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前锋区护安镇小学校广安638015)
凤凰网2016年8月5日首页同时刊摘两则消息:一为广东一男子遇车祸瞬间将儿子推出车外,5岁儿子跪地守候;二为山东济南长清区90后候某不满父母过分管束将其父母杀害抛尸南水北调干渠内。
这两则信息,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一是5岁小孩父子之间的相濡之情,从这点也能看出“人之初,性本善”。二是从候某家庭伦理道德的崩溃不禁让人深省,这社会怎么了?
当然90后候某罪恶,我们不能将其全推给其家庭和个人,也不能将其单一归罪于社会,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深度分析,我想这与我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学教学,是启蒙教学,大家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教学是从《三字经》开始。《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从以上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的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视德育的。
同样,美国小学的教学同样注重德育。美国的小学德育是从培养孩子的“爱心”着手。“爱心,始于蜂鸟”,这是美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浓缩和精华。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是空乏地口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收到生动而自然的德育教育,使之“如于学生之耳,保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
要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小学文是教学的基础,而德育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里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二、全面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只有准确的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才能更好的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年龄特征进行寓德育于教育中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心灵纯洁,无法正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他们贪玩、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十分好奇;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注意,遇事又争强好胜。这些特点既是他们的弱点,却又是他们的优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三、德育教育从教师的言行入手。
“言教”和“身教”相结合,是小学德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从教师的言行中,学生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四、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升华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找春天,学雷锋活动,植树节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提高语文素养。如:今年母亲节那天,我让孩子们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画画,写话等。回校后,我及时组织了各种活动。将孩子们自己的画张贴的教室里,孩子们的画五花八门,有帮妈妈洗脚的,有帮妈妈做家务的,有给妈妈捶背的等等。其中大部分画都配有简短的文字,将自己的感受与妈妈的话表达出来。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接受了一次良好感恩教育,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给孩子的爱。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不仅要有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还要用这种气质去感化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用微笑温暖学生的心,用理解打动学生的心。当学生感觉到他们被理解、被关怀及真挚相待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提高,他们的行为表现也会更好。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在教学中时刻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出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好少年。