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性抗体论文_卢星,肖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和性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葡萄球菌,免疫,金黄色,活性,病毒,细胞因子。

中和性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卢星,肖鹤[1](2019)在《抗西尼罗病毒中和性抗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病毒(WNV)属于黄病毒属,可引起人畜共患病,严重可危及生命。随着WNV感染流行趋于全球化,中国存在输入风险。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疫苗及药物用于人感染西尼罗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因此,针对西尼罗病毒的药物研发极有必要。该病毒E蛋白是中和性抗体的主要抗原,参与病毒对靶细胞的侵染。E蛋白包含3个结构域(DⅠ、DⅡ、DⅢ)。本综述就近年来靶向这3个结构域中和性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阮海文,张雪峰[2](2016)在《生物技术药物中和性抗体评价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摄入,基于药物免疫原性的强弱,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的产生。已经有研究表明,抗药抗体会影响生物药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抗药抗体中有一类抗体能够通过直接与药物作用结合位点结合,或者通过空间位阻的作用,使药物失去与其靶点结合的能力,从而封闭、中和药物的治疗活性,这类抗体被称为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免疫原性评价(Immunogenicity Assay)及中和抗体的评价结果对于辅助同期进行的药效,药代(毒代)的数据分析,一些临床反应的解释以及药物的免疫原性特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生物药物的免疫原性及中和抗体的评价,已经引起了药企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免疫原性评价会伴随着生物药物研发的整个周期。在生物药物免疫原性评价中,筛选性实验显示为阳性,经过确证性试验依然为阳性的样品,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中和活性的评价。目前关于免疫原性分析的相关法规中推荐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外功能性试验来进行中和抗体的评价,但是对于某些类型的生物药物根据其作用机理(Mechanism of Action,MOA)可以选择竞争性配体结合试验作来进行中和抗体的评价。与免疫原性评价相似,中和抗体的评价需要进行临界值(Cut Point)的确定、检测灵敏度(Sensitivity)评价、检测特异性(Specificity)评价、批次试验精密度(Assay Precision)评价、方法稳健性(Robustness)评价、基质效应(Selectivity)及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评价和稳定性(Stability)评价等。其中检测灵敏度和耐药性是目前中和抗体评价试验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将目前已经颁布的法规及发表的研究文献等材料进行了筛选,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中和抗体评价实验做了简单的描述。(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阮海文,张雪峰[3](2016)在《生物药品中和性抗体评价及面临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生物药品的摄入,基于药品免疫原性的强弱,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的产生。已经有研究表明,抗药抗体会影响生物药品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抗药抗体中有一类抗体能够通过直接与药品作用结合位点结合,或者通过空间位阻的作用,使药物失去与其靶点结合的能力,从而封闭、中和药品的治疗活性,这类抗体被称为中和抗体(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刘成华,李迪,高亚萍,靳鹏,刘玉[4](201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表达、纯化及中和性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毒素β-溶血素(β-hemolysin,Hlb)及其突变体HlbH-149-N,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并制备其功能性抗体,探讨Hlb蛋白在金葡菌感染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以金葡菌NCTC-8325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hlb,进一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lb,并转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点突变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lbH-149-N,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Ni2+柱亲和纯化获得Hlb蛋白及突变体HlbH-149-N蛋白;通过溶血实验检测Hlb及突变体HlbH-149-N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并制备Hlb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Hlb蛋白和突变体HlbH-149-N蛋白,溶血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重组Hlb蛋白能够裂解绵羊红细胞,而突变体HlbH-149-N蛋白不能裂解绵羊红细胞;不同物种红细胞对Hlb敏感性不同;制备了抗Hl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anti-Hlb),ELISA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anti-Hlb能特异结合Hlb蛋白和突变体HlbH-149-N蛋白,同时发现,anti-Hlb可有效抑制Hlb对绵羊红细胞的裂解作用。结论获得了具有良好溶血活性的重组Hlb蛋白以及无溶血活性的突变体HlbH-149-N蛋白,并制备了具有中和活性的特异性抗体,为深入研究Hlb在金葡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刘平,郭锦荣,姚弘毅,韦卓[5](2015)在《不同浓度IL-17A中和性抗体对CIA小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模型,探讨不同浓度的IL-17A中和性抗体对CIA小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将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CIA+生理盐水)组、C(CIA+高浓度)组、D(CIA+低浓度)组;采用鸡II型胶原加氟氏完全佐剂乳化制备抗原尾部多点皮下注射;初次免疫2周后以同样方法加强免疫,诱导CIA小鼠模型出现后在小鼠腹腔注射细胞因子中和性抗体或生理盐水,观察2周并记录小鼠关节及关节外表现,检测血清TNF-a、IL-17、IL-6表达水平。结果 C、D与B比较TNF-a、IL-17、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并且IL-17A中和性抗体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IL-17A中和性抗体可显着降低CIA小鼠模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a、IL-17、IL-6表达水平,且以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改善骨关节功能更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细胞参与介导的细胞因子-破骨细胞损伤免疫机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影响破骨细胞因子来实现。(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李迪,高亚萍,靳鹏,董洁,刘玉[6](201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纯化及中和性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SAU)重要的外分泌毒力因子α-溶血素(alpha hemolysin,Hla),检测Hla蛋白对不同种属红细胞的裂解作用;制备其特异性抗体,并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方法以SAU NCTC-8325菌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hl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l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Ni2+柱亲和纯化获得Hla蛋白;通过红细胞裂解实验测定Hla蛋白的溶血活性。结果重组Hla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细胞裂解实验表明,纯化的Hla蛋白可以显着裂解兔红细胞,但人红细胞和羊红细胞对Hla杀伤作用不敏感。ELISA结果表明,获得了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以有效抑制Hla对兔红细胞的裂解作用。结论 SAU的Hla蛋白对不同种属红细胞的溶解能力不同,为探讨Hla裂解细胞的机制给予一定的提示;同时所制备的特异性抗体(anti-Hla)可以抑制Hla的溶血作用,为深入研究Hl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潘琪,刘德森,茅乃权,杨立,王守峰[7](2013)在《异种免疫诱导中和性抗体抑制小鼠肺癌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异种固定化完整细胞作为肿瘤疫苗的潜力,初步探讨其诱导的免疫反应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分别使用固定的人肺癌细胞免疫小鼠,再接种小鼠自发肺腺癌鼠肿瘤进行肿瘤挑战,观察肿瘤细胞免疫后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肿瘤浸润T细胞的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小鼠免疫血清对人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人肺腺癌和鳞癌固定的完整细胞免疫小鼠后均明显地抑制小鼠肺腺癌肿瘤的生长(P<0.05),抑瘤率分别为40.8%及49.2%,显着优于采用人肺腺癌和鳞癌细胞碎片免疫的效果。小鼠免疫血清在体外可抑制人肺癌细胞的生长。结论异种人肺癌固定的完整细胞诱导了有效的小鼠抗鼠肺癌的体液免疫反应,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小鼠产生抗肺癌中和性抗体有关。(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3年08期)

刘秀侠[8](2013)在《HIV-1表面抗原的改造和广谱中和性抗体2F5、4E10的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具有严重传染性的艾滋病。至今仍然没有研究出有效的疫苗,却发现了几种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mAb),例如b12、VRC01、2F5、4E10和10E8等。中和性抗体2F5和4E10识别的表位为大小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gp41MPER区域,此区域在宿主细胞膜和病毒的融合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不同假病毒、重组病毒的中和试验表明,中和性抗体2F5和4E10可以中和大多数病毒。近些年,基于MPER区域的疫苗设计成为HIV-1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构建了含有MPER区域的真核重组质粒pAcVSVGTM-gp120OD(MPER)和pAcVSVGTM-gp120OD(MPER)-Fc,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及鉴定。重组质粒与Bacmid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用Sf9细胞表达经改造的病毒的MPER抗原表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MPER在昆虫细胞正确表达。为检测gp120OD(MPER)-Fc抗原的活性而构建了特异性识别HIV病毒MPER区域的2F5和4E10单链抗体的重组质粒,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2F5和4E10单链抗体在原核细胞BL21(DE3)和Rosetta-gami2(DE3)pLysS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利用镍离子螯合层析方法对包涵体蛋白进行纯化,经复性后获得可溶性单链抗体。用具有活性的OD(2F5)-Fc抗原检测原核细胞表达得到的单链抗体2F5-scFv,用原核表达的GST-MPER抗原检测单链抗体2F5-scFv和4E10-scFv,ELISA结果显示2F5-scFv和4E10-scFv均具有结合活性。其次,利用2F5-scFv和4E10-scFv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gp120OD(MPER)-Fc, ELISA结果显示gp120OD(MPER)-Fc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由此表明MPER区域已经暴露在gp120OD结构域上,这为以后利用多抗原表位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或家兔获得中和性抗体准备了材料。本研究在体外合成了编码MPER抗原的基因,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了MPER抗原。具有多个中和性表位的OD结构域的成功构建,可以作为候选免疫原用于研究HIV包膜蛋白Env的免疫原性,也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新的中和性抗体的筛选,为HIV重组疫苗的设计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9](2012)在《美发现母乳B细胞能产生中和性抗体抑制HIV-1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据2012年5月24日《科技日报》援引物理学家组织网北京时间5月23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从人类乳汁B细胞的免疫细胞中分离出两种有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HIV)通过黏膜传播的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HIV会导致艾滋病,其中HIV-1型能通过哺乳从母亲传给孩子,在HIV-1高流行地区,喂养婴儿有很大的风险,而感染HIV型的哺乳期母亲把病毒传给孩子的几率只有1/(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2年12期)

任玉珊,林苗,闵远琴,章晓联[10](2012)在《一种潜在的HCV治疗性DNA疫苗——CpG偶联HCV E1E2 N-糖基化突变体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促进中和性抗体产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糖蛋白E1E2上的N-糖基化位点的改变能增强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并能提高针对HCV的中和性抗体的水平。方法:构建含有HCV包膜糖蛋白E1E2(1a型)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VAX1-1/E1E2(野生型)以及含有HCV包膜糖蛋白E1E2不同糖基化位点的真核表达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野生型E1E2和六种E1E2的N-糖基化点特异突变体以及融合CpG序列的E1E2糖基化点特异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DNA分别采用基因导入仪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组均用IL-2作为佐剂,每10天免疫一次,共免疫叁次。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 G及其亚类Ig G1、Ig G2a表达水平;LDH试剂(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8)

中和性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摄入,基于药物免疫原性的强弱,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的产生。已经有研究表明,抗药抗体会影响生物药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抗药抗体中有一类抗体能够通过直接与药物作用结合位点结合,或者通过空间位阻的作用,使药物失去与其靶点结合的能力,从而封闭、中和药物的治疗活性,这类抗体被称为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免疫原性评价(Immunogenicity Assay)及中和抗体的评价结果对于辅助同期进行的药效,药代(毒代)的数据分析,一些临床反应的解释以及药物的免疫原性特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生物药物的免疫原性及中和抗体的评价,已经引起了药企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免疫原性评价会伴随着生物药物研发的整个周期。在生物药物免疫原性评价中,筛选性实验显示为阳性,经过确证性试验依然为阳性的样品,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中和活性的评价。目前关于免疫原性分析的相关法规中推荐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外功能性试验来进行中和抗体的评价,但是对于某些类型的生物药物根据其作用机理(Mechanism of Action,MOA)可以选择竞争性配体结合试验作来进行中和抗体的评价。与免疫原性评价相似,中和抗体的评价需要进行临界值(Cut Point)的确定、检测灵敏度(Sensitivity)评价、检测特异性(Specificity)评价、批次试验精密度(Assay Precision)评价、方法稳健性(Robustness)评价、基质效应(Selectivity)及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评价和稳定性(Stability)评价等。其中检测灵敏度和耐药性是目前中和抗体评价试验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将目前已经颁布的法规及发表的研究文献等材料进行了筛选,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中和抗体评价实验做了简单的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和性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卢星,肖鹤.抗西尼罗病毒中和性抗体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阮海文,张雪峰.生物技术药物中和性抗体评价简述[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3].阮海文,张雪峰.生物药品中和性抗体评价及面临的挑战[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4].刘成华,李迪,高亚萍,靳鹏,刘玉.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表达、纯化及中和性抗体的制备[J].军事医学.2016

[5].刘平,郭锦荣,姚弘毅,韦卓.不同浓度IL-17A中和性抗体对CIA小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

[6].李迪,高亚萍,靳鹏,董洁,刘玉.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纯化及中和性抗体的制备[J].军事医学.2014

[7].潘琪,刘德森,茅乃权,杨立,王守峰.异种免疫诱导中和性抗体抑制小鼠肺癌生长[J].肿瘤防治研究.2013

[8].刘秀侠.HIV-1表面抗原的改造和广谱中和性抗体2F5、4E10的原核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9]..美发现母乳B细胞能产生中和性抗体抑制HIV-1病毒[J].生物学教学.2012

[10].任玉珊,林苗,闵远琴,章晓联.一种潜在的HCV治疗性DNA疫苗——CpG偶联HCVE1E2N-糖基化突变体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促进中和性抗体产生的研究[C].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

论文知识图

一5纳米金标记禽流感病毒抗体前()a后(b...一6负染下金标抗体一禽流感病毒的透射电...预防性应用YW002对CVB3感染不同周龄...泊山88-eCAP脚切鉴定圈各组大鼠术后第10~12天鞘内注射前后机...草鱼TGF-β1小鼠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验...

标签:;  ;  ;  ;  ;  ;  ;  

中和性抗体论文_卢星,肖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