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界(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常德415500)
摘要:新课标视野下,中职体育教学要体现中职特色,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简单阐述了新课标视野下中职体育教学策略,从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
关键词:中职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课标视野下,中职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到冲击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教师的观念突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正确把握中职体育新的教学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方向,对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确保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广大体育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视野下中职体育教学理念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运动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近十年来,体育课程改革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积极变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教师的话语体系发生了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可喜变化,那种循规蹈矩、单调乏味、气氛沉闷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受到学生喜爱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形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有明显改进。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新的课改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切实做好学生的后盾,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优势。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体质和性格,对学生在锻炼方式、起跑速度、难度掌握上建立不同的标准,根据他们的个体需求,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
3.科学合理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所谓合理,就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相匹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的是教与学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教学环节的相互链接所形成的整体效应。教学内容上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所有学生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要重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评价建议除保留了实验稿的评价思想和主要内容外,还作了以下一些调整和修改: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为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增加了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除此之外,还特别增加了“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中考’和‘体育、艺术2+1’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说明。
二、新课标视野下中职体育教学策略
1.建立开放式的体育课堂。应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青年人的显著特点是追求时尚与潮流,我们老师也要重视关注流行运动,符合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前沿的运动素材,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例如瑜伽、街舞的借鉴,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2.设计切实有趣的课堂导入。可利用一些热门的体育事件和大众关注的体育赛事来导入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对这节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可结合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名人效应来帮助我们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跨栏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刘翔的跨栏成绩,让学生讨论这样成绩的取得要靠几个要领,不仅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还有很多模仿刘翔跨栏的。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摒弃落后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体育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作为体育教师,应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谨防一些误传和误导使自己陷入困惑、迷失方向。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的主动建设者,课标允许体育教师选择适合学校条件以及学生基础和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达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体育教师应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建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7,(18)。
[2]刘雪松体育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统计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