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园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园艺,鄯善,古埃及,墓道,古代,植物学家,割草机。
古代园艺论文文献综述
孙治强[1](2018)在《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史之古代设施园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设施园艺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已经达到近6000万亩(约400万hm2),面积占世界设施面积的85%以上,使蔬菜花卉实现了周年生产,改变了市场供应状况,逐步满足社会需求。追溯其发展过程,设施栽培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在国内外发展虽有不同,但都是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了宫廷、贵族服务才出现的。而(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子凡[2](2010)在《中国古代菊花谱录的园艺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谱录是我国所有古代观赏植物谱录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但至今尚未对其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菊谱中记载着历代菊花品种的性状,通过分析统计可以寻找中国古代菊花品种演进的线索。菊谱中许多有关品种的记述方式以及品种命名、分类及鉴赏思想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菊谱中记述的详尽、有效的栽培和育种技术对当今菊花栽培和育种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作者在对中国古代菊谱的全面收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朝代、不同问题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数学统计分析,从园艺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菊谱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得到如下结果:1.对中国古代菊花谱录的数量、成书年代、成书地域、存世状况进行了全面考证,经统计发现,中国菊花谱录历史上曾经出现68部,现尚存世46部。按照内容可将其分为品种谱、栽培技艺谱、画谱、品类诗谱、综合谱五大类。2.从文献记载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菊花品种演进的过程。中国古代菊谱中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共2886个,经查重发现共有1776个品种。品种发展趋势为:宋朝菊花主要为小菊,花径大多在2.3cm到3.5cm之间;花色以黄、白菊为主;花型表现为筒状花发达,重瓣性较弱等特点。主要为野生菊花向栽培菊花的过渡类型。明代中期菊花花径大约为6.5到10cm之间。晚期有花径超过15cm的品种出现;明代菊花花色与宋代相比,红、紫、粉、复色品种比例大大增高,并出现了墨色品种;花型在明代有了质的发展,在明代晚期,已经上形成了中国现在大菊品种的品种群雏形。清代菊花的花径有了显着的增长,四寸(13.2cm)以上的品种明显增多,甚至有花径30cm的品种出现;清代品种的花色极为丰富,花型也进一步丰富。菊花瓣型的演化规律为平瓣类品种所占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管瓣类则逐渐上升,明代是瓣型分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匙瓣和桂瓣开始出现,他们二者和畸瓣一样比例发展较为稳定。清代各个瓣型所占比例已经和现代十分相近。3.获得了关于菊花品种命名和品种分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宋代开创了按花色分类的先河,其品种名多为两个字,主要反映出的信息为花色、花期、产地、瓣型等,体现出了品种的原始性;明代晚期形成了中国古代较为成熟的菊花品种分类体系,即首先根据花期分为“早径”、“中径”、“晚径”,而二级分类单位是品种的“品第”高下:晚花中的优良品种称为“细种”,其余为“粗种”,第叁级分类单位是花型,再次是花色。其品种名往往能体现出最后两级的分类标准,其典型品种命名方式为一个单字表示花色+一个表示花型的二字词语。清代菊花品种分类的标准又回归到花色和品第上来。其品种命名以叁个字和四个字的居多,除了延续明代的花色+花型组合外,清人善于用四字词语,命名手法倾向于较为诗意地表现品种性状,将中国菊花品种命名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4.获得了关于中国古代菊花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历程的全面技术资料。栽培技术的记载始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全面发展,古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总结出菊花的习性,并不断发展菊花的栽培方法,总结了一整套有效的菊花栽培技术体系。传统菊花栽培技术虽然有些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但仍有很多技术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5.对中国传统菊花育种的方式和技术特点进行考证发现,中国古代菊花育种的方法多样,主要有引种、嫁接产生嵌合体、芽变选择、实生选择等4种方法。中国古人在菊花育种中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有多样高效的保种措施和相对完善的育种体系。6.将菊花审美与栽培育种结合论述了中国菊花品种群出现的成因。宋人对花色的审美上升到比德的高度,使菊以黄色为正统的思想影响深远。明代打破了这一审美的框架,开始以更开放的态度欣赏菊花的多种形态和姿色,清代注重对菊花“品第”的欣赏,在留种时往往选择奇特优美的花色、花型,为今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品种群特征设定了育种目标。而善于保存芽变的保种技术和越来越成熟的实生苗育种技术则为中国菊花品种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7.总结了菊花在古代的实用和观赏应用的方式。菊花在古人的生活中有着药用、酿酒、泡茶、入馔等实用价值。作为观赏菊,则在室内有编篱、列屏、插瓶等应用方式,室外多与水体结合,造成菊坡、菊江等造景手法。古代文人出于对菊花的厚爱,总结出了菊花一系列的“宜”与“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菊花的审美已经进入了一定的“程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曹辑[3](1999)在《中国古代花卉园艺书籍辑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花卉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先秦的《诗经》、《管子》、《楚辞》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汉代《叁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38年重修上林苑,广种奇花异草,对有些亚热带或暖温带的植物,则专门建宫栽植,如葡萄宫、扶荔宫等。西晋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一书...(本文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期刊1999年04期)
王欣[4](1998)在《古代鄯善地区的农业与园艺业》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鄯善地区在史前时期的社会经济尽管以畜牧业为主,但绿洲农业的端倪已经显现。汉通西域以后,以楼兰、且末、精绝等城邦国为代表的绿洲农业、园艺业开始兴起。鄯善王国的局部统一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保证丝路南道的畅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鄯善王国的农业、园艺业在经营、管理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东西丝路经济交流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1998年03期)
范楚玉[5](1994)在《我国古代杰出的蔬菜、果树园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蔬菜、果树园艺技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和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大规模的园圃经营,《史记·货殖列传》说"安邑(今山西夏县、运城一带)千树枣,燕、秦(今陕西和河北北部一带)千树栗,蜀、汉、江陵(今四川、陕南和湖北一带)千树桔",以及"名国万家之城"近郊地区的"千(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1994年11期)
简尼克,李世平[6](1990)在《世界古代园艺史图说(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园艺栽培管理与葡萄栽培的进展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均为最为古老的园艺操作技术。由图1可见古埃及人用弹弓驱赶园中鸟类的情形。图2是一个印卡青年身着狼皮披肩,使鸟类不敢飞进田园,同对手中还持有弹弓和响铃用以驱鸟。图3是埃及人采收葡萄及其它水果的情形。图4:埃及(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1990年01期)
简尼克,李世平[7](1989)在《世界古代园艺史图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园艺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最初始的那个时期。详尽地研究园艺史的演进过程,仅凭一篇文章的内容很难凑效,而集手头现有的资料取其插图再依年代远近辑成一文,以展示古代园艺中某些特定的历史风貌则不失为一条捷径。园艺学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用某些艺术史料,诸如绘画、雕塑、插图、工艺品等来表述它的发展进程尤为得当。这种表述方式可去除局外人土因专业术语等障碍而对园艺史所产生的畏陌感,使得向为乏味而刻板的探究变得鲜明生动,一目了然。(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1989年02期)
古代园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菊花谱录是我国所有古代观赏植物谱录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但至今尚未对其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菊谱中记载着历代菊花品种的性状,通过分析统计可以寻找中国古代菊花品种演进的线索。菊谱中许多有关品种的记述方式以及品种命名、分类及鉴赏思想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菊谱中记述的详尽、有效的栽培和育种技术对当今菊花栽培和育种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作者在对中国古代菊谱的全面收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朝代、不同问题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数学统计分析,从园艺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菊谱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得到如下结果:1.对中国古代菊花谱录的数量、成书年代、成书地域、存世状况进行了全面考证,经统计发现,中国菊花谱录历史上曾经出现68部,现尚存世46部。按照内容可将其分为品种谱、栽培技艺谱、画谱、品类诗谱、综合谱五大类。2.从文献记载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菊花品种演进的过程。中国古代菊谱中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共2886个,经查重发现共有1776个品种。品种发展趋势为:宋朝菊花主要为小菊,花径大多在2.3cm到3.5cm之间;花色以黄、白菊为主;花型表现为筒状花发达,重瓣性较弱等特点。主要为野生菊花向栽培菊花的过渡类型。明代中期菊花花径大约为6.5到10cm之间。晚期有花径超过15cm的品种出现;明代菊花花色与宋代相比,红、紫、粉、复色品种比例大大增高,并出现了墨色品种;花型在明代有了质的发展,在明代晚期,已经上形成了中国现在大菊品种的品种群雏形。清代菊花的花径有了显着的增长,四寸(13.2cm)以上的品种明显增多,甚至有花径30cm的品种出现;清代品种的花色极为丰富,花型也进一步丰富。菊花瓣型的演化规律为平瓣类品种所占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管瓣类则逐渐上升,明代是瓣型分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匙瓣和桂瓣开始出现,他们二者和畸瓣一样比例发展较为稳定。清代各个瓣型所占比例已经和现代十分相近。3.获得了关于菊花品种命名和品种分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宋代开创了按花色分类的先河,其品种名多为两个字,主要反映出的信息为花色、花期、产地、瓣型等,体现出了品种的原始性;明代晚期形成了中国古代较为成熟的菊花品种分类体系,即首先根据花期分为“早径”、“中径”、“晚径”,而二级分类单位是品种的“品第”高下:晚花中的优良品种称为“细种”,其余为“粗种”,第叁级分类单位是花型,再次是花色。其品种名往往能体现出最后两级的分类标准,其典型品种命名方式为一个单字表示花色+一个表示花型的二字词语。清代菊花品种分类的标准又回归到花色和品第上来。其品种命名以叁个字和四个字的居多,除了延续明代的花色+花型组合外,清人善于用四字词语,命名手法倾向于较为诗意地表现品种性状,将中国菊花品种命名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4.获得了关于中国古代菊花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历程的全面技术资料。栽培技术的记载始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全面发展,古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总结出菊花的习性,并不断发展菊花的栽培方法,总结了一整套有效的菊花栽培技术体系。传统菊花栽培技术虽然有些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但仍有很多技术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5.对中国传统菊花育种的方式和技术特点进行考证发现,中国古代菊花育种的方法多样,主要有引种、嫁接产生嵌合体、芽变选择、实生选择等4种方法。中国古人在菊花育种中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有多样高效的保种措施和相对完善的育种体系。6.将菊花审美与栽培育种结合论述了中国菊花品种群出现的成因。宋人对花色的审美上升到比德的高度,使菊以黄色为正统的思想影响深远。明代打破了这一审美的框架,开始以更开放的态度欣赏菊花的多种形态和姿色,清代注重对菊花“品第”的欣赏,在留种时往往选择奇特优美的花色、花型,为今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品种群特征设定了育种目标。而善于保存芽变的保种技术和越来越成熟的实生苗育种技术则为中国菊花品种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7.总结了菊花在古代的实用和观赏应用的方式。菊花在古人的生活中有着药用、酿酒、泡茶、入馔等实用价值。作为观赏菊,则在室内有编篱、列屏、插瓶等应用方式,室外多与水体结合,造成菊坡、菊江等造景手法。古代文人出于对菊花的厚爱,总结出了菊花一系列的“宜”与“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菊花的审美已经进入了一定的“程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园艺论文参考文献
[1].孙治强.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史之古代设施园艺[J].农业工程技术.2018
[2].王子凡.中国古代菊花谱录的园艺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3].曹辑.中国古代花卉园艺书籍辑录[J].森林与人类.1999
[4].王欣.古代鄯善地区的农业与园艺业[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
[5].范楚玉.我国古代杰出的蔬菜、果树园艺技术[J].文史知识.1994
[6].简尼克,李世平.世界古代园艺史图说(续)[J].农业考古.1990
[7].简尼克,李世平.世界古代园艺史图说[J].农业考古.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