化的条带割胶测序,鉴定其细菌种属。结果:巨结肠组患者结肠粘膜菌群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巨结肠组患者结肠粘膜菌群条带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巨结肠组患者结肠粘膜菌群香农多样性指数明显增多(P<0.01),提示巨结肠组结肠粘膜菌群多样性增多。巨结肠组粘膜菌群的特征性变化菌群是:5种拟杆菌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明显升高伴有1种拟杆菌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结论: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存在菌群紊乱,其特征性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增多,5种拟杆菌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伴1种拟杆菌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第二部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紧密连接和杯状细胞的研究研究一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紧密连接的研究目的:研究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的变化特征。病人和方法:病人分为叁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组(便秘组)、特发性巨结肠组(巨结肠组)和对照组各8人。在术中获取病人乙状结肠标本,进行:普通病理染色观察结肠上皮微绒毛的变化;电镜观察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的变化;蛋白印迹对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检测对Occludin和Claudin-1进行原位分析。结果:便秘组和巨结肠组病人结肠粘膜上皮微绒毛光镜下无明显损伤。便秘组、巨结肠组和对照组结肠粘膜紧密连接结构均完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表达在位。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紧密连接结构完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研究二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杯状细胞的研究目的:研究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杯状细胞的变化。病人和方法:病人分为叁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组(便秘组)、特发性巨结肠组(巨结肠组)和对照组各8人。在术中获取病人乙状结肠标本,进行:HE染色了解结肠微绒毛形态,对杯状细胞进行计数;西弗氏/阿利辛兰(AB/PAS)染色,对杯状细胞粘液进行特殊染色,进一步对杯状细胞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和AB/PAS染色均可以看到:便秘组和巨结肠组患者乙状结肠微绒毛较对照组变细,单位面积内杯状细胞增多(p<0.01),巨结肠组患者乙状结肠绒毛较便秘组更细,杯状细胞数更多(p<0.01)。结论: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状态下,结肠微绒毛变细,单位面积内杯状细胞相对增多,特发性巨结肠较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变化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分析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其术后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38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参照组为38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益生菌、益生元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GIQLI评分参照组要比试验组低,而Wexner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可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将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至最小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参考文献

[1].姜晗.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陈旭.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杜叁军,高会斌,沈金库,李多,吴娜.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4].葛思堂,左芦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疗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

[5].刘巧云.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6].刘巧云,张松,曹海超,李婷宇,马玉帛.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7].黄龙秀.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躯体症状分类的规律研究及治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8].黄裕,陈启仪,姜军,冯啸波,倪玲.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

[9].唐铁轮.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5

[10].王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粘膜菌群和粘膜屏障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标签:;  ;  ;  ;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论文-姜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