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延长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鄂尔多斯,陕甘宁,作用,油田,地层学,泥炭。
延长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1](2014)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统成岩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统长8、长9油层组为重点含油层系,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层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和成岩作用。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X衍射分析、压汞测试及相渗实验等测试手段。对长8、长9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姬塬地区延长统长9、长8油层组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是叁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叁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长91砂层组胶结物以绿泥石、浊沸石、硅质为主,长82砂层组和长81砂层组胶结物以绿泥石、高岭石、铁方解石为主。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中后期-B期早期。主要胶结物中,硅质及碳酸盐的存在使得储层变差,绿泥石薄膜的含量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绿泥石膜含量小于5%时,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在含量大于5%时,与渗透率负相关。高岭石含量与物性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根据不同成岩矿物与孔隙类型组合与物性的关系,将姬塬地区长8、长9油层组成岩相划分为六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粒间孔隙相、高岭石胶结-溶孔发育相、绿泥石薄膜-溶孔发育相和浊沸石胶结-溶孔发育相四种成岩相为建设性成岩相。硅质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两种成岩相为破坏性成岩相,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成岩相的发育对储层有较好的控制作用,I、II类储层主要发育于绿泥石薄膜-粒间孔隙相、浊沸石胶结-溶孔发育相、高岭石胶结-溶孔发育相、绿泥石薄膜-溶孔发育相四种成岩相;III类储层主要发育于硅质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5-04)
佘继完,乔华伟,黎国芬,李云霞,梅龙阳[2](2011)在《盐池—定边叁迭系延长统长10~长8沉积特征及油气远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陕甘宁盆地叁迭系延长湖的展布形态和其它地区的勘探实践分析,位于延长湖西岸深坳陷陡坡沉积而成的盐定地区的长10-长8应该有较好的生储条件。本文主要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并结合测井、岩性等资料,对盐定地区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划分出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叁种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八种沉积亚相,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运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总结出了该区长10-长8沉积相在时空上的配置规律,分析了由低水位体系域向湖侵体系域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最后,认为本区的有利层位为长10和长8,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冲积扇扇缘辫状河道相带、扇叁角洲前缘相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1年08期)
薛春燕,姚素平,胡文瑄[3](2005)在《安塞油田延长统煤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的有机岩石学特征是沉积环境良好的辅助指标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延长统煤和碳质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结果发现,有机岩的宏观岩石学特征、显微组分组成及其组合关系、有机质的赋存状态等能够较好地揭示煤和碳质泥岩形成的沼泽古地理环境和沉积场所,区分了原地堆积的陆地森林泥炭沼泽、覆水森林沼泽、芦苇沼泽及异地成因的漂浮沼泽等4种沼泽环境,从而为叁迭系延长统形成时期古湖岸线的确定、演变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05年06期)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赵蕾[4](2005)在《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统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层为例,运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学、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学、油田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方法结合岩心CT驱替扫描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统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通过模型驱替实验确定在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本文来源于《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10-01)
王钧科,王钊,汪宏伟,王平,康世杰[5](2004)在《陇东地区延长统油藏测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统油藏尾管测试、环空测试、起泵测试等常规测试工艺存在关井测压占井时间长、对产量影响严重、曲线不完整的缺点 ,开展了井下关井测压技术试验。介绍了井下关井测压管串结构、工具和仪器选型、施工过程。 2 0 0 4年在西峰油田 5口井进行了现场测试。实践表明 ,井下关井测试工艺可减少因长期关井造成的产量损失 ,且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 ,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可大幅度削减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 ,测试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出现径向流段或边界反映 ,试井分析解释的地层压力、表皮因子等参数的准确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04年05期)
卢龙飞[6](2004)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叁迭系延长统沉积——成岩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迭合盆地。该盆地晚叁迭纪为一大型的陆相湖泊,而盆地西缘该时期作为湖盆的主体,发育有多套生、储、盖层组合,含油气远景乐观。但是由于其沉积、成岩过程复杂,储集层岩性致密,物性差,孔渗低,孔隙结构中喉道所占比重大,非均质性强,储层描述和预测的难度很大。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野外地质剖面的沉积特征、层序组合特点和沉积相标志的详细观察,运用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重塑了延长统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并通过典型岩心的镜下微观特征的观察和大量物性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对延长统的成岩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在沉积与成岩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勾画出有利的沉积-成岩相带即低渗背景下的相对高渗区,从而圈定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认识: 1、研究区晚叁迭系为陆相湖盆沉积,以发育陆源碎屑岩系为主。沉积相类型多样,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叁角洲相、扇叁角洲相以及深水环境中的浊积岩相(扇状与非扇状)均有发育,且各相自成体系。 2、延长湖经历了早期长10的初始沉降,到长9-8期的加速扩张和长7期的最大扩张后,再到长6-3期的萎缩阶段,最后在长2-1期消亡,完成了湖盆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沉积演化过程。盆地西北部汝箕沟地区此时期也出现了湖相沉积的特征(汝箕沟湖)。 3、延长统长2-8砂岩普遍经受了中等-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复杂多样,溶蚀作用较发育,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与烃类侵位作用常见,且对砂岩的物性条件影响较大。 4、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次生溶孔相、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绿泥石粘土膜胶结次生溶孔相、叁角洲前缘-绿泥石粘土膜胶结原生孔相和叁角洲前缘-次生溶孔相是有利的沉积-成岩相。 5、提出新安边-吴旗-安塞和崇信-西峰-庆阳石油富集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定边-油坊庄-姬塬和镇原-马岭次要石油富集带为较有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期刊2004-06-01)
王志坤,王多云,郑希民,李凤杰,李树同[7](2003)在《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叁迭系延长统长6—长8储层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沉积学角度研究了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叁迭系延长统长6—长8碎屑岩储层的沉积成因类型及物性特征。查明了:多数组分的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少数组分内为孔隙和裂缝孔隙。储层主要有坝顶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浊积水道和滑塌体微裂缝等5种沉积微相成因类型。对该5种成因储层的物性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坝顶席状砂的物性相对最好,河口坝次之,其它3种较差。探讨了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认为在相同的物源区背景下,由沉积环境决定的储层物质组成、构成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储层的优劣。(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3年05期)
淡卫东,张昌民,张尚峰,庞锦莲[8](2003)在《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叁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3年05期)
张尚锋[9](2003)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1994)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由邓宏文(1995)引入中国以后,在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可以建立起地层形成和演化的系统概念,有利于进行地层的精细描述与对比。特别是对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发育规律的复杂性,依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对地层进行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描述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内储层的发育规律(如砂体分布的稳定性、砂体的延伸范围及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等)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基准面旋回内储层砂体发育分布的叁维模型,就可能很好的预测砂体的发育分布情况。 本论文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准面变化的层次性,及不同层次基准面变化过程中所保存地层记录—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层次性,从层次界面和层次实体两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发育分布特点,总结归纳出不同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及研究工作的步骤。在以上分析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地面露头、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叁迭系延长统长4+5~长6油组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及河口坝等6种沉积微相。其次,依据层序界面类型、沉积微相的组合规律及地层迭加样式,对研究目的层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地层基准面旋回划分,认为坪北油田叁迭系延长统长4+5~长6油组发育第5层次、第4层次及第3层次叁个层次的地层基准面旋回,并对划分出第5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2个,第4层次基准面旋回3个,及第3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16个。通过长4+5~长6油组不同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对比,建立起第5及第4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进一步采用以第4层次基准面旋回中相当最大湖泛面的相转换面和具有区域性暴露侵蚀作用的层序边界面为等时地层对比框架的边界,对发育于MSC2—MSC4叁个第4层次基准面旋回的第3层次基准面旋回内砂体进行了逐层等时对比,探讨第4层次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内储集砂体发育分布规律,及储集砂体的非均质性特点,研究发现:①第4层次基准面上升初期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连续迭置、侧向迁移受限,纵向上呈长距离延伸的带状产出,砂体间泥、粉砂岩夹层少,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②在第4层次基准面上升中期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侧向迁移活跃,纵向延伸过程中分流汇合作用强烈,以形成网状或席状连片砂体为主,但砂体间泥、粉砂岩夹层逐渐增多,储层非均质性增强;③第4层次基准面上升晚期和下降早期,不利于储集砂体发育,仅出现少量薄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远—河口砂坝砂体。砂体被泥、粉砂岩包围,呈孤立状产出,储层非均质性强。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储层地质知识库;并依第4层次地层基准面旋回为建模单元,建立储层发育地质模型。在模拟前将所划分了6种微相进行了适当的合并,最终按合并后的3种微相,采用顺序指示条件模拟方法进行骨架建模。模拟结果经新的钻井资料检验与实际符合率达到85%。在对储层参数建模的过程中,首先分别统计不同微相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在相控的基础上,采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分别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叁维模型。经新的钻井资料检验,所建的参数模型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达87%,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3-09-01)
李斌,高云霞,管英柱,龙玲[10](2003)在《靖安油田上叁迭系延长统浊沸石的形成及对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靖安油田上叁迭系延长统浊沸石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阐述了浊沸石的成岩作用特征 ,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指出浊沸石溶蚀能极大地改善储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征 ,是最有利的含油储层分布区。(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3年01期)
延长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陕甘宁盆地叁迭系延长湖的展布形态和其它地区的勘探实践分析,位于延长湖西岸深坳陷陡坡沉积而成的盐定地区的长10-长8应该有较好的生储条件。本文主要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并结合测井、岩性等资料,对盐定地区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划分出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叁种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八种沉积亚相,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运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总结出了该区长10-长8沉积相在时空上的配置规律,分析了由低水位体系域向湖侵体系域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最后,认为本区的有利层位为长10和长8,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冲积扇扇缘辫状河道相带、扇叁角洲前缘相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长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统成岩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2].佘继完,乔华伟,黎国芬,李云霞,梅龙阳.盐池—定边叁迭系延长统长10~长8沉积特征及油气远景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1
[3].薛春燕,姚素平,胡文瑄.安塞油田延长统煤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新疆石油地质.2005
[4].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赵蕾.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统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C].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5].王钧科,王钊,汪宏伟,王平,康世杰.陇东地区延长统油藏测压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4
[6].卢龙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叁迭系延长统沉积——成岩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
[7].王志坤,王多云,郑希民,李凤杰,李树同.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叁迭系延长统长6—长8储层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
[8].淡卫东,张昌民,张尚峰,庞锦莲.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
[9].张尚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03
[10].李斌,高云霞,管英柱,龙玲.靖安油田上叁迭系延长统浊沸石的形成及对储层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