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弱视论文_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难治性弱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弱视,难治,视网膜,断层,疗效,厚度,视力。

难治性弱视论文文献综述

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1](2019)在《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对比敏感度和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难治性弱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视力变化情况,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视力≥0.9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振幅均上升,潜伏期缩短和立体视锐度提高,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可提高小儿难治性弱视的疗效,更能有效改善患儿对比敏感度及视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林[2](2018)在《感知觉学习对难治性弱视的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感知觉学习的诊疗方式以及对视觉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的不断探究,近年来在弱视的诊疗探究中已经深入到了神经生物学的层面和心理物理学的层面。感知觉学习打破弱视治疗方法的传统局限性,初步证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预见感知觉学习将会为弱视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本文对感知觉学习在难治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优势以及与相关视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难治性弱视是指弱视患者经过正规的戴镜及遮盖治疗一年及以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小于1行。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的4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所有病例均一眼为难治性弱视,矫正视力均≤0.8,对侧眼为正常眼,矫正视力均≥1.0,将4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2例,将其中一组的22例患者进行视感知觉双眼功能训练(IT训练)并作为试验观察组;将另外一组22例患者作为试验对照组进行弱视治疗仪训练。在各组训练前及训练后6个月分别测量其视力,立体视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等指标,并将训练前后参数对比分析。并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试验对象中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实验对象中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存在显着差(p=0.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对象训练前后视力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视力有无显着差异。检验结果显示:IT训练前的视力为0.71±0.11,IT恢复组的视力为0.93±0.17,IT恢复组的视力高于IT训练前的视力,经t检验,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视力具有显着差异(p=0.000<0.05)。IT训练后,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仪器训练前的视力为0.69±0.14,仪器恢复组的视力为0.75±0.12,仪器恢复组的视力高于仪器训练前的视力,经t检验,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视力具有差异(p=0.001<0.05)。仪器训练后,视力有了相应的提高。IT训练后,视力提高了0.22±0.21,仪器训练后,视力提高了0.06±0.07,IT训练后视力提高的幅度大于仪器训练,经t检验,IT训练对视力的提升和仪器训练对视力的提升存在显着差异(p=0.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T训练后视力提高优于仪器训练。3.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知觉眼位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知觉眼位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知觉眼位存在显着差异(p=0.02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知觉眼位不存在显着差异(p=0.79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使用IT恢复的效果比仪器恢复的效果好。4.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立体视功能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立体视功能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立体视功能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立体视功能也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1.000>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难治性弱视的患者,利用视知觉感知学习对其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训练,与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视力提高速度快、知觉眼位恢复好的特点,这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在本研究中,IT训练前后与弱视治疗仪训练前后立体视功能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所收集病例的患者年龄偏大,且为难治性弱视,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陈艳榕,余铮,黄丽娟[3](2017)在《左旋多巴在青少年难治性弱视的长期治疗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左旋多巴在青少年难治性弱视治疗中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2岁接受过传统综合疗法的难治性斜视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持续进行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口服左旋多巴(0.25g,1日2次),对照组服用等计量安慰剂,持续16周。停药2周后评估两组患儿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停药2周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在各空间频率下对比度视力显着下降(P<0.05),视力改善率显着上升(74.4%vs 56.4%,P<0.01)。实验组患儿未发现严重药物副反应。结论对于7~12岁接受过传统综合疗法的难治性弱视患儿,左旋多巴联合综合治疗可以长期显着改善患儿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可以作为难治性弱视的常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7年11期)

王林,王茜[4](2016)在《氦氖激光联合思利巴治疗难治性弱视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思利巴治疗难治性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4年1月的166例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思利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氦氖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弱视的治疗效果、不同年龄弱视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不同年龄对弱视的治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思利巴治疗难治性弱视可显着提高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年龄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史婕[5](2016)在《2016年《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科学之光系列讲座暨《难治性弱视脑结构、脑功能检查及综合治疗》学习班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视光学与斜弱视学组、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联合主办,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承办"2016《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科学之光系列讲座暨《难治性弱视脑结构、脑功能检查及综合治疗》学习班"将于2016年6月16日-19日在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举行。《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已成为国内外相关专业眼科医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眼科成立于1958年,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小燕,张然[6](2014)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难治性弱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难治性弱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98眼难治性弱视患者,根据自愿原则给以配戴RGP镜及继续配戴框架眼镜,并继续予以正规弱视训练6mo,观察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当天,1,3,6mo矫正视力)及RGP组并发症。结果:RGP组同期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组提高明显;治疗6mo后,RGP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且RGP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治疗难治性弱视患者,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能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欧召喜,张光辉,杨玉珠[7](2014)在《OCT对难治性弱视眼黄斑及视盘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儿童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了解难治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难治性弱视患儿外周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难治性弱视眼(A组)、非难治性弱视眼(B组)以及正常儿童眼(C组)各3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直径范围≤1mm)及旁中心区(1mm<直径范围≤3mm环形区域)鼻、下、颞、上方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值;同时以视盘为中心,对直径在3.4mm内的RNFL进行环形断层扫描,测量鼻、下、颞、上方的RNFL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组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结果:叁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而颞侧最薄;黄斑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区(1mm)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比B组厚、A组比C组厚,以及B组比C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旁中心区鼻、上、颞、下方各象限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上方的RNFL最厚,其次为下方,再者为颞侧,鼻侧为最薄,但A组以及B组的上方和下方的RNFL厚度相差不大,而鼻侧和颞侧的RNFL厚度也相差不大但均要薄于上方和下方。而A组鼻侧和下方的RNFL比C组显着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和上方的RNFL厚度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虽然其平均RNFL厚度比C组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的上、下、鼻、颞侧以及平均厚度均相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以及中心区的发育异常,可能是难治性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黄斑旁中心凹及以外的视网膜以及视盘周围RNFL并未受累,这说明这些区域可能没有参与弱视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张莉[8](2011)在《难治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测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厚度,探讨难治性弱视是否存在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中选择难治性弱视眼27例30眼作为实验组,另选非难治性弱视眼22例30眼、屈光度<±1.00D的同龄正常儿19例30眼作为对照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 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黄斑区进行快速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1mm直径范围)及旁中心区(直径为3mm环形区域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的差别。结果难治性弱视眼、非难治性弱视眼、正常对照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8.83±32.33μm、189.57±29.59μm和178.10±29.29μm,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4、<0.001,(P<0.05)。难治性弱视眼、非难治性弱视眼、正常对照眼黄斑中心区平均厚度分别为225.47±19.85μm、219.93±18.55μm和213.47±28.33μm,叁组比较,P值分别为P=0.03、0.045、<0.001,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斑旁中心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难治性弱视眼分别为298.70±27.71μm、298.63±26.36μm、298.00±31.5μm、292.27±30.04μm,非难治性弱视眼分别为300.10±25.46μm、297.33±31.04μm、298.33±34.23μm、286.57±24.87μm,正常对照眼分别为297.07±23.28μm、294.57±39.27μm、299.07±24.48μm、294.57±39.27μm,四象限区域视网膜厚度在叁组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旁中心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无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10-20)

闫兆,闫国太[9](2011)在《《灵枢》针法配合东垣名方治愈难治性弱视远期疗效病理机制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灵枢》针法配合东垣名方"补中益气汤"治愈12岁-17岁难治性弱视的远期疗效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灵枢》针法配合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等综合治疗12岁-17岁难治性弱视共20例28只眼(8例双眼弱视,12例单眼弱视)。结果 20例28只眼,矫正视力皆达1.0,立体视觉良好,追踪观察叁年以上,疗效稳定。结论《灵枢》针法配合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可以治愈12岁-17岁难治性弱视,且疗效稳定,其病理机制,符合现代医学"弱视脑皮层抑制学说"的论断。(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7-30)

陈建华,邓大明,李生惠[10](2011)在《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治疗难治性弱视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共同性内外斜视引起的弱视逐年增加,且多为中重度弱视。由于治疗时间长,家长及患儿依从性低,往往造成虽经治疗但视力不改善或提高不理想。经正规弱视治疗6个月以上视力提高不明显或稳定一定视力不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12期)

难治性弱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感知觉学习的诊疗方式以及对视觉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的不断探究,近年来在弱视的诊疗探究中已经深入到了神经生物学的层面和心理物理学的层面。感知觉学习打破弱视治疗方法的传统局限性,初步证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预见感知觉学习将会为弱视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本文对感知觉学习在难治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优势以及与相关视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难治性弱视是指弱视患者经过正规的戴镜及遮盖治疗一年及以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小于1行。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的4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所有病例均一眼为难治性弱视,矫正视力均≤0.8,对侧眼为正常眼,矫正视力均≥1.0,将4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2例,将其中一组的22例患者进行视感知觉双眼功能训练(IT训练)并作为试验观察组;将另外一组22例患者作为试验对照组进行弱视治疗仪训练。在各组训练前及训练后6个月分别测量其视力,立体视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等指标,并将训练前后参数对比分析。并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试验对象中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实验对象中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正常眼与弱视眼的注视稳定性存在显着差(p=0.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对象训练前后视力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视力有无显着差异。检验结果显示:IT训练前的视力为0.71±0.11,IT恢复组的视力为0.93±0.17,IT恢复组的视力高于IT训练前的视力,经t检验,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视力具有显着差异(p=0.000<0.05)。IT训练后,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仪器训练前的视力为0.69±0.14,仪器恢复组的视力为0.75±0.12,仪器恢复组的视力高于仪器训练前的视力,经t检验,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视力具有差异(p=0.001<0.05)。仪器训练后,视力有了相应的提高。IT训练后,视力提高了0.22±0.21,仪器训练后,视力提高了0.06±0.07,IT训练后视力提高的幅度大于仪器训练,经t检验,IT训练对视力的提升和仪器训练对视力的提升存在显着差异(p=0.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T训练后视力提高优于仪器训练。3.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知觉眼位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知觉眼位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知觉眼位存在显着差异(p=0.02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知觉眼位不存在显着差异(p=0.79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使用IT恢复的效果比仪器恢复的效果好。4.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立体视功能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试验对象训练前后的立体视功能有无显着差异。结果显示:IT训练前和IT恢复组的立体视功能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仪器训练前和仪器恢复组的立体视功能也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1.000>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难治性弱视的患者,利用视知觉感知学习对其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训练,与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视力提高速度快、知觉眼位恢复好的特点,这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在本研究中,IT训练前后与弱视治疗仪训练前后立体视功能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所收集病例的患者年龄偏大,且为难治性弱视,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难治性弱视论文参考文献

[1].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的影响[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9

[2].李林.感知觉学习对难治性弱视的治疗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

[3].陈艳榕,余铮,黄丽娟.左旋多巴在青少年难治性弱视的长期治疗效果探讨[J].海峡药学.2017

[4].王林,王茜.氦氖激光联合思利巴治疗难治性弱视的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

[5].史婕.2016年《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科学之光系列讲座暨《难治性弱视脑结构、脑功能检查及综合治疗》学习班通知[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

[6].李小燕,张然.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难治性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4

[7].欧召喜,张光辉,杨玉珠.OCT对难治性弱视眼黄斑及视盘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

[8].张莉.难治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分析[D].青岛大学.2011

[9].闫兆,闫国太.《灵枢》针法配合东垣名方治愈难治性弱视远期疗效病理机制管窥[C].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10].陈建华,邓大明,李生惠.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治疗难治性弱视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

论文知识图

右眼每隔15 d复诊视力的变化左眼每隔15 d复诊视力的变化右眼每隔15 d复诊视力的变化左眼每隔15 d复诊视力的变化黄斑各分区OCT图像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

标签:;  ;  ;  ;  ;  ;  ;  

难治性弱视论文_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