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论文文献综述
胡宇琛[1](2016)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进化的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目前,新型城镇化问题既是我国十叁五发展的重点议题,也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发展要具有特色,要突出战略格局,发展模式要科学合理,要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使城市宜人居住,且要保护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完善城乡一体化,以此来健康持久地发展。因此,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布局、规划十分重要,要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呼和浩特作为我国对国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城市,城镇化率高速增长,在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等许多变化时,合理分配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防止土地过度开发浪费则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能够有效的防止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本文采用2005-2014年的数据,对呼和浩特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使用灰色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模逐步扩大,近几年受经济、政策环境影响扩张速率明显减缓,用地效益还有提升的空间,会按照小幅度增幅的趋势增长。(二)、本文选取了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中的14个影响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分析结果得出非农人口、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总产值均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呈正相关且关联度非常高,因此文中选取该4项因子作为预测的主要因素。(叁)、使用灰色GM(1,1)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出呼和浩特市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为415.82平方公里、329.95平方公里和332.86平方公里,其中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偏差较大,因此本文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2020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面积预测值,为331.41平方公里。(四)、从2014年到2020年这六年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只增加了66.51平方公里,这说明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的用地效益很低,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应该增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结合产业转型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对建设用地的用途进行合理布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1)
时文卿,牟守国,王平[2](2012)在《基于因果聚类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因果聚类的模糊预测方法,将其应用到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并与相同地区其他预测方法对比,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及其较好的操作性。结果表明,基于因果聚类的模糊预测比传统回归模型预测有优势,避免了直接建立相关目标与影响目标因素相关映射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2年01期)
刘金国,张希[3](2011)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国内1985-2010年发表在各种期刊上被CNKI索引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相关的150篇文献从研究历程、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述评,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的展望,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认识与关注,为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罗晟[4](2009)在《多元优化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建设用地需求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基于多元优化组合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文中选择总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总额四项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年建设用地量作为因变量,基于单变量拟合方程对建设用地增量的精度贡献,构建多元非线性组合模型,并用土地利用效率变化修正系数修正模型结果,预测新增建设用地量。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做出合理的预测,有利于政府部门关于土地的使用与规划,避免了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1]。(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孙善龙[5](2009)在《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结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在不断增加,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而农村居民点散乱、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乡建设用地极不协调。以城乡用地矛盾为主要表现的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对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城乡用地结构调控研究,是针对突出的城乡用地矛盾而开展的,同时,这项研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的城乡建设用地是指人们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城乡用地结构是指城镇行政区内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比例结构,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住用减少是必然的趋势。从定量和定位角度研究城镇、居民点用地发展,综合考虑城乡用地空间结构及用地数量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镇和农村的可发展能力,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邹城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城乡用地矛盾比较突出,本文选取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结构调控研究,通过对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结构调控研究,以期对邹城市城乡统筹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为邹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对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的发展变化规律。2.对山东省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在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中运用队列要素预测法预测研究区人口发展趋势,得出邹城市人口将在2023年前后达到增长极限,此后人口将缓慢下降。由此作为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根据。经研究得到2010年和2020年邹城市全市建设用地需求与2005年建设用地现状相比逐渐减少。这说明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必然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全市区域范围内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必然减少。3.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控研究。以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城乡建设用地调控的基本途径,通过对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得出邹城市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自我平衡。4.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研究。在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中根据邹城市的特点,按照城市、镇、村和谐发展的战略进行了统筹布局。在发展城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镇村的发展布局,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化发展。5.研究得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城乡人口总规模趋于稳定,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也趋于稳定。由于目前农村人口规模大于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人口有序流向城镇,导致了农村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法律措施等,使得建设用地在城乡范围内随着人口的转移有序流动,使得城乡建设用地的配置向良性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5-30)
许明佳[6](2009)在《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导致城市空间日趋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全国大部分地区原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为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选题、收集资料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城市空间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以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支撑,借助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专题的研究,结合1996-2005年昆明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在国内外相关技术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土地利用扩展程度指数对昆明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结构与空间扩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双因素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昆明市主城区2015年、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规模进行了预测,同时运用GIS技术与理论、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等理论对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潜力和空间扩展方向及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昆明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结构已逐渐向多样性和均衡化方向发展,其中盘龙区、官渡区建设用地结构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且均衡化程度较高;五华区和西山区建设用地结构正向多样性和均衡化方向发展,均衡度有待提高。研究说明昆明市主城区1996-2005年建设用地以居民点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扩展为主,建设用地扩展逐渐由某一类或某几类为主转变为各地类均衡发展的态势。未来主城区发展空间受到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可发展空间较小,逐步在主城周边发展卫星城市,通过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Bus Rapid Transit)连接主城与各卫星城镇,形成快速、便捷的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研究结果与昆明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潘网生[7](2008)在《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西安市主要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是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则是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本文以灰色系统与马尔可夫链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将看似无联系无规律的市场需求情况加以数量化、模型化,并运用关联度理论分析了影响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因子,成功实施了对西安市(9区)未来5年各类主要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同时对西安市未来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目的:为西安市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同时根据预测结果和分析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调控未来的城市土地供给计划。研究的意义: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对制定未来几年土地供给计划至关重要。其预测结果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未来若干年内各部门的用地分配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同时,科学的土地需求量预测还可以协调各类建设用地的矛盾,使得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研究结果:西安市各类主要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的生成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702%,模型预测精度平均为99.7%,平均残差、后验差检验等级均为好。经过马尔可夫链的改进,落入评估较为准确区域的概率均高于落入其他区域。在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影响因子关联度分析中,各因子影响强弱大小排序分别是市区人口数、城市化率、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预测模型都较符合实际并能客观预测未来值,预测结果可信度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5-21)
王枫[8](2007)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离不开预测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建立反映系统发展规律的定量模型,可为分析系统的特征、发展趋势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依据1999年到2005年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建设用地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基本趋势,通过对哈尔滨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计算,建立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灰色—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最后选择灰色系统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本论文可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制定建设用地指标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以GM(1,1)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能够反映系统要素相互影响关系的多变量预测模型:灰色—多元线性回归耦合模型,弥补了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7-05-01)
张军,王红,孙伟[9](2006)在《信息科学中软计算法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传统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建设用地预测的复杂性,提出利用非线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用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并结合混沌理论,在自回归移动模型AR(P)和前馈神经网络理论及其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自回归模型AR(P)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同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GM(1,1)的预测模型,结合基于AR(P)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土地需求量进行非线性组合预测;并对提出的预测模型用实例加以分析。(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6年04期)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因果聚类的模糊预测方法,将其应用到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并与相同地区其他预测方法对比,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及其较好的操作性。结果表明,基于因果聚类的模糊预测比传统回归模型预测有优势,避免了直接建立相关目标与影响目标因素相关映射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合理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论文参考文献
[1].胡宇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时文卿,牟守国,王平.基于因果聚类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J].当代经济.2012
[3].刘金国,张希.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综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
[4].罗晟.多元优化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J].测绘科学.2009
[5].孙善龙.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结构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6].许明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7].潘网生.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西安市主要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D].长安大学.2008
[8].王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张军,王红,孙伟.信息科学中软计算法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